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許多的傷害。而認真執行王法的人,反而被稱爲像女人一般,毫無氣魄。
“那時僧人不守戒律,生了孩子的父親,也被稱爲是密宗師;這些密宗的上師又再削發爲僧。而修持佛法的格西們竟然去當了蒙古霍爾人的將軍,口中談論著軍事,全身披挂铠甲,築起城堡儲存財物,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他們不誦經典,也不修行,終日只是造作惡業及不善的事情。
“所以,其地整個架構都崩潰了。人人互相傷害,矛頭朝內,所有的知識也不能用在正道上面,只是一味好強鬥狠;大家起了內哄,爲了害人而忙壞了身心。他們拆除佛寺的基地去建築城堡,並與異族人同見同行。衆生難以忍受這些疾苦,但是誰都無法製止,這些都是因緣所現,真是可憐的衆生啊!
“但是,這時候有不少的人,信仰著伏藏的珍寶。所以若有人能夠嘗食七世清淨的肉,就如同飲下消除叁毒疾病的甘露一般,都會受到極大的利益。”
蓮華生大士向拉傑王子如實地授記著未來的因緣。
一日,王後昂雄巴吉嘉姆尊,在自己所建立的松耳石棉殿裏面,迎請蓮華生大士前來說法。
她在寶座上鋪設了綢緞的寶墊,歡喜地將最殊勝、尊貴的供品供養蓮華生大士,並向蓮華生大士頂禮,合掌說道:“偉大的上師啊!請您爲我宣說精妙的教法,能以微少的詞句總持所有的教義,能夠使我極易實踐,而不墮入輪回的苦難當中;在我死亡之後,能夠得到成就。希望你能爲我宣說這樣的佛法!”
“王後啊!你要具足這樣的佛法,我現在可以教授予你,你仔細谛聽。
“一位修行人,首先必須認真地修行無常,了悟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無住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有任何的執著,從無常之中,我們接著修習依怙的本尊,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並不斷地向上師祈請,隨時隨地修持與上師相應的法要。我們從了悟無常到發起菩提心,並與代表叁寶的上師不斷的相應,那麼就能安住在佛法的大殿當中,這些是任何一位修行人最起碼所必須具足的。
接著,我們必須再修持禅定的法門。首先我們要使自己的身心專注在禅觀當中。初始的時候,修習禅觀的時間較短,但次數要多;就像空房子老是漏雨,常常要修補接水一般。因此,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身心要全部放松,自然而專注地安住在空性寂止的禅觀之中。
“空性寂止的止觀,使我們安住在空性,並從空性中現起智慧,現觀所有幻緣妄念而證入空性。在修持的時候,我們的心境會現起千千萬萬的幻相,但是對于這些境界,千萬不能夠生起任何的貪愛,這會妨礙我們的修證成就。所有任何的善境界與惡境界,我們都要放下,千萬不要執著,對于各種的幻相不要認爲它是過失,也不要以爲是功德。
“止觀的修習要安住在佛法的正見正道中,但是這樣的修持方便,對于初學的修行人而言,只是安住的專修而已,還是沒有辦法細分止觀的分別。
“但是,當我們精進修行,如實正確地修觀,將使我們逐漸地安住在叁摩地中,證入叁摩地的勝境。而真實的現觀,必須以清淨的六根修持,我們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現前觀照現空無別的禅觀。我們此時對自身的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的境界,都能了悟現前爲空性。這現空無別的觀照,使我們融攝了方便的外境與真實的智慧。只有我們了悟一切法界都是無二無別的,對于一切境界,也能以現空無別的方便智慧雙運成就,那我們將趣入實相的勝智之中。這些都是基本的法要,是我們在修持禅觀的時候,所不能夠缺少的觀照。
