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鬼,目犍连的母亲在饿鬼道,就是吝啬加嗔恨的业果,所以没有东西吃。即使东西到她面前了,被一把火烧焦了。这把火哪来的?无明之火。不是别人给她放的火,是自己的业力感召。就好象我们看这一盆花似的,当我们的心情很好很顺的时候,看到的总是那么美,总是那么喜悦;当你的心很烦恼、遇到很多不顺的时候,平时看到喜欢的东西忽然间失去了那种喜悦,变成了痛苦,甚至于变成了仇恨。
难道这个物质有变化了吗?物质没有变化,谁在变?我们自己这个反复无常的心在变。它的变化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喜怒哀乐,循环不定。哪一天是个头呢?如果不觉悟,就没有头没有尾,继续轮转下去。乐的时候很开心、很自在,衣食丰足,真的像天人一般的生活;痛苦的时候真痛苦!因为没有遇到佛法,没有觉悟之前,一切的行为,一切的思想都没有一个规范,随着你的妄想,随着你的业力在转变,佛经里面叫“随波逐流”。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每个人忙忙碌碌,老年以后得到了什么?得到一些妄念:哎呀,我一生多么辉煌!我一生多么成就!这些辉煌成就在哪里呢?太空洞,太迷茫!
既然知道这些是虚妄的,是空洞的,我们要不要去做呢?要去做,我们要用一个超越的心去做就对了。即使在这个世间生活,我们要以佛菩萨的心量来看人生看世界,看生活的环境,这才正确。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别人跟你有障碍,别人跟你有冲突,在自己内心深处先把这个冲突、这个障碍给化解掉,你就自在了,别人的冲突就伤害不到你了。如果别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你就难过好几天,这等于你接受人家的伤害了。不应该接受啊!为什么要接受呢?自己不觉悟,自己也有烦恼,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都明了了,一天一天在进步,每一天的觉悟程度不一样。进步虽然慢,也能够体悟到自己的境界在提升。提升了以后感觉很受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不要得少为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地去体悟。现前的这种生活环境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去修行,没有时间去念佛。有这种忙碌的生活方式,按佛经来讲可以说这是大家没有福报,像机器一样,没有时间把自己静下来,高负荷地在轮回,在运作。在这种大的共业当中,你不去工作不去做事,又害怕会被社会淘汰,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办?佛告诉我们,要把心量放大,要把我们的觉性提升,这是最主要的。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离世间觉。在世间照样可以觉悟,我们每天能够不生烦恼,有烦恼了自己能够觉悟到,这就说明你很有进步了。有时候虽然有了烦恼自己控制不了,还会发脾气,但是现在,你感觉到发脾气不对,这也是一个认识,说明你已经进步了,不断地往上提升,至于提升多少是自己的事情。
问你什么时候能成佛,这个答案不在别人那里,也不在佛菩萨那里,佛菩萨没办法来预料你什么时候成佛。那你什么时候能成佛?你自己想成佛的那一天,就离成佛不远了,我们还不想成佛,佛拿我们也没有办法,佛也不能把我们给硬拉上去。为什么呢?成佛是我们自己恢复本来的面目而已,我们本来面目是觉悟的、是智慧的,现在迷了被障碍住了,把这些障碍去除掉以后你就成就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磨难,所以种种的形式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同时真正的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就像周五去放生,培养了我们的慈悲心,同时又救了多少众生的性命!它们获救了。佛告诉我们,它们也有圆满的佛心,它们也有灵魂,只不过它们的迷,比我们人重得太多了,所以感应在这个大自然里,感应的身体,感应的生活环境和我们不一样而已。
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龙王问释迦牟尼佛,龙宫里面有很大的动物,有大的海龟,有大的哺乳动物像鲸、海豚,但是还有虾等很小的动物,这是什么原因呢?佛告诉我们“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每一个众生的心想不相同,造业不相同,所以感应的身体不相同。
身体是自己造的,至于怎么造的,自己过去的业因感应的。你投胎到哪一家,谁是你的父母,这都是注定的。怎么注定的?你过去的业力感应的,你和这家很有缘分,很投缘,因缘和合了,就来投胎了。投胎了以后因为有先天的缘分,后天又朝思暮想天天在一起,结果就不能离开了。这个是我的父母,那个是我的儿女,没有办法分开。佛告诉我们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他没有到你家来之前,又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到你家来了,十月怀胎出世了,你给他起个名字,他就一生执着我叫某某某,我是某某某的儿子或女儿。我们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这个定位,但是深思一下才知道佛太伟大了!说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一生的现状,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方式给我们说清楚了,把我们过去怎么一回事,将来怎么一回事,也都说得很清楚。其实老祖宗也说过这些事情,只是我们没有接触到而已,民间还流传着有投胎的这些现象,口头流传都在说这些事情,但是不把它当回事,忽略、淡忘。是不是真的呢?确实是真的,真是这种现象。
