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蛻變的機器▪P2

  ..續本文上一頁笑嗎?

  所以,法一定要契機、契理、合適自己,要能對治自己不好的習性,這樣對自己才有幫助。舉個例子,假定你不抽煙,我卻一直教你如何戒煙,你喜不喜歡?聽了就討厭!但是對抽煙者而言,教他戒煙,才真正幫助他,改變他的生命,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效果。

  透過禅的修持,來抛掉生生世世、及今生今世養成的不良習性,使生命産生蛻變,我們的生命自然活得愈來愈喜悅,愈有意義。抛掉這些負面習氣,我們的生命就能流露出真正的慈悲。

  生命要産生蛻變,可以說,只有透過禅的修持,才能徹底得到最安定、最永恒的改變;若用世間的方法,無論是法律或倫理道德來規範、來遏止我們産生惡行,這種外來的規範,對生命的改變都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在情緒上,能用這些規範來控製,或許能暫時停止惡行,但是,一遇到另一種情境,或遇到外在的種種引誘,而引誘的力量又強過倫理道德及法律規範時,這些倫理道德及法律就會被抛到腦後,先做了再說。

  所以要使生命産生蛻變,就必須尋找相應的法門,一門深入的修持下去,而且不只是今生今世,來生來世也要勇猛精進地一直修持下去。

  透過禅的修持,才能使生命愈變愈好。但是,爲什麼我們的生命不能愈變愈好?那是因爲我們都沒禅修,只站在自私自利的立場,讓自我意識過分強烈;自我意識強烈,便無法蛻變自己。假定我們能調節自己、犧牲自己,自然就會蛻變得愈來愈好。

  沒有禅的修持,人就不會調節自己。幾乎每個人都這樣:順境時,從不會想到什麼是煩惱、痛苦;在談戀愛時,樣樣都覺得很好,都自我蒙蔽,以爲談戀愛很羅曼蒂克,不會想到失戀時的挫折和痛苦;婚後以爲先生今天會比昨天更愛她、明天會比今天更英俊、後天會比明天賺更多錢,這都是自己在做白日夢、在自我膨脹。然後,一天天下來,一看,事情都沒按自己的夢想和希望達成,這時,就開始感到挫折、失望、煩惱和痛苦。

  人因爲不懂在需要時自我調節,反而一再自我膨脹,危機來臨時,才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很多做事業的人也一樣,當事業順利時,自己覺得很有自信,認爲什麼事情都好解決,沒什麼困難,不管時機就拼命擴展。這樣不懂調節,就像樹木到了冬天還要葉子長得更茂盛,結果,冬天還沒過完就死了。

  在臺灣,有位商場聞人,自恃父親財産多又是立委,就把銀行當自家金庫,要多少就拿多少,因此盲目自我膨脹,過份投資,正巧碰上經濟萎縮,無法按照預期利潤回收,負擔不起冒貸和超貸的本利,結果造成金融大風暴,最後這位聞人手鐐腳铐在監獄中“郁卒”吐血而死。

  這種景氣不好還要自我膨脹,就像樹木到了冬天還不斷長新葉一樣,把營養耗光,自然就趨向滅亡。這都是沒經過禅的修持,不懂自我調節,自我膨脹的結果。

  透過禅的修持,知道把自我膨脹的枝葉剪掉,懂得調節自己的心念、言行、做法;這樣,生命才能蛻變,才能把壞質變爲優質的;這些,都不必去求,只要懂得調節自己,削減自我意識,我們的生命就能蛻變得愈來愈好。

  你們種過盆景嗎?種過的就知道,有些都不加以修剪;有些,一年修剪二、叁次;結果有修剪的,就長得好;沒修剪的,就長不好。同樣的道理,一個不知割舍,以爲要一路發才好的人,結果一定會輸給懂得一膨脹就舍掉的人。所以,透過禅的修持,不會去執著那些應舍掉的自我膨脹;才會樂于舍掉自我。自我慢慢減少、減少,反而保住生命最根本的原動力。

  怎麼舍?就從禅的修持裏,把一顆自私自利的心變成助人、利他、奉獻的心,使大家都能更好。這才是真正削減自我膨脹的方法,否則生命就像不修剪的盆栽一樣,愈來愈凋萎。

  一個沒遇過逆境的人,他的生命就無法真正成長出來,所成長的,都是虛假的外表,而不是真實的內在。人的生命要産生蛻變,首先要修忍辱;修忍辱就要忍耐。忍和耐不同,像打坐時腳會痛,要忍一分鍾,可以;忍叁分鍾,可以;再忍五分鍾,就難熬了。假定要繼續熬,就不是靠忍,而是靠耐力。忍力和耐力完全不同,禅的修持,不是要訓練我們生命短暫的改變,而是要訓練長期的蛻變;只要耐力逐漸加強,心力也就會逐漸加強。人的心力加強了,不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挫折、束縛、麻煩,即使所有的逆境都現前,他也能像樹木一樣,全然接受所有的壞環境及幹擾,並調整自我意識,適當地度過難關。也就是說,這些逆境經過他的內心,透過耐力、心力,蛻變成好的。懂得消融自我意識的人,不會因爲環境改變,就生氣、抱怨、憤怒,也不會馬上找理由原諒自己,更不會把錯推給別人。

  接受一切果報.停止惡因造作

  當我們碰到生氣、憤怒時,該怎麼辦?我們要跟佛陀學習,不論好壞,一切都全然接受—學習像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把果報反映出來,不要做出下一步的連鎖反應而造作新因,招惹更多更多未來的苦果。

