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跏趺觀開示▪P12

  ..續本文上一頁

  跏趺觀開示(28)

   ◎傅味琴

  如能入定,即能見空中一切境界

  提要:

   ·沒有法義的熏陶,沒有禅定的定力,自然不知修行怎麼修

   ·細煩惱主要在心裏,修禅定爲斷細煩惱

   ·我們身心都在動,如果能入定,即能見空中一切境界

   ·這個世界有很多我們也看不透

   ·心有大圓鏡智,能見宇宙一切

   ·循身觀、不淨觀修成,能見人體白骨,種種不淨

   ·端身跏趺坐,不動不搖,熙怡微笑,慈祥莊嚴

   ·身心放松,心作松想

  沒有法義的熏陶,沒有禅定的定力,自然不知修行怎麼修

  現在很多人,進了佛門以後,不知道該怎麼修行,什麼也修不起來。因爲他們沒有經過法義的熏陶,也沒有禅定功夫,只聽到幾句通常的話,“要行善”,“要慈悲”,“要唸佛”。很少提到怎麼斷煩惱,怎麼修禅定。當然你唸佛,越唸煩惱越少,越唸八風越吹不動,這也是有成績了,假如相反呢?唸佛二十年,煩惱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脾氣更壞了,越老越老氣橫秋,那唸佛起什麼作用啊?

  細煩惱主要在心裏,修禅定就爲斷細煩惱

  修行就是爲了斷煩惱,我們要朝斷煩惱的方向努力,聽法,持戒,遵守叢林規矩,在學校要守校規,這樣粗煩惱就會去掉。可是細煩惱怎麼辦?細煩惱不一定表現在行動上,主要在心裏,修定就是爲了斷細煩惱。

   山~表不動,能見空中一切境界。

   ~喻五地菩提心,修靜慮波羅蜜,五地修定成就。

  

  我們身心都在動, 如果能入定即能見空中一切境界

  爲什麼提到山呢,因爲五地菩薩的菩提心是以山來比喻的。五地菩薩主要是修禅定。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叁地忍辱,四地精進,五地禅定。這是講主要的,其實每一地還有很廣大的修法。你修靜慮禅定波羅蜜成就,五地就能成就。“能見空中一切境界。”我們現在的心在生活中是飄浮的,眼睛看種種紛動的景色,耳朵聽種種紛雜的聲音。即使修禅定時,我們的心也在動,妄想一起來就等于心在動,所以修禅定,身心要如山而不動。如果真正能入定的話,就能見空中一切境界。

  這個世界有很多我們也看不透

  整個的虛空,佛教稱法界,有叁世間,正覺世間,是指佛菩薩的世間;有情世間,是指衆生;器世間,是指衆生的生活環境。雖然整個宇宙裏星球很多,世界很多,但他方世界的一切我們都看不見,即使眼前我們這個世界,很多很多我們也看不透,比如每個人身上都有光體,我們就看不見,因爲光體太微弱,又比如我們看見的臉,僅僅是皮膚,皮膚裏面連肌肉都看不見,再往裏骨頭更看不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都在動,身也在動,心也在動。

  心有大圓鏡智,能見宇宙一切

  佛有一種智慧,叫大圓鏡智,意思就是像大圓鏡一樣,能反映出宇宙種種的形象,如果你能證到這種境界,正覺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的種種現象,在你心裏都會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要修禅定,否則你心是定不下去的,一個人入定以後,才能見空中的種種境界。舉個例子,我們站在高山上看東方日出,看得很清楚,初明的景象怎麼樣,太陽沒有出來時的光怎麼樣,這是我們眼睛看見了,其實你沒有真正看到宇宙的本來面目,當你入定了,不用眼睛看,心裏自然會現出這個境界來。現在我們禅定中用心去觀,觀還是一種學習、練習,觀到一定程度,它自己會現出來,現出來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境界,比你眼睛看到的更加明澈,更加廣大,更加遼闊,也就是說比你眼睛看到的更殊勝,這種殊勝的境界,只有通過修禅定,它才會現出來。

  循身觀、不淨觀修成,能見人體白骨,種種不淨

  假如你修循身觀成就了,你一看人,就能看到身體裏邊的骨頭,修不淨觀成就了,哪怕這個女的化妝得很漂亮,你馬上能看到裏面肮髒得不得了。這一些都必須要在空中才能夠顯現,講完跏趺觀,咱們就要講空觀,空觀是很重要的基礎,要修空觀,就要樣樣放得下,空就是空掉煩惱,空掉妄想,空掉執著心,這麼一空掉,你就能見空中的一切境界。

   跏趺觀法:①金剛結跏,端身正坐,不動不搖,熙怡微笑,慈祥莊嚴。②想松:頭——足。

  

  端身跏趺坐,不動不搖,熙怡微笑,慈祥莊嚴

  真正修還得在修的時候給你們做指導,這裏僅僅是用文字表明一下跏趺坐的姿勢,“金剛結跏,端身正坐,不動不搖,熙怡微笑,慈祥莊嚴。”臉上稍微露一點笑容,要很自然的,表現一種法喜充滿的樣子,但不是要你故意微笑,你有歡喜心,臉上就有一種自然的自在的微笑,這種樣子就很慈祥莊嚴。

  身心放松,心作松想

  第二步,要把全身放松,放松的辦法,就是心作松想,從頭到腳,從腳到頭,進行一個來回,或兩個來回,叁個來回,你這樣一觀想一松掉,裏邊就起作用。空跟松有密切聯系,如果你不放松的話,身子繃緊了修空觀,這不恰當的,所以修空的時候,一定要配合身體放松,身心都不要緊張,都要放松。跏趺觀講到這兒講完了。(回向)

  (2001.4.2 第八講完)

  

《跏趺觀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