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写了一封信给你
「龙树亲友书」是一封信,伟大的菩萨写来的一封信。
两千年前,龙树菩萨写给他的亲友乐行国王。
两千年后,如果你读了心生欢喜,能依教奉行──
那么,这封信,也是写给你的。
一封信,123首偈颂,123个来自菩萨的殷殷提醒,
学佛最基本的坚信因果、诚信三宝、六度波罗蜜,都包含其中,
在西藏,这是四众弟子都必学的,尤其适合在家居士修习。
去年底,2009年12月20至22日,在圣地菩提迦耶,
法王为来自52国的1500位弟子,
开示这封来自龙树菩萨的信,
法王加上龙树菩萨,两大殊胜和合,金刚语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有缘值遇并学习,将为今生来世种下解脱善根,
殊胜无比,我们重新整理,完整供养给一切菩萨的亲友──您!
国际弟子课程《龙树亲友书》第一堂课
皈依三宝后,实修靠自己
佛只是给一个讯息,那个讯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后,要自己去实修,才能真正解脱。
时间:2009年12月20日上午9:00
(法王姊姊代表向法王献供,接着一起修持献曼达)
首先,为什么要讲《龙树亲友书》呢?因为龙树菩萨的《龙树亲友书》(编注:本次课程中文版使用唐朝义净法师古译本)是中观的见解,主要讲在家如何修持,所以,希望透过这样的讲解,对在家居士的修持能够有帮助。过去印度佛法兴盛的时候,很多在家居士如果要持守戒律,首先都会学习这一部《龙树亲友书》,帮助他在生活当中有个依循的标准。
《龙树亲友书》,教导六度波罗蜜
为了珍惜印度保有这样的传统,也希望这项传统不流失,并且让我们知道,佛法和世间的生活如何结合;所以,我希望有一种新的解释,来讲解《龙树亲友书》。这次的课程,总共有八国译师为大家同步翻译。
这本绿皮封面绘着银色简单线条的龙树菩萨,是我所绘制。有人会说:「眼睛和手都满清楚,怎么身体的穿著,好象被一块石头包住了。」这次课程,总共只有两天半的时间,也有人说:「哇!时间这么短暂,怎么可能教得完?」有的则说:「您会不会每个偈子都教?还是有的快速带过?有的只是念过?」
无论如何,我希望在这两天半的时间,将《龙树亲友书》最主要的一些意思,向大家作介绍、分享。那么接着进入正文。刚开始有一个「前行」的内容,再来第二个部份是「正行」。
首先是法本第六页里谈到:
梵语云:「苏希列喀」
藏语云:「亲友书」,
顶礼文殊菩萨。
这些,都是藏译本传统主要的译敬语。
这是一封龙树菩萨写给一位亲友的长信,这位亲友是南方的一位国王,叫做「乐行国王」。
在《龙树亲友书》的内容里,主要谈到「六度」也就是「六度波罗蜜」的修持。当然其中也宣说轮回过患、涅槃利益等,但是主要还是着墨于「六度」的修持。
龙树菩萨,现证般若的大师
龙树菩萨是公元二世纪左右,印度的一位大乘大师,他是开创大乘、中观的一位大师。
龙树菩萨写了很多佛法的著作,当中有显经和密续的论典。譬如:显乘有《中观根本论颂》等,他在密乘也撰着了许多论典。从这些著作当中,我们可以知道,龙树菩萨是对显密非常精通的一位大师。
譬如重要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典,中文称《大般若经》,藏文为广版《般若十万颂》、略版《般若八千颂》等,这些都是从龙树菩萨所作的许多注解整理出来的。有位汉传大师,在他所写的龙树菩萨传记里也提到,这些般若经典释论,即是直接来自龙树菩萨觉证的净相与净观。
藏传说龙树菩萨曾到龙宫,汉传也说他曾到一个充满珍宝,像是龙宫的一个地方去;他在这些珍宝当中,看到了人世间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些经典。龙树菩萨阅读之后,完全吸收了解、融会贯通,再把这些经典带回人间,并且把亲眼所见写成文字。所以有种说法是:像《般若八千颂》等经典,就是在龙树菩萨那个时候所出现。
第1偈
具德我演如如教,为生福爱而兴述,
真善宜应可审听,此颂名为圣祇底。
白话:
为了您这位具有功德的真善之人,
让您能生起善功德,我造了这部论颂,
请您好好谛听呀,
这部论颂所说,都是佛陀的「圣人之言」。
这一偈中所说的「具德真善」之人,指的是龙树菩萨的亲友乐行国王。但也可以指我们每个人,只要我们能听闻佛陀教言,并且实际去修持,都是「具德真善」之人。「如如教」是善逝佛陀教言;「圣祇底」,是圣人之言。
第2偈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纵使我诗非巧妙,依正法说勿当轻。
白话:
不管用什么木头来雕刻佛像,
一切有智慧的人都会供养
(因为所雕的都是珍贵的佛像),
纵使我写的诗偈并不巧妙,
但这是依正法所说,您千万别轻忽呀。
这偈首先做了一个比喻:就像无论用任何材质的木头所雕成的佛像,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会因为这是一尊佛像而供养祂、尊敬祂。不会因为是良木就尊敬,不会因为是不好的木头就不尊敬。如同这个比喻,「纵使我诗非巧妙,依正法说勿当轻。」可能这边所说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巧妙,但是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依正法所说,所以也请听闻者不要轻视。
第3偈
王虽先解如如教,更闻佛语增胜解,
犹如粉壁月光辉,岂不鲜明益姝妙。
白话:
善逝如来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经听闻过,
再次听闻都有助益。
国王您之前虽已了解佛法,
再次听闻,对您的修行更有帮助,
这是非常殊胜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墙上,
岂不是更鲜明美丽吗?
