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寫了一封信給你
「龍樹親友書」是一封信,偉大的菩薩寫來的一封信。
兩千年前,龍樹菩薩寫給他的親友樂行國王。
兩千年後,如果你讀了心生歡喜,能依教奉行──
那麼,這封信,也是寫給你的。
一封信,123首偈頌,123個來自菩薩的殷殷提醒,
學佛最基本的堅信因果、誠信叁寶、六度波羅蜜,都包含其中,
在西藏,這是四衆弟子都必學的,尤其適合在家居士修習。
去年底,2009年12月20至22日,在聖地菩提迦耶,
法王爲來自52國的1500位弟子,
開示這封來自龍樹菩薩的信,
法王加上龍樹菩薩,兩大殊勝和合,金剛語的加持力不可思議,
有緣值遇並學習,將爲今生來世種下解脫善根,
殊勝無比,我們重新整理,完整供養給一切菩薩的親友──您!
國際弟子課程《龍樹親友書》第一堂課
皈依叁寶後,實修靠自己
佛只是給一個訊息,那個訊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後,要自己去實修,才能真正解脫。
時間:2009年12月20日上午9:00
(法王姊姊代表向法王獻供,接著一起修持獻曼達)
首先,爲什麼要講《龍樹親友書》呢?因爲龍樹菩薩的《龍樹親友書》(編注:本次課程中文版使用唐朝義淨法師古譯本)是中觀的見解,主要講在家如何修持,所以,希望透過這樣的講解,對在家居士的修持能夠有幫助。過去印度佛法興盛的時候,很多在家居士如果要持守戒律,首先都會學習這一部《龍樹親友書》,幫助他在生活當中有個依循的標准。
《龍樹親友書》,教導六度波羅蜜
爲了珍惜印度保有這樣的傳統,也希望這項傳統不流失,並且讓我們知道,佛法和世間的生活如何結合;所以,我希望有一種新的解釋,來講解《龍樹親友書》。這次的課程,總共有八國譯師爲大家同步翻譯。
這本綠皮封面繪著銀色簡單線條的龍樹菩薩,是我所繪製。有人會說:「眼睛和手都滿清楚,怎麼身體的穿著,好象被一塊石頭包住了。」這次課程,總共只有兩天半的時間,也有人說:「哇!時間這麼短暫,怎麼可能教得完?」有的則說:「您會不會每個偈子都教?還是有的快速帶過?有的只是念過?」
無論如何,我希望在這兩天半的時間,將《龍樹親友書》最主要的一些意思,向大家作介紹、分享。那麼接著進入正文。剛開始有一個「前行」的內容,再來第二個部份是「正行」。
首先是法本第六頁裏談到:
梵語雲:「蘇希列喀」
藏語雲:「親友書」,
頂禮文殊菩薩。
這些,都是藏譯本傳統主要的譯敬語。
這是一封龍樹菩薩寫給一位親友的長信,這位親友是南方的一位國王,叫做「樂行國王」。
在《龍樹親友書》的內容裏,主要談到「六度」也就是「六度波羅蜜」的修持。當然其中也宣說輪回過患、涅槃利益等,但是主要還是著墨于「六度」的修持。
龍樹菩薩,現證般若的大師
龍樹菩薩是公元二世紀左右,印度的一位大乘大師,他是開創大乘、中觀的一位大師。
龍樹菩薩寫了很多佛法的著作,當中有顯經和密續的論典。譬如:顯乘有《中觀根本論頌》等,他在密乘也撰著了許多論典。從這些著作當中,我們可以知道,龍樹菩薩是對顯密非常精通的一位大師。
譬如重要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典,中文稱《大般若經》,藏文爲廣版《般若十萬頌》、略版《般若八千頌》等,這些都是從龍樹菩薩所作的許多注解整理出來的。有位漢傳大師,在他所寫的龍樹菩薩傳記裏也提到,這些般若經典釋論,即是直接來自龍樹菩薩覺證的淨相與淨觀。
藏傳說龍樹菩薩曾到龍宮,漢傳也說他曾到一個充滿珍寶,像是龍宮的一個地方去;他在這些珍寶當中,看到了人世間從來沒有見過的一些經典。龍樹菩薩閱讀之後,完全吸收了解、融會貫通,再把這些經典帶回人間,並且把親眼所見寫成文字。所以有種說法是:像《般若八千頌》等經典,就是在龍樹菩薩那個時候所出現。
第1偈
具德我演如如教,爲生福愛而興述,
真善宜應可審聽,此頌名爲聖祇底。
白話:
爲了您這位具有功德的真善之人,
讓您能生起善功德,我造了這部論頌,
請您好好谛聽呀,
這部論頌所說,都是佛陀的「聖人之言」。
這一偈中所說的「具德真善」之人,指的是龍樹菩薩的親友樂行國王。但也可以指我們每個人,只要我們能聽聞佛陀教言,並且實際去修持,都是「具德真善」之人。「如如教」是善逝佛陀教言;「聖祇底」,是聖人之言。
第2偈
隨何木等雕佛像,諸有智者鹹供養,
縱使我詩非巧妙,依正法說勿當輕。
白話:
不管用什麼木頭來雕刻佛像,
一切有智慧的人都會供養
(因爲所雕的都是珍貴的佛像),
縱使我寫的詩偈並不巧妙,
但這是依正法所說,您千萬別輕忽呀。
這偈首先做了一個比喻:就像無論用任何材質的木頭所雕成的佛像,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會因爲這是一尊佛像而供養祂、尊敬祂。不會因爲是良木就尊敬,不會因爲是不好的木頭就不尊敬。如同這個比喻,「縱使我詩非巧妙,依正法說勿當輕。」可能這邊所說的內容,並不是非常巧妙,但是因爲這些內容都是依正法所說,所以也請聽聞者不要輕視。
第3偈
王雖先解如如教,更聞佛語增勝解,
猶如粉壁月光輝,豈不鮮明益姝妙。
白話:
善逝如來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經聽聞過,
再次聽聞都有助益。
國王您之前雖已了解佛法,
再次聽聞,對您的修行更有幫助,
這是非常殊勝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牆上,
豈不是更鮮明美麗嗎?
