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0~55)▪P2

  ..續本文上一頁鬼看見太陽害怕,有些人他活著看見太陽也害怕,比如人大病快死的時候,他就是看見陽光就害怕,他總是面向黑暗的,這種種現象人世間就看得到了。所以一問叁不知,這個人哪有智慧的光明?只能是年年月月都生活在愚癡的黑暗裏。

  大智是成佛,小智是“智不及愚”

  大智就是成佛,大智才能有大覺,大覺的人肯定有大智。我們常念“爲利有情故願大覺成”,這個“大覺”就是成佛。小智呢,小智比沒有智慧好,但是他仍然脫不了愚癡,所以又叫“智不及愚”,即智慧不夠所形成的愚。

  苦從愚來,佛度衆生是爲了消除衆生的愚

  佛教是最反對愚的,釋迦佛來娑婆世界成佛,就是爲了消除娑婆世界衆生由于愚癡而産生的種種痛苦。娑婆世界衆生有個特點,個性非常剛強,好比鋼鐵,用得好,利益衆生,用得壞,害了衆生。從好的方面發展,剛強可以成佛,從壞的方面發展,你越剛強造惡業越厲害。鋼管能造房子,鋼刀專門殺人。所以娑婆世界的衆生沒有得到佛法以前個性剛強,造惡非常厲害。得到了佛法以後呢,他個性剛強,他不證果成道誓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志,才能有極大的成就。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3)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9日清涼山佛學苑

  從小智小悲增長到大智大悲,

  少不了菩提心的力量

  提要: 

  ■ 娑婆世界衆生是塊特殊材料,成佛快

  ■ 佛門有人提倡愚,形成了如今佛門沒有人才

  ■ 學愚的人否定了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的作用和價值

  ■ 那些敗壞佛門的流浪漢,把如來的家産全敗光了

  ■ 從小智小悲增長到大智大悲,少不了菩提心的力量

  娑婆世界衆生是塊特殊材料,成佛快

  釋迦佛既看到娑婆世界的衆生愚癡造惡受苦,而起大悲心,又看到娑婆世界衆生個性剛強,是塊特殊材料,成佛快,他是從兩面看的,所以他來到娑婆世界成佛度衆生。可是末法時期那些智不及愚的人,卻把娑婆世界說得如此地可憐,如此地罪惡,好像娑婆世界衆生一無是處似的。他完全忘記了釋迦太子也是娑婆世界人,那些有成就的祖師大德也是娑婆世界人啊。這豈不是跟佛的智慧對著幹?對著幹就是愚癡,釋迦佛教導衆生求智慧去消滅愚癡,並沒有提倡愚去消滅智慧。

  佛門有人提倡愚,形成了如今佛門沒有人才

  昨天我看到一幅漫畫,漫畫的主題是愚民政策,愚民政策就是主張只聽一個人講的道理。我很有感觸,所以我就把它編到《菩提心網站》的稿件裏去,我也寫了幾句話:“向愚學習”“唸經不必求懂”,就是愚民的原則;因爲佛門有人大力提倡愚,就形成了如今佛門沒什麼人才,形成愚的局面。

  學愚的人否定了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的作用和價值

  有個母親給叁歲的孩子吃人參補身體,結果這個還在坐童車的孩子頭發都白了,有人爲了使青苗長得快一點,給剛剛長出來幾片葉子的菜澆了濃濃的尿和糞,沒幾天菜葉子全都黃了,這就是愚人幹的愚事。佛門裏自從有人提出要“學愚”後,竟然受一大群的人崇拜,還說只有像這樣才能度娑婆世界衆生,這是很可笑又很可怕的事情。這就否定了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的作用和價值。如今有些人醒過來了,但是還有很多人繼續地盲目崇拜。真好比已經天亮了,有的孩子醒過來起床,穿衣服,背書包,上學念書去了,有的孩子賴在床上,他還要做夢。

