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紀念佛成道,從清淨中修成琉璃世界(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誤。”而現在佛門裏竟然說出另外一句話,“一個出家人不做佛事就不像出家人”。就算你還想成佛,難道你想通過做佛事拿紅包成佛?這條菩提大道在《菩提道次第》裏講得很明白。“菩提道”就是菩提大道,“次第”就是有步驟有系統地往前進,有步驟有系統就叫科學態度,所以我常說佛法是辯證法、是科學、是現實主義。

  紀念佛成道,從清淨中修成琉璃世界(6)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1.25

  不斷煩惱了不脫生死,

  貪快樂會把天堂當淨土

  提要:

  ·修好意樂加行,好比長跑前先練練腿

  ·止惡修善是根本法,沒有煩惱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好心

  ·不斷煩惱了不脫生死,貪快樂會把天堂當淨土

  ·要成就菩提大道,還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修好意樂加行,好比長跑前先練練腿

  修好意樂加行,這是預備課,好比你要去參加長跑比賽,你要做好准備工作,首先飯要吃飽,跑到半路上可沒有賣面包的商店。(衆笑)預備很重要!要吃飽飯,就要喜歡吃飯呀,你不喜歡吃飯,對吃飯敷衍了事,沒吃飽也說吃飽了,頂事嗎?長跑前你兩條腿總要鍛煉鍛煉,要知道路是用腿跑的,不是嘴巴跑的。好比只動嘴不修行,只有離開修行道路的人,才會認可。

  止惡修善是根本法,沒有煩惱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好心

  下士修法就是修止惡修善,沒有下士哪來中士、上士?好比說沒有小學哪能進中學進大學?人還沒有長大,能去參加奧運會嗎?只有瘋子才會在精神病院裏邁上一張方桌,發表總統競選演說,(衆笑)就算當了總統,你還是一個瘋子。(衆笑)

  止惡修善是最根本的法。不通過止惡修善怎麼淨化人心啊?諸惡莫做,衆善奉行,每尊佛都是這麼說的。可是止惡修善還沒有修到心裏去,止惡修善是好,可是好心人也有煩惱啊,要沒有煩惱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好心。

  不斷煩惱了不脫生死,貪快樂會把天堂當淨土

  所以光是止惡修善還不夠,還要往上提高,要修出離道,出離煩惱,這就是中士修法。我常說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修好止惡修善有福報能做人升天,可還在輪回之中,沒有離開生老病死。其實人生八苦,天人也逃不掉。如果你不懂佛法,不從斷煩惱著手,不從佛法中去覺悟,你希望到一個極其快樂的地方去,你會把天堂當作淨土。心淨則土淨,你必須修清淨的法,才能跟淨土相應。你貪求快樂,你就跟天堂相應。極樂世界是從斷煩惱中産生的,而不是從你貪快樂的貪心中産生的。你不斷煩惱,不可能了脫生死。如果你知見很正,按照佛法去修行,即使沒有了脫生死,你求生極樂世界也是有可能實現的,因爲佛經上講,往生的人仍是衆生,稱爲“其國衆生”。如果你知見錯了,路線錯了,你往生的地方不可能是極樂世界,憑你的福報可以往生到天上去,可是天上不是極樂世界,天上不是淨土。人哪可以不明白自己的種種煩惱?哪可以不掃除自己內心的貪瞋癡?要想證阿羅漢果,非但要掃,而且要掃幹淨,掃幹淨了就是沒有砂子的琉璃地。

  要成就菩提大道,還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你假如要成就菩提大道,你還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帶領所有衆生邁上這條道路,一時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菩提大道是這麼解說的。你帶的衆生越廣大越好,越廣大這條菩提大道也越大,也越穩當,你的功德也大。

  要幫助別人提高,先要自己提高。一面鏡子照了別人,別忘了也照照自己,不聯系自己什麼都是空談。你要在斷自己煩惱基礎上然後再去幫助別人斷煩惱。

  一切成就都是從修行來的,要修行你必須要成爲一個修行的人,要成爲修行的人你必須斷煩惱,我常說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我們能海上師法流走的就是菩提大道,我們圓滿的目標就是成佛。在我們這裏沒有成佛的思想,這個學生就是個沒志氣的人。我們要帶著同學們一起走上菩提大道,要掃除這條道路上所有的砂子泥土。

