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1)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虚空观
空的必要
不空不能获取~满故~杯不空何能装水、垢污不空何能清净、烦恼不空
何能智慧
不空不能发挥~执着故~不放下不能提起、不放下不能单提一念
空的作用
观空能获取宇宙能量,心空故,能得加持、能证涅槃、能生净土
空的内容
空杂念~合理用脑得聪慧
空烦恼~提高素质,身心自在(精力充沛)
空执着~排除心因,放下解脱(观病性空,能促康复)
空的利益
~知烦恼性空而断烦恼
烦恼是苦因,众苦之因。烦恼别名随眠,睡在我们八识中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提要:
·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我们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数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因为一切法性空,所以一切事物不可能不变
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丁杰:大家晚上好。上午老师给大家带修了虚空观,很多同学没听过虚空观的讲解,现在给大家补一下课。上午老师讲的是定学的理论,这是从总体上给大家介绍禅定是怎么回事,禅定的作用及好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观法,都有其各自的理论和要求,如果不懂理论,你修禅定作用就小;你把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修佛教的禅定一定要理论和修法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论。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我们一开始修禅定,修的是空观。一般以为初修的内容可能浅,其实空的道理在佛法里是最深最深的,它通上通下,一开始也是从空观打基础,将来成就也必须在空中成就。成佛首先要成就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就是空和明组成的,所以空观很重要。
我们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
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佛法里分大乘和小乘,小乘佛法以证得阿罗汉果、了脱生死为究竟。中国是大乘佛法,不仅为自己了脱生死,而且要度一切的父母众生都能了脱生死,所以我们走的是心量非常广大的菩提道。只有扩大你的心量,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数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原始佛教是以数息观为基础。修息又叫安般,也就是数自己的呼吸。这个方法非常好,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很快地入定。大乘以空观为基础,因为虚空最广大。有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无限放大,放大到跟虚空一样广大,那你的心量就大得无有边际。
因为一切法性空,所以
一切事物不可能不变
很多人都知道佛门讲四大皆空,不懂佛法的人一提四大皆空,就认为是消极。其实他既不知道什么是“四大”,也不知道什么是“空”。有人把佛门叫空门,说一进了佛门,样样都空喽,但还是没有把这个空解说出来。佛法里讲的空,跟我们平常所讲的空是两个概念,你按平常的观念去理解,肯定会搞错。我们平常讲这个屋子是空的,大家可能理解成这个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但是佛法讲空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指的能够变化。虽然这个屋子坐满了人,但终会散去。而且砖头、石头、水泥组成的房子,不可能永久存在,总有一天要变化、要分散。像这样的情况,佛教就称为一切法性空。组成房子的种种材料、条件,佛法上就叫缘。
一听到缘,大家都感兴趣,说“缘就是缘分”,按照现在的话来解说,缘就是条件的意思。条件具备了,事物就成立了,这就叫缘起。但是组成事物的这些条件都是在变化的,条件变化了,事物也就变化了,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就是不能永恒,所以说它的体性就叫空。佛法讲的空是体性空,是一切都无常的意思。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2)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佛说四大皆空,
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提要:
·地是硬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一切物质都是地水火风所成
·佛说四大皆空,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不空不能获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进,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装不进
·只有空掉烦恼才能成为心地洁白、品德高尚的人
地是硬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
