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结婚的好。
“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
奉劝桥上人,莫堕爱河中”
你们都是来这儿学法的,在我们从前编的杂志封面有这么几句话:“清凉本无桥,缘起桥方成”,桥是表示度众生的桥,因为有这么一个因缘,才有这座桥。“上桥为求法”,你们到这儿来就好比上桥,干什么?为了求法,求法是为了修行啊。“过桥是彼岸”,你一过桥了,此岸的对面就是彼岸。“奉劝桥上人”,就是奉劝你们现在在学法修行的人,“不堕爱河中”,桥底下就是一条爱河,这条爱河里各种各样鬼都有,(众笑)所以要不堕爱河中,今天讲到这儿。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35)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7
不求上进,必会下堕,没有佛法的动力,
修行不可能提高
提要:
·“不求上进,必会下堕,没有佛法的动力,修行不可能提高
·自鸣得意的人,犹如疯子上台演说,把释迦佛看成土地公,佛教就走样
变质了
·只弘扬人间善法,不弘扬佛教善法,那这个佛教也变成人教了
·三教一家,就改变了佛教,对佛教的信仰也就不够标准
·佛弟子一提高要求,别人就说闲话,反被看成不正常
不求上进,必会下堕,
没有佛法的动力,修行不可能提高
《四根本修心要门》主要是为出家同学讲的,从广义上来说,四众弟子都应该学习。佛弟子不求上进,必然会下堕,世间上也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么样进步提高?要依释迦佛说的法,不懂佛法,就没有动力,因为没有原则,只能退步下堕,不可能上升提高。比如我们为了身体健康要注意卫生,如果乱吃东西,必然会生病。拿人来说,吃饭穿衣,这符合正常人的规律,如果一个人不穿衣服,捡地上肮脏的东西吃,这人肯定是个疯子。
自鸣得意的人,犹如疯子上台演说,
把释迦佛看成土地公,佛教就走样变质了
说句实话,今天佛门里的人不懂佛法,在懂佛法的人看起来,他们所作所为奇形怪状,都不是真正的修行,即使他们自鸣得意,一个疯子也会跳在台上自我标榜,做竞选演说。这种作为不仅对自己不利,对整个佛教事业也无利益,促使佛法消灭、众生的指路明灯暗淡无光。求菩萨保佑,这是好事,能使我们脱离种种苦难和危险,但如果佛弟子个个只求菩萨保佑,不学法修行,那么佛教就消灭了。今天佛门里就出现了这种倾向,把释迦佛看成是保佑平安的土地公,佛教就走样变质了。
只弘扬人间善法,
不弘扬佛教善法,那这个佛教也变成人教了
因此我们不光是要听闻佛法,还要修证佛法,提高自己。我二十二岁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碰到一个年轻的居士,他的哥哥也信佛,家里有很多书,几乎全是所谓的善书,没有几本是纯粹佛教的书。后来我给他看了能海上师编的《戒定慧基本三学》,他说:“这么高的要求那是对出家人说的,对我们在家人要求太高了”,这等于是拒绝对在家人要求的提高。如果佛教只弘扬人间的善法,而不弘扬佛教的善法,那这个佛教变了人教了。所以中国佛教到了后来,很多人对佛教有信仰,仅仅是做一些人间善事,根本就联系不到断烦恼了生死,根本不去想人为什么会生死流转、六道轮回。
三教一家,就改变了佛教,
对佛教的信仰也就不够标准
佛教传到中国,一开始就是受儒教、道教的影响,搞得佛教不像佛教,儒教不像儒教,道教不像道教,成了大杂烩。如果妈生下孩子,长了一条尾巴,头上多了两只角,妈会欢喜吗?人就是人,猪就是猪,牛就是牛。这种混淆,其结果就是改变了佛教。为什么末法时期修行证果证道极其稀少?因为末法时期的佛弟子思想紊乱,佛教被改变了,你还有成就的希望吗?最多也是不太合标准的人天福报。当然我说的不合标准,不是指他做的好事不合标准,这是指他对佛教的信仰不合标准。
佛弟子一提高要求,
别人就说闲话,反被看成不正常
佛弟子满足现状,对自己的要求不想提高。形形色色的理由很多,你稍微要求高一点,别人就说闲话:“人家也是信佛的,哪有信的像你这样?你是在家人,又不是和尚”,反被他看成不正常。如果你不主张享受,主张培福,又有人要说闲话:“福气大主要为了享受,你不图享受去培福,那要这个福报干什么用?我培福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将来还要世界旅游呢。”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36)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7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不应该
把年轻人推到生死苦海里去
提要:
·有说:“吵架归吵架,婚还是要结的”,等于说:“下地狱归下地狱,
强盗还是要做的”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不应该把年轻人推到生死苦海里去
·出了家再留恋世俗爱好,等于戒毒所里的医生也吸起毒来了
·人生犹如演戏,要以慈悲心对待家,不要以情爱、私爱去对待家
·懒于提高,应生惭愧心,出家后还俗,这不是释迦佛所希望的
有说:“吵架归吵架,婚还是要结的”,
等于说:“下地狱归下地狱,强盗还是要做的”
