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行,外表莊嚴,受了人家供養,你又幹了些什麼?修大乘的人不能貪名貪高帽子,要看你幹了什麼實事。既不自利又不利他,能算大乘嗎?
從前有一個人稱“經忏王”的,不知怎麼的,他也發心歡迎我們到他那裏去辦學,結果又把我們趕走。他是趕經忏的,他這個廟裏非但供牌位,而且還放了死人的骨灰盒。既然請我們來辦學,我們主張這些東西都應該要移走。他就火冒叁丈,理由就是:鬼也是衆生。既然鬼你也要度,你怎麼不度度活人呢?釋迦佛從來沒有說過,大乘佛教只度鬼不度人。一個人要度鬼,首先他要有度人的能力,說到底人比鬼好度。你佛法也不懂,也不修行,度人的能力都沒有,你有什麼能力度鬼?咱們打個比方來說,人世間也有很多鬼,比如有酒鬼、煙鬼、賭鬼,究竟容易度還是難度?
即使方便法門,仍然是大乘啊,那就得照大乘法門去修。阿彌陀佛就是行菩薩道成佛的。我聽經時聽到,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發菩提心,因爲這是大乘法門!要有菩提願,願什麼?願度衆生成佛。還要有菩提行,行菩薩道。
打個比方,凡是來見我的,沒有一個叼著煙的。即使他是抽煙的,別的同學也會告訴他,“不能抽煙”。八十年代初,我在醫院裏工作,有個學生介紹他的好朋友來見我。這個朋友穿了一條當時流行的小褲腳管的褲子。我這個學生就跟他說,“你這樣子能見傅老師嗎?把褲子換掉!”同樣你不發菩提心想往生極樂世界,不相稱啊。
唸佛法門又稱方便法門,這是釋迦佛度衆生的一個方便。現在被人們理解成,因爲唸佛最方便,所以叫方便法門,不能這麼理解吧?因爲當年韋提希夫人看到她的兒子壞,起了厭惡心,進而厭惡娑婆世界,厭惡娑婆世界的衆生,覺得娑婆世界人心太肮髒,所以她死後要離開娑婆世界,另外找一個清淨的世界。釋迦佛就給她一個方便,把十方諸佛的淨妙國土現給她看。她對極樂世界有緣,她想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給你講經,教你修行,所以去極樂世界的目的還是修行。在娑婆世界釋迦佛目的要你修行成佛,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叫你修行成佛,目的一樣。你既然在娑婆世界留不住了,釋迦佛就給你一個方便:你到那邊去吧,這就是方便。
至于修行成就可沒有什麼方便不方便,功夫都是一樣的。修禅定,要入定;執持名號也要一心不亂,念而無念,也就是定,一樣的,功夫上沒有方便的。可是現在這種道理沒有人講了,講的都是輕飄飄的。沒人講,人們都不懂,能達到這個目標嗎?
釋迦佛在贊歎極樂世界時,又說:就像我贊歎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一樣,十方如來也贊歎釋迦牟尼佛難能稀有,能來娑婆世界成佛度衆生,還贊歎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釋迦佛說這些話完全是出于悲心,意思告訴娑婆世界衆生:別因爲我贊歎了阿彌陀佛,你們就可以沒有平等心了。今天末法時期的衆生,由于不聽佛法出現了不平等心,所以不學佛法,哪會不錯呢?
如果你能在娑婆世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上品上生,立即花開見佛,聽法修行,這最好啦。何必一看見人家發菩提心了,就說閑話,“你想成佛啊?別打妄想了!”看到別人在度衆生,“這種人糊塗啊,自己不好好修,還度衆生呢,現在衆生度得了嗎?”
贊師大乘道功德(4)
傅味琴 2006.1.22
我就常被人家說閑話。記得七十年代初,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我回上海後接到一封來信,把我批評了一頓,其中有句話:你真糊塗啊!意思就是說我還在東走西走、弘揚佛法,還不趕快唸佛求生極樂世界。我當時是受到震動,有時候也想:我還是自己好好修吧。可是到現在老脾氣改不掉,忙了一輩子。可不是忙自己,都是忙衆生的事情。可能也是前世種下來的菩提心善根。菩提心善根要修到堅固不動才好。
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經書裏的話,要不然全給不懂佛法的那些人亂說一通搞糊塗了。比如現在最最流行的一句話:娑婆世界修不好的,要到極樂世界才修得好。釋迦佛沒這麼講過,這不是佛話,是人話。釋迦佛怎麼講的?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華嚴經·壽量品》上說:極樂世界一日一夜爲娑婆世界一劫。把極樂世界一百年換成娑婆世界的年份,就是六千一百叁十一億年。佛法講錯,罪過很重的。
佛是真實語,所謂真實,就要全面講清楚。對于求往生的人,不論你往生琉璃世界、極樂世界,或是彌勒淨土,我們都贊歎。當然,往生到叁惡道去我們不能贊歎。同時也應該知道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
我說這話是鼓勵大家趕快抓緊修行,娑婆世界的時光是最珍貴的,別浪費了,你在娑婆世界浪費一天,等于在極樂世界浪費一百年。
我們今天“人身難得今已得”,已經是不得了的殊勝了,“佛法難聞今已聞”,作爲娑婆世界的衆生,用不著花開見佛,就能遇到佛法,馬上就能學法修行,更是殊勝。所以我們要常常憶念釋迦佛的功德恩德,十方如來都贊歎釋迦佛,我們也應該按照釋迦佛的教導在娑婆世界發菩提心廣度衆生、快快成佛,這才是我們佛教大乘的精神。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裏提到的韋提希夫人,如果不知道有他方淨土,那麼她到哪裏去?可能憑這個瞋恨心會下地獄,所以釋迦佛以方便滿她心願贊歎她去極樂世界。韋提希夫人歡喜了,一歡喜,她對兒子的瞋恨心也就不起來了,她心想著極樂世界,也不會向叁惡道了。這些都是釋迦佛度衆生的方便。
發願去極樂世界還應該知道“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哪種福德因緣修起來最殊勝?就是修大乘法門,弘揚佛法,廣度衆生,樹立法幢,建立僧團,自利利他。福是福報,德是功德,有哪些功德?戒定慧功德,斷智悲功德,法報化叁身功德,修了還不能少,少了就不能往生,哪有“萬人念萬人去”的道理?經書上沒有說過這話。你福德因緣不夠,到臨終時煩惱業障跟你搗亂,你怎麼辦?
