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像社會上的平頂頭,樣子都不像了。況且法不懂,戒不懂,定不懂,慧不懂,剃剃頭,穿件和尚衣服,就叫修行人了?出家人剃除須發,染衣著袈裟,這個形象當然要保持,更重要的,你要學釋迦佛的法,要走釋迦佛的路,將來要成就佛道,要像釋迦佛那樣廣度衆生!如果光剃個頭,穿件和尚衣服,算是和尚了,受了戒不學戒,戒都搞不清楚,這對你將來的成就有什麼作用呢?死了火化時,衣服還不是燒掉了?燒不掉的應該是修行人的法身慧命。
老一輩不重視法,害苦了年輕一代
現在的老一輩總說年輕一代錯,如果老一輩不錯,年輕一代不肯聽老一輩的話,那麼年輕一代錯了。如果老一輩錯了,年輕一代聽老一輩的話,他也錯了。因爲老一輩不重視法,結果害苦了多少年輕一代?年輕人由于過去世的善根,今天進佛門,又能夠出家,發心都挺好,過去的種子今天爆芽了,可是師父又給了他什麼呢?有沒有給他講法,教他怎麼修行呢?有的徒弟真可憐,整天辛苦地忙,卻學不到法。師父卻說:“我這麼辛苦,天天忙佛事經忏,還不是爲了你?我死了,這個小廟就是你的了。”年輕人出家是爲了繼承師父的小廟,也太沒志氣了。
年輕人的失望,老一輩要負責
回憶當年我籌辦九華山佛學院時,在理事會上說過:“年輕人還俗,老師父要負責任,他爲什麼還俗?因爲他失望了。有的真的還俗了,他還有勇氣。還有的連還俗都沒有勇氣,因爲中國對還俗的出家人是看不起的。”那是九十年代的話,現在有的人叫他還俗也不還俗,爲什麼?他在佛門裏搞鈔票容易得很,還肯還俗嗎?佛門成了這個樣子!
當師不要壞徒弟善根,促使佛法衰落
有的是師父爭氣,徒弟不爭氣。有的是徒弟爭氣,師父不爭氣。什麼叫徒弟爭氣?年輕人好學,有求知欲,知道世俗生活太苦悶,太無聊,所以想在佛法裏追求一些人生的真理。結果呢,徒弟要想出來學佛法,師父不讓,爲什麼?你走了廟裏人手不夠,咋做佛事啊?還有的師父老了,圖個人安逸,把徒弟當作子女,整天陪著他,服侍到他老死。也不想想徒弟學不到法,敗壞了徒弟的善根,促使佛法衰落。
師父好,徒弟不聽話,不知慚愧心
還有的,師父像樣,徒弟不像樣。以前有師父親自送徒弟來讀專修班,而這個徒弟嬌生慣養,一不適應就要回到師父那裏去,師父說:“你不好好學,我就不認你做徒弟,你別回到我這兒來。”徒弟照樣走,也不知道走到哪裏去。反正穿了出家人衣服就有人供養,一點沒有慚愧心。
釋迦佛的學生能不學法嗎
重視法是好師父,好徒弟,好的佛弟子;不要法的師父就不像樣,徒弟也不像樣,這個佛弟子也不像樣,全世界哪有一個學生不上課,溜出去賣西瓜賺點錢?你是釋迦佛的學生,能不學法嗎?
有人贊歎你,就有人誹謗你
我一輩子弘法培養人才,多少人贊歎,多少人誹謗,這是必然存在的。重視法的人贊歎,不重視法的人,他把事情做錯了,你把法講明白,顯然他就不對了,他就恨你,因爲把他的錯暴露了。從前清定上師就講過,有五個人贊歎你,就有五個人誹謗你。
以清淨心爲人說法,名爲法施(4)
傅味琴爲清涼山佛學苑開學前講開示 2004.5.14
佛教要根據法來認識
提要:
■ 弟子看師父,還要買門票
■ 惡知識引你走上名利世俗的道路
■ 沒有法就沒有佛
■ 忙名利的人求知欲就衰退了
■ 佛教要根據法來認識
■ 以清淨心爲人說法,名爲法施
■ 以法謀取名利,不能稱法施
弟子看師父,還要買門票
89年的時候,清定上師在上海龍華寺講《藥師經》,聽經的人很多,還有皈依,有個老太太問我:“皈依要多少錢啊?”我進佛門40年,真是頭一次聽到皈依要錢的,我大吃一驚說:“怎麼皈依要錢?”據說那個時候有統一規定,皈依一律四塊錢,現在卻在十倍百倍的提高。現在進廟就要錢,釋迦佛是我師父,我去看師父,還要叫我買門票,弟子看師父要買門票,笑話不笑話?受五戒也要錢,受菩薩戒也要錢,佛門變錢門了;裏邊不講佛法,盡是吹吹打打,燒紙搞鬼,佛門變鬼門了,這叫佛教嗎?
