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報四重恩(1~9)

  報四重恩(1)

  一、報國土恩 二、報衆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5

  

  在法上起歡喜心,就能聽從釋迦佛的教導

  提要:

  ·在法上起歡喜心,就能聽從釋迦佛的教導

  ·修行要越修越歡喜,越修越自在

  ·做到了報恩,菩提心才有力量

  ·進佛門,就不能暮氣沈沈

  ·發菩提心,重要是在法上發菩提心

  在法上起歡喜心,就能聽從釋迦佛的教導

  我們今天歡歡喜喜相聚在一起,因爲我們都是佛弟子,如果我們能夠記住佛弟子是一家人,我們就會天天愉快,天天高興。同學們盼望我來已經很久了,有這顆盼望的心,看到我來一定高興。我當然也很高興,我本人很長時間以來就想來,因爲法務太忙一直走不開。今天我們有這樣的歡喜心,這是非常珍貴的。我們都是爲了法,佛法是非常珍貴非常純潔的。我們要特別珍惜今天爲了求法、爲了弘法所産生的這樣一顆歡喜心。只有這樣的歡喜心,才能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爲這種歡喜心裏不帶有煩惱。世間上也有歡喜,可是世間上的歡喜裏帶有煩惱,這樣的歡喜是不會長久的,因爲煩惱往往會把歡喜心沖掉,人一起煩惱就歡喜不起來了。而我們在法上起了歡喜心,我們就能聽從釋迦佛的教導,以法求智慧,以法覺悟,以法修行。這樣的歡喜心裏就沒有煩惱,非但不受煩惱的幹擾,而且在我們內心深處會永遠紮根,永遠存在。當你一想起佛陀的智慧,心裏就會歡喜,這就叫法喜充滿。

  修行要越修越歡喜,越修越自在

  今天要給你們講的法,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希望你們從這一步開始修起。這一步法,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的修行、對我們這一輩子的生活都有密切關系。信佛無非是爲了離苦得樂,所以應該越信越歡喜,越修越自在。假如信佛信得很苦惱,修行修得很累,我是不主張這樣的。你們很多同學去過我們開化文殊院,你看我們那裏,這麼多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天天修行,並不苦啊,而且越修越年輕,越修越高興,天天都快樂,有許多年輕人在我們那裏慢慢胖起來了。爲什麼有的人生活不愉快?因爲有煩惱。爲什麼有的人生活非常快樂?因爲生活中有感情,人是靠感情生活的,感情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食糧。

  做到了報恩,菩提心才有力量

  我們今天就講一講感情問題,題目就叫《報四重恩》。我們佛弟子都知道要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報恩在前面,如果對你有恩的人你都不管,你會去管地獄、餓鬼、畜生道的衆生嗎?你做到了報恩,你這顆菩提心才有力量去下濟叁途苦。末法時期修行人爲什麼很難成就,就是因爲修行人把自己架空了。有的人雖然懂法,也會唱唱唸唸,乃至會講講,可他做不起來啊,做不起來還不是空架子,還不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把學到的法做起來。做得起來,這個利益就是你自己的,如果做不起來,利益體現在哪裏啊?要做起來,我們應該先明白道理。明白道理所産生信心才是真正的、實在的、有力量的信心,不明白道理所産生的信心,當然也好,但起什麼作用呢?最多在佛門裏過一輩子,究竟有多少收獲就很難說了。

  進佛門,就不能暮氣沈沈

  你們東營居士有個使人很感動的地方,你們年輕人不少。年輕人不一定是指十幾歲的,你們不過四十來歲,也可以算年輕人,因爲今天佛門的年輕人實在太少,所以四十歲的人也算年輕。佛門裏的年輕人都是寶,我們應該使佛門老年人變年輕,年輕人更加年輕,要朝氣蓬勃、精神抖擻,使每個人一進佛門,心裏就高興,千萬不要暮氣沈沈。

  發菩提心,重要是在法上發菩提心

  要克服暮氣沈沈,你一定要對修行充滿希望,對佛教的前途充滿樂觀。怎麼樣做到這一點呢?那就要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我不希望你們年輕人,從二十幾歲開始,只知道到廟裏燒香磕頭。燒香禮佛雖是好事情,可遠遠不夠啊,你還要學法修行啊,否則一直到老,還不是成了燒香老太婆?假如佛弟子個個都變成燒香老太婆,佛教就消滅了。佛陀的教育才叫佛教,每個人都不知道釋迦佛講了哪些道理,那佛教不是沒了?佛門裏天天燒香磕頭,跟神廟土地廟也差不多了。所謂發菩提心,重要是要在法上發菩提心。

  

  報四重恩(2)

  一、報國土恩 二、報衆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5

  

   修行第一步要修報恩,

  知道報恩才有幸福

  提要:

