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离贪》讲记
贪着今生非行者。
贪着轮回非出离。
贪着自利非菩提。
贪着实执非正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萨迦派的《四离贪》,就是远离四种贪着。这是萨迦派所有的教言中最最精华的,在整个藏区流传很广,特别有影响力,也非常有加持力。虽然它是萨迦派的教言和主要修学的内容,但因为它非常殊胜,所以不管是萨迦派还是其他教派,真正有修行的人都会学修、背诵这个教言。今天我们也学修这个教言。
第一,贪着今生非行者。
意思是:贪着今生不是修行人。这里讲,作为修行人主要考虑来世以及未来的生生世世,不能只考虑今生今世,也不能追求暂时的利益,否则就不是修行人。
你是否是修行人,就看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今生的利益,是为后世的利益,还是为生生世世的利益。若是你没有为未来生生世世的利益去努力奋斗,那你就不是修行人了。
在六道轮回中,今生今世非常短暂,这些暂时的利益统统都是不可靠的、虚假的、无常的,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会贪恋世间,更不会贪恋今生今世这些暂时利益的,因为他是真正有智慧、明理的人。
暂时的利益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如果你真正能够为了永恒的解脱,为了生生世世究竟的利益,为了了生脱死而修行,那么,这些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不用特意修,特意求,自然而然就会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越求离你越远,越求越得不到。你特意修这些暂时的利益,很难修成;即使修成了也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所以没有意义。真正有修有证的人,不会为今生这些暂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奔波。所以这里讲,“贪着今生非行者。”
世间暂时的利益都是虚假的,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好也不是永久的、恒常的,即使不好也不是永久的、恒常的。好的景象会变,坏的景象也会变,随时都会变。所以不要只看眼前,不要只考虑暂时的利益,这样会束缚你,让你不自在。这些世间的福报,会变成你精神上的一种压力,让你不快乐。我们经常讲,越有钱、越有权,心里越得不到安宁。所以这些世间的福报都要顺其自然,有也行,没有也行。不去执着、不去贪恋,这样才会解脱、才会成就。
其实你越执着快乐的时候,快乐离你越远。因为执着本身也是一种束缚,一种痛苦。你在感受痛苦的同时,怎么还能感受快乐呢?而你不执着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就会来。因为不执着本身就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你享受快乐的同时不会感受痛苦。所以说顺境或逆境这些现象不会束缚我们;我们执着分别了,它才会束缚我们。帝洛巴上师教导那诺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孩子啊,现象不会束缚你,执着才会束缚你。现象不是束缚,执着才是束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些现象不会束缚你,我们不用逃避现象。执着才是束缚,我们应该放下分别,放下执着。
这些世间的利益,包括世间八法,本身不是束缚。我们看一些大德高僧,他们已经具足、圆满了世间八法。但是,这些不但没有束缚他们,还变成了他们利益众生的助缘。如果你能不执着,这些不但不束缚你,还能让你解脱;不但不能让你痛苦,还能让你快乐。如果你不去执着、分别世间八法,它就不会束缚你,不会让你烦恼痛苦。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是佛还是魔,是助缘还是障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会使用,都是助缘,都不会束缚你,都不会让你烦恼、让你痛苦。所以不能贪着,贪着本身就是一种分别、一种执着。
上次在《六种危险》中,也讲了不应贪恋和贪着,今天在这里讲的也是不能贪着今生。如果你贪恋了、贪着了,就会障碍你解脱,障碍你圆满。如果不贪着,我们可以利用今生今世、利用这一切的一切,来承办自他的利益。所以我们现在不用到处问,就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看看自己是否是修行人,是否在修行。
贪着今生,贪着今世,贪着暂时的利益,你就不是修行人,你没有在修行,其他的都无法能够衡量你是否是修行人。认为自己皈依时间长,学佛修行时间长,已经成为老居士、老菩萨了。没有用!你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行住坐卧的过程中,主要想的是什么?主要的精力、注意力在哪里?是放在获得今生暂时的利益上,还是完全为了后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利益?这就是标准。拿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分辨自己,认定自己。
第二,贪着轮回非出离。
即使你再精进、再用功,表法再好,但若是贪着属于世间的这些利益,就说明你没有出离心。或者说你所谓的出离心不是真正的出离心。
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追求解脱,在追求佛果,但是,如果对轮回、对世间法还有贪恋、贪着,就是没有出离心。这样,你求解脱、求佛果的这些发心统统都是假的。贪着轮回,就说明还是没有发自内心地把轮回视为火坑、视为苦海。在内心深处没有生起日日夜夜求解脱的信念,那你就没有出离心。
现在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有出离心了,可以不修四外加行了,有的人还认为自己已经有菩提心了。没有出离心不会有菩提心,没有出离心不可能一心求佛果。什么叫菩提心?为了众生一心一意地希求佛的果位。“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如果对世间、对世间八法还有贪恋,还在寻求世间的这些福报,这样,你绝不会一心求佛果,因为一心不能二用。如果你还在求世间八法,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求佛果;如果你还在修世间八法,那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修菩提道。如果你没有为众生一心求佛果,你就不是菩萨,你就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行菩萨道。真正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要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不是菩提心,也不是菩萨行,靠这样的愿行不能成佛!
