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觀中的根與識

  禅觀中的根與識 

  「舍識用根」與「轉識成智」是學佛人耳熟能詳的辭彙,皆列屬禅觀中的工程,但是由于對這兩項工程的不熟悉,所以兩詞浮于空談、標的不清,也令行者步上誤解佛法之困境! 此中當然涉及「能、所,真、妄,識、智」等問題,但是最根本的症結是在世間結構與法界結構的基本前提上,因此即有「入定、不入定」的問題…入定或雲「入叁昧」即是「入法界」;而未入定或未入叁昧即是住此世間。

  在世間結構中,即用識性爲「能」,妄我爲「所」,以識性綁架妄我,假認識性爲主,六塵妄境爲所,一切造作悉因綜合法塵的層層相因,故識性的作用即妄認六塵、緣影爲真;「大乘瑜伽行法」即首重破此根本無明、令識性作用止息;破除假我俘虜的存在,而釋放根性所被壓抑的能量;此根性在世間結構中是被識性無明所挾持,此根性即永嘉「明珠一顆」,亦禅家之「無位真人」;此根性唯在「大乘瑜伽灌頂加持法」的加持下,始能釋放出來。

  此灌頂有叁功德:一、破識性作用。

  二、顯真智而不動。

  叁、釋放根性被壓抑之能量。

  此叁功德全顯爲「破根本無明」而「入初定」或「初入叁昧」。此中,初入叁昧是一片混沌狀態,未見真我、真智,亦未見真境!此雖雲破根本無明,然舍識未成,轉識亦未轉,以識性作用之習氣仍強,故根性未見、真智未熟。因此就舍識而言,宜用真智,乃一者爲世間結構中之能,一者爲法界結構中之能,故雲「轉識成智」,指不用識而用智,此實已生卦限轉移,而入法界矣!

  又「根」爲所,乃「真我」之原名。「用根」即指智與根合後,根智雙泯,並「以智爲引導」入法界! 此中以智導根,故雲:用根,用真我也! 于法界中真我爲所、真智爲能,一般用詞誤認識性分別、根性不分別,誤也! 根性爲「所」當然不分別,但不可與識性之分別並列。

  識性的分別作用,應與智性的分別作用對舉,即識性的分別是欲望的好惡分別作用,智性的分別是不依欲界的或叁界的好惡分別,而是依于單一塵境的存在分別;是故識性分別簡稱「假」分別作用,而智性分別爲真(正確的)分別作用,是故,根識之別在于能所,識智之別在于真妄;而兩者之前提皆源于世出世間的根本結構。望諸行者,勿望文生義、徒生枝節。

  

✿ 继续阅读 ▪ 祖師禅與如來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