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把這個煩惱轉變了,化解了,時間久了煩惱就沒有了,它是個方法。我們要明了,念佛不是目的,念佛只是方法。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的目的是降伏我們的煩惱,最後達到融化我們的煩惱。沒有煩惱了就進步了,你就沒問題了,是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一個方法都不是目的,都是我們菩提道上的一個助緣,一定要認識清楚。
今天我們學習《盂蘭盆經》,也是一法,這個法是什麼?救母親,表孝道之法,這也是八萬四千法門其中一個法門,我們用真誠心來學習,用一顆無比的孝心來觀想,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生死輪回不知道在哪裏,有的可能成佛菩薩圓滿了;也有很多沒有遇到佛法,到了叁惡道了。佛告訴我們真話,一切衆生和我們什麼關系?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我們無量劫以來,輪回所能夠接觸到的一切的現象、一切的物質,都和我們有非常親密的緣分,沒這個緣分,你看不到也聽不到。今天你遇到了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與我們有緣,沒有緣分你根本遇不到。在這個時候怎麼辦?灑脫,敢于面對,就正確了。用一個平常心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沒問題了。
全世界有70億人,整個宇宙有多少生命?但是你這一生當中能夠接觸到的、見到的,有多少呢?還是不成比例。你能夠見到,能和你有關系,無論是惡緣、善緣,前世都是有緣的,而且肯定一點,善緣會變成惡緣,惡緣也會變成善緣。這一生是惡緣,有可能過去的前幾世有很深的善緣,決定是。
中國有句話講,愛得越深,恨得越深,刻骨銘心。爲什麼有些人看到某一個人,這一生沒什麼交往卻非常恨他?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有原因的,決定不是偶然的。那爲什麼恨呢?平白無故在馬路上遇到一個你從來不認識的人,肯定對他就很淡,不會産生太多愛意也不會産生太多的仇恨,因爲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所有的愛,到極處就是恨。你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裏,等哪天發現結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個成果時,你的嗔恨心就起來了,這個恨就種到你的潛意識裏面,所以見面就恨他。有障礙那也是正常的,過去結的這個緣坦然去面對,就沒有事情,就能過去,這種事情每一個人都要承受的。
當時佛陀爲我們示現的,天天普度衆生,有那麼多的弟子跟他學習,偏偏還有提婆達多天天給他搗蛋,天天給他唱反調,這就是緣分。因爲過去生中結的有善緣有法緣,同時也難免有點惡緣,所以有點障緣正常的。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面對,這個是比什麼都重要的。用一顆清靜心、一顆平常心,還是用一顆怨恨的心、嗔恨的心,來對待你的修法,來對待你的學習,來對待你的生活。了解了這個緣分說不定過去是善緣造成的,不一定是過去的惡緣造成今天的嗔恨,所以你想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樣子,自自然然就沒有脾氣了,自然就化解了。你說你有何等的自在!爲什麼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相,佛陀太慈悲了!太偉大了!我們衆生很不容易能夠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來想一想生命當中不能不想的問題。但是我們恰恰忽略了,佛陀給我們點明,給我們開示出來,這個太不可思議了。
佛法在我們人間,是我們人類無比的福報。你能夠真正遇到佛法,遇到正知正見,比你擁有多大的金山金元寶都殊勝!物質的東西不屬于任何一個人,只是你心理滿足一下而已,我有多少的金錢,我有多少棟房子,心理上滿足一下而已。是你的嗎?難說,不知道是誰的,變化太快了。即使落到你名下了,你踏實了以爲是你的。實際上是誰的?你沒去住,即使你去住了也不是你的。即使你到了一個最豪華的地方去住了,時間過得非常快速,是你的嗎?你得到了沒有?也沒得到,被這些妄想妄念迷惑了自己而已。
真正地明了以後,我們對一切境界,一切環境,不執著就對了。佛法告訴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同時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具體應該怎樣去做,不是消極的,既然都是空的,既然得不到,大家天天呆著,什麼也不去做了,那也是錯誤的,不對。目犍連還救她的母親,這是佛的弟子給我們作示現,如果想一切都是空的,餓鬼道也是空的,他母親在那受苦,他要不去救,那就錯誤了。所以我們要明了佛教都是積極的。
