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跏趺觀開示▪P11

  ..續本文上一頁一點沒錯,那樣才能夠出書,否則的話,書寫錯了比話講錯了危害性更大,講話講完了,聲音也飄掉了,最多眼前的人聽到,即使傳開去,也傳得不廣。可是一出書,一次可以印幾萬冊,或者幾十萬冊,而且保存的時間又特別長,一本書50年以後,仍然不會毀壞。並且看書的人,東南西北全有,弄錯了又怎麼幫他糾正啊?我是不主張現在有些人爲圖一個名望,不懂裝懂隨意寫書亂發揮,寫對了對衆生有利益有功德,寫錯了害了人要背罪過。

  跏趺觀開示(26)

   ◎傅味琴

  身心如須彌山,不爲八風所動

  提要:

   ·亂說亂寫要抵住,要指出錯誤

   ·端身正坐,金剛結跏,不動不搖

   ·身心如須彌山,不爲八風所動

   ·要心理衛生就要不接受汙染心理的東西

   ·人應該有點自製力

   ·神經過敏的人怕聯系到自己,甯可不聽佛的話

   ·缺少自製力,是沒有定力的表現

   ·贊一句,樂得不得了;罵一句,受不了,你還能入定嗎

  亂說亂寫要抵住,要指出錯誤

  前一個時期,我還看到有的刊物針對某一大名鼎鼎的人物,指出他很多地方都有嚴重錯誤,並說“我建議他自己先深入經藏把佛法學學通”。意思批判他話亂說,書亂寫,到處送什麼磁帶,VCD,現在幾乎是遍布全國了,很多人都忍耐不住,都起來反對,據說有些地區,已經不准那種東西散布流通,因爲錯誤極大,危害極大。修行的事情,要改變心理,生理,怎麼能夠隨便亂說呢?

   不動搖~清定上師說:“金剛結跏,定身不動,如須彌山。(此坐若從高空掉下,不翻跟鬥,至地仍如此,因上輕下重故不動。)”

  須彌山~地基七寶所成。(除佛出世,余皆不動。)

  

  端身正坐,金剛結跏,不動不搖

  “金剛結跏,定身不動”,端身正坐不動不搖,“如須彌山”。這是打比方。須彌山最最牢固,因爲它是七寶所成,只有佛出世的時候才動,其余時候都不動,我們金剛結跏的姿勢,猶如須彌山那樣不動不搖。我聽清定上師講過,像這種金剛結跏的姿勢,如果你從高空掉下來,不會翻跟頭,即使你掉在地上,仍然盤著腿子,因爲上輕下重關系,這也是比方。因爲你盤起腿,重心很穩,所以不動。

   身定心定~清定上師說:“身心不動,今謂控製末稍神經,不致罵一句受不了,贊一句樂得不得了。”禅定故,身心如須彌山,不爲八風所動。

  身心如須彌山,不爲八風所動

  “身定心定”,身心都要不動,身定能夠促使心定,心定身子更不容易動。“今爲控製末稍神經”,從心理學來說,人應該要有自製力,“不至于罵一句受不了,贊一句樂得不得了”,這是講心理反應。聽到人家罵你一句,氣就來了,控製不住,贊你一句,心就動了。心裏一氣一動,就會影響身體,氣堵住了,會胸悶,胃疼,晚上睡不著。所以有很多病啊,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比身體更重要,要注重身體健康,同時更要注重心理健康。

  要心理衛生就要不接受汙染心理的東西

  我講的心理學,全是講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衛生。心理衛生是要心理上能抗拒不衛生的東西,例如別人罵你,講的話很不好,好比是細菌,你不要受它感染,要有抗拒力,你聽到了也不生氣,這樣就能保護自己心理的衛生。有的人呢,還沒有罵,但是話不好聽,有人聽了就生氣了。還有的人,話也沒有什麼不好聽的,只是臉色不好看,他又生氣了。還有人,對方臉色並沒有不好看,乃至是笑嘻嘻的,只是無心地說了一句話,他神經過敏了:“你這話啥意思啊?你這個話明明說我嘛,因爲我這兩天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情”,怄氣了。有的人呢,明明這句話在說別人,給他聽見了,“明明是假裝背著我,還不是說我”?由此而産生心理上的障礙,都屬于心理病態。

  人應該有點自製力

  說話口吃的人,精神上很痛苦,尤其是怕別人笑他口吃,別人講到口吃,他也難受,乃至看見飯店有寫上“隨意小吃”四個字,他看到“吃”字心就不舒服,什麼字都好寫,偏要寫個“吃”字。從前有個口吃的人,中午吃過飯,他沒有去逛街,在單位辦公室聽到兩個女同志在談話,一個說:“我家的孩子,不知怎麼搞的,說話口吃了,我、我、我……難聽死了”。另一個說,“我家的孩子也來了,這怎麼辦啊”。你一句我一句,他實在坐不下去了,就悄悄地溜出去了,又不是說他,這叫神經過敏。人的反應是很快的,神經過敏的人經常會搞錯事情,所以人應該有點自製力。

  神經過敏的人怕聯系到自己,甯可不聽佛的話

  如今佛門裏的人,竟然會有學愚的人,一聽到佛有批評衆生愚癡的話,就聽不進去了,搞邪命的人一聽到佛有批評邪命自活的話,就聽不進去了,佛的話甯可不聽了。如今某些佛弟子的煩惱已經發展到不可理喻了,其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何必自找煩惱。

