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6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日期:2006年6月1日~5日

  整理:Sigrid

  校對:法聚法師、慶喜法師

  

  業障消除 願生淨土

  

  所以在早上的課程當中,提到這個藥師經當中,是由文殊菩薩來請示世尊,也就是在第二頁上面有提到說「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爲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這也是特別爲了利益在這些佛法要式微時的衆生,如何幫助他們的業障消除呢?這時佛陀就回答了方法,即有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他是在東方的藥師琉璃淨土當中,他過去曾經發了十二個大願,就是爲了要利益一切的衆生,早上已經將這十二個大願介紹過了,透過這十二大願,可以幫助衆生,尤其是受著苦痛、病痛的衆生離開這些痛苦,接著由文殊菩薩請示佛陀,就是以這種問答的方式,總共有八個,接著佛陀便一一的回答,告訴弟子說離開痛苦的方法是什麼,要如何來修持藥師佛、向藥師佛祈請等等。

  

  首先介紹佛陀開示這個淨土的情況,各位可以看第八頁上面說「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這裏是首先他介紹了藥師佛琉璃淨土的情況、及種種相狀,接下來又談到「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诃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同時在這個琉璃淨土當中有二個菩薩,日光遍照菩薩跟月光遍照菩薩,「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在這一段當中佛陀他介紹到淨土的情況,當中還有有二位菩薩,如果一個弟子他具備信心向藥師如來祈請發願的話,就能夠投生到這樣子的一個地方去。所以在這裏提到說我們發願是很重要的,像經文中提到「應當願生彼佛世界」,通常我們發了願之後,有二種情況,一種是能夠實現的願望,一種是願望他無法實現,那當我們說因緣和合的時候,這個願望就能實現,但是如果因緣條件不具足時,當然就無法實現了,所以仁波切就舉了一個例子,他譬如說他如果發一個願望說「好,我現在前面的桌上要有一朵花」,他就一直發願要有一朵花,要一朵花、然後每天、每月、每年都這樣在想要有一朵花,但是他還是沒有辦法有一朵花在那裏,因爲沒有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說稍爲有一點智慧跟方便的時候,那同樣我還是有一個願心,我希望桌上有一朵花,于是開始准備,譬如說一個小盆子裏面裝了土,然後有肥料、有水、還有一個種子,慢慢這樣子放在前面,因緣和合就有可能開出花來,在佛經當中說,我們發願的話就能夠投生,但是真的能否投生到那個淨土,那要看我們首先一些因緣,例如我們有沒有積聚資糧,同時我們對佛法是不是具備信心等等,以這個爲基礎,並且實修佛法的話,那麼這些因緣條件和合,就有可能投生到淨土的。

  

  發願修持 遠離惡趣

  

  之前提到佛陀說我們發願是非常的重要的,透過了發願,同時實際來修持,這些願望都可以實現、可以成就的,接下來是談到說如果具備一些惡行、惡業的話,那麼會投生像惡鬼跟畜生等等的情況,在經文裏面提到「爾時、世尊,複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衆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阙于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複有無量堅貪有情,積集資財,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在這裏是提到有一些人,他不知道因果,同時他完全不肯給予布施,非常的吝啬,透過這樣一種因果的道理,他將來會投生在惡鬼跟畜生道的,這是從因果上來講,這裏也談到,如果透過了向藥師佛的大悲心的光明,是能給予他們救護的,所以這是說因爲我們過去所造的這些惡業,因此便會投生在惡鬼道跟地獄道,「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于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他在生前由于聽過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所以就算他投生在地獄惡鬼,也能夠因過去的這種善的習氣生起,而憶念起藥師佛的名號,那還生人中,還生人中之後,「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尤其後面提到說,能夠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這是提到說他得到了這個人身,並且是能夠修持佛法的人身,而且發起菩提心,積聚資糧,那麼他在最後就能做到這樣子以血肉等等來分施給一切、來布施給一切的衆生,所以這一段是指說透過了藥師佛大悲的加持,那我們能夠遠離惡鬼跟畜生這二種道的。

  

  接下來佛陀開示了第二個教授了,透過大悲的加持,我們不用投生到地獄去,這一段的經文是「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于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在學習了很多的學處,但卻破了戒,「屍羅」就是戒,「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于屍羅、軌則,雖則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于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等等。雖多聞但是生起我慢心,「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爲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就是指說透過自己的過失,自己就像是愚人一樣,最後會落入邪見、錯誤的道路,同時「複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同時也會讓非常多的有情衆生,落入大險坑,「此諸有情,應于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但還是有方法,不落入惡道的,那就是要依靠藥師佛的大悲加持,所以接下來又提到「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下面的另一個譯本跟藏文比較一樣,所以下面說「以得聞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故。于地獄處。」,特別只講地獄,「彼佛威力如來名號暫得現前。」那是過去生中,由于聽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他雖然投生地獄,如果他回憶起這個名字之後,即使舍命就是從地獄離開了,還生人道當中,同時「正見精進淳善淨心」,就是說他投生在人道之後,具備正見等等,不再具備像之前談到的,增上的我慢、自是非他、嫌謗正法這些過失都沒有,而是「正見精進淳善淨心。便能舍家。于如來教中出家學道。漸次修行菩薩諸行。」以上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種種大悲加持。

  

  憶念藥師佛 惡念化清涼

  

  接下來第叁個教授佛陀所開示的部份,是談由于我們具備了這種我執,特別是貪、瞋、癡的煩惱等等,會將我們牽引到叁惡道當中去,那什麼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叁惡道呢?就是這裏談到特殊的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叁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後面提到特別爲人的話,「或得爲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這是指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佛法,或者知道對治的方法,那我們就只能這樣受著苦痛,但是若過去「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衆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等等。這裏是說由于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一種加持力,這樣的善因、習氣,我們能夠憶念起佛陀,至心皈依,透過修持佛法,消除我們的煩惱,常遇善友就是說常遇善知識,透過這樣永斷魔罥,魔,指的就是牽引我們到惡道當中的各種貪、瞋、癡煩惱;這裏的罥就好象是魔網是一樣,將這些魔網都斷除了,然後將無明的殼消除,還有竭煩惱河,讓這個煩惱的河幹枯了,最後「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患苦惱」。

  

  佛陀又提到說,特別在此生當中,由于我們積聚各種的惡業,會在此生當中受到一些傷害的情況,「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有很多的有情在今生當中,互相喜歡好喜乖離,就是挑撥離間,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不僅如此,由于有這樣的一種心,叫做「此等互起惡心的衆生」,以這樣的惡心衆生,他們更會「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爲不饒益事」,互相都會做各種傷害的事情,互相謀害,具備這樣惡心之後,互相會以身口意叁門來互相傷害,如果不以叁門來傷害,還有其他的方法,後面提到說,或者「告召山林樹冢等神」,也就是召些山神去傷害對方,或者「殺諸衆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刹婆等」,或者「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無論說自他、互相傷害的各種方法,「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被害的人,或者說被別人詛咒、被別人傷害,如果他曾經聽聞過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話,他就不會被這些惡事所侵撓、所傷害,同樣如果我們是傷害別人的人,別人過去如果曾經聽聞過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話,那麼藥師佛會加持他,「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淩互爲饒益」,當時我們並沒有辦法馬上就止息這些鬥爭,或者馬上消除這些惡業,但是由于透過修持藥師佛,或者念誦藥師佛的名號,慢慢我們會提醒自己,減少自己的惡行,並且多積聚善行,互相的饒益,這就能夠達到的止息一切惡行惡業。

  

  植此善根 蓮花化…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