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夠不受心王作用的影響?
話頭在哪裏? 是怎麼參的? 要怎麼參?我講的是聲塵,你提起正念去找尋,這就是「參禅」的基本定義。
……………
世間人所謂的聰明、不聰明,那只是這條繩子的長或短而已。愈短的人愈笨、愈執著,愈長的人好象愈聰明,事實上,都差不多,都是被綁住的。這個就是「心王的作用」,就是第六意識、意識形態,就是我們所講的心態。
當我們的心遇到境界,要起作用的時候,你的心態是怎麼樣?能夠不受樁上繩子的影響,那就超越了、就自由自在了,這就叫解脫。
所以,怎麼樣才能夠不被心王作用的影響?你坐在禅堂裏,用最孤立的幾個狀況,自己可以衡量得很清楚。所以,修行不是向外看、是向內看。光是坐在這個地方,內在裏頭所生起的心念,就夠我們奮鬥而有余,不必再往外去找。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身根的酸痛麻癢,耳根聽到的馬達聲、吱吱聲,種種聲音,都可以證明,心、塵之間相對的時候,它怎麼發揮作用的?你的心態是怎麼起作用的?
我們也知道,心王、心所跟境界之間的這種關系是不對的。我說不對,並不否認它的存在,它是存在而且在作用。 就像你們在講氣功、氣動、境界一樣,我沒有否認你們的境界,但是,那些境界是不相應的,我們是要境界相應。
你要境界相應,是境界要跟你的話頭相應。如果境界跟你的話頭不相應,那個境界有什麼用?外面境界那麼多啊!只是你不認識它而已。你所執著的境界,它跟你的話頭不相應,你是不是應該放下?
同樣的,我們知道心王、心所、境界之間的關系,是這種不正確的關系,是生死輪回的關系,這不是我們所要的。
我們所要的是清清楚楚的涅槃境界,那麼,那個境界要怎麼現前?我們已經知道有這麼一條路,現在正往這條路上走去,這個就要進入「意中玄」的境界了。
現在,重新再來浏覽一遍,當我們在用功的時候:話頭在哪裏?是怎麼參的?要怎麼參?可能你在想「師父!趕快講嘛。」可是我講的是聲塵,你提起正念去找尋,這個就是參禅的基本定義。
所以,大家提起精神,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