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珍惜使命,讓生命放光放熱▪P2

  ..續本文上一頁隊持續發展之道——彼此寬容,擴大心量

  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團體裏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哪怕你每天掃地、擦桌子,你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缺了掃地的、擦桌子的,也不圓滿。所以每一個人,盡自己的心力完成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是圓滿的。不能夠說我掃地,擦桌子就比別人低一層了,沒有。功德是圓滿的!

  咱們組成這個大的團體,在一個大的生活環境裏,大家要互相地理解,互相地禮讓,才能夠可持續地發展。否則的話我們每天都在勾心鬥角,打仗,心裏不和,那就壞了!那就好比是你這個身體創口很多,招點風、招點水,很容易就長瘡、發膿了,這是錯誤的!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但是每一個人也都有不足,有缺點,再完美的人,他還是有缺點。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取衆人之長,來補自己的短,進而我們把大家所有的長處集中到一起,營造一個好的環境,營造一個我們修行的環境。

  毛病慢慢改,改毛病也是修行的一個過程,我相信大家剛開始和現在的心情就不一樣,每一個月不一樣。在不斷地在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你聰明了,有智慧了,再看外面的世界,忽然間感覺自己聰明了,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區別。再想一想,過去的想法感覺到好幼稚,這都是我們進步的表現。

  所以每天我們早上開始工作之前,讀讀《弟子規》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建議就是,定一個時間把手頭所有的工作都放下,大家坐下來讀半個小時《弟子規》,按照你們自己的時間表來安排哪個時間,爲什麼這樣呢?第一,我們坐下來穩穩神,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對聖賢教育有一個認識;第二,是大家交流的一個過程,大家坐在這裏半個小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起碼還能加深印象,加強感情的交流。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忙,各人忙各人的一攤,一天也說不上一句話,你做你的,他做他的,時間久了難免會有隔閡、鴻溝,再忽然間有點小摩擦,就容易産生誤會,誤會再不能及時解決,就越摩擦越深,結果就鬧出來一種不可收拾的局面,我們要避免這種現象。

  我們要坐下來,誦誦經、念念佛,然後聊聊,這樣彼此的感覺、凝聚力就不一樣了。因爲我們本來就沒有矛盾,大家都是來做事、來修福、來修行的,和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深仇大恨,矛盾從哪裏來的?就是從誤會來的。

  有誤會了,但是這個人不知道,又沒有及時把它澄清,就有障礙。我們都明白一個問題,大家都是一顆善心、一個善意聚在一起的,彼此是沒有仇恨的,所以彼此要寬容,彼此都要擴大心量,這是我們的一個共識。

  有一點障礙,或者有一點不和了,不要緊,他有習氣,自己也有習氣,怎麼辦?時間久了,慢慢的佛法聽多了,就沒有習氣了,沒有習氣了,就“和”起來了。所以不要因爲一點小事發脾氣,或者不理人,都是錯誤的。

  佛講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昨天已經死掉了,本來就死掉了。昨天的曆史、時間、空間都改變了,你想再把它給翻回來,不可能的。爲什麼衆生永遠活在過去?因爲衆生的意識心太強了。誰在輪回?意識心在輪回,所以我們衆生生生世世痛苦。

  好的東西我們不容易記得住,刻骨銘心的恨記得清楚,恨就痛苦。我們感覺好的過去了以後,印象不大;那個人讓我生煩惱了,那個人對我有意見,一輩子都不會忘,腦袋裏會冒出這些的,如果你沒有一個合理的方法把它解決的話,就生活在痛苦的世界裏。

  有一些老人也是這個樣子,聚在一堆,說哪個人好的,有,但不是很多,都說哪個人怎麼不好,記得很深。我們就明了了,他們的心活在過去,沒有活在當下,才讓生命輪回,自己做不了主。

  如果你真正明了了以後,你就可以做得了主,所謂生死自在。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都沒有問題。因爲你是覺悟的,可以把握到哪一道去。所以佛菩薩會到叁惡道去度衆生,爲什麼?人家有把握!我們衆生做不到。我們做不到就要明白這個原理、原則是什麼,就是沒有把佛的教誨落實。我們的心不是住在過去的業力當中,就是住在妄想、無明當中,沒有突破。

  佛告訴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都不可以相信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因爲我們有我執我見。阿羅漢是什麼?阿羅漢至少斷四相了,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看事情、看宇宙才很客觀。

  我們看是帶著一種色彩,感性的,我們認爲這個好,這個不錯,誰來分辨的?誰來分別的?是我們意識當中累積下來的種子。比如看一本書,他們講了一個標准,我用它去衡量認爲不客觀,所以衆生的思想是搖擺不定的,尤其我們末法衆生更是這樣的,因爲標准太多了。

  那怎麼辦?只有依佛菩薩的標准,是最正確的。所以,依法不依人。學淨土的,阿彌陀佛讓我們認真念佛,好,我們認真去學。我們依的是法,而不是依的哪一個人。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釋迦如來給我們作證明、作介紹的,而且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出廣長舌相爲釋迦佛說的作證明,證明佛說的決定是真語,實語,不妄語,不诳語,不绮語。我們弘揚佛法,肯定是以佛經爲標准,我們只是一個傳遞者,把佛經傳給大家而已。

