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應變化
佛菩薩的教導,字字句句都是讓我們在這種迷茫、這種混亂痛苦當中回過頭來,皈依。“叁寶”是總稱,佛經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我們的皈依處,皈依,這樣才圓滿。再廣義地講,我們皈依的佛弟子更應該恭敬一切衆生。因爲你現在開始明白了,開始覺悟了。其他的人對你不恭敬了,其他的人對你不了解,沒關系,你了解他們,你知道他們也有佛性,對他們更加恭敬,禮敬諸佛,這才對。
不能說我皈依叁寶了,就高高在上了,你們沒皈依你們都愚癡,你們都笨,你們都沒有福報。這樣一說的話人家跟你拼命的,你皈依就了不起了?就起矛盾了,就起戰爭了。所以你皈依了你知道了,大家都有同樣的佛性,都有福報,只是他們的因緣還不到而已。這個時候更應該去關懷他包容他,做出你的樣子,把你的愛心奉獻給他。他就會知道皈依的人是不一樣,這個人真的轉變了,你看過去蠻橫無理、霸道,現在皈依了以後性格變軟了,會幫助人了,會關愛人了,還是佛好啊!這種事情很多的。
有的兒媳婦不知道孝順公婆,經常虐待,後來進入佛堂皈依了,回到家後知道孝順了,老人一開始對佛教也有偏見,對佛教也不認識感覺是迷信,年輕人學他有什麼用,學他幹什麼?結果一看,這媳婦在家裏變了,也會做飯了,也會打掃衛生了,也會噓寒問暖了,老人說,佛教好啊,這個佛教太好了,我們也要學。這就是例子,就是做出來給我們看的,這種事情很多的。
有的家庭不和,鬧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有一方學佛了,知道自己錯了,自己不應該那麼任性,不應該那麼地蠻橫無理,自己知道要退一步,過幾天這個矛盾就化解了。對方不學佛不知道,感覺你怎麼變了,變得那麼好了,怎麼變的?學佛變的。還是去學佛吧,天天去學。所以說是你做出來的。是佛教導你,你落實了以後你的家庭真的轉變了。
前一段時間,去年的時候在北京,有一位老居士,夫妻倆都是共産黨員,一輩子是企業裏的幹部,現在退休了,老伴兒學佛,老頭就說一輩子都是共産黨員,退休了搞迷信去了,整天不著家,忙忙叨叨地搞迷信,共産黨員怎麼搞這個?不相信。因爲退休了在家裏沒有什麼事兒,兩個老人吃完飯就在家坐著。身體也不好,運動量也不夠,每天沒有事情做,悶得身體就出現狀況了。這個老人不聽她老頭兒的,說你在家坐著我出去了,出去學佛去了。
後來一段時間,他感覺老伴兒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了,氣色也好了。以前兩個人在家的時候天天幹仗,沒事兒吃飽了在一起坐著就吵架,現在她出去了也不吵架了。過幾天病也好了,感覺這個學佛看起來還不錯,就開始也不反對也不支持。吃完飯你走了沒人跟我吵架了,你走吧,身體也挺好的,就不管她了。
去年奧運會的時候,奧運會剛結束就是六十年大慶,每個街道都歡天喜地地慶祝。國家成立六十周年,都准備文藝節目、演唱什麼的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因爲他是個共産黨員、老幹部,上面派他也去准備一個節目,上去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他也挺有這份天賦的,參加彩排,經過了兩叁個月的彩排,結果那天要上場了,在彩排的團隊裏面每天吃的盒飯快餐,老人的胃都不是很好,吃了快餐胃不舒服了生病了。這個時候他想,這可怎麼辦?如果不上去表演,大家已經彩排了兩叁個月了,關鍵的時候不上場,不叫人家笑話?這個事情沒法兒收臺了。在這個非常著急的時候,他就想:老伴兒每天都在家念阿彌陀佛,我也念念吧。他就捂著他的胃念,阿彌陀佛,結果念了半個小時,不疼了,不疼了就開始上臺去表演了,表演得很輕松很好。回家後就跟老伴兒說,你們這個佛太靈了,真是救了我了!否則的話我就下不了臺了。老伴兒說是吧,你還反對我學佛,趕緊來學吧。這樣他在家沒事兒也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開始慢慢地學了。這都有一個認知的過程。
家人現在不學不要緊,你得到受益、得到好處了,慢慢地他們就會看到你真的變化了,你真的是越變越年輕了,越變越漂亮了,身體越變越好了,就知道還是學佛好。這樣一來都有個過程。只要你有正知正見,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心去學下去,都有好處的。
首先我們的自身一定要有明確的認識。作爲佛弟子,基礎的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爲人、做事,廣行善事,廣結善緣,這是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談得上精進修行。爲什麼呢?我們廣結善緣,廣培植我們的福報,爲大家奉獻、培福,是廣結善緣,這樣你的福報就增加了,你的障礙就少了。如果你六親不顧了,就像有人念了幾遍《金剛經》以後,就感覺所有的東西都是空的,在家裏面什麼也不做了,年輕輕的什麼都放下了每天無所事事的。人家說,這個學佛學壞了。家庭也不顧了,責任也不去盡了就出問題了,這也是不對的。
學了以後更應該知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更加積極地,有任務,有規劃地去做,這才行。不是不做,不是學佛了我放下了,放下是放下煩惱,是放下障礙你精進的這個“障礙”,而不是放下了我什麼都不做了,什麼都不進步了,這就錯解了意思了。放下的是我們的執著,是我們的障礙,不是放下了事情。
