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歸依叁寶始終學修攝要頌淺解▪P18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地獄衆生相仿佛。第叁句或修羅畜生,謂有些人嫉妒成性,好勇鬥狠,有如阿修羅道;複有一類被壓迫,被剝削的人,辛苦服勞有如牛馬。第四句似天而速壞,謂對於一類生活優裕的人,雖逍遙自在有如天道,然因人道壽命短促,遠不如天福之長久,故其樂壤更快,有如昙花一現,亦如夢幻泡影,故曰似天而速壞。可知人道具備六道衆苦之相,諸有智者就不難於觀人道苦中而把六道衆苦全部體味出來。所以我們不但應對叁惡道苦提高警惕,即對人天福報亦應深具戒心,慎勿貪求。因爲這個貪心,就是召苦之因,是奴役我們的魔王,是我們的生死怨家,我們必須與貪嗔癡等煩惱爭個你死我活,視同勢不兩立的敵人一樣,然後才能逐漸由修佛道而斷煩惱,由斷煩惱而了生死,乃至究竟圓滿恢複我們本具的智慧德性。是爲觀六道苦、第叁觀人道苦應有的認識。

   科 丁四、觀畜生道苦—頌

   頌 畜弱肉強食 困饑渴獵等 耕負任打殺 但念水草淫

   解

   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是水陸飛潛,一切畜生的生存規律。所以畜生是時時受著大吃小、強淩弱的威脅,無時不在互相啖食、驚惶恐懼中過生活。問:弱小生物固然如是,凶暴如獅虎等,又是怎樣呢。答:獅虎等猛獸則有困饑渴獵等痛苦。因獅虎外出其威勢氣息所向之處,能使附近小獸聞而驚覺,預先趨避,所以獅虎雖猛,常不得食,而受饑餓等困苦。獅虎又是獵戶追求的對象,或被打殺,或被活捉,終難逃出獵人的掌握。可知強淩弱者終必被更強的所收拾,所以大吃小固是畜生的生存規律,而同時亦即畜生的死亡規律,我們對此鐵的規律能不深自警惕麽。問:野獸固然如是,家畜又複如何。答:家畜則有耕負任打殺,但念水草淫的悲痛,如牛之力耕,馬之負重,是注定爲人類服勞役的,余如豕羊魚禽等是注定爲人類所食用的,故曰耕負任打殺。又一切飛潛走獸生來只有二種本能,一是追逐水草,求食以維其現前生命,二是雌雄交尾,行淫以延續其種族生命,舍此以外,他非所知,故日但念水草淫,這一句是總說一切畜生,渾渾噩噩,愚蠢無知的可憐相狀。人在生時不持五戒,造作下品十惡,死後即有失卻人身,墮生畜道的危險。是爲觀六道苦、第四觀畜生苦應有的認識。

   科 丁五、觀餓鬼道苦—頌

   頌 餓鬼業由貪 內外自體障 人間月爲日 壽命五百年

   解

   凡造中品十惡而又悭貪特甚的人,死後有墮餓鬼道的危險,故日餓鬼業由貪。餓鬼衆生無時不受饑渴的痛苦。餓鬼饑火中燒,完全由於內障、外障、或自體障,故日內外自體障(本文九九頁已有釋明),亦即悭貪惡業所招的果報。餓鬼壽命頗長,餓鬼道的一日,相當於人間一月,所以餓鬼的一年相當於人間的叁百六十五個月,而餓鬼的壽命有這樣長的五百年,這就等於人間一萬五千年,餓鬼就在這樣長的時分受著饑火中燒的痛苦。佛告佛弟子應以布施供養來對治悭貪的病根,一方面保障免墮鬼道,一方面積聚福德資糧。是爲觀六道苦、第五觀餓鬼苦應有的認識。

   科 丁六、觀地獄道苦—頌

   頌 地獄中輕苦 勝刺叁百槊 寒熱等無間 壽命同天量

   解

   在生造了上品十惡,死必墮落地獄受苦。地獄之苦,猛厲異常,即就比較輕苦而言,其痛苦也勝如被刺叁百槊的痛苦。槊是有鈞的刺刀,刺進去,拔出來都是痛苦不堪的,就可以想像其痛苦的猛厲程度了。地獄有八寒八熱十六大地獄,及無間地獄等差別。八寒謂有八個寒冰地獄,奇寒徹骨,能使皮肉開花。八熱謂有八個火燒地獄,烊銅鐵汁,烈火煎熬。無間地獄,苦惱最烈。在生若造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轉*輪僧、出佛身血、如是隨一的五逆重罪,死必墮於無間地獄,所謂無間是具五種受苦無間的情況:

   一、趣果無間,謂既造五逆罪,必感無間報,無有例外;二、受苦無間,謂於劍樹刀山,镬湯爐炭,備受聚苦,無有休歇;叁、時間無間,謂曆劫受罪,時無間歇;四、命無間,謂自初入至數萬大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永無出期;五、形無間,謂此地獄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四十裏爲一由旬),一切五逆於中受苦,一人亦滿,多人亦滿,因其身形所估的空間,亦複遍滿無間,身形愈大,受苦的面積亦愈大故。總之,無間之苦,最極猛厲,皆是極惡衆生業力之所招感。又地獄衆生壽命極長,與叁界諸天壽量相同,以見地獄受苦,其時分也是長得可怕的。以上就是頌文地獄中輕苦,勝刺叁百槊,寒熱等無間,壽命同天量的解釋。觀地獄苦之後,我們就知道造惡墮落的可畏懼,因而進一步了解止惡行善,修佛道斷煩惱的重要。是爲觀六道苦、第六觀地獄苦應有的認識。

