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了,臨走的時候跑到我面前跟我握手,說:“我非常佩服你們。”爲什麼我們能夠到這個地方來,也是看到了佛法的偉大,看到了佛法智慧的殊勝。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那就必須要在事業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爲佛法博大精深,我們有志要在這個事業裏有一番作爲,幫助傅老師一起完成菩提心的事業,所以把社會上的事情放下,來到這個地方。其實工作都是一樣的,社會上打電腦,到這裏也是打電腦;社會上講課,到這裏還是講課,只不過社會上工資拿得高一點,這裏沒有工資。但是人的心態改變了,社會上是爲了個人前途忙,爲自己的小家庭忙,到了這裏是爲了所有的衆生忙,心量就擴大了。心量一大,很多由于狹小的心所造成的痛苦,都會自動消失,相反你會變得快樂起來,這也是說的不放下不能提起。
要放下其他的念頭,才能單提一念
“不放下不能單提一念”,單提一念是佛教的一個修行的方法。佛教修行要入定,你的心裏只能有一個念頭,不能有兩個念頭,這就叫定。你不放下其他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提不起來,也就不能入定。佛法裏很多方法就是讓你放下其他念頭,單提一念。比方說,誦經時你的心要放在經文上,其他的念頭就放下了。我們的心在同一個時間只能起一個念頭,它是第一個念頭滅了,才會生起第二個念頭,第二個念頭滅了,才會生起第叁個念頭。你抓住第一個念頭不放,第二念就生不起來,所以只有放下其他的念頭你才能單提一念。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4)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觀空的作用能獲取宇宙能量
提要:
·觀空的作用能獲取宇宙能量
·心空故能得加持,一心求加持,加持的力量就大了,能出現奇迹
·要不死,就要不生,空掉心裏的煩惱故能證得涅槃
·世間一切皆無常,造業就有苦,執我心就小,煩惱不清淨;涅槃則相反,
是永恒的常樂我凈
·心淨則土淨,心空故能生淨土
觀空的作用能獲取宇宙能量
下面講“空的作用”,“觀空能獲取宇宙能量”,宇宙裏有很多能量,比方說陽光、空氣、水分裏都有能量。這些能量我們通過吃飯也能獲取,如果你再觀空的話,能量就吸收得更好了。有人說,廚師肯定在食堂裏吃得很好,所以胖胖的。其實是因爲他整天在廚房裏炒菜做飯,很多營養通過毛孔進到他體內,所以通過毛孔也能吸收。我們如果修禅定,一觀空,身體就發生變化,很多宇宙能量都會吸收到體內。了解佛教的人就知道,一個修行人如果能入定,他會很長時間不喝水也不吃飯,有的時候能入定幾天,虛雲老和尚能入定叁個月,爲什麼他還會活著?就因爲他靠定力吸收宇宙的能量。
心空故能得加持,一心求加持,加持的力量就大了,能出現奇迹
“心空故能得加持”,加持就是別人加給你的力量。比如我們早晨念經後,讓大家把念經的功德回向給求加持的人,讓他們也得到利益。有人對此不理解,其實這種力量就是心理的力量。例如一個小孩,他想做一件事情,可是又不敢做,眼睛看看他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朝他點點頭,他馬上就有了膽量,就把這件事情做成了。別人的心理力量加到你身上,你能得到,這就是加持。但是你心裏要空,對這個人要認可,如果你心裏不空,對他沒有信任感,或者有其他的想法,這種力量你也就拿不到。
這種心理力量如果發揮得好,也是非常大的。以前我們在福建福鼎呆過六年,跟當地居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後來我們搬到了湖北,福鼎一個居士的父親到寺廟裏去玩,不小心掉到放生池裏。這個放生池是死水,很髒很毒,他身體摔破了,毒就進到身體裏面。當地醫院沒有辦法,溫州的大醫院也沒辦法,只好送回家。他兒子想起老師同學,就把父親的照片寄過來,希望老師同學念經回向給他加持,結果他父親竟然自己好了,醫院裏的人也不理解這種奇迹。這個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後來老師到了福鼎,他還親自來看老師。
要不死,就要不生,空掉心裏的煩惱故能證得涅槃
“心空故能證涅槃”,有人以爲出家人死了叫涅槃,其實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永恒的不生不死。有說“學佛的人最後也死了,也沒有長生不老嘛,怎麼叫了生脫死?”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滅,你找不到一個東西只有生沒有滅。只有滅掉了不再出生,沒有生就沒有滅了。比方說蠟燭點亮了,生了,這火必然會把蠟燭燒掉,你只有不把蠟燭點亮,那麼它就不會滅掉。人也是這樣,你生出來了,你這個身體必然要滅掉。佛教追求的了脫生死,是你死了之後不再生出來,那你就沒有滅了,這就叫涅槃。其實不是死了之後才有涅槃,當你活著的時候斷盡所有的煩惱,證了阿羅漢果,這就叫涅槃。
