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四重恩(1)
一、报国土恩 二、报众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5
在法上起欢喜心,就能听从释迦佛的教导
提要:
·在法上起欢喜心,就能听从释迦佛的教导
·修行要越修越欢喜,越修越自在
·做到了报恩,菩提心才有力量
·进佛门,就不能暮气沉沉
·发菩提心,重要是在法上发菩提心
在法上起欢喜心,就能听从释迦佛的教导
我们今天欢欢喜喜相聚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佛弟子,如果我们能够记住佛弟子是一家人,我们就会天天愉快,天天高兴。同学们盼望我来已经很久了,有这颗盼望的心,看到我来一定高兴。我当然也很高兴,我本人很长时间以来就想来,因为法务太忙一直走不开。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欢喜心,这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都是为了法,佛法是非常珍贵非常纯洁的。我们要特别珍惜今天为了求法、为了弘法所产生的这样一颗欢喜心。只有这样的欢喜心,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这种欢喜心里不带有烦恼。世间上也有欢喜,可是世间上的欢喜里带有烦恼,这样的欢喜是不会长久的,因为烦恼往往会把欢喜心冲掉,人一起烦恼就欢喜不起来了。而我们在法上起了欢喜心,我们就能听从释迦佛的教导,以法求智慧,以法觉悟,以法修行。这样的欢喜心里就没有烦恼,非但不受烦恼的干扰,而且在我们内心深处会永远扎根,永远存在。当你一想起佛陀的智慧,心里就会欢喜,这就叫法喜充满。
修行要越修越欢喜,越修越自在
今天要给你们讲的法,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希望你们从这一步开始修起。这一步法,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修行、对我们这一辈子的生活都有密切关系。信佛无非是为了离苦得乐,所以应该越信越欢喜,越修越自在。假如信佛信得很苦恼,修行修得很累,我是不主张这样的。你们很多同学去过我们开化文殊院,你看我们那里,这么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天天修行,并不苦啊,而且越修越年轻,越修越高兴,天天都快乐,有许多年轻人在我们那里慢慢胖起来了。为什么有的人生活不愉快?因为有烦恼。为什么有的人生活非常快乐?因为生活中有感情,人是靠感情生活的,感情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食粮。
做到了报恩,菩提心才有力量
我们今天就讲一讲感情问题,题目就叫《报四重恩》。我们佛弟子都知道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报恩在前面,如果对你有恩的人你都不管,你会去管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吗?你做到了报恩,你这颗菩提心才有力量去下济三途苦。末法时期修行人为什么很难成就,就是因为修行人把自己架空了。有的人虽然懂法,也会唱唱唸唸,乃至会讲讲,可他做不起来啊,做不起来还不是空架子,还不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学到的法做起来。做得起来,这个利益就是你自己的,如果做不起来,利益体现在哪里啊?要做起来,我们应该先明白道理。明白道理所产生信心才是真正的、实在的、有力量的信心,不明白道理所产生的信心,当然也好,但起什么作用呢?最多在佛门里过一辈子,究竟有多少收获就很难说了。
进佛门,就不能暮气沉沉
你们东营居士有个使人很感动的地方,你们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一定是指十几岁的,你们不过四十来岁,也可以算年轻人,因为今天佛门的年轻人实在太少,所以四十岁的人也算年轻。佛门里的年轻人都是宝,我们应该使佛门老年人变年轻,年轻人更加年轻,要朝气蓬勃、精神抖擞,使每个人一进佛门,心里就高兴,千万不要暮气沉沉。
发菩提心,重要是在法上发菩提心
要克服暮气沉沉,你一定要对修行充满希望,对佛教的前途充满乐观。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我不希望你们年轻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只知道到庙里烧香磕头。烧香礼佛虽是好事情,可远远不够啊,你还要学法修行啊,否则一直到老,还不是成了烧香老太婆?假如佛弟子个个都变成烧香老太婆,佛教就消灭了。佛陀的教育才叫佛教,每个人都不知道释迦佛讲了哪些道理,那佛教不是没了?佛门里天天烧香磕头,跟神庙土地庙也差不多了。所谓发菩提心,重要是要在法上发菩提心。
报四重恩(2)
一、报国土恩 二、报众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5
修行第一步要修报恩,
知道报恩才有幸福
提要:
·修行第一步要修报恩,知道报恩才有幸福
