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1)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虛空觀
空的必要
不空不能獲取~滿故~杯不空何能裝水、垢汙不空何能清淨、煩惱不空
何能智慧
不空不能發揮~執著故~不放下不能提起、不放下不能單提一念
空的作用
觀空能獲取宇宙能量,心空故,能得加持、能證涅槃、能生淨土
空的內容
空雜念~合理用腦得聰慧
空煩惱~提高素質,身心自在(精力充沛)
空執著~排除心因,放下解脫(觀病性空,能促康複)
空的利益
~知煩惱性空而斷煩惱
煩惱是苦因,衆苦之因。煩惱別名隨眠,睡在我們八識中
禅定先修空觀,成就法身也靠空觀
提要:
·理論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禅定先修空觀,成就法身也靠空觀
·我們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才能把一切衆生放在心裏
·數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因爲一切法性空,所以一切事物不可能不變
理論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丁傑:大家晚上好。上午老師給大家帶修了虛空觀,很多同學沒聽過虛空觀的講解,現在給大家補一下課。上午老師講的是定學的理論,這是從總體上給大家介紹禅定是怎麼回事,禅定的作用及好處。但是具體到每一個觀法,都有其各自的理論和要求,如果不懂理論,你修禅定作用就小;你把理論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修佛教的禅定一定要理論和修法結合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論。
禅定先修空觀,成就法身也靠空觀
我們一開始修禅定,修的是空觀。一般以爲初修的內容可能淺,其實空的道理在佛法裏是最深最深的,它通上通下,一開始也是從空觀打基礎,將來成就也必須在空中成就。成佛首先要成就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就是空和明組成的,所以空觀很重要。
我們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
才能把一切衆生放在心裏
佛法裏分大乘和小乘,小乘佛法以證得阿羅漢果、了脫生死爲究竟。中國是大乘佛法,不僅爲自己了脫生死,而且要度一切的父母衆生都能了脫生死,所以我們走的是心量非常廣大的菩提道。只有擴大你的心量,才能把一切衆生放在心裏。
數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原始佛教是以數息觀爲基礎。修息又叫安般,也就是數自己的呼吸。這個方法非常好,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很快地入定。大乘以空觀爲基礎,因爲虛空最廣大。有句話,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無限放大,放大到跟虛空一樣廣大,那你的心量就大得無有邊際。
因爲一切法性空,所以
一切事物不可能不變
很多人都知道佛門講四大皆空,不懂佛法的人一提四大皆空,就認爲是消極。其實他既不知道什麼是“四大”,也不知道什麼是“空”。有人把佛門叫空門,說一進了佛門,樣樣都空喽,但還是沒有把這個空解說出來。佛法裏講的空,跟我們平常所講的空是兩個概念,你按平常的觀念去理解,肯定會搞錯。我們平常講這個屋子是空的,大家可能理解成這個屋子裏什麼也沒有。但是佛法講空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指的能夠變化。雖然這個屋子坐滿了人,但終會散去。而且磚頭、石頭、水泥組成的房子,不可能永久存在,總有一天要變化、要分散。像這樣的情況,佛教就稱爲一切法性空。組成房子的種種材料、條件,佛法上就叫緣。
一聽到緣,大家都感興趣,說“緣就是緣分”,按照現在的話來解說,緣就是條件的意思。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成立了,這就叫緣起。但是組成事物的這些條件都是在變化的,條件變化了,事物也就變化了,不可能一成不變,也就是不能永恒,所以說它的體性就叫空。佛法講的空是體性空,是一切都無常的意思。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2)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佛說四大皆空,
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有個不變的我
提要:
·地是硬性,水是濕性,火是暖性,風是動性,一切物質都是地水火風所成
·佛說四大皆空,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有個不變的我
·不空不能獲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進,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裝不進
·只有空掉煩惱才能成爲心地潔白、品德高尚的人
地是硬性,水是濕性,火是暖性,風是動性,
一切物質都是地水火風所成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四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因爲普及一切物質,所以稱大。佛法把一切事物分成兩類,一種是物質,叫色法。比方說這個牆,我們看的見摸得著,這是物質組成的,就是色法。還有一種是我們的心理活動,這叫心法。色法都是四大所成。地大有堅固的特性,比如大地有硬性能安立房屋,就屬于地大,水大濕性,火大暖性,風大動性。任何物質細細分析,都具備這四種特性,所以一切的物質都是四大所成。