世間一切皆無常,造業就有苦,執我心就小,
煩惱不清淨;涅槃則相反,是永恒的常樂我凈
“涅槃”這個詞的含義很多,所以不作翻譯,可以用“常樂我凈”四個字來表示它的內涵:常,就是永恒的意思;樂,沒有一點痛苦;我,這不是個小我,而是大我;淨,清清淨淨。這個常樂我淨,跟我們世間的狀態恰恰相反。世間上一切的東西都是無常的,不可能不變化;我們這個世界上充滿了種種的痛苦;我們凡夫都把這個身體看作是我,而執著這個虛妄的小我;我們衆生的心因有煩惱故,都是不清淨的,而涅槃則是完全的常樂我淨。
心淨則土淨,心空故能生淨土
“心空故能生淨土”,現在很多唸佛的人求生淨土。我們地球上的衆生個個脾氣剛強、難調難伏,造惡業多做善業少,報上經常報道:今天這個地方殺人了,明天那個地方出了案件,後天哪個地方又搞腐敗,這都是肮髒的表現。淨土則是非常清淨快樂的地方。要實現生淨土的願望,就必須把心裏的煩惱空掉。當你心裏的煩惱幹淨了,你的淨土也就成立了。真正來講,你心裏邊清淨了,你所在的地方就成了淨土。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5)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佛爲了治我們執“有”的毛病,
就講了空的道理,
使衆生明白,什麼都不屬于你的
提要:
·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就以八萬四千法門對治
·佛爲了治我們執“有”的毛病,就講了空的道理,使衆生明白,什麼都不屬
于你的
·空掉雜念,合理用腦,你就會變成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空掉了煩惱、自私,才能提高素質
·我再不住在鐵門鐵窗裏了,因爲不自在,只有身心自在才是快樂
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
佛就以八萬四千法門對治
“空的內容”,佛一生講了四十九年的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意思是很多很多。比如傲慢、妒忌、邪知邪見全是煩惱,細數起來多得不得了。我們有一種煩惱,佛就給我們講一種法來對治,好比醫生治病一樣,你有什麼病,醫生就給你吃什麼藥,佛法就是治衆生的煩惱病。
佛爲了治我們執“有”的毛病,就講了空的道理,
使衆生明白,什麼都不屬于你的
修空也是藥,這是治我們一切都抓“有”的毛病。比方說我有身體、有家庭、有財産、有事業,樣樣離不開一個“有”,真的是有嗎?(下答:沒有)老師說他以前總認爲哥哥是他的,妹妹也是他的,他的所有的都是他的,後來才發現:哥哥是嫂子的,弟弟是弟媳婦的,老婆也是她自己的。(衆笑)兒子呢?兒子結婚了,是兒媳婦的。(衆笑)所以大家想想通,樣樣都不是你的。執“有”的觀念是錯的,如果你不去掉這個觀念,你就會痛苦,因爲當你喜歡的東西失去的時候,痛苦就産生了,這就叫愛別離苦。佛爲了治我們這種病,就講了空的道理。
空掉雜念,合理用腦,
你就會變成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但也不能亂空,空錯了就麻煩。第一個要“空雜念”,什麼叫雜念?人的念頭有兩種,一種是你應該想的,叫正念,一種是不應該想的叫雜念。例如,大家聽課的時候,心放在聽課上,這叫正念;如果你的心在想:家裏什麼事情沒做好,這就叫雜念。就好像田地裏長了很多雜草,莊稼還能長好嗎?必須把雜草除掉,才能長好莊稼,所以要“合理用腦”。聰就是聰明,慧就是有智慧,你想聰明有智慧,就要合理用腦,一切的雜念全要去掉。
現在的人雜念很多,就說我自己吧,我年紀也不大,白頭發倒很多。我以前說這是遺傳的,我爸爸不同意,他說:“我到你這個年紀,還沒這麼多白頭發呢。”後來我想了想,還是因爲雜念太多。我記得小的時候也沒這麼多妄想。現在社會開放了,有好的一面,可以由你自由發揮;但是另一面,雜念也很多,外面的花花世界到處在吸引你,如果你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你的心就被勾出去,什麼都想,這樣肯定要長白頭發。如果你空掉雜念,合理用腦,你就會變成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空掉了煩惱、自私,才能提高素質
要“空煩惱”,煩惱就是心裏的貪嗔癡。如果你不空掉煩惱,你身心也不得自在,素質也提不高,因爲你的心被煩惱控製了。一個人素質高,會在他的行爲上表現出來,他不會出口罵人,也不會亂吐痰,亂丟垃圾,也不會只顧自己不顧人家。我是不抽煙的,我上了公共汽車就難受。公共場合規定不能抽煙,但有些人偏要抽煙,看到別人在咳嗽,他也無動于衷,因爲他只顧自己,這是自私的表現!所以只有去掉了自私,才能提高素質。