一切物质都是地水火风所成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普及一切物质,所以称大。佛法把一切事物分成两类,一种是物质,叫色法。比方说这个墙,我们看的见摸得着,这是物质组成的,就是色法。还有一种是我们的心理活动,这叫心法。色法都是四大所成。地大有坚固的特性,比如大地有硬性能安立房屋,就属于地大,水大湿性,火大暖性,风大动性。任何物质细细分析,都具备这四种特性,所以一切的物质都是四大所成。
佛说四大皆空,
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人体也是四大所成。骨头能够把全身支撑起来,是地大,血液是水大,体温是火大,呼吸是风大。四大随时随刻都在变化,地大如果不能变化,小孩子就不能长成大人;喝进去的水能排泄出去,它也是在变化;人的体温也在变化;呼吸,一呼一吸也是在变化。四大会变,人能不变吗?组成人的物质和心理都在变化,你能说有个不变的我吗?所以佛法讲四大皆空,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如果你执着了,就叫我执。
不空不能获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进,
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装不进
下面讲“空的必要”,为什么要修空?因为“不空不能获取”,你不空,你就不能再获得,因为它已经装满了。举个例子,你要把清水倒进杯子里去,可是杯子不空,水就倒不进去。我们今天来听佛法,把佛法装进脑子里,大家脑子有没有空掉?(下答:没有,怎么空呢?)我今天听到有的同学在议论佛教啊道教啊,争来争去。我第一次听傅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佛教是印度传来的,道教是中国的,我也不知道道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但是我想,中国的东西我应该喜欢,外来的东西我就不喜欢。因为脑子里装了这个东西,没有空掉,所以傅老师一讲佛教比道教高,我就听不下去。后来听了很多,慢慢知道不能感情用事,你既然要知道什么是真理,就必须要把它辨别清楚。再后来明白了佛法道理,才知道,佛法的道理的确远远高过道教。比方说佛法对心理的研究、对了生脱死的研究,道教都是没有的。道教没有办法解决生死的问题,修到最高只能生天,不能冲破三界、了脱生死。这才转过来,转过来就能接受佛教。所以你们到这里来听佛法,先把脑子里原先的思想空一空、放一放,佛法的道理才能装到脑子里边,所以叫“不空不能获取”。
只有空掉烦恼才能成为心地洁白、
品德高尚的人
“垢污不空何能清净?”想要干净,必须要把污垢去掉,如果你要保留污垢,无论如何都不能清净。人也是这样,听了佛法,我们都知道要净化人心,做一个心地清净、没有烦恼、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你光是听讲,自己心里的烦恼、不良的习惯从不去掉,那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清净,我们修行就是去掉污垢的过程。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3)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
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提要:
·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你们放下了个人的一切,在为众生而忙,我非常敬佩你们
·要放下其他的念头,才能单提一念
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烦恼不空何能智慧?”佛法里讲的烦恼,不单指我们平时心里的烦躁,而是指心里贪嗔痴的念头。贪嗔痴与智慧相反,心里有烦恼,智慧就没有地方放;心里有了智慧,烦恼就去掉了。我们把心里的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就看你烦恼空得怎么样。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
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不空不能发挥”,为什么呢?“执着故”,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业,你想发挥你的能力,你必须要去掉心里的执着。
我们一般都很执着,例如男人执着自己是男人,女人执着自己是女人。女同志做的事情男同志一般不会去做,比方说洗衣服、补衣服;女同志也是样,如果让她像一个大丈夫一样,很多女同志也不乐意。你这样执着,你就没办法发挥你的潜力。比如男的跟女的比,女同志的心一般比较细,但是你们看老师,他却是非常细非常细的人,有时候你会觉得老师怎么比女同学还细。因为老师心里没有这种观念,老师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补衣服。有人觉得奇怪,怎么喜欢这件事情?我们跟老师学了,慢慢才发现,如果你真的这么去做了,你的心自然就会变细。所以要打破执着,你的能力才会发挥出来。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不放下不能提起”,比如你想把热水瓶拿起来,但你一只手里有筷子,一只手里有碗,你不把筷子、碗放下,你这个热水瓶就提不起来。
你们放下了个人的一切,在为众生而忙,
我非常敬佩你们
今天大家能到这里学佛法,也是因为你们在这三天里放下了其他的事情。只有放下了世俗的东西,才能接受佛法的智慧。有人觉得我们常住的同学不好理解,第一批禅定营里有一个老总,他曾问我怎么不到社会上工作。听了老师三天的课,他就完全变过…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