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报四重恩(10~19)▪P4

  ..续本文上一页不是假出家,搞名搞利。

  

  报四重恩(17)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6

  

  不让佛陀的教育事业在世间上消失,

  是最大的报佛恩

  提要:

  ·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

  ·师养我法身慧命,所以师恩难忘

  ·第一个师就是佛,不报佛恩的佛弟子,是孝子还是逆子

  ·不想报佛恩,就不会发心学法,也不会依佛教导去修行

  ·佛在法里,报佛恩实际上是报法恩

  ·佛门培福不是为了扬名,以清净心不执相行布施,功德更大

  ·不让佛陀的教育事业在世界上消失,是最大的报佛恩

  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

  你们假如想“我这样老,出不了家了”,或者“我现在没条件出家,这么大的功德我是拿不到了”。佛的善巧方便很多,你没有条件出家,照样能使你修行成就,照样能使你有出家的功德。你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叫出家。静天老法师从前讲过,“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心里边充满世俗烦恼,为名为利,出家是为了赚钞票,赚了钞票再娶老婆,在佛门里边搞歪风邪气、搞封建迷信,这种叫身出家心不出家。我们即使没有出家的条件,好好把心修得清净,清净得像真正出家人一样,这就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师养我法身慧命,所以师恩难忘

  接下去讲报佛恩。父母恩重如山,可是师恩比父母恩更大。我们不仅仅要报父母恩,更要报师恩。有句老话,“师恩难忘”,父母养我肉身,可是我死了还得生死流转,“师养我法身慧命”,将来使我们脱离生死苦海,这个恩不能比。我们今天讲的师,是指真正的善知识,不是无知识,也不是恶知识,更不是邪知识。

  第一个师就是佛,

  不报佛恩的佛弟子,是孝子还是逆子

  今天我们的皈依师也好,得法师也好,剃度师也好,学法依止的师也好,都不能算第一个师。我们真正的师是头一个,后面的师都是头一个师的弟子,头一个师是谁啊?(下答:释迦牟尼佛。)所以报师的恩跟报佛的恩是连在一起的。佛就是师,一切都是从释迦佛开始的,这是我们的根本,所以叫本师释迦牟尼佛。你不报释迦佛的恩,你这个佛弟子是孝子还是逆子啊?

  不想报佛恩,就不会发心学法,

  也不会依佛教导去修行

  现在有许多人心里没有释迦佛,更没有报释迦佛的恩的心态,如果不回头,难免永远流转生死。因为不想报释迦佛恩的人,他不会发心学法,也不会依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行,他的信佛肯定是三心两意的。如果他对佛是全心全意,为什么不听佛的话?不学佛的法?

  佛在法里,报佛恩实际上是报法恩

  佛在哪里?当年在人间的不过是太子身,真正的佛是在法里。有法就有佛,没有法就没有佛。现在没有法的人信佛,等于是在信神。从前一位法师说过,“懂佛法才叫正信,不懂佛法就叫迷信。”佛是以法来度众生的,假如不讲法,佛怎么度众生啊?全世界今天为什么对释迦佛始终是尊重、恭敬?因为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利益了无数的众生,所以说报佛的恩实际上是报法的恩。由于佛说了四十九年法,所以你今天能学到法。如果没有法,你怎么修行啊?还不是盲修瞎练?

  佛门培福不是为了扬名,

  以清净心不执相行布施,功德更大

  你就是得到初步的法,教你止恶修善,佛门里的止恶修善跟社会上的止恶修善大不相同,社会上的止恶修善,带着愚痴带着烦恼。比如说现在有钱人也喜欢做好事,可是很多人都是为了出名。这种风气现在也影响了佛门,有的佛弟子做了一点好事,一定要写他的名字,所谓叫功德芳名,不写名字他就不肯拿出钱来。执着于功德已经不对了,何况还要执着自己的名字。这种人不懂佛法,你出钱如果是为了扬名,那不是贪名的烦恼吗?还清净吗?如果你不着相,你的功德更大。

