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院長確戒仁波切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而是要發願將來能做漢藏之間的橋梁,成爲真正的翻譯家,真正把中國佛教的典籍翻譯成藏文,或者藏文的典籍翻譯成中文。我相信漢藏的融合能促進佛法的興盛,能夠幫助與利益更多衆生。

  

  聞思修同時並進

  

  成佛的方法是什麼?首先要積聚資糧與淨除罪障。若是資糧積聚不圓滿,罪障也無法清除,罪障不除,我們也無法成就佛果。而佛學院的學習就是在積聚資糧,就是在修行。

  

  許多佛弟子常有一種想法,認爲聽聞、思惟佛法的時候,就沒有在積聚資糧,或者就沒有在實修;在實修、做功德的時候,又覺得沒有在聽聞、思惟佛法──總覺得聞、思、修叁者是分開的,其實這種見解是不對的。就像岡波巴大師就曾經說過,修持佛法的要點是什麼?就是聞、思、修叁者要同時並進。這點非常重要。但是它還是有主要跟次要的差別,佛學院主要是聞、思的學習,但同時你也在修持。閉關禅修時,你主要是在修持,但同時你也在做聞、思的學習。

  

  所以各位,尤其是想要實修的弟子們,首先學習見解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經典談到說,一位沒有正確見解想來修持的人,就像一位盲人走在荒野當中是一樣的,他的修持是不可能圓滿的。所以佛學院的學習就是要奠定聞、思的學習,培養正知跟正見。但這不是說佛學院只在做聽聞跟思惟,修持是將來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的意思,事實上在佛學院聞思學習的當下,其實就是在修行。

  

  當我們發願要弘揚佛法,照顧更多的人、更多的衆生時,應知光有這樣的心願是不夠的,因爲首先我們自己的修持要圓滿,自己修持圓滿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精進于聞、思、修叁者,當此叁者圓滿時,利他的力量也就能透過著作、講學、辨論叁種方式來幫助更多的衆生。當一個人有能力幫助衆生,同時動機正確,戒律清淨,那麼他就可以稱爲是一位菩薩、一位士夫,一位值得被尊敬的人。

  

  殊勝緣起──大譯師瑪爾巴的圓寂日

  

  以上簡單介紹了佛學院整個學習的脈絡。最後我要感謝大家的莅臨,還有功德主們長期的照顧。佛學院從去年開始計劃到今年得以落實,一切因緣都非常的順利具足,而且能夠在今天這個吉祥的日子,也就是密勒日巴大師、 瑪爾巴大師的智慧心融入法界(圓寂)的日子舉行開學儀式,這一切善功德都是屬于大家的。

  

  今天開學還有一個特殊吉祥的征兆,就是瑪爾巴大師在藏文叫羅劄瓦瑪爾巴,羅劄瓦就是譯師的意思。馬爾巴大師是一位翻譯家,它曾經多次到達印度求法,依止那洛巴等多位大師學習到非常多珍貴的法教,之後帶回西藏並且翻譯成藏文。今天是我們佛學院的開學典禮,又是大譯師瑪爾巴圓寂的日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緣起,象征學院將來能出現大譯師。

  

  但我們還是要看看瑪爾巴大師的一生,他曾經花了二十一年的時間,曆盡艱辛地來往印藏兩地學習佛法,吃盡了苦頭;與我們現在臺灣噶瑪列些林課程的五年相比,我們說是計劃希望在五年內學生就能成爲翻譯人才,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有很大的功德資糧才能做到。但我相信各位的功德可能都很大,或許比瑪爾巴更有功德,資質還更好也不一定呢!(大衆笑)...但真正五年學習出來後,會變成怎麼樣還不知道。(大衆笑)無論如何,這個緣起是好的。

  

  佛學院第一批的學生尤其重要,要更認真踏實的學習,成爲後來學子的楷模。我們常說一所佛學院的好壞,不能從外在硬體設施上去判斷,而是看佛學院的教學內容是否包含佛陀的教法與證法。如果具備了,才能稱之爲佛學院,佛法的命脈也就能維持下去。

