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四重恩(10)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6
在有漏法裏求智慧,不可能消除愚癡,
在佛門裏去學愚,這條路更錯
提要:
·在有漏法裏求智慧,不可能消除愚癡,在佛門裏去學愚,這條路更錯
·對衆生最殊勝的報恩,就是法上的報恩
·覺悟的光要普照,這就是報恩的意思
·親人溫暖,難以出離;苦難衆生,容易得度
·離苦的辦法就是離欲,佛弟子要繼承佛陀的教育事業
在有漏法裏求智慧,不可能消除愚癡,
在佛門裏去學愚,這條路更錯
我們只有追求智慧才能解脫,世間上人在有漏法裏追求智慧,是不可能消除愚蠢的。進了佛門如果不學佛陀的智慧,你的一切仍是世俗裏的知見,那你學佛也白學了。如果進了佛門裏再去學愚,這條路更錯。佛從來沒有叫我們學愚,佛是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現在佛法衰落,佛門裏的漏洞特別多,煩惱特別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特別厲害,我看跟學愚有關系。愚就是不明白,不明白是件好事嗎?你們今天來聽法,說到底你們是來求智慧的。學愚的人假如來這兒聽聽法,聽到的是釋迦佛智慧圓滿的法,他會很失望地走了。
對衆生最殊勝的報恩,就是法上的報恩
我們佛弟子要抓住每一個衆生作爲報恩的對象,這就是修行,這就是培福。我們對衆生最殊勝的報恩就是法上的報恩。以佛法去消除衆生的貪瞋癡,使衆生都能夠得到正法,都能夠提高智慧和覺悟、脫離煩惱的痛苦,乃至脫離生死的苦海,這才是我們佛弟子的報恩。
覺悟的光要普照,這就是報恩的意思
今天我看到幾張紙條,有些問題到最後有時間再給你們解答一下,但其中有一張紙條跟今天講法有關,紙條上說“佛光要普照”,那就是報衆生恩的意思。佛光就是覺悟的光,我們信佛以後,得到佛陀的智慧覺悟,要以這樣的佛光去普照一切衆生。
親人溫暖,難以出離;苦難衆生,容易得度
心量要放大,凡是衆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父母。親家對我有恩,冤家也對我有恩。沒有冤家你肯修行啊?一個人天天跟親家在一起,還跳得出來啊?人間的一切溫暖享受,都是軟刀子殺人,不是殺你這個肉身,而是殺死你法身慧命,使你迷掉了。就好像冬天來了,被窩是最溫暖的,早晨醒來,你舍得離開嗎?總要在被窩裏再躺幾分鍾,說是躺幾分鍾,起碼躺了幾十分鍾,因爲時間到了要上班,沒辦法才起床。如果是星期天呢,肯定會躺到七點鍾。所以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其中有個道理,因爲苦難的衆生最容易得度。
離苦的辦法就是離欲,
佛弟子要繼承佛陀的教育事業
我們佛弟子不講究生天堂,天堂溫暖舒服所以難度。天堂裏有天魔,魔宮裏的衆生就是魔子魔孫,更難度,因爲他們知見不正,專門以五欲享受爲目的。所以貪享受五欲的衆生最難度,他們有他們的一套人生哲學:人生幾何,應該及時行樂,做人就是爲了享福。有句話說:“勞動所得,光榮享受。”這句話也不錯,因爲你是正當的收入,總比偷搶好得多,總比殘酷剝削好得多。可是說來說去還是爲了享受,有幾個人掉在享受裏肯跳出來啊?所以佛光要普照,要使大家個個都能離苦得樂。離苦的辦法就是要離欲,如果你不離欲,掉在享受裏,你永遠是苦,因爲福氣享完了就下叁惡道。現在有些老板經常在歎苦經,“我以前做生意很順利,去年開始不行了,越來越賠本了。”福氣都給他享受完了,還賺得著錢嗎?可他就是醒不過來,還是要搞錢享受。苦難就是在衆生的迷茫裏、愚癡裏、煩惱裏。佛光普照的責任就在我們身上,因爲我們是佛弟子,佛弟子都有個責任,要繼承佛陀的事業。
報四重恩(11)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6
要與衆生和諧相處來弘揚佛法
提要:
·佛門自身的缺點掩蓋了佛光普照,他們還茫無所知
·不能以戒爲師,佛門就聞不到戒香了
·要與衆生和諧相處來弘揚佛法
·今天能聽到法,是你們居士林大衆的力量
·只要一句,不要佛法,對弘揚佛法危害極大
·衆生中人最勝,人中佛弟子最殊勝
佛門自身的缺點掩蓋了佛光普照,
他們還茫無所知
紙條上接著說:“不要因爲信徒自身的缺點,將其掩蓋。”現在很難做到佛光普照,你別看表面上信佛的人不斷在多起來,特別是在大城市,初一月半燒香的人特別多,買門票的隊伍排得長長的,可裏邊沒有佛法,哪有什麼光輝呢?佛是智慧的代表,佛光就是智慧的光輝,寺院是佛弟子的高等學府,可不是香火廟。可裏邊的人也在忙啊,他們認爲這麼多人來燒香,佛法就興起來喽。他們自身的缺點掩蓋了佛法的光輝,自己還茫無所知。
