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跏趺观开示▪P11

  ..续本文上一页一点没错,那样才能够出书,否则的话,书写错了比话讲错了危害性更大,讲话讲完了,声音也飘掉了,最多眼前的人听到,即使传开去,也传得不广。可是一出书,一次可以印几万册,或者几十万册,而且保存的时间又特别长,一本书50年以后,仍然不会毁坏。并且看书的人,东南西北全有,弄错了又怎么帮他纠正啊?我是不主张现在有些人为图一个名望,不懂装懂随意写书乱发挥,写对了对众生有利益有功德,写错了害了人要背罪过。

  跏趺观开示(26)

   ◎傅味琴

  身心如须弥山,不为八风所动

  提要:

   ·乱说乱写要抵住,要指出错误

   ·端身正坐,金刚结跏,不动不摇

   ·身心如须弥山,不为八风所动

   ·要心理卫生就要不接受污染心理的东西

   ·人应该有点自制力

   ·神经过敏的人怕联系到自己,宁可不听佛的话

   ·缺少自制力,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赞一句,乐得不得了;骂一句,受不了,你还能入定吗

  乱说乱写要抵住,要指出错误

  前一个时期,我还看到有的刊物针对某一大名鼎鼎的人物,指出他很多地方都有严重错误,并说“我建议他自己先深入经藏把佛法学学通”。意思批判他话乱说,书乱写,到处送什么磁带,VCD,现在几乎是遍布全国了,很多人都忍耐不住,都起来反对,据说有些地区,已经不准那种东西散布流通,因为错误极大,危害极大。修行的事情,要改变心理,生理,怎么能够随便乱说呢?

   不动摇~清定上师说:“金刚结跏,定身不动,如须弥山。(此坐若从高空掉下,不翻跟斗,至地仍如此,因上轻下重故不动。)”

  须弥山~地基七宝所成。(除佛出世,余皆不动。)

  

  端身正坐,金刚结跏,不动不摇

  “金刚结跏,定身不动”,端身正坐不动不摇,“如须弥山”。这是打比方。须弥山最最牢固,因为它是七宝所成,只有佛出世的时候才动,其余时候都不动,我们金刚结跏的姿势,犹如须弥山那样不动不摇。我听清定上师讲过,像这种金刚结跏的姿势,如果你从高空掉下来,不会翻跟头,即使你掉在地上,仍然盘着腿子,因为上轻下重关系,这也是比方。因为你盘起腿,重心很稳,所以不动。

   身定心定~清定上师说:“身心不动,今谓控制末稍神经,不致骂一句受不了,赞一句乐得不得了。”禅定故,身心如须弥山,不为八风所动。

  身心如须弥山,不为八风所动

  “身定心定”,身心都要不动,身定能够促使心定,心定身子更不容易动。“今为控制末稍神经”,从心理学来说,人应该要有自制力,“不至于骂一句受不了,赞一句乐得不得了”,这是讲心理反应。听到人家骂你一句,气就来了,控制不住,赞你一句,心就动了。心里一气一动,就会影响身体,气堵住了,会胸闷,胃疼,晚上睡不着。所以有很多病啊,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比身体更重要,要注重身体健康,同时更要注重心理健康。

  要心理卫生就要不接受污染心理的东西

  我讲的心理学,全是讲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要心理上能抗拒不卫生的东西,例如别人骂你,讲的话很不好,好比是细菌,你不要受它感染,要有抗拒力,你听到了也不生气,这样就能保护自己心理的卫生。有的人呢,还没有骂,但是话不好听,有人听了就生气了。还有的人,话也没有什么不好听的,只是脸色不好看,他又生气了。还有人,对方脸色并没有不好看,乃至是笑嘻嘻的,只是无心地说了一句话,他神经过敏了:“你这话啥意思啊?你这个话明明说我嘛,因为我这两天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情”,怄气了。有的人呢,明明这句话在说别人,给他听见了,“明明是假装背着我,还不是说我”?由此而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都属于心理病态。

  人应该有点自制力

  说话口吃的人,精神上很痛苦,尤其是怕别人笑他口吃,别人讲到口吃,他也难受,乃至看见饭店有写上“随意小吃”四个字,他看到“吃”字心就不舒服,什么字都好写,偏要写个“吃”字。从前有个口吃的人,中午吃过饭,他没有去逛街,在单位办公室听到两个女同志在谈话,一个说:“我家的孩子,不知怎么搞的,说话口吃了,我、我、我……难听死了”。另一个说,“我家的孩子也来了,这怎么办啊”。你一句我一句,他实在坐不下去了,就悄悄地溜出去了,又不是说他,这叫神经过敏。人的反应是很快的,神经过敏的人经常会搞错事情,所以人应该有点自制力。

  神经过敏的人怕联系到自己,宁可不听佛的话

  如今佛门里的人,竟然会有学愚的人,一听到佛有批评众生愚痴的话,就听不进去了,搞邪命的人一听到佛有批评邪命自活的话,就听不进去了,佛的话宁可不听了。如今某些佛弟子的烦恼已经发展到不可理喻了,其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必自找烦恼。

