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報四重恩(10~19)▪P4

  ..續本文上一頁不是假出家,搞名搞利。

  

  報四重恩(17)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6

  

  不讓佛陀的教育事業在世間上消失,

  是最大的報佛恩

  提要:

  ·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

  ·師養我法身慧命,所以師恩難忘

  ·第一個師就是佛,不報佛恩的佛弟子,是孝子還是逆子

  ·不想報佛恩,就不會發心學法,也不會依佛教導去修行

  ·佛在法裏,報佛恩實際上是報法恩

  ·佛門培福不是爲了揚名,以清淨心不執相行布施,功德更大

  ·不讓佛陀的教育事業在世界上消失,是最大的報佛恩

  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

  你們假如想“我這樣老,出不了家了”,或者“我現在沒條件出家,這麼大的功德我是拿不到了”。佛的善巧方便很多,你沒有條件出家,照樣能使你修行成就,照樣能使你有出家的功德。你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叫出家。靜天老法師從前講過,“身不出家心出家,遠遠勝過身出家心不出家”。心裏邊充滿世俗煩惱,爲名爲利,出家是爲了賺鈔票,賺了鈔票再娶老婆,在佛門裏邊搞歪風邪氣、搞封建迷信,這種叫身出家心不出家。我們即使沒有出家的條件,好好把心修得清淨,清淨得像真正出家人一樣,這就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師養我法身慧命,所以師恩難忘

  接下去講報佛恩。父母恩重如山,可是師恩比父母恩更大。我們不僅僅要報父母恩,更要報師恩。有句老話,“師恩難忘”,父母養我肉身,可是我死了還得生死流轉,“師養我法身慧命”,將來使我們脫離生死苦海,這個恩不能比。我們今天講的師,是指真正的善知識,不是無知識,也不是惡知識,更不是邪知識。

  第一個師就是佛,

  不報佛恩的佛弟子,是孝子還是逆子

  今天我們的皈依師也好,得法師也好,剃度師也好,學法依止的師也好,都不能算第一個師。我們真正的師是頭一個,後面的師都是頭一個師的弟子,頭一個師是誰啊?(下答:釋迦牟尼佛。)所以報師的恩跟報佛的恩是連在一起的。佛就是師,一切都是從釋迦佛開始的,這是我們的根本,所以叫本師釋迦牟尼佛。你不報釋迦佛的恩,你這個佛弟子是孝子還是逆子啊?

  不想報佛恩,就不會發心學法,

  也不會依佛教導去修行

  現在有許多人心裏沒有釋迦佛,更沒有報釋迦佛的恩的心態,如果不回頭,難免永遠流轉生死。因爲不想報釋迦佛恩的人,他不會發心學法,也不會依照佛陀的教導去修行,他的信佛肯定是叁心兩意的。如果他對佛是全心全意,爲什麼不聽佛的話?不學佛的法?

  佛在法裏,報佛恩實際上是報法恩

  佛在哪裏?當年在人間的不過是太子身,真正的佛是在法裏。有法就有佛,沒有法就沒有佛。現在沒有法的人信佛,等于是在信神。從前一位法師說過,“懂佛法才叫正信,不懂佛法就叫迷信。”佛是以法來度衆生的,假如不講法,佛怎麼度衆生啊?全世界今天爲什麼對釋迦佛始終是尊重、恭敬?因爲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法,利益了無數的衆生,所以說報佛的恩實際上是報法的恩。由于佛說了四十九年法,所以你今天能學到法。如果沒有法,你怎麼修行啊?還不是盲修瞎練?

  佛門培福不是爲了揚名,

  以清淨心不執相行布施,功德更大

  你就是得到初步的法,教你止惡修善,佛門裏的止惡修善跟社會上的止惡修善大不相同,社會上的止惡修善,帶著愚癡帶著煩惱。比如說現在有錢人也喜歡做好事,可是很多人都是爲了出名。這種風氣現在也影響了佛門,有的佛弟子做了一點好事,一定要寫他的名字,所謂叫功德芳名,不寫名字他就不肯拿出錢來。執著于功德已經不對了,何況還要執著自己的名字。這種人不懂佛法,你出錢如果是爲了揚名,那不是貪名的煩惱嗎?還清淨嗎?如果你不著相,你的功德更大。