  佛陀是怎麼做到的?爲什麼他能做到而我們做不到?就是因爲我們在生氣和憤怒時,不了解是什麼原因而生氣。追根究底,爲什麼會生氣?就因爲我們的內心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欲望,當欲望無法達到時,就會找出很多理由來推卸責任,把達不到欲望的責任推給別人,“都是你,如果不是你阻礙,我老早就完成了,就達到需求、滿足欲望了。”所以,我們會生氣,都是因爲有人阻礙我們欲望的達成,使自我的成長與膨脹受到阻擋,于是就開始生氣。

  譬如,先生和太太的愛,這種愛不是真愛,只不過是想把對方占爲己有,作爲發泄感情的工具,把對方當成一個東西而已;這時,你只有一個強烈的欲望──占有,而不是真正流露出慈悲的心去愛對方。如果真正流露慈悲心來愛對方,就不會因爲對方的任何改變而影響你對他的愛。假定彼此只用占有欲望來滿足自己的情愛,或滿足自己受家庭保護的欲望,以爲已經撿到鐵飯碗,不知不覺就露出狐狸尾巴,“反正現在身分證、戶口名簿都登記了,對方也沒辦法了。”所以,缺點統統暴露,讓生生世世積累的不好習氣天天爆發。

  這就是沒禅的修持才不了解:人的欲望太多,就是生氣和招致煩惱痛苦的重要因素。假定認清了人生氣、憤怒是怎麼生起,就容易掌握生氣、憤怒能量的來龍去脈。

  很多家長對孩子很嚴格,都說:“我是要你好,才叫你這樣!”但是父母往往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像:“我認爲你應該怎樣,你就要怎樣。”從未站在孩子的立場去了解,孩子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很少有家長能做到這點,都是以自己的標准或自己過去走的路,來要求孩子要如何如何,這樣一來,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將心比心,如果孩子跟你一樣,按照你安排的軌道繼續走,他會變成怎樣?從出生到現在,喜悅時間比煩惱時間多的?請合掌!只有一位;從出生到現在,不靠外在因素就有喜悅的?請合掌!一個也沒有。這就表示,我們的生命,從出生以來都處在煩惱、生氣、憤怒、痛苦的狀況比較多。如果連你自己都煩惱痛苦不堪,一點喜悅、快樂都沒有,還要小孩步上你的後塵,那不是硬要把他推落和你一樣的生命模式嗎?想想,我們哪有資格把自己的小孩往火坑裏推?自己走過的路都無法得到生命的喜悅,硬要小孩照著我們的路走,他仍然和我們一樣不會有喜悅的。若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就不會因爲孩子不聽使喚而生氣了。

  有一次,有兩位同所學校任教的老師來找我,他們是夫妻檔。先生學佛比較久,太太剛接觸佛法。先生說:“快!有問題就問。”太太想想就問:“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很聽話,每次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另一個就不聽話,不管我講什麼,一定要唱反調。所以我經常生氣,不知道該怎麼辦?”

  問題就在這裏。她認爲孩子是她生的,應該百依百順聽她安排,叫他們往東,就絕對不能往西。沒想到有一個竟不聽她擺布;叫他往東,他一定向西,故意搗蛋,是個叛逆的孩子,讓她頭痛不已。其實,一個人的個性和生命,一定有順從的一面,也有反叛的一面。當母親受到叛逆孩子對峙時,她就生氣,爲什麼生氣?因爲這孩子傷到她作母親的權威和尊嚴。可以想見,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占有欲望,只要我們欲維護自我的自尊,就很容易生氣、憤怒。

  從無始以來就養成經常生氣、憤怒的習性,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它消之于無形?怎樣才能不讓生氣、憤怒的能量白白耗掉,並且把它變成正面情緒的能量,使生命升華?譬如,如何把生氣的能量轉移成祥和的能量?如何把憤怒的能量轉化慈悲與和諧的能量?這就牽涉到這個人有沒有禅的修持?有沒有禅的修持,在處理事物的方法上有很大不同,生命的品質也會産生很大的不同。

  佛陀遇到逆境時,因爲有禅定功夫、有觀照能力,他不但不會讓生氣從他內心深處生起,更不會讓生氣的能量付諸言語表達及反擊行動上。所以,我們要處理自己生氣、憤怒時的能量,就必須跟本師釋迦牟尼佛學習。

  佛陀時代,提婆達多經常想陷害佛陀,打擊佛陀,以取代佛陀的地位。有一次,提婆達多見佛陀從街尾走來,就在街頭故意把一只大象弄得大發脾氣,讓大象狂奔出去,想利用大象踩死佛陀,但是大象狂奔過去,跑到佛陀面前,把腳提起正要踩下去的時候,突然把腳停住懸在半空中,沒有踏下去。

  這時,佛陀的弟子很生氣地跟佛陀說:“提婆達多叁番兩次陷害您,我們應該還以顔色,以後他才不敢這樣!”你看,這些弟子很多都很有修行,最起碼都證阿羅漢果以上,比我們有修行好幾萬倍,連他們這樣有修行的人,都還會生氣。

  但是,佛陀卻阻止他們說:“不可以這樣做!去報複他,就是在造作新的惡因,將來還會招來新的惡果!”接著佛陀說:“要想停止因果循環報應,不管碰到順境或逆境,甚至被冤枉了,沒辦法用語言文字解…

《生命蛻變的機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放下 看破 自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