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當然的,這會導致許多的痛苦。我們的無明和愚癡太深太厚,簡直讓人無法相信。例如有時你試著向某人解釋與說明,但對方就是無法理解時,這時你才驚覺「深厚無明」的意義。
無明能夠産生煩惱。無始以來我們經曆數不清的痛苦與問題,都是因爲煩惱的驅使而産生。但是我們沒有看清煩惱的本質,甚至崇拜煩惱。只有當你深觀煩惱時,那個黑心的「深厚無明」才會被發現。
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
總而言之,四共加行(回心四種思維)爲主的各種修持法門,都要成爲無明與煩惱的對治。自心與佛法合而爲一的修持,極爲重要,不然修行只會流于形式。曾經一些外國朋友向我抱怨說:“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反而更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有時我很疑惑他們到底是怎麼修的?原因一定很多,但是我覺得問題可能在于修行觀念的偏差。很多人覺得「修行佛法」是一種很特別的東西,好像是什麼表演一樣。其實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導我們如何駕馭平凡身軀裏的心,我們不需要刻意改變外在身體上的形式或服裝,而應該改變內心。然而我們不了解這一點,一聽到修行,就開始想要表演。雖然佛法包含某些儀式上的東西,但那不是全部。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就是佛法。因此我想說的是,如果心中沒有佛法,就算有修行的樣子,那也只是表演而已。
因此,願法向道告訴我們不應該在形式上修持佛法,而要能實際體會。這一切是自然發生的,當你的證悟生起時,你就不再需要裝腔作勢的哭喊:“輪回真苦呀!”。這就是「願法向道」的意義。
許多人說要把佛法帶入生活,這種說法是可以的,但我認爲應該是以生活爲主,從生活中找到相應的佛法。佛經形容的輪回痛苦,平時我們都在經驗,但是卻沒有在意,就好像你可以輸入很多很好的數據到計算機中,但如果你不按下「儲存」鍵,什麼都無法保存。就像這個例子,大自然不斷地在向我們展示輪回萬象,告訴我們無常、痛苦的道理,但是我們卻沒有把它當回事。事實上,人爲的臆想不如大自然的示現來得直接與清晰,就像一個局外人不會比當事人把事情說的清楚。因此,只要你願意去觀看,去體會周遭的一切,就能看到佛法。
〈願道斷惑〉
修持之道要依師、除障、起用
修持之道並不容易,經典中提到「依師、除障、起用」等,這些條件都要具備。需要依止善知識,而且是具德的善知識,自己要是合格的弟子,還有口訣要圓滿等,就自身來講,就要具備暇滿的條件等,內容非常之多。
由于我們的迷惑太重,總是顛倒取舍,心中雖然想要快樂,得到的卻是痛苦。這都是因爲沒有斷除迷惑的原因。當我們修持善法時,更是在平時的迷惑之上,再加上修善的阻礙,也就是惡法的習氣,因此,我們更需要找到除惑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依靠具德的善知識,學得正確的修持口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得到教法之後,自己也要好好思維。現在很多人是怎麼修行的呢?他們也想要依靠上師,但儀式很傳統,而且簡直是複雜到不行。現在是在龍蛇混雜的情況下,要能判定何謂正確的上師更加困難。因此我時常有一個想法:是否一定要按照傳統方式依靠一位上師呢?因爲如果一直找不到的話,那不是耽誤了修持的時間嗎?太多人想要試著按照經典形容的去尋找一位具德上師,但是卻很難找到,這樣耽誤下去,本來想要修持的意願也會消失的。因此,我一直在想是否還有另一種途徑,能夠讓初學者進入佛法?我想到的方法是通識教育。佛法應該變成通識的教育,這樣能夠讓初學者省下很多傳統上嚴苛的師徒條件,例如視上師如佛,一切上師所做皆恩的觀念等,而只要是跟隨一位對佛法有基礎知識的老師,初學者都能學到佛法的基礎知識。慢慢地當他對佛法有了解,下一步才有可能找到傳統具格的上師。如果一開始要求就很高,反而會有反效果,甚至依止到邪魔歪道去。然而這只是我的淺見,不一定正確。
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給上師,是沒有意義的!