  缺少自製力,是沒有定力的表現

  從前有人跟我說:“怎麼使我說話快一點?因爲別人說我說話太慢了,聽得他肚腸都發癢了。有的說都要被我急死了。”其實嘛,他說話並不太慢,比他說話慢的人還有呢! 也沒有聽說有人由于對方說話太慢,急得死掉了,說句笑話,即使急死了,你也不用負法律責任。缺少自製力,是沒有定力的表現。

  我們修定的人要講究一點科學,現在的衆生煩惱厲害,而且還會在人們中間擴散,還會變化出奇形怪狀來,所以入定很困難。那怎麼辦呢?就要在生活裏,多講一些心理健康,多講一些修養,使他能有一種自製力。

  贊一句,樂得不得了;罵一句,受不了,你還能入定嗎

  小孩子缺少自製力,家裏來了客人,稱贊他幾句 ,小孩子就會“瘋”起來在客廳裏跑跑跳跳兜圈子,有的大人就像小孩子那樣,贊他一句,就樂得不得了。

  有人修禅定得到禅樂了,快樂的感覺壓不住,看見人就講,像這樣一執著就容易著歡喜魔。如果對于恐怖境界,你不觀空,不知如影如幻,心一執著也會著恐怖魔。如果罵一句受不了,贊一句樂得不得了,這樣你還能入定嗎?你原來定的功夫給你這麼一搞也消失掉了,那該怎麼辦呢?就要多聽佛法,聽法聽得多了,你思想、修養、境界都提高了,到那個時候,你自己會轉變過來的,熟能生巧嘛。下課。休息五分鍾帶修。

    (2001.4.2第七期講完)

  跏趺觀開示(27)

   ◎傅味琴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動

  提要: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動

   ·世人總是被苦樂所動

   ·應于世八法能忍

   ·蘇東坡被“放屁”放過江來,是被譏風吹動

   ·在八風裏要保持沈著、冷靜

   禅定故,身心如須彌山,不爲八風所動。

  八風~苦樂、利衰、毀譽、稱譏。應于世八法能忍。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動

  禅定的力量能使身心不動,須彌山最牢固,比喻禅定不動如須彌山。我們修行人應該不爲八風所動,苦樂,利衰、毀譽、稱譏,這就是八風。苦跟樂是相對法,利衰、毀譽、稱譏也是相對的,合起來是四對,分開來是八個。

  世人總是被苦樂所動

  世界上的人,總是被苦樂所動,受到苦了,憂愁悲惱,乃至灰心喪志,消極厭世,這都是被苦的境界所動,就像被風所吹動,風是一個比喻。快樂的時候呢,情況好轉了,所謂鴻運高照,趾高氣揚,哪怕平時生活中稍微得到一點快樂,心就浮起來了,洋洋得意,或者迷于盡情地享受,這就是樂風。苦風容易使人消沈,樂風容易使人迷惑。

  應于世八法能忍

  利衰,事業很順利,獲得利益了,心也跟著浮起來,歡喜、傲慢、貪愛得很;假如事業衰敗,就變成了失望、低沈、絕望。毀譽,當人家毀謗你名譽的時候,就通不過去了,動瞋恨心,想辦法進行報複。別人給你榮譽了,你心又安定不下去了,又高傲起來。稱譏,稱贊你一句,你就覺得挺舒服,洋洋得意;譏笑你,諷刺你,一聽到這話,就受不了,氣不過。“應于世八法能忍。”這八種法,也稱八風,都是世俗上的事情,世俗人經常在八風裏動搖。我們修行人在這世俗八風裏應該能忍得住,不爲所動。

  蘇東坡被“放屁”放過江來,是被譏風吹動

  身不動,是指跏趺而坐,這個姿勢坐好了就不要動。在平常我們也應該要做到種種威儀,身不要亂動。心也不要亂動,不要起煩惱,這些煩惱哪裏來啊?無非是被世間上八種風吹動了。曆史上佛印禅師跟蘇東坡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談禅鬥機鋒,可是蘇東坡每次都輸給佛印禅師,據說蘇東坡連他的帽子、袍子、乃至皇帝賜給他的玉帶,全輸給了佛印禅師。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明月之夜,蘇東坡在山上修禅定,這次得到好處了,修完禅定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四句話,其中有一句:“八風吹不動”,就是說他這個時候的境界,八種風都吹不動,寫好後就叫書童送給佛印禅師去看,並要回詩。佛印的回詩也是四句話,每句只有兩個字,第一句是“放屁”,第二句還是“放屁”,連寫了四句“放屁”。這時蘇東坡就坐不住了,馬上下山坐了船,過江來找佛印評理,說:“你講理不講理?我又不打妄語,我寫出我今天禅定的境界,你怎麼說我放屁呢?”佛印朝他笑笑:“我又沒說錯,你說八風吹不動,怎麼我連放四個屁就把你吹過江來了?”蘇東坡一聽就臉紅了,因爲他聽到放屁兩個字,就被譏風吹動了。

  在八風裏要保持沈著、冷靜

  修行人的真正境界要自己修出來,一個修行人要想成就的話,應該時常保持沈著、冷靜,不要爲一點小事,或一句話,就忍不住了。在生活裏,苦樂,利衰、毀譽、稱譏,這八種風隨時隨刻都會吹過來,尤其是稱譏,說你一句好,你就大爲歡喜,聽到譏笑、諷刺你的話,你就忍不住了,就要生氣了,發火了,乃至既不是譏笑,也不是諷刺,批評你一句,就激動了,好心提醒你一句,眼睛就兩樣了,出現了冒火的眼光,意思就是你管到我頭上來了。這樣的話,這個修行也太沒有功夫了,進佛門也白進了…

《跏趺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