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地狱众生相仿佛。第三句或修罗畜生,谓有些人嫉妒成性,好勇斗狠,有如阿修罗道;复有一类被压迫,被剥削的人,辛苦服劳有如牛马。第四句似天而速坏,谓对於一类生活优裕的人,虽逍遥自在有如天道,然因人道寿命短促,远不如天福之长久,故其乐壤更快,有如昙花一现,亦如梦幻泡影,故曰似天而速坏。可知人道具备六道众苦之相,诸有智者就不难於观人道苦中而把六道众苦全部体味出来。所以我们不但应对三恶道苦提高警惕,即对人天福报亦应深具戒心,慎勿贪求。因为这个贪心,就是召苦之因,是奴役我们的魔王,是我们的生死怨家,我们必须与贪嗔痴等烦恼争个你死我活,视同势不两立的敌人一样,然後才能逐渐由修佛道而断烦恼,由断烦恼而了生死,乃至究竟圆满恢复我们本具的智慧德性。是为观六道苦、第三观人道苦应有的认识。
科 丁四、观畜生道苦—颂
颂 畜弱肉强食 困饥渴猎等 耕负任打杀 但念水草淫
解
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是水陆飞潜,一切畜生的生存规律。所以畜生是时时受着大吃小、强凌弱的威胁,无时不在互相啖食、惊惶恐惧中过生活。问:弱小生物固然如是,凶暴如狮虎等,又是怎样呢。答:狮虎等猛兽则有困饥渴猎等痛苦。因狮虎外出其威势气息所向之处,能使附近小兽闻而惊觉,预先趋避,所以狮虎虽猛,常不得食,而受饥饿等困苦。狮虎又是猎户追求的对象,或被打杀,或被活捉,终难逃出猎人的掌握。可知强凌弱者终必被更强的所收拾,所以大吃小固是畜生的生存规律,而同时亦即畜生的死亡规律,我们对此铁的规律能不深自警惕麽。问:野兽固然如是,家畜又复如何。答:家畜则有耕负任打杀,但念水草淫的悲痛,如牛之力耕,马之负重,是注定为人类服劳役的,余如豕羊鱼禽等是注定为人类所食用的,故曰耕负任打杀。又一切飞潜走兽生来只有二种本能,一是追逐水草,求食以维其现前生命,二是雌雄交尾,行淫以延续其种族生命,舍此以外,他非所知,故日但念水草淫,这一句是总说一切畜生,浑浑噩噩,愚蠢无知的可怜相状。人在生时不持五戒,造作下品十恶,死後即有失却人身,堕生畜道的危险。是为观六道苦、第四观畜生苦应有的认识。
科 丁五、观饿鬼道苦—颂
颂 饿鬼业由贪 内外自体障 人间月为日 寿命五百年
解
凡造中品十恶而又悭贪特甚的人,死後有堕饿鬼道的危险,故日饿鬼业由贪。饿鬼众生无时不受饥渴的痛苦。饿鬼饥火中烧,完全由於内障、外障、或自体障,故日内外自体障(本文九九页已有释明),亦即悭贪恶业所招的果报。饿鬼寿命颇长,饿鬼道的一日,相当於人间一月,所以饿鬼的一年相当於人间的三百六十五个月,而饿鬼的寿命有这样长的五百年,这就等於人间一万五千年,饿鬼就在这样长的时分受着饥火中烧的痛苦。佛告佛弟子应以布施供养来对治悭贪的病根,一方面保障免堕鬼道,一方面积聚福德资粮。是为观六道苦、第五观饿鬼苦应有的认识。
科 丁六、观地狱道苦—颂
颂 地狱中轻苦 胜刺三百槊 寒热等无间 寿命同天量
解
在生造了上品十恶,死必堕落地狱受苦。地狱之苦,猛厉异常,即就比较轻苦而言,其痛苦也胜如被刺三百槊的痛苦。槊是有钧的刺刀,刺进去,拔出来都是痛苦不堪的,就可以想像其痛苦的猛厉程度了。地狱有八寒八热十六大地狱,及无间地狱等差别。八寒谓有八个寒冰地狱,奇寒彻骨,能使皮肉开花。八热谓有八个火烧地狱,烊铜铁汁,烈火煎熬。无间地狱,苦恼最烈。在生若造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转*轮僧、出佛身血、如是随一的五逆重罪,死必堕於无间地狱,所谓无间是具五种受苦无间的情况:
一、趣果无间,谓既造五逆罪,必感无间报,无有例外;二、受苦无间,谓於剑树刀山,镬汤炉炭,备受聚苦,无有休歇;三、时间无间,谓历劫受罪,时无间歇;四、命无间,谓自初入至数万大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永无出期;五、形无间,谓此地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四十里为一由旬),一切五逆於中受苦,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因其身形所估的空间,亦复遍满无间,身形愈大,受苦的面积亦愈大故。总之,无间之苦,最极猛厉,皆是极恶众生业力之所招感。又地狱众生寿命极长,与三界诸天寿量相同,以见地狱受苦,其时分也是长得可怕的。以上就是颂文地狱中轻苦,胜刺三百槊,寒热等无间,寿命同天量的解释。观地狱苦之後,我们就知道造恶堕落的可畏惧,因而进一步了解止恶行善,修佛道断烦恼的重要。是为观六道苦、第六观地狱苦应有的认识。
科 乙五、结成归依之因由,为欲自救救人分三
丙一、重申难得难遇,并以观无常苦深自警惕二颂