  我們工作的空間——弘揚彌陀大願菩薩的圓滿示現

  彌陀大願菩薩的示現,就是圓圓滿滿地落實四十八大願。曆代祖師都公認的,阿彌陀佛發了這四十八大願,哪一大願是核心?第十八願。

  如果沒有十八願的形成,四十八願不圓滿,這是祖師講的。這一願是什麼?一念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因是什麼?要至心信樂。至心就不是我們叁心二意的心!迷迷糊糊的懷疑的心,不叫至心。要至誠心,心地清淨到極處叫至誠。我們達不到,佛說了,我們認真地在臨命終的時候發大心,你去念佛,一念能夠達到至誠都接引你走。

  一念乃至十念,你一念是至誠的,這是佛說“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彌陀大願菩薩就是在爲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作證明,爲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作證明,它是一體而不可分的,這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當中,非常殊勝的而且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她念著阿彌陀佛的“阿”帶著微笑就走了,我說有一個人如果他在臨命終的時候,他也能夠念著阿彌陀佛的“阿”,帶著微笑就這樣走了,我們也尊稱他是菩薩,他肯定也是菩薩!爲什麼?佛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上都說了:往生極樂世界,皆是阿毗跋致菩薩,阿毗跋致是哪個菩薩?七地以上的菩薩,當然是菩薩了!

  這是大灑脫、大自在,這叫真正的生死自在,這不是說我們哪一個人想試就做得到的,你要能夠臨命終的時候能裝出來,那不得了了!我們世人臨命終時都很痛苦,在病床上苦不堪言的。佛菩薩的慈悲示現到今年就十年了,還念著“阿”,帶著微笑,這一點太微妙了,說服力太強了。

  但凡懂一點佛法的人,有一點佛教知見的人,他們也不敢誹謗,不敢說別的。除非對佛法一竅不通,或者以爲自己學佛幾十年了,實際上沒有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才會有懷疑,這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難道沒有讀讀《無量壽經》嗎?沒有讀讀淨土經典嗎?這可不是現代人寫的經,而是幾千年傳下來的經,《大藏經》裏面的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

  所以這個證據、依據太殊勝了,等于是佛所說的法,印證了彌陀大願菩薩的成就的成果,也等于是彌陀大願菩薩的這個成果來爲佛法的真實性作了證轉,來證明,是一體而不可分。關鍵的是大家對于佛教的了解不夠,認識不夠清楚,才有種種的爭議現象,這也是正常的!因爲我們的弘揚還不到位。

  有的人還問“師父,四十八大願是什麼?”所以說,不能怪他,他不知道四十八大願是什麼,當然不知道彌陀大願菩薩是怎麼一回事。這種人不是少數,都是我們要去幫助的對象。等他知道了《無量壽經》,知道了四十八大願以後——哦,太殊勝了!

  真的就像有一個居士拿到咱們這本書以後,說了一句確實讓我非常感動的話,他說“我的命可以丟,但是這本書不能丟啊!”這是一個什麼心境?真的是“至心信樂”了。不但命不會丟,而且還長養了法身慧命!

  所以,不了解彌陀的四十八大願的人多,這就說明我們工作的空間大,如果都知道了,我們就沒事做了,不知道,我們才有機會去爲衆生去服務,才去弘揚。

  但開風氣不爲師——壽誕節的緣起

  陰曆11月17日是阿彌陀佛的聖誕,那一天,一位居士把安樂閣的義工全部請到一個酒店吃飯,兩大桌子,六點鍾開始吃,大家邊吃邊聊,挺高興,慶祝阿彌陀佛的聖誕。

  那時候快要過聖誕節了,服務員都戴著聖誕帽,穿著聖誕衣就過來了。我忽然間靈感出現了:聖誕節,那爲什麼我們不能有個壽誕節呢?西方有一個聖誕節,那東方呢?過去是“戶戶觀世音,家家阿彌陀”,家家戶戶都知道阿彌陀佛,都在念佛。佛代表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壽,那我們來個“壽誕節”多好啊!我說完以後,一看時間是多少:十八點四十八分。

  這個決定不是人爲的!我剛說完這個提議以後,時間正好是十八點四十八分——十八點是十八願,第十八願,四十八分是四十八大願,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那天喝果汁,我說我連幹叁杯!爲什麼呢?太高興了!這不是咱們有意地去創造、去等這個時間,沒有,是自自然然的各種因緣的和合産生了這麼殊勝的時間!

  今天把這個余熱拿過來給大家再沸騰歡喜一下,等于把第二現場搬到這裏來了。所以說可以圍繞壽誕節做成一個模式,設計帽子,服裝,畫像等進行一個推廣,同時盡我們自己的力量把彌陀的宏願,把福報和壽命、吉祥送到千家萬戶,以這個心理去做,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命就很有意義了。而不是說我們要有什麼創新,我們想跟別人不一樣,立自己,不是這樣的!是自自然然的一種巧合。

  古人常講:但開風氣不爲師。所有的一切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是“老師”,又不是“老師”,我們永遠是學生。我們是阿彌陀佛的一個義工,盡我們的心意來推動阿彌陀…

《珍惜使命,讓生命放光放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