我再不住在鐵門鐵窗裏了,因爲不自在,
只有身心自在才是快樂
空掉煩惱才能“身心自在”,沒有束縛叫自在,如果心身被束縛在一個地方就不自在。我以前的單位是在上海,有個六百多平方米,晚上員工都回家去了,只剩我一個人住在裏邊。後來傅老師路過來看我,臨走時跟我講了一句話,“這裏像牢籠一樣,你怎麼呆在這個地方?”我就思考,這確實像牢籠,門都是大鐵門,窗戶有鐵欄杆,自己在裏邊真像囚犯一樣,身心不自在。其實現在很多人,家裏面都是鐵門鐵窗,跟我當年也差不多,爲什麼還不肯離開呢?有貪心呀!離開了,我哪裏去拿工資?貪心就是煩惱,因爲你有所求,心裏放不下,所以呆在那裏不肯走。那不是別人關你,而是你自己關自己。身心不自在,你就有苦。
現在我不呆在那個房子裏,我感覺自在很多。在文殊院,我們一個月只發六十元,六十元可能你們一個上午就用光了。(衆笑)我們很多同學一個月一分錢都沒用,因爲我們這裏不需要用錢,吃飯也不要錢,住宿也不要錢,衣服倉庫裏有,根本不需要花錢,(衆笑)心身都很自在,非常的快樂,所以要空掉煩惱,才能身心自在。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6)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空掉執著,才能得解脫,
人不斷煩惱,就會一直苦下去
提要:
·空掉執著,才能得解脫,如觀病性空能促康複
·惡行來自惡心,所以修行要從斷煩惱著手
·煩惱是衆苦之因
·人生有八苦,不修行,人人都逃不掉
·煩惱又叫“隨眠”它藏在我們八識田裏,人不斷煩惱,就會一直苦下去
空掉執著,才能得解脫,如觀病性空能促康複
還有“空執著”。執著是在心裏,你心裏不排除執著的因,你就放不下,仍然得不到解脫的果。
比如“觀病性空,能促康複”,病人總想“我是病人”,天天想,病就跟他産生感情了,病也不跑了,所以病就難好。比如說話口吃的人,在他心情平靜,忘了自己是磕巴子的時候,他講話也很流利,一想起來,馬上又口吃了。所以生了病,不能光從身體上找原因,還要從心理上找原因。傅老師經常講,一個人生病從心裏去找原因,身體上的病更容易好。
惡行來自惡心,所以修行要從斷煩惱著手
“空的利益”,首先“知煩惱性空而斷煩惱”,修行就是斷煩惱,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修就是修理,修理我們的行爲,斷心裏的煩惱。我們講話或者動作,歸根結底是受我們心裏指揮的,你心裏怎麼想就會怎麼說,就會怎麼做,這是一個根子,所以要從斷煩惱來著手。
煩惱是衆苦之因
佛法講“煩惱是苦因,衆苦之因”。其實我們修行人跟社會上的人一樣,都是爲了追求幸福快樂,只不過方法上不一樣。世俗人目光比較短,他家裏很窮,他就認爲貧窮是苦的因,所以他就想辦法去發財,他是從這種途徑去解決苦。佛法認爲這不是根本,如果有錢了就不苦,爲什麼有錢人還會自殺呢?可見得錢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真正的根子還是在我們心裏。
人生有八苦,不修行,人人都逃不掉
佛教講人生有八種苦,第一種叫生苦,我們從母胎裏生出來的時候非常苦,也包括你生活當中種種的苦。第二叫老苦,上了年紀的人挺可憐,樣子就難看,臉上皺巴巴的,背是弓的,走起路來顫顫巍巍,拄著拐杖,而且現在的老人一般都很孤獨。第叁病苦,生病了很痛苦。第四死苦,如果你不修行,死的時候猶如生龜脫殼,活著的烏龜硬是把它的殼扒掉,人死的時候就是這麼苦。今天大家學了空觀,如果你天天堅持修空觀,慢慢身體發生轉化,把緊張都空掉了,死的時候就沒有這種苦。第五叫怨憎會苦,冤家碰頭也很苦,冤家逼得你流落天涯海角,家破人亡。第六愛別離苦,親愛的人分離了,失戀就是愛別離苦。第七求不得苦,很多人都有這種苦:大學考不上,對象找不到,發財沒有機會,想當官沒有路子,這都是求不得苦。最後一種叫行苦,我們是在六道裏不停地行,今天做人是在人道,做了好事下輩子生天,天人的福氣享完又掉到惡道,就這麼在六道裏不停地流轉,這就叫行苦。這八種苦,不修行,人人都逃不掉。
煩惱又叫“隨眠”它藏在我們八識田裏,
人不斷煩惱,就會一直苦下去
那麼苦的因在哪裏呢?佛告訴我們,苦的因就是心裏的煩惱,你只有斷掉心裏的煩惱,才能去掉這些苦;如果你不斷掉煩惱,你會一直苦下去。煩惱還有一個名字,叫“隨眠”,它不是時時刻刻都表現出來的,有的時候你看不到,它藏在你心裏,所以叫隨眠。比如你快樂的時候,就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煩惱。它藏在哪裏?藏在我們八識田裏邊。八識田就好比是心理學上講的潛意識,所有的種子都藏在八識田裏。今天時間關系,我們就講到這裏。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虛空觀 禅定學修前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