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結婚的好。
“上橋爲求法,過橋是彼岸,
奉勸橋上人,莫墮愛河中”
你們都是來這兒學法的,在我們從前編的雜志封面有這麼幾句話:“清涼本無橋,緣起橋方成”,橋是表示度衆生的橋,因爲有這麼一個因緣,才有這座橋。“上橋爲求法”,你們到這兒來就好比上橋,幹什麼?爲了求法,求法是爲了修行啊。“過橋是彼岸”,你一過橋了,此岸的對面就是彼岸。“奉勸橋上人”,就是奉勸你們現在在學法修行的人,“不墮愛河中”,橋底下就是一條愛河,這條愛河裏各種各樣鬼都有,(衆笑)所以要不墮愛河中,今天講到這兒。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35)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7
不求上進,必會下墮,沒有佛法的動力,
修行不可能提高
提要:
·“不求上進,必會下墮,沒有佛法的動力,修行不可能提高
·自鳴得意的人,猶如瘋子上臺演說,把釋迦佛看成土地公,佛教就走樣
變質了
·只弘揚人間善法,不弘揚佛教善法,那這個佛教也變成人教了
·叁教一家,就改變了佛教,對佛教的信仰也就不夠標准
·佛弟子一提高要求,別人就說閑話,反被看成不正常
不求上進,必會下墮,
沒有佛法的動力,修行不可能提高
《四根本修心要門》主要是爲出家同學講的,從廣義上來說,四衆弟子都應該學習。佛弟子不求上進,必然會下墮,世間上也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怎麼樣進步提高?要依釋迦佛說的法,不懂佛法,就沒有動力,因爲沒有原則,只能退步下墮,不可能上升提高。比如我們爲了身體健康要注意衛生,如果亂吃東西,必然會生病。拿人來說,吃飯穿衣,這符合正常人的規律,如果一個人不穿衣服,撿地上肮髒的東西吃,這人肯定是個瘋子。
自鳴得意的人,猶如瘋子上臺演說,
把釋迦佛看成土地公,佛教就走樣變質了
說句實話,今天佛門裏的人不懂佛法,在懂佛法的人看起來,他們所作所爲奇形怪狀,都不是真正的修行,即使他們自鳴得意,一個瘋子也會跳在臺上自我標榜,做競選演說。這種作爲不僅對自己不利,對整個佛教事業也無利益,促使佛法消滅、衆生的指路明燈暗淡無光。求菩薩保佑,這是好事,能使我們脫離種種苦難和危險,但如果佛弟子個個只求菩薩保佑,不學法修行,那麼佛教就消滅了。今天佛門裏就出現了這種傾向,把釋迦佛看成是保佑平安的土地公,佛教就走樣變質了。
只弘揚人間善法,
不弘揚佛教善法,那這個佛教也變成人教了
因此我們不光是要聽聞佛法,還要修證佛法,提高自己。我二十二歲進佛門,在上海佛教青年會碰到一個年輕的居士,他的哥哥也信佛,家裏有很多書,幾乎全是所謂的善書,沒有幾本是純粹佛教的書。後來我給他看了能海上師編的《戒定慧基本叁學》,他說:“這麼高的要求那是對出家人說的,對我們在家人要求太高了”,這等于是拒絕對在家人要求的提高。如果佛教只弘揚人間的善法,而不弘揚佛教的善法,那這個佛教變了人教了。所以中國佛教到了後來,很多人對佛教有信仰,僅僅是做一些人間善事,根本就聯系不到斷煩惱了生死,根本不去想人爲什麼會生死流轉、六道輪回。
叁教一家,就改變了佛教,
對佛教的信仰也就不夠標准
佛教傳到中國,一開始就是受儒教、道教的影響,搞得佛教不像佛教,儒教不像儒教,道教不像道教,成了大雜燴。如果媽生下孩子,長了一條尾巴,頭上多了兩只角,媽會歡喜嗎?人就是人,豬就是豬,牛就是牛。這種混淆,其結果就是改變了佛教。爲什麼末法時期修行證果證道極其稀少?因爲末法時期的佛弟子思想紊亂,佛教被改變了,你還有成就的希望嗎?最多也是不太合標准的人天福報。當然我說的不合標准,不是指他做的好事不合標准,這是指他對佛教的信仰不合標准。
佛弟子一提高要求,
別人就說閑話,反被看成不正常
佛弟子滿足現狀,對自己的要求不想提高。形形色色的理由很多,你稍微要求高一點,別人就說閑話:“人家也是信佛的,哪有信的像你這樣?你是在家人,又不是和尚”,反被他看成不正常。如果你不主張享受,主張培福,又有人要說閑話:“福氣大主要爲了享受,你不圖享受去培福,那要這個福報幹什麼用?我培福的目的就是爲了發財,將來還要世界旅遊呢。”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3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7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不應該
把年輕人推到生死苦海裏去
提要:
·有說:“吵架歸吵架,婚還是要結的”,等于說:“下地獄歸下地獄,
強盜還是要做的”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不應該把年輕人推到生死苦海裏去
·出了家再留戀世俗愛好,等于戒毒所裏的醫生也吸起毒來了
·人生猶如演戲,要以慈悲心對待家,不要以情愛、私愛去對待家
·懶于提高,應生慚愧心,出家後還俗,這不是釋迦佛所希望的
有說:“吵架歸吵架,婚還是要結的”,
等于說:“下地獄歸下地獄,強盜還是要做的”