看见年轻人精进修行,又有人说:“信佛是退休以后的事情,这么年纪轻轻就信佛,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如果年轻人不想结婚,旁人又说话了:“你是不是去看看心理医生,现在社会上年轻人哪有像你这样的?”如果孩子说,“爸爸妈妈结婚以后整天吵架,我可不想以后也整天吵架。”旁人又说了:“吵架归吵架,婚还是要结的”,那就等于说:下地狱归下地狱,强盗还是要做的。
人各有志,信佛的人
不应该把年轻人推到生死苦海里去
如今的佛门里的老头老太,暮气沉沉的,很少见到朝气蓬勃的现象。有许多人来到我们这儿,一看有这么多年轻人,先说两句好话:“你们在这儿整天用功修行,真是是难得。”接下来又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不回家去找朋友?难道你们不想成家?你们将来怎么办?”所以我常讲笑话:这些人到这儿来给年轻人说这些话,我就有想法,是不是到这儿来动员小伙子做她女婿,或是为她儿子找个媳妇啊?这些年轻人又不是你的儿子,你去跟儿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各有志,何必勉强?你这么喜欢结婚,你干脆回家离婚重新做新娘好了。退失了人家的菩提心,在修行人面前宣扬世俗气,把这些发菩提心的年轻人推向生死苦海去,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你这一辈子忙着结婚、成家、生孩子,忙到现在得到了些什么?你的老婆是你的吗?你的老婆是属于她自己的;你的房子是你的?你的房子是你儿子的;连你也不属于你自己,你属于无常鬼的。
出了家再留恋世俗爱好,
等于戒毒所里的医生也吸起毒来了
要想佛弟子的素质提高,不摆脱世俗观念能提得高吗?拿出家人来说,如果出了家再有世俗的观念、世俗的留恋、世俗的爱好,就等于戒毒所里的医生自己在吸毒。出家不能勉强,出家要自己发心,这是释迦佛规定的。我从来没有去要求我的学生出家,但是我也从来没有阻止我的学生出家,不管你是在家出家,弘扬佛法就要以佛法的正知正见来教育。你可以在家,要教育你提高自身素质,身不出家心出家,在家居士应该跟出家同学一样要提高要求。你可以有家庭、妻子、儿女,可是你不能起爱著心。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觉悟,要有这样一个知见:一切都不属于我的。
人生犹如演戏,要以慈悲心对待家,
不要以情爱、私爱去对待家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在家里当当演员,人生犹如演戏,何必认真,何必执着呢?既然已经成家了,就要负起责任来,做到使家庭安乐就可以了。如果你以慈悲的爱去对待家庭,你就是菩萨;如果你以男女的爱、自私的爱去对待家庭,你就是凡夫。
懒于提高,应生惭愧心,
出家后还俗,这不是释迦佛所希望的
《淫戒摄修》应该说对四众弟子全都合适,居士至少应该明白,要想断烦恼了脱生死,都必须要在自己的素质上、修行的要求上提高,应该慢慢接受这种要求的影响,一点一点学起来。出家同学已经做到了这样的标准,至少他已经出家了,在家弟子也是佛弟子,你现在做不到,自己提高提高总应该吧?如果说出家弟子的身份和在家弟子的身份固定了,那么出家弟子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呢?自己懒于提高,应该心生惭愧,而不应该说闲话。讲《淫戒摄修》,希望出家弟子不要受世俗气的影响,当初自己辞亲割爱,受了世俗影响,慢慢这种爱心又起来了,乃至还俗,多可惜啊!还俗当然可以,这可不是释迦佛所希望的。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37)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7
宽容是教育人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手段,
但佛门里的宽大无边,会致成一片紊乱
提要:
·宽容是教育人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手段,但佛门里的宽大无边,会致成一片
紊乱
·指出别人的错误就背罪过,这是愚人的观点
·我年轻时,晚饭是一碗稀粥,加半块腐乳,能全上海绕一圈,吃胖了的人
跑几步就直喘气
·心里没有贪瞋痴的种子,怎会被钩子勾向生死流转做众生
宽容是教育人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手段,
但佛门里的宽大无边,会致成一片紊乱
在家弟子呢?应该有所觉悟,别再继续浪费自己生命时光,去干无聊的事情。拿提高要求这条路线来说,在家跟出家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出家弟子走在前面,在家弟子走在后面。在家弟子不能在后面一动也不动,不要求你跟出家人同样的标准,至少你要跟着走吧?
佛门为什么越来越衰落,越来越不像样,总得研究研究吧?我看离不开过分宽容。宽容是教育人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手段,目的是要他转变过来。现在宽容到不仅没转变,反而越来越糟糕,形成了“宽大无边”,导致佛门一片紊乱。
生活也是如此,比如宁波人喜欢吃咸的,那么为了讨好他,每…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