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人沒有菩提心,他是爲自己求解脫的,是中士道的發心。在這裏講的,“貪著自利非菩提。”貪著暫時的利益,不是菩提心;然而貪著究竟的利益,也不是菩提心啊!
第四,貪著實執非正見。
這裏講的是證悟空性的智慧。“正見”指的是無我的智慧,證悟空性的智慧。
我們有沒有把自己視爲真有、實有?若是把自他一切法,視爲真有、實有的話,就是沒有正見,沒有般若智慧。若是沒有般若航船無法能夠到達彼岸。你有沒有把他人視爲實有真有?有時候他人對你好一點了,有一點感情了,就生起貪心了。有時候他人對你有點不好了,産生點矛盾或沖突了,就生起嗔恨心了。這就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你沒有正見!因爲你把這些視爲真有、實有了。若是你沒有把這些視爲真有、實有,怎麼能生起貪心,怎麼能生起嗔恨心,怎麼能生起嫉妒心和傲慢心呢?
現在有些人分別心、執著心太強了,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候,也會生起貪心或嗔恨心。但你能轉成道用也行。比如:他在電視畫面裏對你翻臉的時候,你心裏不會生起嗔恨心;他對你微笑的時候,你也不會生起貪心;他在那裏發財了、成功了,成爲世界首富了,成爲最大的官員了,你也不會生起嫉妒心。因爲你沒有把他視爲真有、實有,你心裏知道這是一種假象,是一種變幻。
但是對你身邊的人就不一樣了,無意當中碰了你一下,對你說了幾句不禮貌的話,或者對著你翻臉了等,你心裏就不舒服了,生起嗔恨心了。身邊的人對你好,幫助你,對著你笑,對你說些好話,你就覺得很順眼,很順心,就生起貪心了。跟這個人行,跟那個人不行;跟這個人一起走行,跟那個人一起走不行;跟這個人挨著睡行,跟那個人挨著睡就不行。都是分別心。現在我們都是一家人,依靠的是同一個壇城母親,同一個上師父親,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不應該有分別。
“貪著實執非正見”,我們現在都沒有正見,把對方視爲真有、實有了,沒有把對方視爲如幻如夢。所以在道場盡量要調伏自心,克服習性,不要一而再、再而叁的犯錯,一切都要平等地對待。龍欽巴大士在《叁十忠告論》裏講的也很清楚,無論是在城市裏在寂靜處,還是在廟裏、在道場,互相之間的關系不要太密切,不然容易發生矛盾,出現問題。
我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但是我跟任何人的關系都是不遠不近的,包括跟我的家人。父母撫養我長大,孝順父母是我肩上的責任,我一定要盡好這些責任。但是我跟我的父母講過,我們在心裏,彼此間不能有貪戀。死亡無常,不知道誰先死。也許我先死,你們不要牽挂我,我也不牽挂你們。也許你們先離開這個世界,你們也不要留戀我,貪執我,牽挂我。我們現在都出家了,都在修行,我對父母都是這樣的,對別人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我對我的同修道友、同學也是這樣。以前我們關系非常好,但是都不遠不近。我會時時牢記上師的教言:“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擾亂他人的心。”我有自己做人、修行的標准。
我希望你們也是,不遠不近是最好的,這樣輕易不會出問題。關系太密切了,會出問題。作爲修行人,尤其都是金剛兄弟姐妹,關系也不能太遠,太遠了怎麼共修,怎麼成就啊?我們現在是道友、是善友,不是惡友。
所以要仔細觀察自相續,如果對他人時而生起嗔恨心,時而生起貪心、嫉妒心或是傲慢心,就說明你把他視爲真有、實有了。這叫“貪著實執非正見”。
這四句話真是太精華了,這是真正的教言。真正的竅訣不在于詞句的多少,不在于詞藻的華麗。我以前給大家講過,能不能利益他人,能不能幫助他人,主要看發心。從內心深處真有一顆饒益他人之心,有一顆利他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語,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表情,裏面都有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加持。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衆生,才能真正的利益衆生。
現在這個世上有文化的人有無數,會說話的人也有很多,好多人都是碩士、博士、博士後,學位都很高。但如果真正要利益衆生就難了!學曆再高也沒有用。我們這些人當中,有些人雖然沒有文化,不擅言談,但是發心清淨。真正對上師有信心的人,力量就不一樣了,誰跟他接觸都覺得不一樣。
我以前的那些同學,有的非常聰明,有學問、有知識、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卻在幫助別人寫書、做編輯等,沒能直接利益衆生,也沒有接引衆生的能力。有的也沒有掌握太多的知識,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萬的衆生,弘法利生事業非常順利,真的不可思議。
我想主要在于發心、在于願力。有清淨的發心和願力,誰都能這樣。今天在座的各位也是,沒有文化不怕,不會談話不要緊,主要對上師叁寶有信心,能夠一門深入,腳踏實地,認真學修,將來一定能利益衆生。
現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要注意啊!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學問,認爲自己很年輕,懂得了一些道理,能講一些道理,將來能幫助、利益更多的衆生?有這樣的念頭或想法的時候,應該更加謹慎,不一定啊!
善星比丘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當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讀、能講叁藏十二部,後來卻墮落惡趣,變成餓鬼。提婆達多的能力非常強,長相跟佛祖也很像,學問高,能力大,最終因爲破和合僧而墮入地獄。
所以應該記在心裏:傲慢的鐵球沾不上功德水。不要太驕傲,要放下自我。在這裏長期學修的人都要這樣。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衆生的事業看得高于一切,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在這裏長修,才有資格在這裏長住,否則肯定是住不長久的,因爲我們第一天就跟善神護法交代好了。現在很多事情我不操心,讓善神護法來處理、來管理。人多事多,所以我現在不求數量,只求質量,不求多,只求精,我要的是精華。我以前給大家講過,哪怕能讓一個人成就,這個力量也是不可限量的。
今天就講到這裏。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四離貪》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