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日期:2006年6月1日~5日
整理:Sigrid
校對:法聚法師、慶喜法師
藥師佛無上殊勝的功德
接續昨天講到的部份,釋迦牟尼佛開示了藥師經,第二頁的下面,「佛告曼殊室利」,文殊菩薩就是曼殊室利菩薩,文殊菩薩是藥師經的請法者,我們說要利益衆生特殊的一個方法,或者說能夠幫助衆生淨除罪障跟淨除業障,最殊勝的一個方法,就是向藥師佛祈請,透過修持藥師佛,向藥師佛祈請,就能夠清淨我們各種的業障跟病痛,佛陀說到,藥師佛在哪裏呢?這裏說東方去此,一般來說所謂的一個方向,一個方所,其實都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方所,都是由我們心安立、所造作的,譬如說東、南、西、北各個方向,並沒有一個真實的存在,也都是心所現的,但是所謂的東方,是一種象征,因爲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所以也代表一切的光明、一切的喜樂,出生的一個泉源跟根本的意思。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這個十殑伽沙就是十恒河沙等佛土,這是指一個非常遠的距離,但是對于一個有信心、有精進的弟子來說,其實所謂的佛國或佛的淨土,並不是遙遠,是很近的,對于一個沒有信心、沒有精進的人來說,佛國是很遙遠的,所以這一段話主要是針對還沒有生起強烈信心的凡夫來講「十殑伽沙」是比較遠的,這個地方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明行圓滿」,指的是佛陀的功德是圓滿的,善逝也是指佛陀,所謂的「善逝」是透過了修持善的道路,最後前往到達了,逝就是到達了善的果位,以上是善逝的意思。
除了得到善的果位,同時還能夠世間解,「世間解」的意思是能夠遍知一切,就是得到盡所有智,盡所有知道世間一切的意思,所以叫世間解,以上都是形容佛陀殊勝的功德,例如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最主要這一段也是形容藥師佛他具備的特殊功德,但是這同時也代表一切諸佛所具備的功德。例如這裏也談到「調禦丈夫」,調禦丈夫是指要利益幫助一切的衆生,那麼就需要調禦,也就是知道衆生痛苦的因是什麼,像各種的瞋心、嫉妒、煩惱,需要消除,需要調禦,不僅僅佛陀他是世間解,知道世間的一切,他同時知道如何利益衆生,如何調禦衆生煩惱的方法,所以叫做調禦丈夫,調禦丈夫之後,由于衆生有非常厚重深沈的煩惱跟習氣,通常一般衆生被這些煩惱習氣牽引之後會到那裏呢?落入輪回或者落入惡道,所以調禦也是讓衆生透過佛法能夠暫時短期投生到善道,例如天道、人道,以究竟來講,是調禦丈夫帶領衆生到究竟的佛國,這就是調禦丈夫的意思。同時佛陀也叫無上士,是指他具備了無上功德的士夫,那麼也是天人師、佛、薄伽梵,以上是形容藥師佛,還有諸佛的功德。
佛法當中的見解談到,一切的佛菩薩最開始也都跟我們一樣是凡夫,然後慢慢進入了正道,佛法的學習,同時實修正法、實修佛法,生起菩提心,行菩薩行,最後圓滿成佛的次第,利益衆生成佛之後,而開啓了兩種智慧,就是「盡所有智」跟「如所有智」,並且以大悲心來利益衆生,藥師佛他也是依循如此的次第修持。在第叁頁的最上面說到「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這是指藥師佛他在未成佛前,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發了十二大願,也就是透過這十二個大願的願心力量,因此可以消除衆生各種的業力、各種的病痛,這是因爲願心的力量,所以說只要後世的衆生弟子虔誠的向藥師佛祈請,或者修持藥師佛的法門,或者聽聞到藥師佛的名號,都能夠從各種的惡業、從各種病痛當中出離,最後圓滿成佛,這是因爲藥師佛曾經發了這樣的大願,所以衆生只要聽聞到他的名號,都可以消除業力。
十二大願:第一大願
下來十二大願當中的第一個,「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主要是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曾發一個願望,將來在他成佛的時候,他色身的光明會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熾然的照耀,非常莊嚴、非常光明,舉個例子來說,就好象現在我們的人世間,由于佛陀的大悲及加持,也由于釋迦牟尼佛誕生到人間,所以到現在都還有佛法能夠學習、聽聞,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大願都會生起疑問,爲什麼能夠做得到呢?什麼叫做「佛的光明能夠照亮無量無盡」的世界呢?或者說爲什麼衆生都能夠變得跟藥師佛一樣具備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呢?心會生起懷疑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可以這樣來想,例如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誕生了,一直到現在爲止,我們還可以看到者佛陀利益衆生的佛行事業直到現在都持續著,而且非常的興盛廣大,無數的行者如修持南傳法教的弟子們,他們透過了修持,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這已有數不清的人因爲修持而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同樣無量修持大乘法教而證得菩薩果位的人也非常的多,也有數不清修持密乘法教而得到成就的人,所以說這都是佛陀佛行事業的廣大,爲什麼會有這樣多的人得到利益呢?