有一個佛陀小故事,有一個人大老遠地來找佛,讓佛開示怎麼樣能夠解脫,怎麼樣是解脫之道。佛告訴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東西放下了,跟佛說,我已經放下了。佛說再放下,他就把右手的東西也放下了,他說,我東西全放下了。佛說,還要放下,他說我沒有東西了還放什麼啊?佛說,我不是讓你放下你手裏的東西,是讓你放下你心裏面的障礙。你心裏的煩惱要放下,你心裏的煩惱障礙放下了,你手裏掂著的這些東西不會障礙你,沒有障礙你。佛讓你放下,不是讓你放下事情都不幹了,而是讓你放下你的煩惱、自私,放下這些分別來成就衆生、成就自己,這叫放下。
隨緣也是這個道理。隨緣不是什麼都不做了,隨緣是盡心盡力地去做了,而不去希求一定一定要達到我的目標,而苛刻地去要求,這叫隨緣。不是我們不做,而是我們還要去做。你不做了就在家等著,那也是攀援啊!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佛法是活活潑潑的。我們在什麼樣的崗位就做什麼樣的事情。
一個佛堂也是這樣的,堂主來主持大的工作,我們來的這些居士、佛友能夠力所能及地來幫幫忙,這就對了。你來掃掃地,來擦擦桌子,這是你在修自己的福報,你的心裏還在念佛,你這也叫放下了也叫隨緣。不能說我來到佛堂了,我放下了我隨緣了,看到這個桌子上的灰是一層厚,還裝沒看見,我放下了嘛,桌子上的灰塵沒有關系。那也壞了。這怎麼能叫放下看呢?這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該擦桌子的擦桌子,該掃地的就掃地,我們還念著佛號,這叫放下了,隨緣了,念佛了。該做事做事,這樣才能夠將這個團隊整體地和諧起來。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夠貢獻一些力量就貢獻一些力量。如果堂主一個人來做,那麼多的衛生要打掃,那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那他放下了嗎?他也放下了。他爲什麼還要做呢?隨緣。大家需要一個幹淨的地方,這是佛菩薩給他的使命。
真正做這些事情的人都是無私的,都是奉獻的,真正爲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場所。盡管有很多事情不完善,很多的事情不完美,但是有這麼一個道場,諸佛護念,諸天善神擁護,爲什麼?這樣的道場少啊,完美的沒有,不完美的又有幾個呢?
佛法在這個世間能夠興旺,能夠有這樣的機緣讓衆生得到利益,不容易遇到。這一個地區幾十年來有幾個佛堂?有幾個人有機緣大家在一起研究過佛法、學學佛?少啊!雖然不是圓圓滿滿的,但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就是圓滿。比沒有強,也不斷在進步,不斷在提升,今年是這個樣子,明年的這個境界也提升了,福報也提升了,環境也提升了。如果我們不發心,我們沒有這個認知,那佛法永遠不能興旺,大家永遠得不到利益。
現在有了道場,我們就要明了,星星之火必能燎原。爲什麼呢?因爲不是爲了某一個人。佛法最高明之處,他的智慧是照亮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光明之火,點亮你內心深處的光明,你明白了以後你的生活會非常美好,你的人生會非常地燦爛,你就會感覺到你的人生充滿了價值充滿了意義。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這才是佛的教義,教導我們,讓我們找到真正的生命。不是讓我們迷迷瞪瞪地,懵懵懂懂地一天一天的二十四小時過去了,過十年、二十年、幾十年過去了,最後活到80歲、100歲入土了,沒有一點點的生命價值和意義,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些事情,這麼好的東西一生沒有聽說過,你說多麼可惜啊!太可惜了!
佛告訴我們,佛法太難遇到了,真正能夠聽聞太不容易了,那麼好的東西!所以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同樣的,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聞佛法。你能夠聞到佛法都是過去生中修來的,都是你行善積德積累來的。《無量壽經》上說的很清楚:“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這就可想而知,無論你學佛也好不學佛也好,做一個善人是多麼重要,做一個好人是多麼重要!沒有這個基礎佛法不能建立。
佛門裏面教我們十善業道,教導我們如何做一個善人,這是基礎,是我們人間的基礎。你十善業道做圓滿了,即使不念佛也決定升天了,這個福報有多大,爲什麼呢?感應的是天人的境界,你在人間就會像生活在天堂的境界一樣。因爲你沒有痛苦、沒有災難、沒有憂慮、沒有牽挂,這個時候你說人能不幸福嗎?
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捆縛住了,自己找來了許多的麻煩,找來了許多的痛苦。痛苦不是真的,今天爲這個問題痛苦,等這個事情過去了,沒有了,永遠不會存在了;你明天又遇到一個事情,就爲另外一件事情痛苦,遷流不住。事情在變化,你的痛苦依然沒有改變,可見得事情不是真的,你的痛苦難道是真的嗎?…
《學佛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應變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