覺悟了以後稱爲菩薩,“菩薩”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衆生。覺悟了成爲菩薩,覺悟了以後幹什麼?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幫助那些在受苦的。我們還沒有成菩薩,我們在學習菩薩,一定要明了,我們要有菩提心才行,沒有菩提心不能成菩薩。沒有菩提心,你這一生很難擺脫業力的糾纏。佛講得很清楚,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衆生的業力和佛的願力,這個力量是相等的。唯有大的願力,大的菩提心,能夠轉變你的業力,你有多大的願力就可以扭轉多大的業力。
如果我們的菩提心發不出來,修行都是表面的,都是膚淺的,不能夠深入。因爲你不了解,佛說得很清楚,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是同一個體。既然同一個體,衆生有難你會不會不去幫?古德有個比喻說,像我們人的身體一樣,左手忽然間疼痛了,受傷了,右手很自然地要去幫忙,自然的。誰讓去幫助了?沒有啊。大腦自然反應,這個地方受到創傷了,很自然,因爲同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的,不是我們一般世間人講我去幫你談條件,佛沒有談條件。爲什麼呢?左手和右手互相幫助一下,還互相談條件?沒這個道理。爲什麼世人談條件?因爲世人都在不覺悟的狀態下,心量都沒有打開。你真正想開了以後,沒有什麼,哪有事情,煩惱都沒有了,大家都在這個遊戲當中。那麼執著,堅固地執著,抛開了以後沒有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這是佛菩薩的心境,這是菩提心圓滿的一個展現。
我們還做不到這個圓滿,但是一定要清楚,只有這樣子我們才能像諸佛如來一樣,千百億化身。那時候你的身相化身無數,就像我們念的《贊佛偈》一樣“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都是你的身。你有永恒,你有自在,你想幹什麼事情,不用動,一個化身就過去了,同時可以幹很多事情,那你就沒有那麼辛苦。
有人問:“你們那麼多人念“阿彌陀佛”,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說阿彌陀佛每天工作有多累嘛!那麼多人念,每天要去接太辛苦啦!做阿彌陀佛真不容易啊!”實質是什麼一個道理呢?感應道交。是我們的真誠心、清淨心,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同時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他那個化身就來了。到底是化身還是真身呢?也是真身也是化身。怎麼這樣說呢?看你的心清淨到什麼程度。如果你真的到“理一心不亂”,達到煩惱、業障消除了,報身佛就在你眼前。這個報身佛有沒有來呢?沒來。那怎麼又跑你面前去了呢?也沒去。那爲什麼是這個樣子?佛告訴我們:“不可思議”!這就是佛的神通、道力非常廣大!不是佛從西方極樂世界踩著蓮花來了你看到了,不是這個樣子,是你的心地清淨了,以程度來決定你見的是化身佛還是報身佛,完全是衆生的心量來感應的。
佛經告訴我們 “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隨著衆生的心來展現佛菩薩的智慧、能力。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本來具足的能力。那我們多麼羨慕佛菩薩的智慧,我們多麼羨慕佛菩薩的能力啊!佛告訴我們不用羨慕,你也有,每個人都有,只是佛菩薩把這些障礙、煩惱清除掉了,而我們每一天在這種有限的範圍裏面,這種狹小的生活空間裏面,放不下,執著,不能夠開脫出來而已。
有人說:“你看這世界煩惱的事情那麼多,真的是不如意的事情那麼多,惡人也挺多的!”我說:“不是這個道理啊!我看善人還蠻多的,這個世界蠻好的。”爲什麼蠻好的?每個人的遇境不一樣,業力是不一樣的。極樂世界很好,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一個惡人也沒有,一點惡事也沒有,你怎麼不去呢?你爲什麼還天天看著這個人很惡,那個人讓你很煩?你天天去執著這些東西的話你說能不煩嗎?你這個心能夠靜的下來嗎?能夠和淨土感應道交嗎?你的心不淨,就有那麼多惡!所以一定要把這都化解掉。佛很高明啊!告訴我們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就對了。我們不要去看別人的缺點,要去贊歎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心量逐漸放大,自己的生活就逐漸逐漸地陽光起來了,每天都佛光普照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敦倫盡分,老實念佛”,這是我們修行的宗旨,這是很重要的。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任務,這叫“敦倫”,人倫、本分如此,要去做。要知道這些事情是過去的因緣和合,産生了這個果報的現象,盡到自己的本分。你是不願意離開也要離開,願意離開也是要離開的,百年有幾個人能夠過得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的。痛苦著也是走,歡樂著也是走。念佛人到西方淨土去成佛去了;痛苦的人到下面去了,煩惱的人也到下面去了,那你願意到哪裏去呢?都要離開的,無論舍得舍不得誰都避免不了。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誰也不敢說他明天會怎麼樣,這一生能活多大誰能預料呢?沒人能預料。那怎麼辦呢?覺悟了念“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榜樣啊!
