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了不犯戒,那你就必須「忍辱」

  爲了不犯戒,那你就必須「忍辱」!

  忍的時候,會有很強的抗性,因爲你 對于舊有的比較熟悉,它慣性式的、本然的,會把你吸引過去,那你必須放下它、不理它,然後,安住在清淨的正念中。

  ……………剛開始我們在訓練的時候,是從外塵境界來。外塵境界──譬如這些音聲,這些聲塵呼呼叫……那你知道:第一個,不是什麼大功夫,就是要把那錯誤的思惟模式給舍掉,那就叫「布施」。

  第二個,你要怎麼樣守住?你必須有所規範,這個叫「持戒」,在這個時候,跟你殺生不殺生無關,只要你心念一跑掉,那就犯戒了、就不能安住了,戒在哪裏?不是那些戒條名相,凡是使你的心能動搖的,通通犯戒。你要怎麼樣把心安住在正確的思惟模式中?只要有那樣的誘因,使你離開這個正念的範圍,通通犯戒。

  那麼,第叁個,爲了不犯戒,那你就必須「忍辱」,必須要忍。這個時候,有個很強的抗性,因爲你對于舊有的比較熟悉,它慣性式的本然的會把你吸引過去,那你必須放下它、不理它,然後,安住在清淨的正念中。那麼,這個時候,那一種抗性就是忍、就是忍。

  第四個,不但要忍,自己更要「精進」在正確的方向上,你自然能夠精進完成前面那叁個部份。

  再來,第五個,「禅定」就自然産生。

  有了禅定,那麼,第六個,那個根本智、自受用法樂智,它就誕生了。

  接下來的,就是你要靈活運用它,所以才有「方便、願、力、智」。

  從行法的立場來看《華嚴經》,那麼,它的一體性就更爲殊勝、更具有特色。這個時候,你讀《華嚴經》,就不是八十卷,而是一念之中就可以完成它!!!怎麼樣子「一微塵裏現寶王剎, 破微塵出叁千大千經卷」,你在這個地方就可以深深去體會……絕無虛言,不是誇張啊!這是事實,你要從行法中才能夠印證得到。

  假如,你不從行法來,而是從解門講,那跟天方夜譚沒兩樣!法的殊勝在哪裏?就在于我們的實踐力行。

  所以,這一份「保衽」、這一份「長養聖胎」,那是非常的重要。每一個行者,必然的,需要經過這個階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