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叁昧初探﹝上﹞▪P3

  ..續本文上一頁們自心的自性與彌陀的自性如一,依據這個理則來建立佛身,來觀佛身。有了這樣的基礎,就能對身觀佛,見無量壽佛即是諸佛,了了分明。在此很重要的一點是:無量壽佛即是諸佛,無量壽佛的體性就是一切諸佛的體性,見一佛即見無量佛。如此觀佛、見佛後,再來就觀眷屬:觀音與勢至兩大菩薩,以及無量的眷屬衆。他們加持汝等,攝受我們前往極樂世界。這是正報的部分。

  

  其中第九觀:見無量壽佛即是諸佛。見無量壽佛從法界出生,他就是一切諸佛的根本報身,一切諸佛都是其所化現,所以見無量壽佛即是諸佛則有兩方面的觀法:一是見無量壽佛流出一切諸佛,一是觀一切諸佛即是無量壽佛的化現。如此一來,整個法界都是極樂世界,十方諸佛都在極樂世界裏。從無量壽佛的毛孔光明示現五百億化佛,一切諸佛都從其毛孔流出,一一化佛無量功德莊嚴,都在極樂世界發心成佛,這可以清清楚楚看見。這個觀法是法性與緣起的相應,在法性上,因爲諸佛體性如一;在緣起上,因爲我們現在所修的是無量壽佛的觀法,所以從無量壽佛流出,見一佛即是見無量諸佛。觀東方佛即是無量諸佛,觀無量壽佛即是無量諸佛,觀釋迦牟尼即是無量諸佛即是毗盧遮那佛,這是非一非異的。

  

  從依報到正報的觀法其實是一套完整的觀法,所以十叁觀其實是一貫的,亦可說是一觀,總名爲極樂淨土觀。十四、十五、十六觀是講衆生如何努力往生的階位。第一觀到十叁觀分別從心定從佛本願,從依報到正報,從大到小到細到明,到有力到變動、法界起現、自身修與法界的過程,這是有順序地從基礎建立起,究竟讓我們達到現證極樂,當下就在極樂世界中。

  

  設十六個觀法是一種方便,真正高明者是不用形象來觀的,而是現前法界觀、是無相的、無階次的,直接入彌陀性海,實相念彌陀,直接進彌陀世界即可,何必觀呢?我們現在之所以需要觀,是想藉由這些相來與極樂世界接觸,就好象調電波一樣,慢慢調,慢慢調,從漫無目標地,慢慢縮小範圍,先找出一個大方向,愈調愈細,愈調愈接近,終于調到極樂世界的頻道。

  

  你所觀的心如幻所觀,彌陀的世界亦是如幻的現起,兩個就如實相應。這樣才能真正看到,佛沒來你也沒去,而是在這個因緣相應相攝下生起。所以觀想之根本意不是光在腦子裏想來想去,那只是自己的幻想世界,與彌陀世界並不相幹。「想」是要調整你的心念,調整到跟彌陀完全相應時,彌陀的頻道就跟你完全相通了。你現在不一定就去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沒來到你面前,你就是清楚地看到彌陀世界的莊嚴。你可以去,彌陀也可以來,只要你能了解這一切都是如幻,你就真的去,彌陀也真的來。如果你無法了知這一切皆如幻,那還是在演戲,了悟如幻時雖然亦是演戲,但卻能演得真,才是所謂的實相。虛幻與如幻不同,虛幻是假,如幻是實的,不能了知如幻而以一般的事實爲實,那就是虛幻,不是如幻、也不是實相,而是執著。

  

  功德法身念佛

  有些人不喜歡稱名念佛,也不喜歡觀想念佛,他喜歡思索或學習佛陀的智慧與悲憫,這是所謂的功德法身。功德法身跟一般的法身不一樣,我們常講法身無相,法身就像虛空,報身就像天空中的太陽,化身就像水面的倒影一樣。

  

  但在早期法身是指五分法身,這五分法身是怎麼來的?我們知道在早期舍利弗與目犍連是佛陀的二大弟子,但都先佛而走。由于舍利弗教導很多人,且受人尊敬,當他圓寂時,許多人都傷心的去找阿難,阿難也很難過,就去跟佛陀說:「唉!舍利弗一生修持得那麼好,但就這樣走了,實在令人悲傷。」

  

  釋迦牟尼佛卻向阿難說:「舍利弗尊者雖然走了,但他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還是存在。戒是他的守戒清淨,定是他的修學圓滿,慧是他的智慧無雙;解脫是由戒、定、慧的修持,達到解脫生命的纏縛,他已經自由了;解脫知見是要達到解脫所有曆程的知見,而他都完全了知。」所以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就成爲五分法身。

  

  在此,我們先對「解脫」與「解脫知見」作一簡單說明。很多人不了解這二者,以爲一個解脫的人,一定懂得解脫知見,這是不正確的,一個解脫的人不一定是好老師,很多阿羅漢根本不善于講話,更遑論教學了,雖然他所證得是對的,但符號系統卻有問題,所以有時才不得已,以神通來表達。

  

  解脫與解脫知見,用我們最平常的話來講,解脫就像從臺北到高雄,若我們已經到了高雄,就解脫了,然而可以到高雄的人,不一定知道路,也不一定會指導別人怎麼走,可能某一方面很清楚,但不見得全程了知。而解脫知見就是他自己都曾走過,而且每一處是怎樣,怎樣調整,他都清楚,因此解脫知見比解脫難,解脫的人不一定有解脫知見,但有解脫知見的人必定能解脫。

  

  所以思惟佛陀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與佛見足一切種智、偉大的十力、四無畏、大慈大悲種種功德,思惟這些內容,就是功德法身,這可使大家修持而有所成就。

  

  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是見緣起即見法,見法空即見真實的佛,《小品般若經》裏說:「無憶故,是名念佛。」就是真觀生身、功德、緣起都是無自性,了知一切是無自性,整個法界無自性,法界無自性即是佛,這叫實相念佛。

  

  要對實相念佛有深一層的了解,我建議大家看《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見一切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以了知一切諸相非相即是見佛的真實法身,這樣即是實相念佛,因此觀空即是見佛。

  ~下期續~

  

  

《念佛叁昧初探﹝上﹞》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