不能以戒爲師,佛門就聞不到戒香了
首先一個缺點,他們不要佛法,不想聽法,他們很自私,只想自己不管別人。初一月半燒香,還不是替自己求保佑?所以佛光不能普照,是由于我們佛弟子自身的缺點。缺點再擴大開來,在佛門裏邊鬧不團結,搞歪風邪氣,搞分裂,互相誹謗、打擊、排擠,真是臭氣沖天,哪談得上佛光普照呢?也不持戒,進了寺院門只聞到燒香的味道,可沒有聞到戒香撲鼻。真正的香是戒香,你不能以戒爲師,這個寺院就聞不到戒香了。
要與衆生和諧相處來弘揚佛法
還有“要與衆生和諧相處來弘揚佛法”,這次我頭一次來,就發心給你們講上報四重恩,目的就是這句話。如果你不和諧,不弘揚佛法,你怎麼叫報衆生恩呢?你跟衆生鬧矛盾,那是給衆生添苦惱;你不弘揚佛法,衆生沒有佛陀的智慧,永遠在顛倒愚癡裏,能叫報衆生恩嗎?這就是以自身的缺點,掩蓋了應該做到的佛光普照。所以我覺得這位同學提得非常好。
今天能聽到法,是你們居士林大衆的力量
底下又說,“感謝二十年前王居士及其他居士給我佛法。”這雖然是普普通通的話,也說明了今天能聽到佛法,還不是衆生給你的恩?你不報衆生恩,講得過去嗎?說句實在話,如果居士林只有一個居士,我會來嗎?(下答:不會的)因爲有你們這麼多居士,所以我才來啊。當然了,以菩薩法來說,就是一個衆生,你也要跟他說說法,也要度他。可是不能抓粒芝麻丟了西瓜呀,衆生哪兒多我往哪兒走啊,我要去抓西瓜呀,你這粒芝麻只能排在後面,等我有空的時候再來。所以你們今天能夠聽到法,是你們整個居士林大衆的力量。我這一輩子的心願就是弘法,今天能夠滿我心願到你們東營居士林來弘法,這也是你們給我的恩。沒有很想聽法的衆生,我弘法也沒地方啊,那豈不是把我這顆菩提心,把我弘法的這個願望撲滅了?
只要一句,不要佛法,對弘揚佛法危害極大
現在有這麼一句話,最容易撲滅菩提心,“只要一句,樣樣不要”,假如到處這樣,那我到哪兒去弘法?或者請我來弘法,只要我弘一句。我講了兩個小時,內容都是相同的一句,或者以一句佛號代替佛法,唸了二小時佛號,弘法完畢。(衆笑)那麼大家要跳起來了,“我早就會唸了,還要你教?”所以“只要一句樣樣不要”對于佛法的弘揚危害極大,後果極其可怕。可是說這句話的人還自以爲功德無量呢!
衆生中人最勝,人中佛弟子最殊勝
剛才講到,一切衆生中最殊勝的就是人道,人道中最殊勝的是佛弟子。這不是我們擡高自己,事實就是這樣。這兒插幾句,你們路過神廟,必須要恭敬。因爲有些是善神,也是保護衆生的。凡是佛弟子走過,神都要站起來迎接,不敢怠慢,可是我們眼睛看不到。就好比從前皇太子到了,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起來迎接,哪怕皇太子是個小孩兒,也不敢怠慢,這是身份關系。所以勸大家要恭敬,因爲他已經迎接我們,我們必須要合掌還禮。但是不要磕頭,皇太子從來不跟文武百官磕頭的,有失身份,我們的佛弟子身份高到這樣。
報四重恩(12)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6
娑婆世界修行最快,
能在娑婆世界得人身,是往世修來的福報
提要:
·對佛菩薩要頂禮,對神要敬禮
·般若智慧能使你成佛,學文殊法就是學般若智慧
·只有娑婆世界衆生能即身成佛,我們要尊重自己,愛惜自己
·娑婆世界修行最快,能在娑婆世界得人身,是往世修來的福報
·同參道友就是我們報恩的對象,衆生有苦,你要多幫忙
對佛菩薩要頂禮,對神要敬禮
還說句笑話,土地公公年紀也大了,你們十幾個人走過,他已經起來迎接了,你一磕頭,他也趕快磕頭還禮,“不敢當不敢當”。剛剛起來,第二個又來磕頭,這麼搞下去,不要高血壓嗎?(衆笑)你只磕叁個頭,他要磕叁十個頭呢。經文裏對于佛菩薩都是“一心頂禮”,對于神呢?是“一心敬禮”。
般若智慧能使你成佛,
學文殊法就是學般若智慧
你們最好學一點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能使你成佛。般若智慧今天沒時間講,只能長話短說,你做事情恰到好處就叫般若智慧。凡事做得太過分了都不恰當。媽給孩子吃過度的營養,愛得太過分了,孩子病就多了,所以現在人說“愛就是害”。一個孩子你始終讓他飽飽暖暖的,他身體會好嗎?從前老人有句話:“若要小兒好,常帶叁分饑和寒”,飽只能飽七八分,暖也只能暖七八分。
…
《報四重恩(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