整個世間都像被光明熾然照耀一樣呢?這就是因爲佛陀釋迦牟尼佛,在藍毗尼園誕生,之後在菩提迦耶成就佛道,到叁轉*輪,並且利益無量的衆生,可以說這一切,到現在整個佛法還在世間弘揚,讓世間更加的有福氣、更加的圓滿。這種佛法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無盡的世界,這是象征佛法的圓滿充滿了全世界,所以到現在正是一種不可思議,不同于其他世界的一種加持,我們現在有正法,而且能夠修持正法,也能夠證得果位不僅是我們自己得到好處證得果位同時也利益無量的衆生。上就是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最主要的意思。這裏也提到說具備叁十二大丈夫相,還有八十隨形莊嚴其身,這是指凡夫按照這樣發願,身體就能轉變成爲叁十二相,並不是,而是透過了次第的修持,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好的果位最後是可以得到的。例如說我們最開始向藥師佛祈請,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對藥師琉璃光如來生起信心,透過這種心願、一信心,就在我們心中種下解脫的種子,一種善的習氣,透過了這善的習氣,我們再發起菩提心,並且次第的行持菩薩道,例如布施等六度的修持,慢慢的證得菩薩的階位,從最開始的極喜地到最後法雲地等,最後成就圓滿的佛果,這時我們就能夠具備叁十二相跟八十種好的果報,所以這裏說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這是藥師佛的一種願心,透過這個願心,真正能夠成就願望,當我們在念誦的時候,從心中也要這樣來發願生起信心,這種信心是假如自己也這樣次第來修,一定能夠證得的果位。
第二大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這裏談到形容藥師佛功德的圓滿,及一切罪障的淨除,他發願在證得菩提的時候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這是形藥師佛一切的功德都圓滿了,各種的煩惱障、所知障都消除了,所以能夠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光明爲什麼能夠光明廣大?是因爲佛的叁種智慧都開啓了,大悲、大智跟大力這叁種力量都具備了,所以說「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這是形容佛的功德跟光明甚至過于日月,所謂的日光也好、月光也好,這種光芒只能暫時消除一些黑暗而已,但是佛陀他所具備的功德是過于日月的,原因是佛陀的大悲,還有佛陀的智慧跟佛行事業,這種光明是能長遠的、究竟的消除一些衆生內外的黑暗。譬如說衆生內在的黑暗,像是各種無名煩惱等等。以上這一段是形容佛陀功德圓滿的部份,不僅僅是自身具備功德圓滿,同時能夠利益衆生圓滿,所以後面又說「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幽冥是指在黑暗當中,或者昏暗當中的衆生,幽冥、昏暗、黑暗是指衆生在無知的、無明的障礙之下,不知道取舍的方法,所以形容幽冥的衆生能「悉蒙開曉,隨意所趣」,「隨意所趣」是指透過修持佛法,或者是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生起了一點的信心,僅是這樣的一種信心,就能夠在心中種下一個解脫的種子,就能夠利益衆生。「隨意所趣」是指衆生就能不落入惡道,而能夠隨他們的意念投生到善道去,同時不僅是自己投生善道,能作諸事業,也能夠利益衆生的各種事業,帶領衆生前往善道的事業都能成就。仁波切提到最後一句叫「作諸事業」,由于在藏文裏面也有另外一種的意義,也代表是衆生隨意所趣之後,能夠消除一切的業障的意思。第一種意義是作諸事業,一切利衆的事業成就,第二種意義也叫做盡除了一切的業障。
第叁大願
下面是,「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藥師佛他發願在未來成就菩提時,具備廣大的智慧,能幫助一切的有情具備無盡的受用物,就是無盡的各種資財、各種的東西,這也是透過積聚資糧,能夠圓滿一切無盡的受用物,同時也有另外一種意思,就像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裏面形容到,有人並沒有具備這麼多外在的各種受用物,譬如說財富、東西等,但是如果他具備了知足心的時候,他就像是具備一切東西,擁有一切東西的喜樂是一樣的,寂天菩薩也形容當一個人具有知足心的時候,就連帝釋天王都沒辦法比得上這個人,所以說這段話裏,有二種意義,一種是願一切衆生都能夠得到無盡的各種受用物。第二種意義,如果沒有外在的東西,也願衆生能夠具備一念知足心。「莫令衆生,有所乏少」,尤其在人道當中,衆生會遇到各種貧困或者資聚不充足、因緣不具足的痛苦,願…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 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