看見年輕人精進修行,又有人說:“信佛是退休以後的事情,這麼年紀輕輕就信佛,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如果年輕人不想結婚,旁人又說話了:“你是不是去看看心理醫生,現在社會上年輕人哪有像你這樣的?”如果孩子說,“爸爸媽媽結婚以後整天吵架,我可不想以後也整天吵架。”旁人又說了:“吵架歸吵架,婚還是要結的”,那就等于說:下地獄歸下地獄,強盜還是要做的。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
不應該把年輕人推到生死苦海裏去
如今的佛門裏的老頭老太,暮氣沈沈的,很少見到朝氣蓬勃的現象。有許多人來到我們這兒,一看有這麼多年輕人,先說兩句好話:“你們在這兒整天用功修行,真是是難得。”接下來又說:“你們這些年輕人怎麼不回家去找朋友?難道你們不想成家?你們將來怎麼辦?”所以我常講笑話:這些人到這兒來給年輕人說這些話,我就有想法,是不是到這兒來動員小夥子做她女婿,或是爲她兒子找個媳婦啊?這些年輕人又不是你的兒子,你去跟兒子說:不孝有叁,無後爲大。人各有志,何必勉強?你這麼喜歡結婚,你幹脆回家離婚重新做新娘好了。退失了人家的菩提心,在修行人面前宣揚世俗氣,把這些發菩提心的年輕人推向生死苦海去,還不知道自己的罪過。你這一輩子忙著結婚、成家、生孩子,忙到現在得到了些什麼?你的老婆是你的嗎?你的老婆是屬于她自己的;你的房子是你的?你的房子是你兒子的;連你也不屬于你自己,你屬于無常鬼的。
出了家再留戀世俗愛好,
等于戒毒所裏的醫生也吸起毒來了
要想佛弟子的素質提高,不擺脫世俗觀念能提得高嗎?拿出家人來說,如果出了家再有世俗的觀念、世俗的留戀、世俗的愛好,就等于戒毒所裏的醫生自己在吸毒。出家不能勉強,出家要自己發心,這是釋迦佛規定的。我從來沒有去要求我的學生出家,但是我也從來沒有阻止我的學生出家,不管你是在家出家,弘揚佛法就要以佛法的正知正見來教育。你可以在家,要教育你提高自身素質,身不出家心出家,在家居士應該跟出家同學一樣要提高要求。你可以有家庭、妻子、兒女,可是你不能起愛著心。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覺悟,要有這樣一個知見:一切都不屬于我的。
人生猶如演戲,要以慈悲心對待家,
不要以情愛、私愛去對待家
怎樣才能做到呢?我教你一個好辦法,你在家裏當當演員,人生猶如演戲,何必認真,何必執著呢?既然已經成家了,就要負起責任來,做到使家庭安樂就可以了。如果你以慈悲的愛去對待家庭,你就是菩薩;如果你以男女的愛、自私的愛去對待家庭,你就是凡夫。
懶于提高,應生慚愧心,
出家後還俗,這不是釋迦佛所希望的
《淫戒攝修》應該說對四衆弟子全都合適,居士至少應該明白,要想斷煩惱了脫生死,都必須要在自己的素質上、修行的要求上提高,應該慢慢接受這種要求的影響,一點一點學起來。出家同學已經做到了這樣的標准,至少他已經出家了,在家弟子也是佛弟子,你現在做不到,自己提高提高總應該吧?如果說出家弟子的身份和在家弟子的身份固定了,那麼出家弟子是從哪裏變出來的呢?自己懶于提高,應該心生慚愧,而不應該說閑話。講《淫戒攝修》,希望出家弟子不要受世俗氣的影響,當初自己辭親割愛,受了世俗影響,慢慢這種愛心又起來了,乃至還俗,多可惜啊!還俗當然可以,這可不是釋迦佛所希望的。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3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7
寬容是教育人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手段,
但佛門裏的寬大無邊,會致成一片紊亂
提要:
·寬容是教育人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手段,但佛門裏的寬大無邊,會致成一片
紊亂
·指出別人的錯誤就背罪過,這是愚人的觀點
·我年輕時,晚飯是一碗稀粥,加半塊腐乳,能全上海繞一圈,吃胖了的人
跑幾步就直喘氣
·心裏沒有貪瞋癡的種子,怎會被鈎子勾向生死流轉做衆生
寬容是教育人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手段,
但佛門裏的寬大無邊,會致成一片紊亂
在家弟子呢?應該有所覺悟,別再繼續浪費自己生命時光,去幹無聊的事情。拿提高要求這條路線來說,在家跟出家都是一樣的,僅僅是出家弟子走在前面,在家弟子走在後面。在家弟子不能在後面一動也不動,不要求你跟出家人同樣的標准,至少你要跟著走吧?
佛門爲什麼越來越衰落,越來越不像樣,總得研究研究吧?我看離不開過分寬容。寬容是教育人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手段,目的是要他轉變過來。現在寬容到不僅沒轉變,反而越來越糟糕,形成了“寬大無邊”,導致佛門一片紊亂。
生活也是如此,比如甯波人喜歡吃鹹的,那麼爲了討好他,每…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