爲什麼我經常提到淨土法門呢?因爲現在唸佛的人很普及。我每次都贊歎念佛的功德,但是說法的人必須要把法說清楚,所以我又以菩提心指出現在修行人身上的毛病,你能改掉毛病不是更好嗎?
宗喀巴大師也有方便。例如生活富裕的人修行困難,宗大師出于悲心,就給他們建了一個老爺廟,進去的都是大富翁,裏邊的生活好得不得了,據說飯碗都是金子做的,不用你勞動,還有侍候你的人,當然費用是很高的。宗大師的悲心,就讓他們在極其舒服的生活裏修行吧,否則這些人不懂法,造了惡咋辦呢?據說也有修成就的,(衆笑)當然並不多喽,因爲環境太享受,修行實在太慢了。我想宗大師可能也是學釋迦佛的方便吧?
比如我們這兒也是一個修行的團體,人們稱我們這兒是“一片淨土”。有人就因爲跟個別同學鬧了矛盾,動了瞋恨心了,實在留不住,“有他在,我只能到別的地方去。”韋提希爲了一個兒子,釋迦佛的地方不要了,他爲了一個同學,這麼好的一個修行環境不要了。當然喽,如果他來跟我說:“老師啊,你給我介紹一個地方,每個人都不跟我鬧矛盾。”我實在想不出來。(衆笑)
你想再找一個像我們這樣的修行場所,那要看你有沒有福德因緣了。我們有個同學因爲起了煩惱就跑掉了,他到了火車站,錢包給人偷了,(衆笑)咱們連忙再派車把他接回來。這就是少福德因緣啊。(衆笑)
還有一個要去受戒,授戒的地方應該是非常清淨的,可是據她說,這個授戒的地方幹什麼都要錢。比如,有個法師給人家超度,要上高臺,上去之前首先要你供養。有人跟法師說:法師我跟你拍張照。“二十塊。”(衆笑)她去的地方可不能算清淨啊,因爲她福德因緣不具足。據說她現在還想回來,總算覺悟還沒有完全退掉。
還有人想出去辦更偉大的佛教事業。結果本來沒老婆,現在卻有了老婆。
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度衆生,當然也希望我們像傳燈那樣把佛法傳下去,也在娑婆世界度衆生,也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我們更要贊歎發願在娑婆世界轉世的人。
今天我們都能夠聽到法,而且是一個圓滿的法,教證二法全都具足,這就是能海上師的大乘功德。不論哪一個佛弟子,今天能夠信佛學法,都要歸功于釋迦佛以及各位菩薩曆代祖師,沒有他們的大乘功德,佛法怎麼會傳下來呢?我們總不希望佛法在我們這一代斷掉,今天我能給你們講法,沒有能海上師,哪有我這個老師呢?前人種樹今人乘涼,你今天也種種樹,讓後人也能乘涼,這就是報恩。能海上師他並沒有希望我們給予他什麼,只希望我們發菩提心,弘揚正法,廣度衆生。有人要到他方世界去,那麼現在在娑婆世界時也應該幫幫釋迦佛度度衆生呀,說到底咱們是釋迦佛的弟子,爲什麼在娑婆世界時不肯弘揚佛法?不肯度衆生呢?這樣,佛法不就消滅在我們手裏了嗎,我們豈不成了一個敗家子!這個問題可不小。我說這些話,可以免得你們忘了本,退了菩提心,自私、煩惱、惡業一天比一天泛濫。
我們學的既然是能海上師的法流,能海上師的法流完全是釋迦佛圓滿的法流,我們就應該學能海上師榜樣,發願正法久住,盡自己一生的生命時光盡力弘揚佛法、廣度衆生、樹立法幢。
今天的海內外,都稱能海上師爲大般若初祖,能海上師的法流是屬于大般若的智慧。能海上師說過:“如果要問我們是什麼宗?我們是大般若宗。”這也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其實大般若宗本身就是無宗無派,一個圓滿的法還成爲宗派嗎?可是在漢地,好像佛教必須要有宗,你說無宗無派,他就看不起你,覺得你連個宗派都沒得。今天能海上師的生日,我這些話主要鼓勵大家學好能海上師的法,樹立起像能海上師一樣的大乘精神,堅固自己的菩提心。今天講到這兒。
《贊師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師聖誕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