  紀念佛成道,從清淨中修成琉璃世界(7)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1.25

  離開了衆生就沒有大乘的成就,

  厭惡衆生,實是自己的煩惱

  提要:

  ·似是而非的言論撲滅了教育作用,佛弟子要互相幫助,要受大衆監督

  ·放棄了度衆生這條路,就達不到佛的智慧

  ·智慧是從苦難中産生的,磨練越大功德越大

  ·投入到群衆中去,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厭惡衆生,實是自己的煩惱

  似是而非的言論撲滅了教育作用,

  佛弟子要互相幫助,要受大衆監督

  還要防止一種偏差,有人常說:“你自己都沒有修好,還去幫助人家”,或者說“自己都沒有開悟,去度什麼衆生啊?”“不摸摸自己的下巴,胡子都沒有長,還講經說法?”難道講經說法的人一定要一面講法,一面摸胡子,表示我夠格。所以這兩頭都要擺平,幫助別人斷煩惱你不能離開自己斷煩惱,在自己斷煩惱的基礎上也可以去幫助別人斷煩惱。你是中學畢業,當然沒有資格當大學教授,可是也應該做點貢獻啊,你到掃盲班去當當老師還是夠格的呢。中國佛門種種似是而非的言論撲滅了教育的作用,使佛弟子不敢互相幫助,發揮不出大衆的監督作用,因此長期以來就演變成今天的情況。修到初地的人也叫菩薩,修到九地十地也叫菩薩,都是菩薩,僅僅是層次不同,難道一定要修到八地菩薩以上才能度衆生?你就是剛剛發心,也稱爲初發心菩薩,也好度度衆生,也可以勸勸別人發心啊。

  放棄了度衆生這條路,就達不到佛的智慧

  你要想得到成佛的圓滿,你必須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爲什麼能有這麼殊勝的作用?因爲他投入群衆。修出離道斷盡生死,跟菩薩道將來成佛是有區別的。阿羅漢的智慧爲什麼不可能達到佛的智慧?因爲他放棄了度衆生這條路。他集中力量斷自己煩惱,煩惱斷盡生死了脫,得到的果位是無學位。所以當年佛贊歎阿羅漢生死已了重擔已下。後來佛說了大乘法門,有五百阿羅漢聽了轉不過來,佛就呵斥那些不肯回小向大的阿羅漢是焦芽敗種。有些愚人聽了就覺得奇怪:佛怎麼前面贊歎,後面呵斥?就好像你們有些學生,看我這個老師也怪:我剛剛來的時候對我笑咪咪,盡說我好,來了叁年,盡是批評我。就像愚人看有智慧的人,常會看錯。

  你們有想證果的願望,當然是好,但如果你沒有想行菩薩道成佛的心,就要批判你。何況你們現在別說四果,連半個果都沒有拿到,只啃了一點皮皮。(衆笑)

  智慧是從苦難中産生的,磨練越大功德越大

  有人怕修大乘佛法,因爲度衆生要經過很多的辛苦,很多的磨難。我年輕時就當老師,那時候我講過一句話:智慧是從苦難中産生的。越是苦難的地方你去修行,磨練越大,功德也越大,成就也越快,越是快樂的地方修行越慢。《佛說無量壽經》裏說:娑婆世界是最苦的地方,衆生煩惱習氣最重,如果你肯修行,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如果你想逃避修行上的苦難,逃避修菩薩道的辛苦,你是不可能成佛的。

  你不想成佛,你修修出離法,將來證個阿羅漢果也好啊!出離法從不修,說是小乘經典,好像修了沒臉,煩惱也不肯斷,因爲斷了煩惱了就得不到發泄煩惱的痛快,那麼你到底算哪一乘?即使求生淨土,想去淨土的人哪可以離開要把心修清淨?

  投入到群衆中去,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

  厭惡衆生,實是自己的煩惱

  你們要想求得大智慧,從大智慧中得到圓滿,你們必須要投入到群衆中去,跟衆生打成一片,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

  有人提倡關起門來修,那麼你是怎麼信佛的啊?從前是人家度你,現在你怎麼不度人家了?你是報恩主義還是忘恩主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你在樹蔭底下,你怎麼沒有一顆心也去種棵樹,讓後人也乘乘涼呢?你到底是享受派還是懶惰派?