接下來,當你依止了具德的上師之後,就能談到斷惑了。僅僅是依靠上師並沒有用,重點是實際的行持。口頭上我們依照傳統可能說的很好聽:“上師呀!我將身口意都獻給您!”並且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但是當上師告訴你應該修行時,你又說頭痛腳痛不能修,借口很多。上師又再告訴你,頭痛的本質並不存在。你卻說:“不行不行,我還腰痛呢。”這就好像你要請醫生開刀,就要授權給醫生,要不然醫生也束手無策。就像這個例子,奉獻出自己的身口意給上師,就是授權給上師,讓他有權力整治、帶領你的身口意。總而言之,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是沒有用的。世間法上可能可以說一套做一套,但是修持佛法不行。如此授權給上師,全然接受上師的指導與口訣之後,才有可能消除煩惱與迷惑。
總而言之,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修行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考驗,甚至有人修了二、叁十年,境界還是一樣,也沒有什麼覺受證悟,甚至煩惱比以前更多、更強烈。無論如何,重點是不管遇到任何考驗挫折,堅持修行是非常的重要。因爲內心的力量,或者稱爲內在的修證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夠細微地、慢慢地改變我們的心。雖然不會馬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改變或感覺,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將能夠調伏自心。
修行成就的關鍵:堅定誓言、堅定不移的修持、廣大願心的回向
堅持修行的要點是,具備正確圓滿的前行、正行與結行。首先要具備的前行是正確堅定的發心。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入山閉關的堅定誓言,因此能夠一生當中成就果位。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隨口說說的誓言沒什麼用。如果真要發願,你應該在自己相信的上師跟前,或者前往聖地,例如印度菩提迦葉、瓦拉那西等地,下定決心自己的全部身口意都要向善,雖然還是會遇到惡行挫折,不過你要想我已經將自己的身口意都交給善行了,就交由善行來處理吧。要有這樣堅定的誓言,才可能有成果。
我並不是炫耀自己有怎麼堅定的誓言,不過就像我發誓吃素。過去我在藏地的時候很喜歡吃肉,但到了印度之後,經過各種了解,慢慢意識到吃素的利益,我開始生起想要吃素的念頭,這個念頭不止一次,而是不斷不斷的生起,但是今天說不吃,明天還是吃了,說明天不吃,後天還是照吃。我警覺到不能這樣下去,我想應該到菩提迦葉正覺大塔前發願。的確在聖地發的誓言很不一樣,之後只要想吃肉,就會感到背後有一股強大力量在提醒自己。因此,我們要發強烈的誓言,無論任何情況絕不違背。不僅如此,剛發完誓言的一段時間裏,例如叁個月當中,你應該每天再次提醒自己的誓言,要不然你可能根本不記得發了什麼誓。叁個月之後,你自然就會持守誓言了。
總而言之,如果沒有一種下定決心的誓言的話,修行是不會有成就的。因此堅定的誓言與勇氣是很重要的。
再來正行的部分,就像之前提到的,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挫折,你可能還是會犯錯,但是根本的修行意志一定要堅定不移。
最後是結行的回向。我們要有一種爲教爲衆的廣大心願,這樣修行才會有效益。尤其現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非常動蕩的時代,在整個地球環境可能都要毀滅的緊要關頭,如果還說“現在自己能力不足,不過未來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利益衆生”幹等的話,那是不行的。無論有沒有機緣,我都秉持熱忱與善心,只要有我能做到的任何爲教爲衆的事情,我就要挺身而出,要不然怎麼能說自己是大乘的修行者呢?就我個人來說,有的人覺得我不好好讀書,總是做很多的事情,我的看法是,一個頂著Gmb頭銜的人,卻自己躲在房間裏“哇拉哇拉”念著經書,或者“是耶非耶”的辯經,會有多大的用處?太平盛世裏,你可能可以安心的在山中閉關,獨自禅修,不過現在是亂世,當然應該奮不顧身地投入,我覺得這樣才不會愧對Gmb的名號。
以上就是前行、正行與結行的部分。就將這個當作「願道斷惑」的解釋吧!
〈斷惑顯真〉
接下來是斷惑顯真。我們目前大概只能發願吧,因爲還不到那個境界。
認爲一切是真實的錯誤執著
過去祖師大德將顯相稱爲迷惑,有其深刻的意義。任何顯相甫一出現,我們習慣性地強烈執著它就是真實,是實有的。一開始我們就因爲自己的貪執的影響,而無法看到事情真實的面貌。所以稱一切顯像爲迷惑,我覺得非常貼切。只要我們還有『認爲一切是真實』的執著,任何心中變現出來的相貌,都會被認爲是真實的。
如果我們說整個世界都不是真實存在,要如何解釋呢?確實曆曆在目卻又說不存在,這是怎麼回事?是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還是耳朵鼻子出了問題?都不是,而是我們的心有毛病。我們作了錯誤的判斷。例如一個生氣的人,所看到任何人都好像是在招惹自己,都變成會讓自己生氣的東西。這一切幻象都導因于自己根深蒂固、累世積聚的習氣所致,尤其是在今生培養出來的習氣,有些是跟從小父母的教育有關。例如一個哭鬧著想要某個東西的孩子,父母受不了哭鬧,只好把東西給孩子。這樣的結果養成孩子藉由哭鬧來得到東西的習慣。
例如我小時候,看到動物被宰殺的情景,就會很不忍心,甚至流淚。記得當時大人對我說,不殺不行呀,不然要餓肚子的。我覺得這個解釋對我很有幫助,如果當時大人因爲我的勸阻而不宰殺的話,我將得不到這樣的感受。但是經過事情發生,大人也對我解釋了,雖然我沒有領悟到太深的道理,但至少讓我知道一件事:衆生生死無常呀。這也是存在我心中一段深刻的記憶。然而現在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講道理,要東西就給,我覺得這就是在助長孩子的我慢。慢慢隨著孩子的成長,就好像牛角愈來愈堅實一樣,我執也愈來愈強。爲了食物、爲了名利,我們就鬥爭、嫉妒和嗔恨。
姑且不論外在的顯相是否真的是迷惑的幻象,能夠確定的是,自己內心層出不窮的念頭景象大都是錯誤與顛倒的。爲了消除迷惑,我們要具備正信,也就是對甚深空性的道理要有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對空性的體證。佛陀開示我們空性的義理,不是用來和其他教派辯論的,而是要幫助我們從迷惑的困境中出離。尤其是大手印的禅法,祖師大德們將空性的義理化爲實際的修持法門,我希望各位能夠好好地去修持與體會。
其他沒有要多說的了,時間也差不多了,今天就講到這裏。
《岡波巴四法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