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P17

  ..续本文上一页贪 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意三恶业

   九、嗔 恼害众生。

   十、痴 不信因果不明事理。

  

   应作的十善业一、不杀生 而愿拔一切聚生苦,与一切众生乐。身三善业亦称身三口四意三十种善业十善应取

   二、不偷盗 而常上供下施,舍己为人。

   三、不邪淫 严持一夫一妇的纯洁生活。

   四、不妄语 而言必真实。口四善业

   五、不恶口 而古口语柔和动人。

   六、不二舌 而好作和合语,坚持团结。

   七、不绮语 而好作有益於人的言语。

   八、不 贪 而好惠施。意三善业

   九、不 嗔 而慈悲为怀。

   十、不 痴 而明事理信因果。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众生随其前业的善恶,而受苦乐不同的果报。六道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一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一恶道),合称六道。轮回谓众生被业力之所驱迫,在六道中轮转生死,轮回即表示其轮转不停,或转生不已的相状。兹将善恶业因、六道轮回与苦乐果报的关系,列表示其概要如後:

   前因(善恶业) 後果:(六道) 报应(苦乐)

   造上品十善兼修禅定 转生天道 受纯乐无苦的报

   造中品十善兼有烦恼 转生阿修罗道 受乐多苦少的报

   造下品十善兼有较重烦恼、 转生人道 受苦乐夹杂的报

   造下品十恶业愚痴特甚 转生畜生道 受苦多乐少的报

   造中品十恶业悭贪特甚 ;转生饿鬼道 受纯苦无乐的报

   造上品十恶业嗔恚特甚 转生地狱道 受极猛厉的苦报

  

   天道众生受着不可想像的快乐,地狱众生受着不可想像的苦恼,其苦乐不同的距离也是难於想像的。何以苦乐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因为众生业的善恶是有甚大差别,所以众生受报的苦乐势必与业相应而有如是甚大的差别。例如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上的人直接间接受到痛苦,虽经相当长的时期而余痛犹在。这种人所造的恶业是万死不足以蔽其咎的,故必转生地狱长受苦报。亦有智者发表特殊好的学说,辗转传播,采择实施,而使世上的人历久受其利益,这种善业就是转生天道的资粮。所以地狱天堂并不是虚构出来的幻想,而是众生业因所感的果报。众生既造干差万别善恶不同的业因,势必感受六道轮回、千差万别、苦乐不同的果报。可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确是生死道中活生生实事实理的素描,亦与每一个人有切身的利害关系,故於解释观六道苦的颂文之前,先作一番扼要的介绍。

   科 丙二、 观六道苦分六

   丁一、观天道苦—颂

   颂 诸天战争时 断支殒命等 劣天被驱摈 死住不自在

   解

   上文已将众生生死的规律,因果转变的规律,六道轮回的规律,和做人何以必须努力於止恶修善的原因,逐项作了一番简要的说明。就六道众生苦乐比较的世间法而言,则六道之中天道最乐,阿修罗道次之,人道又次之,地狱道最苦,饿鬼道次之,畜生道又次之。这是由於各别众生各自造了善恶不同的业因,因而招致六道轮回苦乐不同的果报。所以上文指出离苦得乐的唯一途径,在於止恶修善,慎於造因,这是我们所应重视的第一要事。现在观六道苦是应用佛法对所观的境界放远放大一些,把能观的智慧提高深入一些,而作比较更远大、更深刻的观察,则不但观三恶道是苦,即观三善道中纯乐无苦的天道亦复是苦。因为天道虽乐,然一期福报受满,仍有乐坏之苦(即三苦的坏苦。三苦详本文109页);复因天道虽乐,然仍是惑业凡夫,仍有流浪生死之苦(即三苦的行苦)。所谓天道纯乐无苦,不过就天众的表面生活比较优游自在,不受忧恼的逼迫(即三苦的苦苦)。天道众生随其善业大小和禅定深浅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如其次第前劣後胜的三大类别。兹将佛所宣示三界天众寿命长短,和三界主要不同之处,列表于後,以见诸天胜劣情况的一斑。

