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見到,就完全愛上了,只是我感覺它好,只是一種感覺、好的感覺,然後你就喜歡上它,並不是這樣子。而是應該要更深思熟慮的來去互相了解,來面對這些感情的問題,所以這是我想要強調的重點。要不然呢?所謂的不要有感情、或者說不要有這種貪愛的情況的話,如果聽了就覺得「這些我都不要了。」那這樣子是不行的。
那過去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對夫妻,他們並不是很和睦,互相完全不講話。有一天先生他隔天早上九點要起床,但因爲夫妻之間不講話嘛,所以他就留了一張小字條給他太太:「明天早上九點要叫我起床!」但是他一醒來的時候,他看到,已經十點了。他很生氣,九點的時候太太怎麼沒有叫我呢?。但他這時看到旁邊,又有一個小紙條,寫說:「已經九點半了,你該起床了!」
這樣的一個故事,就是夫妻之間都不講話,所以我要講的重點並不是說:「完全不要有感情關系,甚至到互相不講話。」並不要這個樣子,各位又不是出家衆,那這樣子的話會很奇怪,這裏的意思是說:「要理性的來面對這些事情,那麼要深思熟慮的去考慮很多的事情。」
夫妻感情,要成爲快樂的因
我們常說夫妻之間感情上,互相不要成爲痛苦的因,要成爲快樂的一個因,這是很重要的。法王覺得,尤其夫妻之間或者是感情上,如果不順的時候,你要想一想:我當初的初發心是什麼?我們當初在一起、最開始的那一念心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
我常說要深思熟慮的去對于貪欲要好好去想它的情況、分析它的情況,如果不仔細講清楚,可能不懂!所以在這裏我要作一個故事來舉例子,可能各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
放下,就是不執著
這是關于「兩個比丘的故事」,我們說在比丘戒律當中,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是不能以貪愛心去碰觸到女性的,有這樣的ㄧ個說法、有這樣的ㄧ個戒律。有一天有兩個比丘,他們從山中下來後,要到另外一個村落,要過ㄧ個河,在過河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女孩在河邊,因爲水很急,女孩過不去,所以她就問這兩位比丘:「你們誰可以背我過這個河嗎?」這時候年輕的比丘,他很注重戒律,他就回答了ㄧ句:「我不行」,但老比丘就說:「可以啊,那我背你。」
老比丘就把女孩背過河了,過河之後,女孩也放下之後,兩個比丘又繼續走了ㄧ段路,這時候年輕的比丘就問老比丘:「我們不是比丘嗎?」老比丘說:「是啊!」年輕比丘就說:「我們不是不能背這個女孩子嗎?」這時候老比丘說:「奇怪!我剛剛都已經把這個女孩子放下了,你怎麼還沒?還背著她呢?」這個故事它可以清楚告訴我們,什麼是ㄧ種貪欲的情況。所以不要有貪欲,並不是口頭上說說的,而是透過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去更深刻的了解,什麼是一種貪欲跟放不下的一種貪欲。
那麼大致講到這裏,之後是ㄧ些問答。
【問答時間】
如何平衡我們在正行、座上修的修持,以及日常生活當中座下修的修持?
【法王回答】
很多朋友對我說:「他沒有時間修持。」因此才提到說,可以在工作當中這樣修持的方式, 但並不是說禅修就不重要,或者正行的修持就不重要,並不是這樣子。這種正行或者說閉關的修持,它是很重要的。
我過去有ㄧ個感受,就是我們要了解這種正行或者閉關的修持,到底它的意義是什麼?以前我的感覺是說,就是你真正想要求得一種內心的平靜。也因此,你讓你的身體、語言,就是身、口,透過閉關而約束起來,爲了要讓你的心平靜,你帶著這樣的ㄧ種心去閉關的話,你才可以稱爲是一個「真正的閉關行者」;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心還是想要向外去散持、想要貪得很多東西,但是身體卻關在這個ㄧ個關房裏面,事實這不叫「閉關」,這叫作「坐牢」,事實上這個就是一種監獄了!
最主要是有ㄧ種想要閉關的心、想要求得心的一種平靜,而去閉關的話,那麼這個行者,就算他的身體被關住了,被限製在ㄧ個環境中,他是不會有任何痛苦的,因爲他的心是堅定地想要修持的。因此我們常談到說,所謂正行的修持或者一種閉關的修持,它不是一種傳統,譬如:藏傳我們說「閉關」有叁年叁個月的閉關,那你就覺得這只是一種傳統,然後,叁年我閉完了,我做到了叁年的閉關,而沒有真正有這種想要修持,或者出離的心去修的話,很可能叁年之後,你會後悔的。所以說禅修、閉關,它並不是一種傳統,重點是我們有這種想要閉關、想要修持的心而去修的話,那才會是非常的好的。
【學員提問】
很多人都因爲貪欲而受到許多的困擾,所以可否請法王開示,對于一個在家衆來說,ㄧ個人可以有感情、但是卻沒有貪欲嗎?
【法王回答】
或許我們必須一只手作禅定、一只手握手,所以就是兩只手,你可能ㄧ個是在修定、ㄧ個是在跟別人握手,但是這個你可能沒有辦法做到。
對于一個修行者來說,慈悲很重要,同樣智慧也很重要。所以不僅僅是需要有慈悲,同時也要有智慧、理性的一種慈悲,同樣這種智慧、這種理性的慈悲,它能夠很清楚、透徹地了解、分析跟觀察,一切東西原因的一種智慧,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兩者就是慈悲跟智慧,是不能夠跟我們分開的,我們隨時都要具備的。
尤其是當你在面對很多抉擇跟選擇的時候,智慧更重要。當你在面臨,譬如說:「要,還是不要。」的各種選擇時候,你需要的是一種深刻的智慧,這種智慧,也不僅僅是世間的一種聰明才智而已,這裏我們要具備的智慧,是指你能夠分辨善、惡的一種智慧,這是很重要的。
當我們面對貪欲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智慧。當你不觀察、不作分析、不透過理性智慧的觀察的時候,你會覺得貪欲好象也不錯,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當你去觀察的時候,你會知道、你會看到,貪欲它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它會造成各種的痛苦産生……等等。我們常說需要有智慧、要深思熟慮,但是同樣的,所謂的需要有深思熟慮、要有智慧,但也需要是一種正確的、如法的一種思維,這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就會變成之前所說的一種太過的。這時候說:「我完全都不說話了、我完全都不要了。」那這樣子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說慈悲與智慧是要平衡的,這是很重要的。
【回向】
梵文佛偈
《生活中的佛法 第二堂課 今天,就是「利他」的吉祥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