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舉止之間,你應該能夠運用得很貼切
禅定功夫愈高的人, 他愈與一般大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是爲一般人所看不出來的。
……………
一個行者,他爲什麼活在當下?當下,不是你的定義、不是語言文字。因爲你沒有辦法活在當下,所以你怎麼講當下都沒有用,都沒有用的。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的人,他會在六根接觸六塵當中,去發現到心念是怎麼産生的,這個時候,他也沒有辦法定義,他只知道是這樣子。
就像那些年輕的朋友在談戀愛時一樣,什麼是戀愛?他根本不懂,就只知道──明天是情人節,我就一定要 買一朵鮮花,再加一顆鑽戒送給她, 這個叫作愛。」是這樣嗎?他講不出來,但是他非得這樣做不可,那就對了,不必定義,也無法定義啊。
但是,我們行者在了解自己「心的作用」的時候,「心念是怎麼産生」的時候,你應該有這麼樣的一個階段,深深的浸泡在這當中──聲塵來了、天氣冷了,那麼,這個時候,你的心念怎麼産生?你不要在那邊預想那麼多;所有的預想,都是過去與未來的剪剪貼貼加連連看……
我們不必想太多!隨著塵境的流轉,心念自然産生,産生了以後就作用,作用以後就消失,所以和凡夫不同。所以爲什麼講生、住、異、滅?從異、滅當中,叁細轉六粗,從這裏來的。所以我們要了解,當你這一個工程完成之後,就可以爲人天師。
現在我們這個部分已經完成了,完成以後,你在應對舉止之間,應該要起妙用!在妙用當中,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夠運用得很貼切。
有好多人以爲,禅定功夫很高的時候,他就應該要怎麼樣表現一種特異的相,那我告訴你,那是錯誤的!禅定功夫愈高的人,他愈與一般大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是爲一般人所看不出來的。
《華嚴經》是這樣講的:善財五十叁參當中,有多少的善知識都是在家衆,彌伽長者、解脫長者,從他以下到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多少的這些在家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長者歸長者、童子隨童子,還有外道、婆羅門、仙人…等,通通可以包括在這裏面!
並不是禅定功夫很高的人,就一定要什麼莫名其妙的行爲舉止,不是的!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充分的把它展現出來!我們看到他所流露的、他所呈現的,那才是真正的「解脫門」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