颂 人身实难得 佛法尤难遇 如须弥引针 盲龟浮木等
此身如聚沫 无常刹那尽 游履八苦中 流转六道轮
解
本文第二大科,详陈归依之因由,主要为欲救度自他,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现在再将全科要义作一总结,使我们对於人身难得,佛法难遇的事实,进一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颂文,人身实难得,佛法尤难遇,如须弥引针,盲龟浮木等,是极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如同须弥山王穿过针孔同样困难,亦如盲龟在大海中漂溺而能幸遇一块浮木、得救生命一样难得。所以我们应当深自庆幸,十二万分珍视现在难得已得、难遇已遇的希有因缘,好好予以利用,使勿空过,实为至要。
颂文『此身如聚沫,无常刹那尽,游履八苦中,流转六道轮』是再一次提醒人身不但难得,而且人命危脆,人身易失,所谓浮生若梦,亦如水面的聚沫一样,聚散无常,刹那成空。我们必须透彻了解无常迅速的事实,才能抓紧时间,精进学修,而免虚生浪死的大失。复次,我们还应当以苦为师,尽量吸收於八苦中听体味到的宝贵经验,仔细设想於六道中轮回不休之可疲厌。如是观察自己受苦,就能生起离苦、离烦恼的出离心,观察众生受苦,更能发起普度众生、离苦离烦恼的大菩提心的伟大作用。由於发心非难难常继,所以天天观苦,时时观苦,更是维持发心不退,激励发心不中断的善巧方便。
科 丙二、归依天神外道不能离苦二颂
颂 诸山林园苑 孤树灵庙等 自苦既未离 他苦云何济
悲小杂嗔贪 执我心不平 我谛审谛观 不能离二苦
解
初颂谓诸山林神、园苑神、孤树神、灵庙神、乃至天龙非人等,他们自己流浪生死的苦恼尚且未离,他们有何方法来解脱我们的生死苦恼呢。所以一切天魔神灵都不值得归依的。
次颂谓外道邪众,小仁小义的悲心是杂有贪嗔烦恼的。他们我执坚固,心不平等,也非我们归依的对象。总之,不论天神,不论外道,他们都没有离开二苦(三苦,八苦)所以皆无资格可作归依。
科 丙三、唯有三宝、能救自他、是正归依二颂
颂 唯五智三身 十力四无畏 大悲方便语 慈心利有情
能救济自他 是正真归依 此归依因由 应熟读深思
解
唯有具足五智三身、十力四无畏、大悲拔苦、慈心与乐等无量功德的佛宝,和承佛慈力的僧宝,才能宣说究竟圆满的无上妙法来救度聚生,离苦得乐。所以唯有归依三宝是正归依,是真归依。「正」谓非如归依天魔外道的邪归依;「真」谓归依三宝,必能得到离苦得乐,自他解脱的後果,成效准确,真实不虚。这就是归依三宝的基本因由。我们对此基本因由,应该熟读深思,并以信受奉行、实践修持来争取自他解脱的早日成就。
兹将如来五智、三身、十力、四无畏、分别列表释要如後:
五智一、大圆镜智佛智照境,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於一切境,不忘不愚,有漏永尽,纯净圆明,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如大圆镜,现众色相,法待喻显,故称圆镜。
二、平等性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与大慈悲恒共相应,法界一味,相续无间。
三、妙观察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於大乘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众生,皆获利乐。
四、成所作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现变化三业(神通教化),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五、法界体性智是上四智之体性(空),总持四智的全分妙用(缘生)。缘生性空,空故缘生,缘生与空,相助出生,二互不违,圆融无碍。寂照不二、自他不二、空有不二、真俗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智,亦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
三身一、法身(体)广大无边,遍一切处,无有形相,诸佛所共。
&, nbsp; 二、报身(相)智慧所成的功德庄严相,自受法乐,教化菩萨。
三、化身(用)悲愿所成,随类应化,拔苦与乐,普度众生。
佛十智一、是处非处智力知众生无量诸业
二、业 智 力知诸三昧禅定
三、定 智 力知诸众生根性上下
四、根智力知诸众…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