  ·修行第一步要修報恩,知道報恩才有幸福

  ·佛對衆生有感情,佛弟子應該有顆報恩心

  ·衆生的苦與樂,實與你有關系,因爲每個衆生都對你有恩啊

  ·佛弟子要報祖國恩、衆生恩、父母恩、佛恩

  ·有恩不報的人,日子也不好過

  修行第一步要修報恩,知道報恩才有幸福

  我們都生活在現實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離開痛苦,獲得幸福,所以今天第一步要給你們講講上報四重恩。只有懂得報恩,你才會幸福;只有懂得報恩,別人才會幸福。我們最親愛的就是父母,你只有懂得報恩,你父母才會有幸福;你的兒子懂得報恩,你才會有幸福。其實報恩不是個口號,而是個修法,修什麼?就是叫你修報恩。

  比如你跟爸爸媽媽離開叁年了,忽然有一天爸爸媽媽媽來看你了,你當然高興喽。爲什麼高興啊?因爲你對爸爸媽媽有感情啊,因爲爸爸媽媽對我們恩重如山,把我們養育長大,天天相處在一起。

  假如你們異鄉逢故友,那可高興啦,這個高興哪裏來?因爲是同鄉啊,過去他經常照顧我,我經常照顧他,也是有恩啊。你一想到他過去對我好,馬上高高興興地請他吃飯,陪他玩,送給他東西,這就是報恩啊。

  佛對衆生有感情,佛弟子應該有顆報恩心

  所以人是感情的動物,我們是佛教,可不要修成自私、狹隘、冷冰冰、沒感情,如果釋迦佛對衆生沒有感情,他怎麼會到娑婆世界來成佛度衆生啊?我們常說這是釋迦佛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感情啊,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感情。我們每個人進了佛門都得到了釋迦佛對我們的恩,常有人說:一人信佛,全家得福。很多人信佛以後,都有佛菩薩救苦救難的親身體會,佛菩薩對衆生的恩德,你怎麼說也說不完。

  衆生的苦與樂,實與你有關系,

  因爲每個衆生都對你有恩啊

  所以你們要離苦得樂,第一步要修好對每個人都要大慈大悲,對他關懷,讓他得到非常溫暖的感情,那麼你生活在裏邊,你肯定會很幸福。慈就是把自己的快樂給別人,悲,看見人家有苦惱,你趕快去幫幫他,勸導他,給他輸送一點溫暖,讓他離開苦。每個同學這些道理都知道,可是有時候在做,有時候實在不大想做,好像跟我無關。其實跟你有關,因爲每個人都對你有恩啊。

  佛弟子要報祖國恩、衆生恩、父母恩、佛恩

  釋迦佛叫我們要報祖國的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報國土恩是第一條。現在祖國的昌盛,人民社會地位的提高,跟過去比比大不相同了。抗戰時期,我在江蘇昆山,那時還小,在街上推著自行車,結果遇到日本憲兵喝醉了酒,搖搖擺擺過來,把我自行車攔住,兩只手抓住自行車的龍頭。我嚇壞了,他講話我又聽不懂,我又不會講日本話,只學會一句“阿裏阿多”,意思就是“謝謝你謝謝你”,我拼命唸:阿裏阿多阿裏阿多阿裏阿多,(衆笑)總算放我過去了。日本人侵略中國,我們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現在還會有這種事情嗎?現在祖國時時刻刻在關懷我們,保護我們,所以我們要報祖國的恩。

  有恩不報的人,日子也不好過

  如果不提倡報恩,每個人的日子都會很難過。別以爲得了人家的恩而不報,好像占了便宜了,其實你的日子也會難過,因爲整個社會的風氣敗壞了。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氣話:“好人沒好報”,這麼一宣傳,大家都不做好事了,乃至于現在你做好人,他非但不給你好報,還欺負你。如果這樣風氣不改變,哪個人會快樂啊?因爲這種事情也會輪到你頭上的。從古以來人們都有一個思想,所謂“積谷防饑,養兒防老”,年老了總希望孩子照顧照顧我,也就是報報我的恩啊。我們佛教更偉大,做了好事也不求你報答,可是你做了好事,人家還欺負你,我看這口氣你也吞不下去啊。

  

  報四重恩(3)

  一、報國土恩 二、報衆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5

  

  進佛門鬧矛盾,欺壓人,

  都因爲沒修好報恩

  提要:

  ·一分恩情報二分,大家做好事,占便宜的還是你

  ·與一百人做好事,得到一百人的反饋,這不是一本萬利嗎?

  ·進佛門鬧矛盾,欺壓人,都因爲沒修好報恩

  ·有危害的感情,沖掉了我們的慈悲心菩提心

  一分恩情報二分,

  大家做好事,占便宜的還是你

  如果我們能使社會風氣改變,這是我們對祖國對人民對衆生最大的貢獻,我們自己也會生活愉快。過去善良的人都有一種心態:我接受人家一分恩,我就報答人家兩分恩。這樣一來,大家都喜歡做好事,因爲做了好事不吃虧,還我本錢,又給我利息,而且是雙倍的,誰不願做好事?大家做好事,實際上占便宜的還是你,你一個人幫助十個人,反過來十個人幫助你一個人,你不是占了九分便宜了?

  我從前常說笑話,我是專門做一本萬利的生意的。我這個思想,要做生意就做大生意,要一本萬利。我現在還在天天做一本萬利的生意。這是我啓發啓發你們。你們有的人很富有,要穿衣服,到服裝公司你掏錢…

《報四重恩(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報四重恩(10~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