  不讓佛陀的教育事業在世界上消失,

  是最大的報佛恩

  佛法遠遠勝過世間法。世間上人也講覺悟,佛陀是覺悟圓滿。世間上的人再覺悟也不可能成佛,我們佛弟子依照佛法來覺悟,覺悟到圓滿,你就是佛。由于這樣的不同,所以佛法稱寶。今天得到寶了,你總要飲水思源,如果你能使佛法一代一代繼承下去,使佛法發揚光大,不要讓佛法教育事業在娑婆世界滅掉,你這是最大的報佛恩。報佛恩的作用,就是能使後世的衆生,成千上萬代都能夠得到佛陀的教育,都能夠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報恩就是起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作用。咱們今天就講到這兒,明天繼續給大家講。(衆鼓掌)

  

  報四重恩(18)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7

  

  能做到愛國愛教,素質就提高了

  提要:

  ·能做到愛國愛教,素質就提高了

  ·報國土恩就是愛國,報佛恩就是愛教

  ·菩薩對每個衆生都大慈大悲,這就體現了佛光普照

  ·有人說:“能在老師身邊真幸福啊!”那你爲什麼不來呢?

  ·佛菩薩念念不忘衆生,是希望衆生都能成佛

  能做到愛國愛教,素質就提高了

  我們這一次講報四重恩,實際上是爲了提高我們佛弟子的素質。今天佛弟子的素質普遍都很低,有人說:“還比不上社會上的人。”聽到這話,我心裏很難受。我們應該爲釋迦佛爭光,爲佛教爭榮譽。不是憑口頭上說的偉大,人家要看我們具體的表現,最容易看到的就是你這個人素質怎麼樣,如果你真正做到愛國愛教,佛弟子的素質就提高了。

  報國土恩就是愛國,報佛恩就是愛教

  愛國就是遵守國家法規,愛教就是遵守佛教教義,如果就這樣二句也太簡單了一點。其實愛國愛教的內容非常豐富,今天我們講的上報四重恩,就是愛國愛教的內容。報祖國恩就是愛國,報佛恩就是愛教,報衆生恩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報父母恩,國家也提倡,佛教也提倡,這麼做本身就是在愛國愛教。如果你對愛國愛教了解得不太透徹,今天聽聽上報四重恩,多少會有點領會。

  報恩最關鍵的是看你的心怎麼樣?有報恩的心就會報恩,沒報恩的心就不會報恩。比如說,你心裏有父母,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你就會報父母的恩。爲什麼有人一結婚,慢慢地就不像從前那麼孝順父母了,有的還把父母氣死了。說到底沒結婚前心在父母身上,結了婚,心在老婆身上,原因就這麼簡單。

  菩薩對每個衆生都大慈大悲,

  這就體現了佛光普照

  昨天我們已經講到報佛恩,我們得到佛的恩德究竟有多少?有些人僅僅知道一個方面,“我得到佛菩薩的感應,佛菩薩對我救苦救難。”其他就不去想了。有的事情你看得見,有的事情你看不見,看不見不等于沒有。老話說:一人信佛,全家得福。佛光普照到每個衆生,難道你的家庭照不到啊?比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你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對你救苦救難;你不信觀世音菩薩,臨到苦難想起觀世音菩薩,拉開喉嚨叫,“觀世音菩薩,救救我啊!”照樣也有感應,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我們信佛的人隨時隨刻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有人說:“能在老師身邊真幸福啊!”

  那你爲什麼不來呢?

  佛菩薩念念不忘衆生,衆生卻經常忘記佛菩薩。我常提到,我這個老師不會忘記學生,可是有的學生經常忘記我。忽然想起,好久沒見老師了,千裏迢迢趕來,第一句就是“老師,我很想你,我來看看你。”那麼我坐好了,給你看吧。老頭子有什麼好看的?我念念不忘學生,並不是想看看你這張臉,是希望你來學法呀。今天你們有個同學跟我說:“能在老師身邊真是幸福啊。”那你爲什麼不來呢?

  佛菩薩念念不忘衆生,是希望衆生都能成佛

  你們只知道佛菩薩救苦救難,其實佛菩薩念念不忘衆生是希望衆生都成佛。釋迦佛大慈大悲,受十方如來贊歎。他看到娑婆世界衆生苦,發願到娑婆世界來成佛,這是難能稀有的菩提心啊。我們都是釋迦佛的弟子,哪尊佛跟我們最有緣?當然是釋迦佛!沒有釋迦佛我們什麼也沒有。沒有釋迦佛你能懂佛法嗎?你說“我修彌陀法門”,或者說,“我修藥師法門,我心裏有阿彌陀佛、藥師佛。”沒有釋迦佛你會知道阿彌陀佛、藥師佛嗎?飲水思源,人不能忘本啊。你的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待你都非常好,可你也不能因此忘記你的媽呀。