「更闻佛语增胜解」,文中的佛,有「能忍」的意思,「能忍」一般来说是能消除烦恼。
事实上声闻、缘觉乘也能消除烦恼,但是这里不只消除烦恼障。我们说佛陀祂是大能忍,祂不只消除了烦恼障,也消除所知障。所以这里的佛语,是佛所说的教法、语言。虽然国王您过去已经了解、学习过这些如来的教法,但是如果您「更闻佛语」,来听闻以下这些佛语的话,能让您的见解更加增胜。
举例来说:「犹如粉壁月光辉」,就好象涂了白粉的墙壁,它已经洁白,倘若再加诸月光的光辉时,岂不是会变得更加光明、美好与殊胜?所以「岂不鲜明益姝妙」是这个意思。这里是指:国王啊!您之前或许曾经听闻过,若是再听闻佛法的话,您对于佛法的了解会更加增长。
这一颂的前三偈,是「前行」。这三个偈文告诉我们──如果对于佛法不了解时,就要透过以下的这些学习去了解它,这会是非常重要。就算我们已经学习过佛法,对佛法有一些了解,这时候如果您更加听闻与修学,则会对修持更有帮助。
我们也经常思索、阅读文字形容的真理,读过以后可能文字理解了,但是,真正的真相或者道理,是不是存于心上?
就如佛陀经常告诉我们:「正法、佛法是什么?」要我们「依义不依字」,我们要依靠的是它的真实义,而不是这些文字。所谓内容也不仅是文字的内容,重点是这些内容必须和我们的心结合,这时候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这是前三个偈文里,主要告诉我们的重点。
这三个偈文,主要提到:佛法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要学的;无论这样一个教法、传法的人,他是好或坏,或者是不同教派的内容,我们都不要因为对人的好恶,或者因为宗派的好恶,而有着分别。
譬如,有的人会说:「我喜欢的人,我愿意跟他学习法教。」或者说:「这是我的宗派,所以我愿意学。」也有的人说:「我不是这个宗派,我不想学!」我们都不要这样。就好象刚刚的诗偈,龙树菩萨也说: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就是不要因为材质的好坏,而有任何的好恶,亦即有轻视或尊敬的分别心产生。我们要抓到这些内容的意义是什么?
透过闻思修我们应该了解:这个教法到底好或不好,它的珍贵性是什么?还有我知道以后,它对我的修持有什么帮助?具何利益?我们应该这样思维,然后来做这样的学习。
那么接下来是「正文」的部分,或者称「正行」,它有三个大纲、三个章节:
第一个是「行善:修持善行」;
第二个是看到轮回过患之后,生起出离心;
第三个是涅槃的利益,就是思维涅槃的利益。
可以说整个《龙树亲友书》,都包含在这三个章节里。先来谈第一个,我们「如何行善」?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总的包含所有僧俗两众;第二是分别针对在家和出家众而言,大致分为这两个部份。
第四偈
佛法并僧众,施戒及与天,
一一功德聚,佛说应常念。
白话:
随时忆念佛法僧三宝,
随时忆念布施、戒律及天人,
每一种随念都会聚集功德,
所以佛说我们应常常作这六种忆念。
从这里开始进入「正行」。这一偈,是讲佛说「六随念」的修持。
首先谈到「皈依」的部份。外国的很多弟子们,在刚开始接受佛法的时候,都会跟随一位上师,然后接受皈依戒,并且成为受皈依戒的居士,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一项很好的传统。
以藏族来说,以前可能有这样的传统,但是之后却没有了!其实很多藏族的人民,并没有真正得到皈依戒。因此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外国弟子,您们在第一天就能得到皈依戒,进入佛门成为皈依的居士,真的成为佛教徒。我感到非常随喜大家!同时感谢大家!藏族也会…
《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