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85)▪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身分都沒了。

  皈依十方佛,這是理上的皈依,可沒有什麼形式,你皈依十方佛,釋迦佛還是你根本的師啊,這是不能否定的。打個比方,你的親爸爸叫你認個幹爸爸,即使幹爸爸比你親爸爸富得多,你不認親爸爸,這種做法在世俗上也行不通,人家會說他太勢利了,忘了本。

  有一次我住在一個佛教協會裏,樓下在做晚課,唸得很響,“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了娑婆世界的本師了?這麼唸別說沒經過釋迦佛同意,也沒有經過阿彌陀佛同意啊!這種做法就把佛法搞亂啦。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出來的法,

  法不能混雜,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的法,此外的法全都不能插進來,插進來就混淆了。古時候有種無價寶,白玉上一個黑點子都沒有的,如果出現一個黑點子就不值錢了。同樣道理,在珍貴佛法裏如果加入了儒教道教的東西,佛法也就不純粹了。魔王波旬要滅掉法,首先就是搞亂法。因爲法亂了,你說你一套,他說他一套,弄得大家也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皈依僧是皈依走解脫道的清淨比丘僧,

  並不是劣比丘和假和尚

  皈依僧呢?真正地講是皈依賢聖僧。我們一般講,只要他是一個清淨比丘僧,都可以歸依。今天要講清楚:釋迦佛當年,比丘僧全是走清淨的解脫道,所以無論哪個比丘僧,只要他戒律清淨,你都可以拜他爲師,因爲他路線沒錯,都是走在證阿羅漢果這條路上的,除了個別的劣比丘。

  可是今天,離開釋迦佛的年代有二千多年了,佛弟子離開釋迦佛的教導越來越嚴重了。看看現實,今天究竟能有幾個發心出家的人還在想要修出離法,要走解脫道?有的人也不看這個出家人是清淨還是不清淨,只要外形是現出家相就去皈依,喜歡皈依哪個就皈依哪個!有的還去皈依假和尚呢,亂得這個樣子啦,講佛法就要把這種亂七八糟的觀念理理清楚。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3)

  傅味琴講于 2006.4.6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

  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提要:

  ■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 佛門要清淨,不通過分別,清淨哪裏來

  ■ 智慧是從細細觀察得來的,不分別清楚,你不上當才怪呢

  ■ 首先要有分別慧,才能進入無分別慧

  ■ 佛門是佛弟子的家,家裏來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嗎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

  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我是很重視把事情搞搞清楚,別糊裏糊塗了,這是我們佛弟子必須要做到的。也許有人要說,“古德不是說要無分別嗎?你區別得這麼厲害,就是執著。”我們當學生的,哪有不通過小學初中高中,就進大學研究院的?這是末法時期的一個通病,都喜歡拿高的法來沖掉低的法,其實佛法無有高下,哪有低?只能說拿高的法來沖掉基礎的法,結果成爲一個誇誇其談沒有基礎的修行人,所以能海上師說過: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佛門要清淨,不通過分別,清淨哪裏來

  我又想起來,十年動亂的後期,大家還是心有余悸。蘇州有一家,請了一些出家人,還有些居士去他家聚聚,那個時候大家都有些緊張,所以門口還有人望風。碰巧了,我也住在他們家。那個時候出家人也穿居士衣服,不過頭還是光頭,我頭上禿頂也是光頭,所以不熟悉的人搞不清楚了。進來兩個樣子很像出家人,看見我堂堂正正坐著正在寫東西,她們就很恭敬地到我面前,說:跟師父頂禮。嚇得我連忙趴在地上說,“我是居士我是居士”。我就要分別清楚!你樣樣都不分別,稀裏糊塗,把出家人當居士,居士當比丘,那不是亂七八糟了。佛門要清淨,你不通過分別,清淨從哪裏來啊?

  智慧是從細細觀察得來的, 不分別清楚,

  你不上當才怪呢

  尤其是修念佛法門的人更要分別清楚,要分別就要觀察,出了智慧就叫妙觀察智,阿彌陀佛就是修妙觀察智成就的,爲什麼修阿彌陀佛法門的人偏偏不肯修妙觀察智呢?在他們的眼裏,好像阿彌陀佛也是跟他們一樣,一天到晚只知道撥念珠、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怎麼成佛?妙觀察智是從細細的觀察、細細的分別中來的,只有分別你才能夠搞清楚。比如兩碗東西,樣子差不多,聞聞都是臭的,你說差不多差不多。其實一碗是大便,一碗是臭豆腐,你不分別清楚,不上當才怪呢!

