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這就是「正念」之所系

  這就是「正念」之所系

  安住在哪裏?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行!!!

  ……………

  一個行者,在經過「保衽」的功夫以後,對于「心念的運作」,他很清楚。在「句中玄」的時候,他對于凡夫的心念清楚;然而,對于一個行者,他自己的心念應該怎麼運作,他並不清楚。那麼,到了「意中玄」以後,我們一再的揣摩、一再的摸索運作,現在,我們對于正確的運作方法已經熟練。

  在「保衽」功夫的這個階段裏頭,事實上,它的縱深是很長的、是很長的,它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有一個「保衽」、只有一個「長養聖胎」而已;這裏面要經過「十住、十行、十回向」。在《華嚴》裏面,它是叫作「相似覺」,好象覺悟了,是真的覺悟,而且功夫也相當的大。不過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有脫落的情況。

  在「十住位」這個階段,又叫作「十解」,你要徹底去明白,我們心思運作是個什麼樣子,那麼,接著就要「安住」,把它安住在這樣的環境中,真正的「保衽功夫」是指這個部份。

  因爲這個時候,最難、脫落力最大;明知正確是這樣,常常就會給自己出洋相,雖然別人都不知道。這個時候,行者有一個特色,就是會懊惱,自己會跟自己過不去──「我怎麼老是這麼差勁、不能守住、常常會跑掉?」對于一個進入這樣狀況的行者、一個有責任心的行者來講,他對自己的逼迫是非常強烈的,這種情況常會發生,經常有。

  

  經過「十住位」的鍛煉以後,你穩住了、不會脫落了,你就不斷實踐(十行),一直在這種情況中運作,很清楚的,內心裏頭是跟凡夫完全不同,然後,再把這種狀況給予擴大(十回向)。

  所以,我們在講席中,把這些定義都講得很清楚。從「行」的立場來講,那是更明白的。「安住」在這種狀況不再脫落、不再掉入凡夫的思惟模式裏頭,然後,從我們自己正確的思惟模式上面,逐漸的建立起來。剛開始要建立正確的思惟模式,並沒那麼容易、沒有那麼容易,常常脫落。

  好了!現在不脫落了,你一再的運作,那就「十行位」啊!安住,安住在哪裏? 1. 布施、

  2. 持戒、

  3. 忍辱、

  4. 精進、

  5. 禅定、

  6. 般若,

  7. 方便,

  8. 願、

  9. 力、

  10. 智

  ──十行!!!實踐什麼?也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爲什麼都是這十波羅蜜呢?這就是「正念」之所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