我們能有機緣同聚一堂,佛法因緣生,諸緣和合。感恩誰呢?感恩彌陀大願菩薩!如果沒有彌陀大願菩薩慈悲的接引我也不會出家,所以說都是菩薩慈悲啊!一步一步地爲我們把這個事情開解明白,才有我們大家同聚一起學習佛法的機會。彌陀大願菩薩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證明!告訴我們敦倫盡分,在任何一個崗位上認真修行,堅固你的願力,堅定你的信心都能成就。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同時示現成佛的還有維摩诘居士,他示現的是在家人成佛了,和佛是同一個時代。目犍連、阿難、文殊、普賢都要去聽經聞法的,這是一個最好的實例。這是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當中,在我們人生的崗位上,只要你有正知正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哪怕你的生活環境再惡劣,沒有關系,你能成就。
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種種不同的身份,告訴我們同樣的目的,就像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一樣,你應以什麼因緣得度,佛菩薩就會現這個身來給你增加信心、增加願力。你能不能成就?這不是佛菩薩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多少的信心,自己發多大的願力和佛菩薩感應道交,這個感應道交就決定你自身的成就。
我們在護持彌陀大願菩薩,反過來是彌陀大願菩薩爲我們建立這個平臺,爲我們成就這麼一個學習佛法的機會!沒有彌陀大願菩薩這個因緣,大家沒有機會遇在一起,都會隨波逐流,不知道流到哪裏去了,包括我在內都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恩德太大了!我們遇到了就應該要珍惜這個緣分。這是整個人類的福報,也是增加一切衆生無比信願的一個最好的機會!被我們趕上了,被我們這個時代趕上了,我們聽到了,可見得我們有多大的福報啊!這福報太大了!
我相信咱們能夠有這個機緣聽聞彌陀大願菩薩念佛成佛,示現那麼殊勝的全身舍利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事情不僅僅會利益我們當代的有緣衆生,而且會延續下去,會幫助更多未來一切有緣人。我們太幸運了!太有福報了!所以說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小瞧自己,每一個人都是有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你本來都具足的。多少人因爲遇到了佛法從苦難中解脫了出來。我們本來苦惱的心現在祥和了、和諧了,同時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無限的祥和、無限的光明,這就是佛教幾千年來對人類、對一切衆生不可思議的貢獻!整個佛教爲大家傳遞的是什麼?傳遞的是福音,福音來源于我們的信心,來源于我們的願力,來源于我們對于人生正確的認識——正知正見。所以我們聚在一起因緣非常難得。
同時學習目犍連尊者的這種示現,也是給我們一個深深的反省。我們從哪裏入手?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起,然後“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在忉利天宮講的,我們民間稱爲玉皇大帝,教導天人修的是十善,十善圓滿生天。光讓我們去信,這個力量很弱的,我們還要去依教奉行,真正把我們思想行爲轉變過來非常地重要,所以根是相同的。
佛法裏面對于一切現象、一切事物是沒有對立的,對其它宗教也沒有對立,何況佛門裏面自己的宗派,更沒有對立,都是圓滿的,同一個生命的整體。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認識不一樣,造成我們種種的差距。
一定要清楚,痛苦是來源于自己的對立,自己的煩惱,不是來源于外在的。本身的現象它只是起到一個緣——助緣。你很順利,說明你善的緣分現前了,它是這個助緣,惡的果報也只是短暫的,爲什麼呢?因爲你在受惡報的時候會覺悟,覺悟了以後會反思,這就是自己提升的一個機會,不是壞事情。
佛告訴我們,地獄是幹什麼用的?消業用的。不是壞地方,好地方。有業障了到這個地方去消,把它消掉了以後你就上升,你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地方是對治毛病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業因的話,決定不會感得這個果報。所以我們明了了,遇到以後不消極,認認真真地去對待,非常重要!
在我們學習當中,談論了這麼多現實的事情,和我們生活都息息相關。因爲今天我們所講的是目犍連尊者救他母親,這個事情雖然講的是世間法,義理卻非常深廣。我們要清楚,尊者是爲我們表法,爲我們做個表率的。我們在自身修行當中要真正地落實在現實當中,所謂“上報四重恩”就是這個道理。佛法完完整整地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爲我們的生活更加圓滿,不至于將來有苦報!佛法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地去掉災難,回歸到清淨,回歸到祥和。
今天佛的歡喜日,其中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目犍連請他母親吃飯,同時供養十方諸佛,以這個威神之力、供養叁寶的力量加持他母親能夠得到飯食,能夠得到安樂,所以有了這個儀軌。我們要用一顆真誠心,用一個報生生世世父母恩的心來做這個儀式,真誠心非常重要。
選自開願法師在2010年陰曆7月15盂蘭盆法會中的開示
《孝道的真實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