  首先要有分別慧,才能進入無分別慧

  所以不論是皈依、受戒、供養、布施,這個師是不是善知識,全要弄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了,魔道邪道才沒辦法鑽空子。首先要有分別慧,然後再進入無分別慧。你沒有分別慧,自說一套,什麼都無分別,那就是個糊塗蟲。樣樣都不弄清楚,當然喽,法也用不著了,善知識也用不著了,即使有善知識也沒人請教了。魔道邪道爲什麼會鑽空子?混水摸珠,真假難分啊。只有通過分別,搞清楚,才能逐漸逐漸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恢複佛門的清淨。

  佛門是佛弟子的家,

  家裏來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嗎

  “十方聲聞”,是指釋迦佛的弟子,“聖衆”,是指證果的或者走在證果道上的修行人,這才是我們依靠和學習的對象,這才是我們的師,我們希望他們安住在人間。如果是個假和尚,你也請他長期住世,那不是請邪法住世了嗎?這些人在佛門外,咱們也管不著;在佛門裏,佛弟子就要管,這就叫護法。你和佛的觀點不同,知見不一樣,你到佛門外面去宣揚,隨便你是儒教觀點、道教觀點、宗教觀點、有錢人的觀點、喜歡享受的觀點,咱們管不著,但是出現在佛門裏邊,就必須管,這是責任所在。比如說,家裏爸媽都不在,兒子已經叁四十歲了,家裏進來小偷,你做兒子的管不管?這也是你的家呀!佛門就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是佛子,也是主人,作爲兒子,能夠不護持爸爸的事業嗎?

  現在佛門裏誰都不管的風氣非常嚴重,思想觀念變掉了,而且知見也邪了,所以有時候我講法有人就聽不進去。很多年前我到蘇州,一個居士陪了個年輕人來見我。這個居士跟我訴苦,“現在佛門很多風氣都不好啊。”我說:“原因就是沒人管,應該要管管好。”這個年輕人就說:“佛門平等,誰能管誰?”大家都是這個知見,佛門就形成了沒人管。釋迦佛不管弟子,何用訂戒律啊?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4)

  傅味琴講于 2006.4.6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修行不講空話,

  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提要:

  ■ 有人說:“我來這兒學法,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這顆心已經走在聖衆的

  路上了

  ■ 修行不講空話,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 弘法度衆生要能成就智慧辯才,不接受批評就排除不了障礙

  ■ 今生修行能證初果,已經是降低要求了

  ■ 你們越沈下去,我越起勁,修行人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有人說:“我來這兒學法,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

  這顆心已經走在聖衆的路上了

  “十方聲聞聖衆願安住”,願,就是希望,希望十方的聖衆都能在世間安住。今天我們也都安住在人間,你們這些老同學,在我身邊安住快要十年了,我也聽到兩句話,一句是“老師,我是永遠不走的,就是你打我,我也不走的,就是你去閉關,我也要找到你。”我說“我閉關你來幹什麼?”“我來護關給你煮飯。”那要一百個人給我煮飯?這是說說笑話了。還有一句話,到現在爲止,我只聽到一個人說:“我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我看這顆心已經走在聖衆的路上了。

  修行不講空話,

  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我們這兒既是修行又是弘法,但主要是培養人才。我們這個法流不講空話,學這個法流的人必須要成就,否則你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達不到大成就,至少小成就總要有吧?能海上師涅槃的時候,是自己走的,他已生死自在。火化的時候,天上有光,拍下來是獅子上面坐了一尊十六歲的童真文殊菩薩,所以海內海外都稱能海上師是修童真文殊成就。

  弘法度衆生要能成就智慧辯才,

  不接受批評就排除不了障礙

  學文殊法的人,大成就是自成本尊,小成就要開智慧得辯才。現在我腦子裏又多了一個思考,你們修文殊法這麼多年了,怎麼沒開智慧得辯才,咋搞的呢?有時候批評你們,你們不能知道了就算了,要醒過來,你們被批評的地方正是你們的障礙,否則你們怎麼會開不了智慧呢?

  今生修行能證初果,已經是降低要求了

  我五四年上五臺山,那個時候能海上師在廣濟茅蓬,天天下午講《定道資糧》。能海上師講法挺風趣的,講的話也好懂,有些我到現在還沒忘記。那個時候聽法的人多數都是出家弟子,居士聽法很少的,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更少。能海上師跟出家弟子們說:“你們即使條件差,不能即身成佛,你們證個阿羅漢果好不好啊?”要求降低了,降低到證個阿羅漢果。又說:“即使證不了阿羅漢果,初果總要證吧?”我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話,所以去年我給你們規定前進的目標,就是證初果!別說我老師專門喊口號、誇海口,我不過是傳達能海上師的希望呀。

  你們越沈下去,我越起勁,

  修行人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你們也別把我看低了,你們這麼多人都沒有辦法推動,我就有辦法。因爲現在我沒時間,天天在趕菩提心網站的稿件,總有一天,我比較能抽出時間了,我在你們每個人屁股後面放把火,我就不信你不動。去年我定這個目標時,同學們熱情高漲啊,好像明天就能證果了,熱情躥得高,菩提心也發得高,信心百倍啊,沒幾個月又沈下去了。你們仔細觀察觀察就出智慧了,你看我昏沈嗎,我情緒低下來嗎?剛剛相反,你們越沈下去,我越起勁,批評訓話也要訓得起勁一點。修行人就要有修行人的素質,修行人的素質就是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叁主要道。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5)