惡知識引你走上名利世俗的道路
懂佛法的叫善知識,佛法是指釋迦佛講的正法,不懂佛法的不能稱善知識,叫無知識。比無知識更壞的就是惡知識,他不根據釋迦佛的正法,還故意反說。那種邪師也會講,引導你走一條不是佛法的道路,而是名利的道路,世俗的道路。
沒有法就沒有佛
今天講法布施,我是感觸萬分,咱們可以親身體會到法布施的重要性,沒有法就沒有佛教。佛在哪裏?說佛在大殿,泥塑木雕只是佛的形象,好比母親死了,家裏挂了一張母親的相片,你叫母親,相片會跟你說話嗎?那是供你紀念的相片呀,佛在哪裏?佛在法裏,沒有法就沒有佛。法都不懂,信佛就同信神,信土地公公差不多,因爲土地公公只有泥塑的像,沒有法。
忙名利的人求知欲就衰退了
有很多年輕人聽不到法,苦悶得很,因爲年輕人有求知欲。小孩什麼都想問一問,到了青年求知欲還沒有消退;中年忙名利,求知欲逐漸衰退;到了老年沒事幹,搓麻將去了,求知欲逐漸死掉了,有的老年人求知欲稍有恢複,進了老年大學,有的到了60歲還在學英語。到老年再恢複求知欲,能有多大作用?全靠年輕時代,年輕人最珍貴的就是求知欲,求什麼?求想知道佛法裏說些什麼?佛法偉大在哪裏?懂了佛法,你信心就牢固了。
佛教要根據法來認識
否則你這兒看不慣,那兒也看不慣,這兒看佛門跟社會上人沒有兩樣,那兒看佛門比社會上人還不如,算了,我不信佛了。你懂了佛法了,你就信心牢固了,這些歪風邪氣能代表佛教嗎?你就懂得,佛法不是這個樣子的,佛教要根據法上來認識,你信法就是信佛,你不懂法,信佛是信的神,把釋迦佛看成神一樣。
以清淨心爲人說法,名爲法施
前一個時期在福鼎已經把法布施的內容講完了,今天再講講法施必須以清淨心爲人演說。
“若從諸佛及善知識邊,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若從經論中聞,若自以觀行,故知以清淨心爲人演說,皆名法施。”這段經文是說,如果你能夠從佛以及善知識身邊,聽到有說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或者你從聽經中聽到,或者你自己根據法義去修觀行,能夠明白一切法,能夠知道一切法,並以清淨心爲人說法,都可以名爲“法施”。
以法謀取名利,不能稱法施
不以清淨心說法,不能稱法施。如果爲名利而說法,把法作爲謀取名利的資本,這種以法去換取名利,都不叫法施。我們佛門裏的人,總應該知道布施的意義,布施就是你沒有我就給你,假如我布施給你,問你要50塊錢,那就不叫布施了,那叫買賣。布施跟供養意義一樣的,對長輩說供養,對平輩說布施。
比如說爸爸生病,沒錢買藥,你把藥買來,說:“爸爸,這藥我供養你,藥是20塊,車錢10塊,勞務費10塊,爸爸你拿40塊錢給我。”這不叫供養,這叫賺錢。
有的地方講經說法還問人家收錢,這叫法施嗎?這是在敗壞佛門,在釋迦佛臉上抹黑。六年前我初到福鼎,居士林請我講經,大家都聽得很歡喜,有附近的地方也來聽,有個出家人來問我:“老師啊,我想請你到我那兒去講經,你去不去啊?”我說:“有請就去。”“老師你去講一次要多少錢啊?”我聽到這個話簡直哭笑不得,這種話竟然會出現在佛門裏,我就說講經還要錢嗎?他說:“有的法師請一次要一萬元。”這樣豈不成了販賣佛法公司的總經理?名利思想如此嚴重,難道不知慚愧? (完)
《以清淨心爲人說法,名爲法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