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企業家禅定營(1~9)

  杭州遠志成長文化傳播公司舉辦爲期叁天的

  企業家禅定營 (1)

  在浙江開化文殊院體驗生活並學習禅定

  

  傅味琴主講 2005.10.28上午第一講

  

  我們追求的是智慧和覺悟,

  我們排除的是煩惱和痛苦

  提要:

  ·這兒的氣氛非常親切

  ·佛教研究的是事物爲什麼會變

  ·各行業都在爲祖國爲人民作貢獻

  ·能懂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今天來學佛法學禅定,你們是個識寶的人 

  ·能把佛陀的智慧和覺悟傳下去的,是你們年青一代

  這兒的氣氛非常親切

  今天是我們大家都很歡喜的日子,其實前幾天就很歡喜,聽說你們要來這裏,體會一下這兒的學修生活,同時也學學禅定,大家都很歡喜地做好歡迎你們的准備。我們常說:佛弟子是一家人。世間上我們的親人很多,但是最親的還是我們信佛的修行人。所以你們來了,可能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兒的氣氛非常親切。世間上的親人經常會變化,因爲親人不一定有智慧,親人本身也有煩惱,所以親人會變冤家。但是在這兒,我們佛弟子是一家人,比世俗生活中的親人還要親,因爲我們追求的是智慧和覺悟,我們排除的是煩惱和痛苦。

  佛教研究的是事物爲什麼會變

  宇宙的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可是世間上的種種事物,卻經常在變,會變的就不是真理,我們佛教研究的就是事物爲什麼會變,我們追求的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各行業都在爲祖國爲人民作貢獻

  我聽說你們各位在社會上事業都很有成就,不管你幹什麼行業,今天都在爲祖國爲人民做貢獻。由于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國家才有今天這樣的興旺,人民生活才有今天這樣不斷的提高。

  能懂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聽說你們都是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今天你們來這兒學習佛法,其實學佛法就學一顆心。我忽然想起來,你們這個董事的董啊,既然來學心,旁邊加一個豎心旁,也稱“懂事”。(衆笑)爲什麼人生這麼痛苦,因爲人們不懂事,沒有在心理方面去明白道理,所以人生路並不好走。人生坎坷,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煩惱中毀滅自己,已經算很幸福的了。所以一個人要懂事,不僅僅要懂怎麼去生活,怎麼去創造財富,更要懂怎麼去追求智慧,怎麼去提高覺悟,智慧和覺悟才是人生最珍貴的珍寶。

  今天來學佛法學禅定,你們是個識寶的人

  如果一個人只懂得去尋找財富,在生活中對自己有利的就抓,這種本事不要說高等動物會有,低等動物也會有。一只雞,它的眼睛就總是看著地上,它的嘴巴一天到晚都在忙找吃的,如果地上有一顆珍寶,它會認爲是沒用的東西。人就兩樣了,人能識寶。你們今天來學佛法,學禅定,你們就是一個識寶的人。

  能把佛陀的智慧和覺悟傳下去的,是你們年青一代

  有很多人進了佛門,只知道燒香拜佛,還有的名義上叫朝山,實際上不過遊山玩水看看風景,這叫深入寶山,空手而返。當然這也難怪,現在差不多每個深入寶山的人,想拿一點東西也拿不著,既然拿不著東西,這已經不是寶山了。什麼是寶?佛法是寶,現在要聽到佛法,是非常稀有難得的事。所以我最反對佛門裏整天忙死人,而不忙活人,佛在世時,佛門裏不是這樣的。佛陀是偉大的教育家,佛是以法度衆生。爲什麼全世界都尊重釋迦牟尼佛,因爲他給人類的是智慧,是覺悟,誰能夠把智慧和覺悟傳下去?還不是你們年輕一代?如果佛法的明燈熄滅了,衆生就會處于生死的長夜裏,黑暗中走路是很危險的。所以你們今天來學佛法修禅定,就是一個很懂事的人。

  

  杭州遠志成長文化傳播公司舉辦爲期叁天的

  企業家禅定營 (2)

  在浙江開化文殊院體驗生活並學習禅定

  

  傅味琴主講 2005.10.28上午第一講

  

  少觀察,心浮動,人生就容易走彎路

  提要:

  ·人生少智慧,痛苦隨著快樂來

  ·少觀察,心浮動,人生就容易走彎路

  ·人生路上幹擾多,妄想也多

  ·別人的安慰,不如自求智慧

  ·佛教沒有外道的觀點,因爲這是被排除的錯誤 

  ·只要一個大洞,大中小都能通過

  人生少智慧,痛苦隨著快樂來

  你們開公司,我也開公司,我開的是賠本公司,所以我從來不操心會不會賠本,因爲我的目的就是賠本,最好在臨死前全部賠光,這才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灑脫。當然我並不是要求你們也到我這兒來參加賠本公司,你們賺錢管賺錢,至少也要學點智慧。人生不要太多煩惱了,有了煩惱只會有痛苦,不會有快樂。其實人生的過程全都是痛苦,有時候是有快樂,可是快樂時間很短,跟在快樂後面的卻是痛苦,所以這個快樂是假的。佛教幹的工作就是排除痛苦,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不追求智慧,不排除煩惱,人生將永遠是痛苦。

  少觀察,心浮動,人生就容易走彎路

  你們可能很想問“在事業上怎麼樣才能使我既穩當又快速的成就?”因爲你們很少去觀察人生,也沒有修行的經曆,所以迷迷茫茫。其實這種道理很簡單,不管什麼事業,學習也好,搞好家庭生活也好,從事社會上的事業也好,今天我們修行也好,都可以算是一種事業。照我的想法,第一,不要走彎路,直路就快,彎路就慢,在走路的時候打斜岔,東看看,西看看,老是拐彎,那就繞圈子了,不但慢而且很危險。爲什麼會拐彎?因爲心定不下來,浮動得厲害,憑自己的興趣,憑自己的想象去辦事,那自然很容易失敗了。當然失敗也有好處,失敗可以累積經驗,但能不失敗不是更好嗎?