  不让佛陀的教育事业在世界上消失,

  是最大的报佛恩

  佛法远远胜过世间法。世间上人也讲觉悟,佛陀是觉悟圆满。世间上的人再觉悟也不可能成佛,我们佛弟子依照佛法来觉悟,觉悟到圆满,你就是佛。由于这样的不同,所以佛法称宝。今天得到宝了,你总要饮水思源,如果你能使佛法一代一代继承下去,使佛法发扬光大,不要让佛法教育事业在娑婆世界灭掉,你这是最大的报佛恩。报佛恩的作用,就是能使后世的众生,成千上万代都能够得到佛陀的教育,都能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报恩就是起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作用。咱们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继续给大家讲。(众鼓掌)

  

  报四重恩(18)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7

  

  能做到爱国爱教,素质就提高了

  提要:

  ·能做到爱国爱教,素质就提高了

  ·报国土恩就是爱国,报佛恩就是爱教

  ·菩萨对每个众生都大慈大悲,这就体现了佛光普照

  ·有人说:“能在老师身边真幸福啊!”那你为什么不来呢?

  ·佛菩萨念念不忘众生,是希望众生都能成佛

  能做到爱国爱教,素质就提高了

  我们这一次讲报四重恩,实际上是为了提高我们佛弟子的素质。今天佛弟子的素质普遍都很低,有人说:“还比不上社会上的人。”听到这话,我心里很难受。我们应该为释迦佛争光,为佛教争荣誉。不是凭口头上说的伟大,人家要看我们具体的表现,最容易看到的就是你这个人素质怎么样,如果你真正做到爱国爱教,佛弟子的素质就提高了。

  报国土恩就是爱国,报佛恩就是爱教

  爱国就是遵守国家法规,爱教就是遵守佛教教义,如果就这样二句也太简单了一点。其实爱国爱教的内容非常丰富,今天我们讲的上报四重恩,就是爱国爱教的内容。报祖国恩就是爱国,报佛恩就是爱教,报众生恩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父母恩,国家也提倡,佛教也提倡,这么做本身就是在爱国爱教。如果你对爱国爱教了解得不太透彻,今天听听上报四重恩,多少会有点领会。

  报恩最关键的是看你的心怎么样?有报恩的心就会报恩,没报恩的心就不会报恩。比如说,你心里有父母,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你就会报父母的恩。为什么有人一结婚,慢慢地就不像从前那么孝顺父母了,有的还把父母气死了。说到底没结婚前心在父母身上,结了婚,心在老婆身上,原因就这么简单。

  菩萨对每个众生都大慈大悲,

  这就体现了佛光普照

  昨天我们已经讲到报佛恩,我们得到佛的恩德究竟有多少?有些人仅仅知道一个方面,“我得到佛菩萨的感应,佛菩萨对我救苦救难。”其他就不去想了。有的事情你看得见,有的事情你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没有。老话说:一人信佛,全家得福。佛光普照到每个众生,难道你的家庭照不到啊?比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你信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对你救苦救难;你不信观世音菩萨,临到苦难想起观世音菩萨,拉开喉咙叫,“观世音菩萨,救救我啊!”照样也有感应,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信佛的人随时随刻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

  有人说:“能在老师身边真幸福啊!”

  那你为什么不来呢?

  佛菩萨念念不忘众生,众生却经常忘记佛菩萨。我常提到,我这个老师不会忘记学生,可是有的学生经常忘记我。忽然想起,好久没见老师了,千里迢迢赶来,第一句就是“老师,我很想你,我来看看你。”那么我坐好了,给你看吧。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我念念不忘学生,并不是想看看你这张脸,是希望你来学法呀。今天你们有个同学跟我说:“能在老师身边真是幸福啊。”那你为什么不来呢?