·佛对众生有感情,佛弟子应该有颗报恩心
·众生的苦与乐,实与你有关系,因为每个众生都对你有恩啊
·佛弟子要报祖国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
·有恩不报的人,日子也不好过
修行第一步要修报恩,知道报恩才有幸福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离开痛苦,获得幸福,所以今天第一步要给你们讲讲上报四重恩。只有懂得报恩,你才会幸福;只有懂得报恩,别人才会幸福。我们最亲爱的就是父母,你只有懂得报恩,你父母才会有幸福;你的儿子懂得报恩,你才会有幸福。其实报恩不是个口号,而是个修法,修什么?就是叫你修报恩。
比如你跟爸爸妈妈离开三年了,忽然有一天爸爸妈妈妈来看你了,你当然高兴喽。为什么高兴啊?因为你对爸爸妈妈有感情啊,因为爸爸妈妈对我们恩重如山,把我们养育长大,天天相处在一起。
假如你们异乡逢故友,那可高兴啦,这个高兴哪里来?因为是同乡啊,过去他经常照顾我,我经常照顾他,也是有恩啊。你一想到他过去对我好,马上高高兴兴地请他吃饭,陪他玩,送给他东西,这就是报恩啊。
佛对众生有感情,佛弟子应该有颗报恩心
所以人是感情的动物,我们是佛教,可不要修成自私、狭隘、冷冰冰、没感情,如果释迦佛对众生没有感情,他怎么会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啊?我们常说这是释迦佛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感情啊,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感情。我们每个人进了佛门都得到了释迦佛对我们的恩,常有人说:一人信佛,全家得福。很多人信佛以后,都有佛菩萨救苦救难的亲身体会,佛菩萨对众生的恩德,你怎么说也说不完。
众生的苦与乐,实与你有关系,
因为每个众生都对你有恩啊
所以你们要离苦得乐,第一步要修好对每个人都要大慈大悲,对他关怀,让他得到非常温暖的感情,那么你生活在里边,你肯定会很幸福。慈就是把自己的快乐给别人,悲,看见人家有苦恼,你赶快去帮帮他,劝导他,给他输送一点温暖,让他离开苦。每个同学这些道理都知道,可是有时候在做,有时候实在不大想做,好像跟我无关。其实跟你有关,因为每个人都对你有恩啊。
佛弟子要报祖国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
释迦佛叫我们要报祖国的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报国土恩是第一条。现在祖国的昌盛,人民社会地位的提高,跟过去比比大不相同了。抗战时期,我在江苏昆山,那时还小,在街上推着自行车,结果遇到日本宪兵喝醉了酒,摇摇摆摆过来,把我自行车拦住,两只手抓住自行车的龙头。我吓坏了,他讲话我又听不懂,我又不会讲日本话,只学会一句“阿里阿多”,意思就是“谢谢你谢谢你”,我拼命唸:阿里阿多阿里阿多阿里阿多,(众笑)总算放我过去了。日本人侵略中国,我们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现在还会有这种事情吗?现在祖国时时刻刻在关怀我们,保护我们,所以我们要报祖国的恩。
有恩不报的人,日子也不好过
如果不提倡报恩,每个人的日子都会很难过。别以为得了人家的恩而不报,好像占了便宜了,其实你的日子也会难过,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败坏了。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气话:“好人没好报”,这么一宣传,大家都不做好事了,乃至于现在你做好人,他非但不给你好报,还欺负你。如果这样风气不改变,哪个人会快乐啊?因为这种事情也会轮到你头上的。从古以来人们都有一个思想,所谓“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年老了总希望孩子照顾照顾我,也就是报报我的恩啊。我们佛教更伟大,做了好事也不求你报答,可是你做了好事,人家还欺负你,我看这口气你也吞不下去啊。
报四重恩(3)
一、报国土恩 二、报众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5
进佛门闹矛盾,欺压人,
都因为没修好报恩
提要:
·一分恩情报二分,大家做好事,占便宜的还是你
·与一百人做好事,得到一百人的反馈,这不是一本万利吗?
·进佛门闹矛盾,欺压人,都因为没修好报恩
·有危害的感情,冲掉了我们的慈悲心菩提心
一分恩情报二分,
大家做好事,占便宜的还是你
如果我们能使社会风气改变,这是我们对祖国对人民对众生最大的贡献,我们自己也会生活愉快。过去善良的人都有一种心态:我接受人家一分恩,我就报答人家两分恩。这样一来,大家都喜欢做好事,因为做了好事不吃亏,还我本钱,又给我利息,而且是双倍的,谁不愿做好事?大家做好事,实际上占便宜的还是你,你一个人帮助十个人,反过来十个人帮助你一个人,你不是占了九分便宜了?
我从前常说笑话,我是专门做一本万利的生意的。我这个思想,要做生意就做大生意,要一本万利。我现在还在天天做一本万利的生意。这是我启发启发你们。你们有的人很富有,要穿衣服,到服装公司你掏钱…
《报四重恩(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