佛說四大皆空,
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有個不變的我
人體也是四大所成。骨頭能夠把全身支撐起來,是地大,血液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是風大。四大隨時隨刻都在變化,地大如果不能變化,小孩子就不能長成大人;喝進去的水能排泄出去,它也是在變化;人的體溫也在變化;呼吸,一呼一吸也是在變化。四大會變,人能不變嗎?組成人的物質和心理都在變化,你能說有個不變的我嗎?所以佛法講四大皆空,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有個不變的我,如果你執著了,就叫我執。
不空不能獲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進,
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裝不進
下面講“空的必要”,爲什麼要修空?因爲“不空不能獲取”,你不空,你就不能再獲得,因爲它已經裝滿了。舉個例子,你要把清水倒進杯子裏去,可是杯子不空,水就倒不進去。我們今天來聽佛法,把佛法裝進腦子裏,大家腦子有沒有空掉?(下答:沒有,怎麼空呢?)我今天聽到有的同學在議論佛教啊道教啊,爭來爭去。我第一次聽傅老師講課的時候,老師講佛教是印度傳來的,道教是中國的,我也不知道道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但是我想,中國的東西我應該喜歡,外來的東西我就不喜歡。因爲腦子裏裝了這個東西,沒有空掉,所以傅老師一講佛教比道教高,我就聽不下去。後來聽了很多,慢慢知道不能感情用事,你既然要知道什麼是真理,就必須要把它辨別清楚。再後來明白了佛法道理,才知道,佛法的道理的確遠遠高過道教。比方說佛法對心理的研究、對了生脫死的研究,道教都是沒有的。道教沒有辦法解決生死的問題,修到最高只能生天,不能沖破叁界、了脫生死。這才轉過來,轉過來就能接受佛教。所以你們到這裏來聽佛法,先把腦子裏原先的思想空一空、放一放,佛法的道理才能裝到腦子裏邊,所以叫“不空不能獲取”。
只有空掉煩惱才能成爲心地潔白、
品德高尚的人
“垢汙不空何能清淨?”想要幹淨,必須要把汙垢去掉,如果你要保留汙垢,無論如何都不能清淨。人也是這樣,聽了佛法,我們都知道要淨化人心,做一個心地清淨、沒有煩惱、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你光是聽講,自己心裏的煩惱、不良的習慣從不去掉,那你無論如何也不能清淨,我們修行就是去掉汙垢的過程。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3)
虛空觀(禅定學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
丁傑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不空不能發揮,打破執著,
你的心才會磨得很細
提要:
·煩惱空掉,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不空不能發揮,打破執著,你的心才會磨得很細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你們放下了個人的一切,在爲衆生而忙,我非常敬佩你們
·要放下其他的念頭,才能單提一念
煩惱空掉,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煩惱不空何能智慧?”佛法裏講的煩惱,不單指我們平時心裏的煩躁,而是指心裏貪嗔癡的念頭。貪嗔癡與智慧相反,心裏有煩惱,智慧就沒有地方放;心裏有了智慧,煩惱就去掉了。我們把心裏的煩惱空掉,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就看你煩惱空得怎麼樣。
不空不能發揮,打破執著,
你的心才會磨得很細
“不空不能發揮”,爲什麼呢?“執著故”,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業,你想發揮你的能力,你必須要去掉心裏的執著。
我們一般都很執著,例如男人執著自己是男人,女人執著自己是女人。女同志做的事情男同志一般不會去做,比方說洗衣服、補衣服;女同志也是樣,如果讓她像一個大丈夫一樣,很多女同志也不樂意。你這樣執著,你就沒辦法發揮你的潛力。比如男的跟女的比,女同志的心一般比較細,但是你們看老師,他卻是非常細非常細的人,有時候你會覺得老師怎麼比女同學還細。因爲老師心裏沒有這種觀念,老師說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補衣服。有人覺得奇怪,怎麼喜歡這件事情?我們跟老師學了,慢慢才發現,如果你真的這麼去做了,你的心自然就會變細。所以要打破執著,你的能力才會發揮出來。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不放下不能提起”,比如你想把熱水瓶拿起來,但你一只手裏有筷子,一只手裏有碗,你不把筷子、碗放下,你這個熱水瓶就提不起來。
你們放下了個人的一切,在爲衆生而忙,
我非常敬佩你們
今天大家能到這裏學佛法,也是因爲你們在這叁天裏放下了其他的事情。只有放下了世俗的東西,才能接受佛法的智慧。有人覺得我們常住的同學不好理解,第一批禅定營裏有一個老總,他曾問我怎麼不到社會上工作。聽了老師叁天的課,他就完全變過…
《企業家的人生與禅樂(虛空觀 禅定學修前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