  缺少自制力,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从前有人跟我说:“怎么使我说话快一点?因为别人说我说话太慢了,听得他肚肠都发痒了。有的说都要被我急死了。”其实嘛,他说话并不太慢,比他说话慢的人还有呢! 也没有听说有人由于对方说话太慢,急得死掉了,说句笑话,即使急死了,你也不用负法律责任。缺少自制力,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我们修定的人要讲究一点科学,现在的众生烦恼厉害,而且还会在人们中间扩散,还会变化出奇形怪状来,所以入定很困难。那怎么办呢?就要在生活里,多讲一些心理健康,多讲一些修养,使他能有一种自制力。

  赞一句,乐得不得了;骂一句,受不了,你还能入定吗

  小孩子缺少自制力,家里来了客人,称赞他几句 ,小孩子就会“疯”起来在客厅里跑跑跳跳兜圈子,有的大人就像小孩子那样,赞他一句,就乐得不得了。

  有人修禅定得到禅乐了,快乐的感觉压不住,看见人就讲,像这样一执着就容易着欢喜魔。如果对于恐怖境界,你不观空,不知如影如幻,心一执着也会着恐怖魔。如果骂一句受不了,赞一句乐得不得了,这样你还能入定吗?你原来定的功夫给你这么一搞也消失掉了,那该怎么办呢?就要多听佛法,听法听得多了,你思想、修养、境界都提高了,到那个时候,你自己会转变过来的,熟能生巧嘛。下课。休息五分钟带修。

    (2001.4.2第七期讲完)

  跏趺观开示(27)

   ◎傅味琴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动

  提要: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动

   ·世人总是被苦乐所动

   ·应于世八法能忍

   ·苏东坡被“放屁”放过江来,是被讥风吹动

   ·在八风里要保持沉着、冷静

   禅定故,身心如须弥山,不为八风所动。

  八风~苦乐、利衰、毁誉、称讥。应于世八法能忍。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动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动,须弥山最牢固,比喻禅定不动如须弥山。我们修行人应该不为八风所动,苦乐,利衰、毁誉、称讥,这就是八风。苦跟乐是相对法,利衰、毁誉、称讥也是相对的,合起来是四对,分开来是八个。

  世人总是被苦乐所动

  世界上的人,总是被苦乐所动,受到苦了,忧愁悲恼,乃至灰心丧志,消极厌世,这都是被苦的境界所动,就像被风所吹动,风是一个比喻。快乐的时候呢,情况好转了,所谓鸿运高照,趾高气扬,哪怕平时生活中稍微得到一点快乐,心就浮起来了,洋洋得意,或者迷于尽情地享受,这就是乐风。苦风容易使人消沉,乐风容易使人迷惑。

  应于世八法能忍

  利衰,事业很顺利,获得利益了,心也跟着浮起来,欢喜、傲慢、贪爱得很;假如事业衰败,就变成了失望、低沉、绝望。毁誉,当人家毁谤你名誉的时候,就通不过去了,动瞋恨心,想办法进行报复。别人给你荣誉了,你心又安定不下去了,又高傲起来。称讥,称赞你一句,你就觉得挺舒服,洋洋得意;讥笑你,讽刺你,一听到这话,就受不了,气不过。“应于世八法能忍。”这八种法,也称八风,都是世俗上的事情,世俗人经常在八风里动摇。我们修行人在这世俗八风里应该能忍得住,不为所动。

  苏东坡被“放屁”放过江来,是被讥风吹动

  身不动,是指跏趺而坐,这个姿势坐好了就不要动。在平常我们也应该要做到种种威仪,身不要乱动。心也不要乱动,不要起烦恼,这些烦恼哪里来啊?无非是被世间上八种风吹动了。历史上佛印禅师跟苏东坡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禅斗机锋,可是苏东坡每次都输给佛印禅师,据说苏东坡连他的帽子、袍子、乃至皇帝赐给他的玉带,全输给了佛印禅师。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明月之夜,苏东坡在山上修禅定,这次得到好处了,修完禅定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四句话,其中有一句:“八风吹不动”,就是说他这个时候的境界,八种风都吹不动,写好后就叫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去看,并要回诗。佛印的回诗也是四句话,每句只有两个字,第一句是“放屁”,第二句还是“放屁”,连写了四句“放屁”。这时苏东坡就坐不住了,马上下山坐了船,过江来找佛印评理,说:“你讲理不讲理?我又不打妄语,我写出我今天禅定的境界,你怎么说我放屁呢?”佛印朝他笑笑:“我又没说错,你说八风吹不动,怎么我连放四个屁就把你吹过江来了?”苏东坡一听就脸红了,因为他听到放屁两个字,就被讥风吹动了。

  在八风里要保持沉着、冷静

  修行人的真正境界要自己修出来,一个修行人要想成就的话,应该时常保持沉着、冷静,不要为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忍不住了。在生活里,苦乐,利衰、毁誉、称讥,这八种风随时随刻都会吹过来,尤其是称讥,说你一句好,你就大为欢喜,听到讥笑、讽刺你的话,你就忍不住了,就要生气了,发火了,乃至既不是讥笑,也不是讽刺,批评你一句,就激动了,好心提醒你一句,眼睛就两样了,出现了冒火的眼光,意思就是你管到我头上来了。这样的话,这个修行也太没有功夫了,进佛门也白进了…

《跏趺观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