  現在這句話吸引了很多很多人,因爲佛門裏總有這樣一種心態,都想躲到一個清淨的地方去,看見人就討厭,“這些都是煩惱衆生,叫我怎麼看得慣?”有些人以爲自己是修行人,來到我們這兒很不適應,他就是這個理由。看見這個衆生討厭,看見那個衆生厭惡,你種種的厭惡心,産生不了歡喜心,這不是你自己的煩惱嗎?因爲你自己有煩惱,所以討厭別人的煩惱,那不叫修行人啊!

  紀念佛成道,從清淨中修成琉璃世界(8)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1.25

  佛法外要得多,佛法裏要得少,

  致成病態的龐大

  提要:

  ·離開了衆生,就沒有大乘的成就

  ·關門是關五欲的門,而不是把衆生關在門外

  ·一心貪享受的人,怎麼開得出智慧

  ·佛法外要得多佛法裏要得少,會致成病態的龐大

  離開了衆生,就沒有大乘的成就

  修行人要自己離開煩惱,還要幫助他人離開煩惱。衆生就是父母,衆生就是親人,你討厭人家起煩惱,那你怎麼不討厭自己的煩惱呢?因爲大家都去討厭別人身上的煩惱,總想你們最好都離開我,眼不見爲淨,所以對“關起門來修”特別起共鳴。

  你真的把自己關起來,憋不住了,你不丟玻璃杯才怪。據說有個法力無邊的人把毗沙門天王關在鍋裏,毗沙門天王悶不住了,大叫“快放我出來”,修大乘法的人離開了衆生,就沒有你大乘的成就。

  關門是關五欲的門,而不是把衆生關在門外

  根據隆蓮法師講的話,關門,不是關衆生的門,是關五欲的門,關衆生的門你能叫大乘嗎?現在人把衆生關在門外,對五欲大開方便之門,豈不顛倒?

  一心貪享受的人,怎麼開得出智慧

  所以希望大家要記住,智慧是從苦難中産生,智慧不可能在享受中産生。因爲每個凡夫衆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貪心,當他享受的時候,他去貪這個享受,他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想,“我該怎麼樣享受得更好?”他很難再去考慮其他問題了,這個人怎麼開得出智慧呢?

  現在科學發達,條件非常好,可只有一面的好處,當學生的可以集中精力把學習成績提高。父母樣樣都不要他幹,實際上他也不可能再幹別的事情,幾十斤重的書本,一頁一頁地學下來,他還有別的心思嗎?結果大學畢業不會生活,只懂數理化,(笑聲)這叫圓滿嗎?

  佛法外要得多佛法裏要得少,會致成病態的龐大

  你片面地一門深入,能達到圓滿嗎?即使你圓滿,也不過是一門的圓滿,不是全面的圓滿。現在最危險的情況就是把有些佛門裏的詞句錯誤地解說,要你只朝一個法門去深入,那麼“法門無量誓願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就被否定了。還有認爲一句半語就能徹底究竟,“只要一句樣樣不要”,也不提法了,什麼都不要了。一門深入是叫你在一個門裏深入進去,什麼門?是佛的門、法的門,而不是叫你在整個圓滿的佛法裏去挑出一個洞洞往裏鑽。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人在真正的佛法修行裏,他只鑽一個小孔孔,而在佛門外面,他什麼都要,什麼都說好。名也要,利也要,老板也要,董事長也要,高跟皮鞋也要,口紅也要,連儒教也要,道教也要,真是懂得多、學得廣啊,就是在佛法裏面只要一門,其他都不要。

  所以大家不管是修意樂加行,還是止惡修善,還是出離煩惱,乃至于修大乘菩薩行,都離不開你對佛法的廣學多聞,否則你是完成不了這個偉大理想的。

  明天是釋迦佛成道紀念日,我們怎麼樣紀念釋迦佛?我們怎麼樣走上釋迦佛這條菩提大道?只有一個原則:向釋迦佛學習,釋迦佛教導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不要改變,也不要縮小,也不要搞片面,也不要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增加上去,形成了病態的龐大。今天講到這裏。

  

  

《紀念佛成道,從清淨中修成琉璃世界(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