  那些敗壞佛門的流浪漢,把如來的家産全敗光了

  我們天天在學習,在修定,在討論研究,目的就是爲了智慧增長成就大智,這個智慧是從佛法中來的。今天聽法,以後才能講法。善知識弘揚佛法,且不說對佛教事業有益,就是對他本人來說,也能夠增長他的智慧。聽法的人全是飲了法乳長大的。抛棄了法,這個人是道道地地自暴自棄的人。如果學到了法,到處打著弘法的旗號,自身卻在敗壞法,這就是個敗家子,從前稱爲花花公子。即使祖上有多少財産,在這個敗家子手裏,也一下子就完了。從前老人說,那些家産極富的敗家子,最後還是成了上門要飯,流浪街頭的叫花子。而且這種人還有個特點,鼻子常是爛了一個大洞,俗話叫開天窗,因爲他身上有毒生了楊梅瘡,最後還不是在街頭凍死餓死。那些敗壞佛門的流浪漢,如來的家産全給他敗光了。在人生道路上,不求智慧,只在欲望中貪求痛快,最終就是這個結局。

  從小智小悲增長到大智大悲,少不了菩提心的力量

  我們小智要增長到大智,小悲要增長到大悲,其中少不了一個力量,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如果你沒有菩提心,你不可能成就大悲,也不可能成就大智。成就大智大悲的人就是行菩薩道的人。發小乘心的人,他一進入小乘涅槃,就灰身滅智了。菩薩又稱佛子,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將來是要登上法王寶座的。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4)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9日清涼山佛學苑

  佛弟子不發菩提心,

  只爲自己不爲衆生,就不圓滿

  提要: 

  ■ 衆生無量,爲衆生的菩提心力量也無量

  ■ 有了名就傲慢,虛僞的表面謙虛實際上就是傲慢

  ■ 恭敬不是在你嘴裏的“上下”,而是在心裏

  ■ 愚後面就是癡,傻子以愚爲得意,愚僧把白骨精說成小姑娘

  ■ 佛弟子不發菩提心,只爲自己不爲衆生,就不圓滿

  ■ 沒有修行的人去度死人,這是愚人幹的愚事

  衆生無量,爲衆生的菩提心力量也無量

  所以,我們在大智的基礎上一定要發起菩提心。一個人爲自己是渺小的,即使他自己認爲了不起,那不過是自充老大。一個人爲衆生才偉大,一個人只是一,衆生有無量,當然無量才叫大。即使你發財了,錢多了,也不能叫大。一般都是說“他錢多了”,沒聽說“他錢大了”,多爲什麼不能算大?你錢再多也只是銀行裏的極少一部分,能稱大嗎?

  有了名就傲慢,虛僞的表面謙虛實際上就是傲慢

  名也是如此,一個人僅僅獲得一些小名,他就非常傲慢,其實你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極小的名呀。還有的人以表面的謙虛來掩蓋自己的傲慢,實際上虛僞的謙虛就是傲慢。佛門裏流行的虛僞的謙虛,從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有。

  恭敬不是在你嘴裏的“上下”,而是在心裏

  比如我們稱“釋迦牟尼佛”,可是有的人稱呼釋迦佛的弟子,稱師父就要稱“上某、下某”,不知從哪個朝代開始的,不敢直接稱自己師父的名字。但你加了一個“下”字也就是不恭敬了嘛,真是矛盾百出。這是從封建社會學來的,弄得初進佛門的人實在聽不懂。佛教在我國流傳了這麼多年,在每個朝代都打下了當時朝代的烙印。恭敬不是在你嘴巴裏的上下,而是在心裏。

  愚後面就是癡,傻子以愚爲得意,愚僧把白骨精說成小姑娘

  學儒教的人,受了封建社會儒教思想的影響,是離不開虛僞的。比如有人自我標榜“我這兒從不講經”,卻大大宣揚儒教思想,而大家都稱他法師。講經說法才叫法師呀,佛門一切都要講真實,可是中國的佛門裏,長期以來都蒙上了虛僞。實事求是來說,愚後面就是癡了,而學愚不學智慧的人,偏要把愚擡得這麼高,真是打腫臉充胖子,像阿Q那樣作精神勝利的自我安慰,還自得其樂。有人還一定要稱自己是愚學生、愚人、愚僧。唐僧在《西遊記》裏把白骨精看成小姑娘,所以有人就把唐僧稱爲是愚僧。可見愚的人就是把白骨精說成是小姑娘。你們將來要當孫行者,就看你們敢不敢打白骨精,你跟白骨精擁抱,那你這個孫行者怎麼保護唐僧西天去取經啊?昨天我看到一個傻子,你看傻子,傻子就傻乎乎地朝你笑,傻子從不自卑的,因爲他以愚爲得意。