这几天都在讲出离心,前几天讲的是“四谛”。“四谛”是佛第一次转*轮的内容。佛第一次转*轮讲的就是“苦集灭道”。苦谛和集谛讲的都是出离心。没有苦谛和集谛,无法能够生起出离心。我们现在所学修的四外加行的内容就是佛讲的苦谛和集谛的内容。这是生起出离心的根本。
藏传佛法有很多教派,其中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被视为四大派。昨天讲的是宁玛派的祖师龙钦巴大师的教言《六危险》。它主要强调的也是出离心。萨迦派的《四离贪》也非常出名,萨迦派所有的教言都集中在这里,这是精华。这里面也是强调出离心。
第三,贪着自利非菩提。
这一句是讲菩提心,有没有生起菩提心,就要看有没有自私自利。真正发出菩提心的人,真正行菩萨道的人,无私心,不自利。如果你有私心、想自利,就不是菩提心。
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里也讲这些,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些都非常重要。在《六种危险》里,龙钦巴大士也强调了这种危险。为什么?因为如果有这样的习性,会断送自己的慧命,会失去解脱的机会!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对一个真正渴望解脱的人来说,多危险啊!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学习《六种危险》时,大家一点感受都没有。我们以这样的一个状态,以这样的一个信念,能成就吗?我觉得很难。
我不是只说你们,也说我自己。真的,我们说得都很好听,在丰衣足食的时候也会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在茶余饭后的时候也会诵诵经、修修法。藏区有一种谚语:“肚饱被暖的时候像个修行人”。肚子饱了,冻不着、饿不着,比较舒服、顺利的时候都像个修行人,看着都很有修行。一旦遇到了违缘障碍,就露馅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凡夫。
我不是在说你们,真的是在说我自己。在这样舒舒服服、顺顺利利、丰衣足食的时候,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非常具足,很多时候还会泪流满面,在内心深处对众生的悲心也有一点。但是真正遇到对境的时候,真正遇到违缘障碍的时候,能保持这种信念,能保持这种心态吗?真的,我怀疑啊!
刚才那句谚语,我铭记在心!好好的时候都像个佛,都像个修行人,这个不正确啊!真正遇到违缘障碍的时候,你能够坚定信念,能够保持同样的状态,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修行没有修行,有成就没有成就,在对境当中才会发现,在对境当中才能露出真面目。
前几天学习《三十忠告论》,我体会很深,里面讲的都是我这样的人。在表面上、形式上,确实是在学佛、修行,是在帮助他人、利益众生。但是坦白地说,是不是没有自私自利,也很难确定啊!“贪着自利非菩提”,不管是为了暂时或究竟的利益,只要是为自己,哪怕是求解脱也不行。
前几天在万盏法会的莲花灯会上,我领大家共同发心: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求解脱,也不求成佛,只求利益众生。向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学习,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娑婆不尽誓不成佛。这种心量,广大无边;这种心力,无以伦比。
不能有丝毫的自私自利,不为自己而追求暂时或究竟的利益。为自己求得暂时的利益,是下士道的发心;为自己求得究竟的解脱,是中士道的发心。在这里讲的是上士道的发心,为自己不求世间的福报,也不求究竟的解脱,那才是无私,才是不自利。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自己求解脱:“我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候阿弥陀佛要来接引我。”很多人都在忧虑、担心:“我学加行,学大圆满,到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吗?我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
《《四离贪》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