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1)

  傅味琴于清涼山佛學苑爲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香表戒、花表定、燈表慧

  提要:

  ·凡事要符合規矩

  ·燒香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對出家衆應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

  ·香表戒律,叁支表戒定慧

  ·花表禅定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

  ·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

  ·佛前供燈,燈表智慧

  (開經偈)今天下午各位居士來,由于法學師慈悲,要我給大家講點佛法,我想先這樣,居士們假如有問題不明白,或者進佛門後有許多事情搞不清楚,很想知道該怎麼辦,你們可以先提問。假如我有神通,不必要你們問,你們想什麼我都知道,因爲沒有神通嘛,還是要你們自己提問題。 

  凡事要符合規矩

  你們知道燒香應該燒多少?(居士答:“不知道。”)應該燒叁支,燒叁支有名堂,燒一把沒有名堂。比如說廟裏香爐叁只腳,沒有一只香爐16只腳。凡事過分了,不合乎規矩也不好的。

  燒香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進佛門燒香,大家認爲燒香燒給菩薩,其實菩薩也在天上,也在人間。天上的菩薩要燒香,人間的菩薩也要燒香。把這個道場建立起來,又辦佛學苑,都是學福老和尚跟法學師發心的,他們發的也是菩薩心啊!那麼你們也拿一大把香在他們面前燒燒呢(衆笑),他們一定會說:“哎喲,別燒別燒,我被你煙熏得眼淚水都要出來了。”所以要懂得燒香到底是爲什麼,燒香是供養。

  佛在世的時候全燒檀香,現在有許多香是化學製品,燒多了聞了要頭昏,所以最好燒檀香。如今佛涅槃了,咱們也要修供養,要在叁寶前修供養。

  對出家衆應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

  說燒香燒叁支,我買來了叁千支,那該怎麼辦?留給寺廟裏,明天燒嘛。而且供養不一定要供香,你只要不供錫箔、黃紙,你供養米啊、油啊、出家衣啊、供養醫藥、生活用品,這些也是供養。

  香表戒律,叁支表戒定慧

  燒香燒叁支是表法,表戒定慧,供養香的意義一面是以香發出的清香來促使空氣衛生,一面表法,我以戒定慧修行的功德來供養佛菩薩。燒香燒一支也表法,香表戒律,一支清香表戒律的清淨,以清淨的戒功德作供養,這就是表法。

  你們以前沒有聽過法,可能連戒定慧叁個字都沒有聽到過,因此要懂法義,就得經常來聽法。

  花表禅定

  供花非常好,花能莊嚴佛堂。比如世間上開隆重的會,都以獻花來表示敬意,布置種種花來莊嚴會場。佛法上以花表禅定,因爲修行的功德都是從禅定中慢慢開放出來的。我們天天早晨修禅定,喜歡學的居士也可以學。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會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團結,親切和氣。心裏有刺,自己也很痛苦,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結果身體裏也會生刺,身體裏的刺就叫骨刺。語言中也不能有刺,語言帶刺,將來受盲聾喑啞的果報,這些都有因果的。

  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

  桃花不能供,桃花象征男女,佛門要清淨,佛門裏邊不准談男女情愛,一談男女,這個佛門就不清淨了。所以在咱們佛學苑裏嚴格規定不准談戀愛,因爲男女戀愛是很不清淨的,也是痛苦的根源,這就是佛門跟世俗生活的區別。

  佛前供燈,燈表智慧

  你們還可以佛前供養燈,燈表智慧,點蠟燭也可以,但如今蠟燭質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汙濁,點了以後氣味很大,對身體有危害。爲什麼要供燈?因爲古時候沒有電燈,供電燈也很好,因爲電燈比蠟燭還要亮,而且沒有氣味。說句笑話,點蠟燭不如點油燈,假如人家說你“像油燈”,你不生氣,你罵別人“蠟燭”,別人就會生氣,而且蠟燭煙灰很大,非但把牆壁都熏黑了,連佛菩薩的臉都熏黑了,油燈就好得多,用最好的油點燈連煙煤都沒有。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2)

  傅味琴于清涼山佛學苑爲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頂禮要恭敬,佛門要寂靜,不吸煙喝酒

  提要:

  ·見師父要頂禮或者合掌問訊

  ·合掌應當胸,不動表恭敬

  ·師父在用功,不頂禮,頂禮時不要高聲叫喊

  ·修行要寂靜,到處說話聲,成了遊樂場所

  ·不要磕響頭打擾師父,免得好心辦壞事

  ·到佛面前要行“頭面禮足”禮

  ·頭面禮足最恭敬、最親近

  見師父要頂禮或者合掌問訊

  進寺廟燒香、供花、點燈,看見師父時要合掌頂禮。合掌會不會啊?(下答:會)合掌怎麼合的?做給我看看。(居士做合掌狀)哎,對對,有人合掌這麼合,掌都沒有碰到,合了一個空掌,這是合掌呀,要合起來的呀。

  合掌應當胸,不動表恭敬

  恭敬的時候心要定,心不定,這個恭敬就差遠了,所以合掌要當胸,因爲心在這兒嘛,你合掌放在胸口,就表示一心恭敬。手掌不能動,有人一合掌,手掌就動:“師父師父……”(雙手上下拜,衆笑)這麼一動就表示你心在動。師父一看見你在動,他眼睛也跟著你動(衆笑),師父心也不定了。還有的人呢,合掌合得太高,合到喉嚨,有的合掌合到肚皮上(衆笑),變了合掌當腹。