   欲界天四王天寿 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诸天的一昼夜

   忉利天寿 一千一百

   夜摩天寿 二千二百

   兜率天寿 四千四百

   化乐天寿 八千八百

   他化自在天寿 一万千六百

   四王、忉利二天是地居,依须弥山住故,单修十善者感生;夜摩等四天是空居,修十善兼修定者感生,俱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

   色界天初禅梵众天寿十小劫(一小劫合人间一千六百万年)

   梵辅天寿一中劫(合二十小劫)

   大梵天寿一中劫半

   二禅少光天寿二大劫二大劫合四中劫)

   无量光天寿四大劫

   光音天寿八大劫

   三禅少净天寿十六大劫

   无量净天寿三十二大劫

   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

   四禅无云天寿百廿五大劫

   福生天寿二百五十大劫

   广果天寿五百大劫

   无想天寿五百大劫

   无烦天寿一千大劫

   无热天寿二千大劫

   善见天寿四千大劫

   善现天寿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大劫

   注一:人寿十岁每过百年增加一岁,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於是每过百年减少一岁,减至人寿十岁,如是一增一减约计一干六百万年为一小劫。

   色界天众,无男女相,离欲清净,故称梵天,修根本禅,随禅浅深,感生色界诸天,尚有身质,故名色界。色界诸天,禅悦为食,安受定乐,比欲天妙五欲更细更胜。

   无色界天空无边处寿二万大劫

   识无边处寿四万大劫

   无所有处寿六万大劫

   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大劫

   无业果色,已无身量形质,故名无色界,还有定果色,唯彼定中能见,即以定力为其寿命久暂的根据。

   三界诸天虽受胜妙天福,然俱属有漏生死,因其所修禅定是世间禅,非出世间无漏禅,所以未断烦恼,仍是凡夫。唯色界和无色界因其定力较深,虽有坏苦行苦,暂无苦苦之相;欲界天众除有坏苦行苦外,亦非全无苦苦,因天众或与天众、或与魔众、或与阿修罗众、亦常互相战争,而受断支殒命等苦恼。又欲界天聚由於福报胜劣不同,劣天有被胜天所驱槟而感身心不宁等苦恼。又诸天纵使没有战争驱摈等事,然仍不免天福享尽,五衰相现,而有去死不远,不能久住的悲哀。又如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大劫,然其最後命终之时,其不自在,与彼短命天逝者,等无有异。颂文总结以上事实,故日诸天战争时,断支殒命等,劣天被驱摈,死住不自在。可知天道虽乐,并不究竟,不但具足坏苦行苦,且亦不免苦苦。所以佛告佛弟子们,修行人固然必须以止恶修善来保持人身,免堕恶道:然亦不应贪求人天福报,因为享福愈大,往往造业亦愈大,因而堕落的机缘亦愈众多;即使享福而不造业,亦复离不开坏苦行苦的後果,其非究竟,十分明显。故佛弟子应当目光远大、观察深刻,不但不求福报,且知勤修无漏禅定,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以期圆满达到自他解脱、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的最高目标。是为观六道苦、第一观天道苦应有的认识。

   科 丁二、观阿修罗道苦—颂

   颂 修罗多嫉妒 热恼而兴斗 截支或断命 虽智不见谛

   解

   阿修罗亦称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因其福报与天相彷而性多嫉妒,嗔火炽盛,不如天众的良善。由於心怀嫉妒所以动辄与天众斗争,或自相残杀,而遭截支或断命的痛苦。有些阿修罗虽亦颇有智慧,然对於佛法二谛(真俗二谛),四谛(苦集灭道)的真实事理,全不知道。故颂云,修罗多嫉妒,热恼而兴斗,截支或断命,虽智不见谛。所以阿修罗亦是三苦具足的业力凡夫。是为观六道苦、第二观阿修罗道苦应有的认识。

   科 丁三、观人道苦—颂

   颂 人苦谓生等 苦逼如鬼狱 或修罗畜生 似天而速坏

   解

   观人道苦,本文一O八页「丙二科已有说明,同属人道,所以人道的情况,比较容易理解。人道诸苦,轻重不等,差别万状,可说是六道众苦具体而微的缩影。颂文初句人苦谓生等,是专指人道所独有的生老病死等八苦而言。第二句苦逼如鬼狱,谓有些最苦的人或受饥饿之苦,或被奴役,或被囚禁,故其生活几与饿鬼…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