  

  同時我也希望未來與各界各派的朋友們結法緣的時候,不只是帶人來參觀學院,只是解說建築怎麼樣,設備如何,而是透過說法、教學、論著、辯論來締結法緣。

  

  感謝化育基金會

  

  我們說要佛法興盛,要衆多因緣和合才行。譬如教法的興盛,需要有講法的老師;證法的弘揚,需要有實修的行者;寺院的發展,更要有功德主的護持。一直以來,雖然我有心想成立佛學院,但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地方,直到化育基金會支持提供位于板橋的兩個單位給佛學院來使用,才讓此心願真正落實下來。因此,我要感謝化育基金會與基金會的多位法師、同事,還有多位功德主、朋友們的支持,尤其妙融法師與堪布丹傑的幫助。由于大衆一心的努力與護持,今天佛學院才能正式開學,我感到非常的高興。

  

  目前這兩戶單位,如果說作爲一個佛法中心的話,它的大小是可以的,但是作爲佛學院來講,它還是小了點。由于場地的關系,現在能夠住的只有老師跟職事法師,學生們現在還要在外面自己租房子,這是比較困難的一點。但是現在正式的教學已經開始,希望能穩定的發展,未來一定愈來愈好。

  

  相信有願必成

  

  爲什麼我有這麼大的信心,相信佛學院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呢?因爲我相信弘揚佛陀正法,尤其透過佛學院的教學,就是在承擔如來家業,維系佛陀正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無量的衆生。相信有願必成,將來佛學院需要有一個大一點的環境,這個環境能住下所有老師與學生,大家都能夠一起用餐,一起學習,真正安心辦道的一個場所,希望這個願望能夠很快實現。

  

  雖然說有這樣的一個心願,但願望的實現,還需要因緣的聚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緣,就是學生們是不是真正用功學習?是不是戒律非常清淨?如果學生認真學習,持戒嚴謹,相信我們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相反的來說,如果行持不如法,心願將無法成就,功德主的護持也將變成一種浪費。因此,第一屆的佛學院學生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具備清淨的動機──菩提心,認真學習,尤其持戒要嚴謹。

  

  以上的談話內容都是出自于佛陀所開示的教法而講出來的話語,並不是我個人的想法,所以希望學生們都能夠好好的銘記在心。

  

  當尊者密勒日巴遇到困難時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學生們,有人的地方,總是有是非。尤其我們還是凡夫,心識還得依靠這個凡夫肉身,因此總會受到世間的一些煩惱糾纏;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要忘了最初的發心,當心中有一個更大的心願、一個明確的目標時,那些小小的是非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自然能夠將它放下。相反的,若老是執著放不下,這些糾纏就會成爲我們學習上的障礙。

  

  這裏說一個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各位都知道尊者的故事,所有藏人們也都贊歎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最精進、最勇猛、最不畏艱難的修行者,但是,他還是曾經忍不住逃跑過一次。(大衆笑)

  

  當時尊者因爲受不了種種考驗而逃離了他的老師,回到家裏。在家中尊者翻閱了《大般若經》,讀到其中一段常啼菩薩以無量劫作布施的故事,他突然慚愧的醒覺到:菩薩爲衆生吃那麼多苦,爲衆生做了那麼多事情,都無怨無悔,我竟然因爲這一點點的苦就嚇得逃跑,真是太羞愧了。所以後來他又回到了老師身邊。

  

  所以各位同學們也是一樣,將來學習上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我希望各位能夠堅持下去。

  

  最後我想引用寂天菩薩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做一個決定之前,要經過謹慎的分析與觀察,思惟我到底要做還是不要做?深思熟慮之後,若是決定開始做,你就要有始有終。要不然,還不如不做的好。」

  

  接下來我們觀賞一段辯經的示範表演。祝大家吉祥如意!

  

  

《院長確戒仁波切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