  人生路上幹擾多,妄想也多

  第二要排除幹擾。幹擾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在人生路上,幹擾很多很多,外界有各種的引誘,我們內心有各種的妄想,這些都是幹擾。比如媽在做事情,小孩子總是去幹擾她,媽就做不好了,所以媽就說,“你自己去玩,我在幹事,你別來幹擾我。”

  別人的安慰,不如自求智慧

  要想不走彎路,不受幹擾,就要靠智慧。如今的人,在你失敗的時候,他對你講的話有很多都是在安慰人,“你別難過啊,吃一塹麼長一智,就算買個教訓吧。”這也算是一種智慧,可是這個智慧不是最高的智慧。安慰當然也好,可是爲什麼不求一點佛法的智慧呢?爲什麼不讓自己覺悟起來呢?一定要在迷茫中東撞西撞,去累積失敗的教訓?

  佛教沒有外道的觀點,因爲這是被排除的錯誤

  我們修行也是如此,修行想修得快,想修得好,也是這兩句話:不走彎路,不受幹擾。什麼是彎路?進了佛門的人都認爲佛教最偉大、最徹底、最究竟,可是偏偏有許多人,憑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作主張,另搞一套,不願在釋迦佛的教導下依教奉行,這就是走彎路。比如他又學佛教,又學道教,又學氣功,非但浪費時間,還會出偏差。你既然承認佛陀是偉大的,是徹底究竟圓滿的,既然圓滿,那肯定各種知識各種修行方法佛教裏全有,否則怎麼叫圓滿?有人想不通,“道教的東西你們佛教就沒有,佛教裏也沒有氣功。”你要知道佛教裏沒有這些旁門外道的東西,是因爲這些都是佛教要排除的東西,早就被排除了。如果在外道裏有勸人爲善的思想,也跟佛教的路線是一致的,那還不是佛教裏全都有?

  只要一個大洞,大中小都能通過

  有一家在牆上開了叁個洞,一個大洞,一個中洞,一個小洞,因爲他家裏養了叁只貓,他想大洞給大貓走,中洞給中貓走,小洞給小貓走。這個人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你只要一個大洞就可以了嘛,同樣那種拐彎的人也是愚蠢。再舉個例子,我59年去過內蒙古,84年我第二次去內蒙古時,從前的老學生請我到她家裏去。我去了,她就問我一個問題,因爲當時報上都在討論“什麼是幸福”。文章很多,卻不得要領,所以她來問我,以爲我要講很多話,還准備了錄音機。我回答說:“放下欲望,就是幸福。”一句話就讓她明白了。這是誰的智慧?這是釋迦佛的智慧,可不是我的智慧。世間上人長篇大論的討論,釋迦佛的智慧只要一句就解決了。

  

  杭州遠志成長文化傳播公司舉辦爲期叁天的

  企業家禅定營 (3)

  在浙江開化文殊院體驗生活並學習禅定

  

  傅味琴主講 2005.10.28上午第一講

  

  佛法是高級心理學,坐禅能消除疲勞

  提要:

  ·要達到修行的一心不亂,必須入定

  ·佛法是高級的心理學

  ·過午不食是健康長壽的好辦法

  ·坐禅能消除疲勞,是對自己真正的愛護

  ·忙裏抽空學佛法,也叫“有暇身” 

  要達到修行的一心不亂,必須入定

  修行不要受幹擾,一受幹擾,你心就定不下來,也不可能達到一心不亂。釋迦佛說過,“衆生無心,由境生心”,衆生的心理活動是隨著外面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修行人受了外面環境幹擾,就難以成就。就拿大家都熟悉的方便法門,求生西方淨土來說,有人說,“只要唸佛就能往生”,經書裏沒這句話,這是不懂佛法的人說的,經書裏怎麼說?要“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七日,一心不亂”,要一心不亂才能成就往生。世間上的成就也是如此,學習成績好,也靠一心不亂,事業上的成就也靠一心不亂,當然這些一心不亂有層次上的差別,佛教修行所要達到的一心不亂這個層次就高了,要達到高層次,那就要入定。

  佛法是高級的心理學

  我從前對心理學很愛好,我後來就信佛了,因爲佛法是高級的心理學。現在的人病很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病都跟病人的緊張有關系,從前有本書上說,如果一個人要完全排除緊張,只有佛教的禅定才能辦得到。因爲佛教禅定的目的就是要入定,入定以後心不動,哪來緊張呢?而且修禅定的時候,必須要經常訓練自己全身放松,身心全要放松,爲什麼我們要保持身心放松?因爲我們初修禅定,還沒有入定,可我們過去已經養成緊張的習慣了,一不小心,就又變成緊張狀態了。

  過午不食是健康長壽的好辦法

  緊張對一個人從頭到腳都是不利的,腦神經不能緊張,胃也不能緊張,胃太緊張了,容易得…

《企業家禅定營(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