  

  報四重恩(19)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7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報恩

  提要: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報恩

  ·因衆生執著差別相,看一切都有差別,難道佛還有差別嗎

  ·念佛要心念才起作用,一心念佛就能不打妄想

  ·要心中有佛才是活的佛,否則豈不成了崇拜偶像

  ·當初佛教弟子要“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指的是念釋迦佛

  ·念佛要與佛相應才能起到大作用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報恩

  知恩不報是小人,我們佛弟子應該做君子,要經常修知恩、念恩、報恩。中國的佛教一向稱爲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報恩。恩都不報,你大在什麼地方?你要做一個報佛恩的佛弟子,那你必須要心中有釋迦佛。怎麼修?就是修念念不忘釋迦佛。佛經裏經常有,“念佛念法念僧”,念字上面一個“今”,就是現在,下面一個“心”,你現在心裏有佛就叫念佛。口裏唸佛,這叫持名號,真正念佛是心裏念的。口念心不念,不起作用的。《金剛經》裏說,“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你口裏可以唸,但同時心裏也要念。心裏念,佛馬上知道,口唸心不念,佛聽不見。因爲佛不像我們凡夫,靠耳朵聽聲音,佛不是靠你聲音的力量知道的,而是靠你心的力量,衆生一起心動念,佛就知道了。

  因衆生執著差別相,

  看一切都有差別,難道佛還有差別嗎

  這兩天常有居士來問我,“我是修念佛法門的,可我唸佛總是打妄想,該怎麼辦呢?”其實我也是念佛的,我這麼忙還念佛咧。念佛法門非常殊勝,要知道無論念阿彌陀佛、念藥師佛、念釋迦佛都好。如果有人說某一尊佛最好,那是他不懂佛法。當然佛不會生氣喽,說說笑話,假如佛會生氣的話,其他佛都要生你氣,你說最好的那尊佛也要生你氣,要訓你:“哪個說的?!”(衆笑)成了佛都是功德圓滿、平等平等,佛難道還有差別嗎?因爲衆生心有差別,執著差別相,所以看一切都有差別。衆生的知見、衆生的觀點、衆生的心態,不能夠代表佛的境界,不懂佛法就不要隨便說話。

  念佛要心念才起作用,一心念佛就能不打妄想

  今天教你們一個方法:口唸的時候要心念。口裏唸南無阿彌陀佛,心裏要想阿彌陀佛。唸藥師佛也是這樣,這樣就起作用了。你這麼去修,還能起第二個作用,這是你們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最能消除你們苦惱的,——你真的這麼去修,妄想就少了。修行人最難克服的就是妄想跟昏沈,修不好也是因爲這兩個東西,沒這兩個東西就入定了。唸佛居士常說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

  要心中有佛才是活的佛,否則豈不成了崇拜偶像

  佛弟子心中要有佛,你以爲佛在大殿,你心中的佛就死掉了,大殿裏的佛,那是泥塑木雕嘛,從來不動的。你心中有佛,這個佛才是活的,心中沒有佛,你去拜佛那是崇拜偶像。

  當初佛教弟子要“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指的是念釋迦佛

  經書裏的“念佛念法念僧”,這尊佛指的是釋迦佛。後來釋迦佛講菩薩法時,廣開大乘法門,我們才知道有十方佛,才知道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拿五方佛來說,實際上佛不只是這五尊,五方佛是代表所有佛的。東方佛很多,以一尊佛作代表,就是阿閦毗佛,南方是寶生佛,西方是阿彌陀佛,北方是成就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

  念佛要與佛相應才能起到大作用

  凡夫執著小,我們要把凡夫的心量擴大再擴大。尤其是念阿彌陀佛的人,你們能修到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你念佛就起大作用了。比如今天你們有人跟我說:“我一想到老師,晚上就夢到老師。”有的說:“有時夢裏老師在給我講法。”還有的說:“我夢到老師在給我看病。”等等。其實你做夢的時候,我也在做夢,(衆笑)我根本沒到你這兒來過,爲什麼會這樣?這就是心心相印,只要你有這顆心就起作用,護法就會來幫忙。我只是一個老師,只會講講法,你叫我給你托個夢,我沒這個本事。

  

  [轉載自-佛教菩提心網]

  

《報四重恩(10~19)》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報四重恩(20~30)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