今天,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所探讨的这个话题,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触及这个层面,这是生命的意义!你从哪里来,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将来又是一个什么状况,跟我们说清楚。我们这一生很短暂,非常短暂,不知不觉春夏秋冬在更替,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过去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过去了以后你有没有把自己提升上去?你有没有进步?你觉悟了没有?这个是非常要紧的!我们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的时候,再接受不到圣贤教育,这个心就会越来越小,这个心就会越变越来越糟糕,将来的生活范围会越来越痛苦。
我们要清楚盂兰盆法会,当年佛陀在世开这个殊胜的法会,是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讲清楚。今天我们来庆祝这个日子,多数同修都是第一次参加,甚至对这个事情还不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这个事情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这才知道佛门里面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很消极、没有积极上进的思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菩萨六波罗蜜,告诉我们就是精进波罗蜜,不断让你进步。精进,就是让你不要学杂了,不要学乱了,专精才能进步,有这个思想才能够学到真正的东西。
我们现在出现一个很糟糕的现象,就是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执着世间的万事万物,遇到一点事情刨根问底,真的是难以放下,现在学佛了,对佛法产生了兴趣了,也执着这个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个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天天执着,天天在这些事相上去分别,结果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给浪费了,不能成就。
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只是八万四千种方法。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八万四千只度我们登彼岸的船一样。八万四千只慈船,你坐任何一只慈船,只要对你的路,对你的机,你都能够登到彼岸。现在的众生他迷了,坚固地执着,他不是选择要登彼岸的这个船我应该坐哪一只,而会在这个世间看,这个船有多么漂亮,那个船有什么功能,他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把寿命都给浪费光了,八万四千个法门还没有研究明白,船一艘一艘全开走了,自己只能在对岸后悔。这麻烦了!不如你真正认准一条船,直接坐过去,不管船是什么颜色的,不管它多么的豪华,能把你载到彼岸就正确了!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用这个船度我们的烦恼,度我们的障碍,把我们度到清净的本来面目的彼岸!结果我们产生障碍了,不学佛还没有那么多烦恼,只有一些世间的烦恼。家庭环境还很小,每天遇到的人还有限。学佛了,生活圈子就广,交的人就多了,这个佛友那个佛友,今天他说这个法门,明天他又说另一个法门,你跟着转来转去把自己给转迷了,转蒙了,就出状况了。
前几天有一个菩萨来问我说:这个时代,这个人讲这个法门,那个人又讲那个法门,我们到底要学哪个法门呢?我说很简单,佛让我们学哪个法门,我们就学哪个法门,我们跟佛学就对了。很容易解决,所有的开示,所有的教诫,与佛相应的我们可以参考,佛说的是绝对地正确,与佛不相应的我们听听而已。所以历代的祖师,历代的这些弘法的善知识所讲的,决定不敢狂言我比佛还厉害,不可以的,都是传承佛菩萨的教法,老老实实地去修,老老实实去做就对了。
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学习非常重要,一定要多亲近经典,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信息量太大了,过去交通没有那么便捷,网络、电视根本就没有,那个时候的人,心多么清净,所以容易得禅定,容易得清净心。我们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打开电视,一大堆的信息来了;打开网络,一大堆的信息来了,甚至马路上走一圈,一大堆杂乱的信息都来了。你定不下来,这个时候很容易随波逐流,很容易就被外境转了。怎么办呢?读佛经。每天读经,佛菩萨说的我们现在努力去做,那是对的,是我们生活、修行的标准,是起这个目的的。
读经是每时每刻为我们在菩提道上认清坐标、认清我们修行的一个方向,很重要。佛法是来源于清净本性,再通俗一点,来源于清净心。我们用一个烦恼的心,用一个分别的心来研究佛法,只能够了解一些常识,懂一些皮毛而已。怎么才能得到呢?放下自己的成见,你就得到佛的精髓。因为佛没有成见,佛告诉我们,他一生没有讲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了那叫谤佛。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佛的份儿上没有法。那为什么又说了八万四千个法门呢?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有八万四千个烦恼,佛是为了熄灭你的贪嗔痴,熄灭你的烦恼才说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法上起了分歧,起了执着,那不是成了笑话?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明了,放下自己的成见,认真地去修行,去转自己的烦恼,这是正确的。像我们念佛人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来化解一切烦恼,妄念起来了,烦恼要生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孝道的真实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