  傅味琴講于 2006.4.6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要爲後世的衆生留在人間,

  否則你走了這些衆生咋辦呢

  提要:

  ■ 要安住在戒定慧裏,安住在有緣的衆生裏

  ■ 釋迦佛的弟子,永遠是釋迦佛弟子,發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 要圓滿大乘功德,既要遠離生死怖畏,也要遠離涅槃怖畏

  ■ 要爲後世的衆生留在人間,否則你走了這些衆生咋辦呢

  ■ 可不能等地球毀壞,再發菩提心回娑婆

  ■ 願所有十方聲聞聖衆,對衆生發起悲愍心,安住人間生死林

  要安住在戒定慧裏,安住在有緣的衆生裏

  講到“安住”,最要緊是希望出家人能夠安住下來,因爲整個佛門是以出家人爲內護。要安住在戒裏,安住在定裏,安住在慧裏,安住在出離心裏,走清淨道,安住在菩提心裏,走菩提道,廣度衆生,弘揚正法。當然喽,如果你以十六尊大阿羅漢爲榜樣,常住生死林,到了彼岸也不涅槃,那就更好了。至少你現在在娑婆世界,你要安住在有緣的衆生那裏。包括你們來這兒學法的同學、老師,全要安住下來,要安心住在修行弘法的事業裏,這要靠每個人自覺發心。修行要靠出離心,走解脫道;弘法度衆生要靠菩提心,行菩薩道。

  釋迦佛的弟子,永遠是釋迦佛弟子,

  發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咱們前年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規定:來這兒報名學習的,隨時隨刻可以退學,可這跟真正想學法修行的佛弟子的要求、釋迦佛的希望相違背,真正要培養一個人才,總要十年。按照“十方聲聞聖衆願安住”這句話,總希望你們能安住下來,小住的變常住,學叁年的變五年,五年的變十年。哪怕你臨命終時,知道自己不行了,趕快發個願,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下一世仍然在娑婆世界,永遠是釋迦佛的弟子,學學地藏菩薩的樣,娑婆世界衆生沒有度盡誓不成佛。這不是我的要求,釋迦佛對十六尊大阿羅漢就是這麼要求的,叮囑他們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

  要圓滿大乘功德,

  既要遠離生死怖畏,也要遠離涅槃怖畏

  根據這樣一顆菩提心說話,兩種情況最可怕,叫二怖畏。一種是生死的怖畏,始終不肯走解脫生死的路,忙敲敲打打,從不斷煩惱,一直流轉生死,這太可怕了。還有一個可怕,就是涅槃。你安住于空寂,不肯出來度衆生這也可怕,因爲你圓滿不了大乘功德,成不了佛。後來釋迦佛講大乘法勸阿羅漢發菩提心,所以即使我們將來證了阿羅漢果,我們還是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要常住生死林。

  所謂常住生死林,就是要安住在生死流轉的地方,菩薩法的要求高,在六道裏度衆生你不能光挑好的地方啊,那麼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衆生咋辦?他們也是咱們過去世的父母,所以菩薩還要在六道裏度衆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學大阿羅漢的樣,常住生死林。要求不高,只希望你們不要離開人道,因爲人道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要爲後世的衆生留在人間,

  否則你走了這些衆生咋辦呢

  有人說我前世是女身,(笑聲)是一個唸佛老太,小時候大人還說我兩只耳朵的背後都有洞洞的痕迹,可能前世挂過耳環的。(衆笑)你看我左手的大拇指長的,右手大拇指扁的,可能我前世撥念珠撥扁了。這是說說笑話,啓發啓發,至少來說我也沒走嘛。如果我前世走了,你們今天還能聽到我講法嗎?可能我跟你們有緣,所以還是在人間。那麼你們也要爲後世有緣的衆生留在人間,否則你走了這些衆生咋辦呢?

  可不能等地球毀壞,再發菩提心回娑婆世界來

  有人想得好,要到極樂世界去發菩提心,等修成就了然後再回到娑婆世界來度衆生。等你再回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還有嗎?早就沒喽,地球要毀滅的。

  願所有十方聲聞聖衆,

  對衆生發起悲愍心,安住人間生死林

  所以咱們應該要好好發菩提願,願所有十方聲聞聖衆,能夠對衆生起悲憫,安住在人間,同時也希望我們自己也能夠學習十六尊大阿羅漢的榜樣。今天我們身在這樣一個發菩提心、弘揚正法、興辦菩薩事業的修行道場,希望大家能夠安住下來。人總是要死的,死亡都是突然來的,誰也算不准自己哪一天會死,一等到死亡來了,世間上的一切什麼都沒了,何不想想穿,你還要留戀世俗上的五欲幹嘛呢?今天就講完了。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8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