  師父在用功,不頂禮,頂禮時不要高聲叫喊

  頂禮就是磕頭,但不要磕響頭。師父正坐著在用功,或者在唸經唸佛,或者在修觀,就不必頂禮。平時你要頂禮,就得一點聲音也沒有,不要去驚擾師父,真正的好師父他平時都在修行啊。現在有個習慣,一進來就“哇”叫一聲:“師父啊,給你頂禮了。”師父給你嚇一跳,頂禮還要報告,師父又不貪你的頂禮。你自己頂禮,自己修恭敬心呀,用不著喊。

  講個故事給你們聽,我在83年離開醫院,醫院給我再高的榮譽跟報酬,我都不要,來一個急流勇退。天天到公園去修禅定。後來上海的老同學來了五、六個,他們也坐在我旁邊修禅定,老同學又帶來了一個沒有學過禅定的,說他也要學。起初大家都一片寂靜,剛剛有點定的味道了,突然這個新來的喊了一聲“報告”(衆笑),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大家只好都出定了。我問他:“報告啥呀?”“我出汗了。”出汗有什麼好報告的,真是的!

  修行要寂靜,到處說話聲,成了遊樂場所

  佛門是修行的地方,修行寂靜寂靜。不管這地方有一百個人,兩百個人,叁百個人,一點聲音都沒有。出家人就能做到,一進齋堂一點聲音都沒有,可惜在齋堂外面到處是說話聲,變得真像是遊樂場所了。

  不要磕響頭打擾師父,免得好心辦壞事

  磕頭不要磕響頭,有人爲了表示誠心,幹脆就在地板上磕響頭,“咚”,你一咚,師父心一跳,“咚”,師父心又一跳。想在師父面前恭敬培福是好,由于不懂佛法,變了好心辦壞事。

  到佛面前要行“頭面禮足”禮

  向佛頂禮,按經書上所說,應行“頭面禮足”禮,頭跟面要碰到如來的腳。在東南亞原始佛教那裏可能還保留著原始的形式,但是現在我們漢地這套規矩行不通了。像我們這兒,你到師父面前頂禮,把你的頭跟面去碰師父的腳,師父就會奇怪地責問你:“你幹嘛?”而且不高興:“罪過罪過,怎麼頭碰到我的腳上來了?到拜墊上頂禮去。”那麼咱們也只能這樣了。

  頭面禮足最恭敬、最親近

  其實頭面禮足才是最恭敬、最親近。什麼是最恭敬?我以最尊貴的頭來禮如來的腳。怎麼叫最親近?我的頭碰到如來的腳,親近到沒有距離。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3)

  傅味琴于清涼山佛學苑爲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頂禮要恭敬,佛門要寂靜,不吸煙喝酒

  提要:

  ·頂禮,頭要到最下位

  ·不懂佛法,盡在佛門鬧笑話

  ·不能供養師父酒肉和香煙

  頂禮,頭要到最下位

  有拜墊在拜墊上頂禮,沒有拜墊,你就隨地頂禮也可以,你碰不到佛菩薩的腳,至少也要碰到地,頭不碰到地就表示不恭敬,你還有保留。在佛面前頂禮要謙虛,不傲慢,頭低到最底下,意思是“我是佛陀的下等弟子”;那麼你低到一半,“我是佛陀的中等弟子”;你頭低得少或點點頭,“我是上等弟子”,誰封你上等弟子?會有人說,我沒有碰到地也有原因,這兒沒有地毯,頭碰到地,額頭上留著一圈灰塵,挺不好看。這是光榮的記號,表示你磕過頭了,這個沒有關系,拿塊手帕一擦就擦掉了。

  不懂佛法,盡在佛門鬧笑話

  有的在佛面前不停地磕響頭,磕得頭皮都破了,乃至昏倒,因爲他不懂,頂禮只要頂叁個,他卻磕了300個。假如在這兒石砌的佛臺上不停地磕,大家嚇壞了,以爲這個人要自殺,自己想撞得頭開花。在懂佛法的人來看,這成了佛門裏的笑話。其實他們這些人信佛倒是蠻虔誠、蠻恭敬的啦,就是不懂佛法。如果大家都磕響頭,只聽到地板上咚咚響。(衆笑)所以佛法沒有傳開去,自己搞出來的一套又一套的方式倒傳開去了。(衆笑)

  不能供養師父酒肉和香煙

  還有的人不懂佛法,但很喜歡到佛門來,又喜歡親近師父,跟師父談談,有時煙瘾發作,連忙摸口袋,自己抽一支,想想不對啊,光自己抽不給師父抽,別認爲我小氣了,便再掏一支出來:“師父,你也來一支。”(衆笑)慢慢再發展到對菩薩也來一支,菩薩又不說話,手又不動,他就把香煙插在菩薩嘴上。(衆笑)我看見過,是真事。我58年去過杭州靈隱寺,靈隱寺前面有尊石頭雕的彌勒菩薩,事隔多年,等我第二次去,那個地方已經變了旅遊區了,遊客非常多。這尊石頭雕刻的彌勒菩薩還是在路邊坐著,看見他嘴巴裏有支白乎乎的東西,我想可能是遊客一支粉筆,他寫完了“某某日我阿狗來此一遊”(衆笑),粉筆沒地方放,就放到彌勒菩薩嘴裏去。我就上去一看,不得了,一支香煙!假如你給師父一支煙,不給菩薩抽煙,不給釋迦佛抽煙也不對啊,如果你真的給釋迦佛抽煙,釋迦佛不呵斥你才怪…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要明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