「更聞佛語增勝解」,文中的佛,有「能忍」的意思,「能忍」一般來說是能消除煩惱。
事實上聲聞、緣覺乘也能消除煩惱,但是這裏不只消除煩惱障。我們說佛陀祂是大能忍,祂不只消除了煩惱障,也消除所知障。所以這裏的佛語,是佛所說的教法、語言。雖然國王您過去已經了解、學習過這些如來的教法,但是如果您「更聞佛語」,來聽聞以下這些佛語的話,能讓您的見解更加增勝。
舉例來說:「猶如粉壁月光輝」,就好象塗了白粉的牆壁,它已經潔白,倘若再加諸月光的光輝時,豈不是會變得更加光明、美好與殊勝?所以「豈不鮮明益姝妙」是這個意思。這裏是指:國王啊!您之前或許曾經聽聞過,若是再聽聞佛法的話,您對于佛法的了解會更加增長。
這一頌的前叁偈,是「前行」。這叁個偈文告訴我們──如果對于佛法不了解時,就要透過以下的這些學習去了解它,這會是非常重要。就算我們已經學習過佛法,對佛法有一些了解,這時候如果您更加聽聞與修學,則會對修持更有幫助。
我們也經常思索、閱讀文字形容的真理,讀過以後可能文字理解了,但是,真正的真相或者道理,是不是存于心上?
就如佛陀經常告訴我們:「正法、佛法是什麼?」要我們「依義不依字」,我們要依靠的是它的真實義,而不是這些文字。所謂內容也不僅是文字的內容,重點是這些內容必須和我們的心結合,這時候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這是前叁個偈文裏,主要告訴我們的重點。
這叁個偈文,主要提到:佛法的內容,都是我們應該要學的;無論這樣一個教法、傳法的人,他是好或壞,或者是不同教派的內容,我們都不要因爲對人的好惡,或者因爲宗派的好惡,而有著分別。
譬如,有的人會說:「我喜歡的人,我願意跟他學習法教。」或者說:「這是我的宗派,所以我願意學。」也有的人說:「我不是這個宗派,我不想學!」我們都不要這樣。就好象剛剛的詩偈,龍樹菩薩也說:
隨何木等雕佛像,諸有智者鹹供養。
就是不要因爲材質的好壞,而有任何的好惡,亦即有輕視或尊敬的分別心産生。我們要抓到這些內容的意義是什麼?
透過聞思修我們應該了解:這個教法到底好或不好,它的珍貴性是什麼?還有我知道以後,它對我的修持有什麼幫助?具何利益?我們應該這樣思維,然後來做這樣的學習。
那麼接下來是「正文」的部分,或者稱「正行」,它有叁個大綱、叁個章節:
第一個是「行善:修持善行」;
第二個是看到輪回過患之後,生起出離心;
第叁個是涅槃的利益,就是思維涅槃的利益。
可以說整個《龍樹親友書》,都包含在這叁個章節裏。先來談第一個,我們「如何行善」?它分爲兩個部分:第一是總的包含所有僧俗兩衆;第二是分別針對在家和出家衆而言,大致分爲這兩個部份。
第四偈
佛法並僧衆,施戒及與天,
一一功德聚,佛說應常念。
白話:
隨時憶念佛法僧叁寶,
隨時憶念布施、戒律及天人,
每一種隨念都會聚集功德,
所以佛說我們應常常作這六種憶念。
從這裏開始進入「正行」。這一偈,是講佛說「六隨念」的修持。
首先談到「皈依」的部份。外國的很多弟子們,在剛開始接受佛法的時候,都會跟隨一位上師,然後接受皈依戒,並且成爲受皈依戒的居士,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說是一項很好的傳統。
以藏族來說,以前可能有這樣的傳統,但是之後卻沒有了!其實很多藏族的人民,並沒有真正得到皈依戒。因此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外國弟子,您們在第一天就能得到皈依戒,進入佛門成爲皈依的居士,真的成爲佛教徒。我感到非常隨喜大家!同時感謝大家!藏族也會…
《龍樹親友書 第一堂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