  佛弟子不發菩提心,只爲自己不爲衆生,就不圓滿

  所以離開了菩提心,這個人不可能成就大智,相對來說總是有點欠缺,有點欠缺就不能叫圓滿。你即使有個小圓滿,從大圓滿的角度來說,你也不夠圓滿,你這個小圓滿周圍還有空間,還有空間就是有漏洞啊。比如說吧,你考試考到90分,已經算是高材生了,可是你跟100分相比,你還缺了10分啊。說得明白一點,你還有10分的愚啊。再比如咱們贊歎阿羅漢,恭敬阿羅漢,這是指他了生死成就來說的,可是對于佛陀的境界來說,他還是不圓滿。從佛陀的境界來說,一個佛弟子不發菩提心,只爲自己考慮,不爲衆生考慮,全是不圓滿。

  沒有修行的人去度死人,這是愚人幹的愚事

  今天佛門裏邊,很多人幹愚人愚事,幹得最起勁的就是,所謂超度死人。這種人還比不上紅樓夢裏的林黛玉。林黛玉多愁善感,她看到花掉下來了,就去把花埋葬了,她葬花的時候,還帶了叁分悲哀,“今天我葬你,日後誰葬我?”那些爲掙錢趕經忏的,從來也沒有帶叁分悲哀。即使你真能度鬼,“今天我度你,來日誰度我?”從來不想的。愚到這樣程度了。何況他根本就度不了鬼,因果都不信,不務正業,還是佛弟子嗎?不務正業是誰?世間上人說,勞動所得叫正業,你做不正當的事業,就叫不務正業。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5)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9日清涼山佛學苑

  弘揚佛陀的智慧、悲心、菩提心

  才叫善知識,那樣才稱賢者

  提要: 

  ■ 以衆生爲大,才是真正的大,虛僞的大不是真正的大

  ■ 弘揚佛陀的智慧、悲心、菩提心才叫善知識,那樣才稱賢者

  ■ 比丘們聽了佛說《賢者五福德經》都生了歡喜心 

  以衆生爲大,才是真正的大,虛僞的大不是真正的大

  什麼叫大?有菩提心叫大,心胸裏裝得下千千萬萬的衆生叫大。因爲我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苦出身,在我年輕時代,對于“大”是進行諷刺的,總是說那些“大人先生們”,當然這個“大”是虛僞的“大”,並不是發心的大,稱號叫大,其實從來沒有發過大心,念念都在爲自己。如果一個人,心在廣大衆生那裏,把你的大融入在衆生那裏,以衆生爲大那才是真正的大,而不是傲慢的大。

  弘揚佛陀的智慧、悲心、菩提心才叫善知識,那樣才稱賢者

  從前,我剛進醫院工作的時候,出了些成績,電視臺、報紙都作了報道,所以當時我也出名了。後來我就在講課中提到:名字應該留在苦難人的心裏。什麼叫菩提心?念念爲衆生,這就叫菩提心,念念爲自己,這叫凡夫。清定上師講經總是講:念念爲衆生功德無量,念念爲自己罪過無量。所以講聰明大智,實際上就是講的智慧悲心菩提心,只有你具足智慧悲心菩提心,你才能得到聰明大智。咱們今天學佛法也好,講佛法也好,你要使自己得到智慧悲心菩提心,你首先就要弘揚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悲心、佛陀的菩提心,那樣才叫善知識,那樣才稱賢者。

  比丘們聽了佛說“賢者五福德經”都生了歡喜心

  “是爲五法說經者得福也”。我們從第一種講到第五種,佛說說法的人一共有五種福德,“諸比丘聞經歡喜”,在這個法會上佛講了這部《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諸比丘聽了法以後,極其的歡喜,“前爲佛作禮”,由于恭敬心由于念念不忘佛的恩德,所以他們都起來在佛面前作禮。《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到這裏講完了。(完)

  (回向)願消叁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0~5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