  佛菩萨念念不忘众生,是希望众生都能成佛

  你们只知道佛菩萨救苦救难,其实佛菩萨念念不忘众生是希望众生都成佛。释迦佛大慈大悲,受十方如来赞叹。他看到娑婆世界众生苦,发愿到娑婆世界来成佛,这是难能稀有的菩提心啊。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哪尊佛跟我们最有缘?当然是释迦佛!没有释迦佛我们什么也没有。没有释迦佛你能懂佛法吗?你说“我修弥陀法门”,或者说,“我修药师法门,我心里有阿弥陀佛、药师佛。”没有释迦佛你会知道阿弥陀佛、药师佛吗?饮水思源,人不能忘本啊。你的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待你都非常好,可你也不能因此忘记你的妈呀。

  

  报四重恩(19)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7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报恩

  提要: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报恩

  ·因众生执着差别相,看一切都有差别,难道佛还有差别吗

  ·念佛要心念才起作用,一心念佛就能不打妄想

  ·要心中有佛才是活的佛,否则岂不成了崇拜偶像

  ·当初佛教弟子要“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指的是念释迦佛

  ·念佛要与佛相应才能起到大作用

  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报恩

  知恩不报是小人,我们佛弟子应该做君子,要经常修知恩、念恩、报恩。中国的佛教一向称为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一步就要修知恩、念恩、报恩。恩都不报,你大在什么地方?你要做一个报佛恩的佛弟子,那你必须要心中有释迦佛。怎么修?就是修念念不忘释迦佛。佛经里经常有,“念佛念法念僧”,念字上面一个“今”,就是现在,下面一个“心”,你现在心里有佛就叫念佛。口里唸佛,这叫持名号,真正念佛是心里念的。口念心不念,不起作用的。《金刚经》里说,“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你口里可以唸,但同时心里也要念。心里念,佛马上知道,口唸心不念,佛听不见。因为佛不像我们凡夫,靠耳朵听声音,佛不是靠你声音的力量知道的,而是靠你心的力量,众生一起心动念,佛就知道了。

  因众生执着差别相,

  看一切都有差别,难道佛还有差别吗

  这两天常有居士来问我,“我是修念佛法门的,可我唸佛总是打妄想,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也是念佛的,我这么忙还念佛咧。念佛法门非常殊胜,要知道无论念阿弥陀佛、念药师佛、念释迦佛都好。如果有人说某一尊佛最好,那是他不懂佛法。当然佛不会生气喽,说说笑话,假如佛会生气的话,其他佛都要生你气,你说最好的那尊佛也要生你气,要训你:“哪个说的?!”(众笑)成了佛都是功德圆满、平等平等,佛难道还有差别吗?因为众生心有差别,执着差别相,所以看一切都有差别。众生的知见、众生的观点、众生的心态,不能够代表佛的境界,不懂佛法就不要随便说话。

  念佛要心念才起作用,一心念佛就能不打妄想

  今天教你们一个方法:口唸的时候要心念。口里唸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要想阿弥陀佛。唸药师佛也是这样,这样就起作用了。你这么去修,还能起第二个作用,这是你们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最能消除你们苦恼的,——你真的这么去修,妄想就少了。修行人最难克服的就是妄想跟昏沉,修不好也是因为这两个东西,没这两个东西就入定了。唸佛居士常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

  要心中有佛才是活的佛,否则岂不成了崇拜偶像

  佛弟子心中要有佛,你以为佛在大殿,你心中的佛就死掉了,大殿里的佛,那是泥塑木雕嘛,从来不动的。你心中有佛,这个佛才是活的,心中没有佛,你去拜佛那是崇拜偶像。

  当初佛教弟子要“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指的是念释迦佛

  经书里的“念佛念法念僧”,这尊佛指的是释迦佛。后来释迦佛讲菩萨法时,广开大乘法门,我们才知道有十方佛,才知道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拿五方佛来说,实际上佛不只是这五尊,五方佛是代表所有佛的。东方佛很多,以一尊佛作代表,就是阿閦毗佛,南方是宝生佛,西方是阿弥陀佛,北方是成就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

  念佛要与佛相应才能起到大作用

  凡夫执着小,我们要把凡夫的心量扩大再扩大。尤其是念阿弥陀佛的人,你们能修到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印,你念佛就起大作用了。比如今天你们有人跟我说:“我一想到老师,晚上就梦到老师。”有的说:“有时梦里老师在给我讲法。”还有的说:“我梦到老师在给我看病。”等等。其实你做梦的时候,我也在做梦,(众笑)我根本没到你这儿来过,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心心相印,只要你有这颗心就起作用,护法就会来帮忙。我只是一个老师,只会讲讲法,你叫我给你托个梦,我没这个本事。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报四重恩(10~19)》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报四重恩(20~30)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