   科 乙五、結成歸依之因由,爲欲自救救人分叁

   丙一、重申難得難遇,並以觀無常苦深自警惕二頌

   頌 人身實難得 佛法尤難遇 如須彌引針 盲龜浮木等

   此身如聚沫 無常刹那盡 遊履八苦中 流轉六道輪

   解

   本文第二大科,詳陳歸依之因由,主要爲欲救度自他,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現在再將全科要義作一總結,使我們對於人身難得,佛法難遇的事實,進一步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頌文,人身實難得,佛法尤難遇,如須彌引針,盲龜浮木等,是極言人身難得,佛法難遇,如同須彌山王穿過針孔同樣困難,亦如盲龜在大海中漂溺而能幸遇一塊浮木、得救生命一樣難得。所以我們應當深自慶幸,十二萬分珍視現在難得已得、難遇已遇的希有因緣,好好予以利用,使勿空過,實爲至要。

   頌文『此身如聚沫,無常刹那盡,遊履八苦中,流轉六道輪』是再一次提醒人身不但難得,而且人命危脆,人身易失,所謂浮生若夢,亦如水面的聚沫一樣,聚散無常,刹那成空。我們必須透徹了解無常迅速的事實,才能抓緊時間,精進學修,而免虛生浪死的大失。複次,我們還應當以苦爲師,盡量吸收於八苦中聽體味到的寶貴經驗,仔細設想於六道中輪回不休之可疲厭。如是觀察自己受苦,就能生起離苦、離煩惱的出離心,觀察衆生受苦,更能發起普度衆生、離苦離煩惱的大菩提心的偉大作用。由於發心非難難常繼,所以天天觀苦,時時觀苦,更是維持發心不退,激勵發心不中斷的善巧方便。

   科 丙二、歸依天神外道不能離苦二頌

   頌 諸山林園苑 孤樹靈廟等 自苦既未離 他苦雲何濟

   悲小雜嗔貪 執我心不平 我谛審谛觀 不能離二苦

   解

   初頌謂諸山林神、園苑神、孤樹神、靈廟神、乃至天龍非人等,他們自己流浪生死的苦惱尚且未離,他們有何方法來解脫我們的生死苦惱呢。所以一切天魔神靈都不值得歸依的。

  

   次頌謂外道邪衆,小仁小義的悲心是雜有貪嗔煩惱的。他們我執堅固,心不平等,也非我們歸依的對象。總之,不論天神,不論外道,他們都沒有離開二苦(叁苦,八苦)所以皆無資格可作歸依。

   科 丙叁、唯有叁寶、能救自他、是正歸依二頌

   頌 唯五智叁身 十力四無畏 大悲方便語 慈心利有情

   能救濟自他 是正真歸依 此歸依因由 應熟讀深思

   解

   唯有具足五智叁身、十力四無畏、大悲拔苦、慈心與樂等無量功德的佛寶,和承佛慈力的僧寶,才能宣說究竟圓滿的無上妙法來救度聚生,離苦得樂。所以唯有歸依叁寶是正歸依,是真歸依。「正」謂非如歸依天魔外道的邪歸依;「真」謂歸依叁寶,必能得到離苦得樂,自他解脫的後果,成效准確,真實不虛。這就是歸依叁寶的基本因由。我們對此基本因由,應該熟讀深思,並以信受奉行、實踐修持來爭取自他解脫的早日成就。

   茲將如來五智、叁身、十力、四無畏、分別列表釋要如後:

   五智一、大圓鏡智佛智照境,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於一切境,不忘不愚,有漏永盡,純淨圓明,窮未來際,無間無斷,如大圓鏡,現衆色相,法待喻顯,故稱圓鏡。

   二、平等性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與大慈悲恒共相應,法界一味,相續無間。

   叁、妙觀察智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於大乘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衆生,皆獲利樂。

   四、成所作智爲欲利樂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現變化叁業(神通教化),成本願力所應作事。

   五、法界體性智是上四智之體性(空),總持四智的全分妙用(緣生)。緣生性空,空故緣生,緣生與空,相助出生,二互不違,圓融無礙。寂照不二、自他不二、空有不二、真俗不二、性相不二、體用不二智,亦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

  

   叁身一、法身(體)廣大無邊,遍一切處,無有形相,諸佛所共。

   &, nbsp; 二、報身(相)智慧所成的功德莊嚴相,自受法樂,教化菩薩。

   叁、化身(用)悲願所成,隨類應化,拔苦與樂,普度衆生。

  

  

   佛十智一、是處非處智力知衆生無量諸業

   二、業 智 力知諸叁昧禅定

   叁、定 智 力知諸衆生根性上下

   四、根智力知諸衆…

《歸依叁寶始終學修攝要頌淺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