“我們在修持現觀的時候,一切萬象都是無有自性的。我們能了悟這些外相都是如幻的,那麼我們就現觀了空性。但是,如果我們對這些法界如幻的萬象,在呈現之時,心中起了貪愛,就産生了錯謬妄執,因而煩惱輪回相續而生。我們在正觀思維之後,千萬不能産生取舍的分別。我們如實地安住在實相之中,心中自然會生起如實的安樂。但是此時千萬不可對這些輕安境界,心生貪執,其實這一切的修行境界,依然都是如幻,沒有自性的。一切能修與所修也都是如幻無別的,但是我們依舊要精進如實地安住修持,在如幻之中得證成就。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的萬象,是沒有任何可以依止而修持的。我們如果能夠如實地了悟空無自性,那麼我們就能了悟,一切現前的自心,即是法界,即是空性,這樣才是正確的見地。
“一切現前都是清淨圓滿的,這才是真實的正見啊!而在這樣的見地之中,我們要生起殊勝的大悲菩提心,不可退轉。我們一切的發心、修證,都是爲了衆生,我們任何的法行絕對不能夠中斷。我們依此如幻大悲如實修持,就能夠消除我們如幻的罪業,那麼真實的悟境,也就會如實地現覺了。
“我們爲了利益一切的衆生,必須要發起殊勝的願心,並且不斷地回向。這是我們在修持空性之後,所必須發起的菩薩行願。這些菩薩行願雖然常在我們修持空性之後,但是,菩薩行者絕不能夠漏失菩提心,否則絕無法圓滿成就。
“我們在如此修持之中,必須注意一心專注,絕不能夠心思渙散,否則無法成就。如果你能夠隨順我所說的話,如實地修持的話,這就是以些少的詞句,來總持一切佛法教義的廣大修持法要。在這修持法中有前行、正行與後行叁者,對此生與後世都具足了圓滿的教誨。”
王後聽了蓮華生大士的教示之後,心中不禁法喜盈滿,向蓮華生大士頂禮之後,依此教授信受奉行。
而在雅龍玻璃岩洞裏,一位門巴的姑娘紮西奇旃與智母移喜措嘉,她們恭請蓮華生大士前來,轉動曼荼羅的fǎ lún。
她們兩人向蓮華生大士合掌請問道:“大士!如果您到了羅刹國之後,我們應當如何修持呢
應當依恃何等的因緣而得到成就
”
蓮華生大士就說道:
“你們要安住在如實的心意之中,谛聽我所宣說的教誨。一個修行人的身、語、意,都必須對現世有覺知的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染著世間,就不能夠成爲一個真實的修行人。另外,我們應當了知,一個修行人是來幫助衆生解脫的。如果一個人心中無法産生法喜,偏偏又多添煩惱,這樣的修行師父是錯謬無知的,應當遠離。
“佛法是以實踐爲要旨,並不是用來增加我們無用的知識。所以,不能夠幫助我們如實修證的書籍,應該將它抛棄,而專注于修證之中。
“修行人要蠲棄貢高我慢,而不應該貪戀境界。所以,如果修行人互相比較境界的高低,相互诤競,那麼弟子與隨從的眷屬們,都應當摒斥遠離他們,因爲他們不能夠使我們在佛法上得到任何的利益。
“另外,攪亂我們的心思,並且常懷著忌妒、敵意的女人,要抛開遠離她們,因爲她們對佛法的修行不能有任何的利益。
“對于眼前與長遠的世間瑣事,都應當厭舍,應離常群索居,安住在清淨的處所。即使是對于一針一線,也都不應生出貪著的心。真正的修行者要將所有外在的財寶供給叁寶;將心內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清淨的佛土;而現前的中圍身相,則作爲曼荼羅來供養。
“我們要常行無相布施,使一切衆生無有匮乏,而對于世間的苦迫要多加思維,不能夠讓心中的魔王得逞;不要隨著欲望而行,要厭棄一切世間貪戀,專心修持佛法。
“我們要了解世間一切的衆相雖然如幻,但卻是因果不昧的,所以修行成佛,乃至下地獄,也都是自己決斷的。只有依止自身才能夠得到成就,若是貪婪、執著,最終只是使自己孤零零地到無間地獄中受苦。
“世間的外相是毫不可靠的,對內、外、中間所有的世間,要産生遠離的心,不要想擁有富裕的資財,能過著一般的生活就可以了。一個修行者應該像麻瘋病人一樣,常在最低劣的下處修持。
“我們在修持當中,不能對任何一切法生起執著或有所依賴,心要安住不變,不要像海上的波浪一樣,飄浮不定、刹那不停。我們的心要安住在正法當中,常常安坐禅觀修持,就是將墊子坐破了,骨肉坐爛了,也要一心系于正法。一位菩薩行者要修習一切的法要,所有高、低的衆法都要圓滿具足。如果能夠心無分別地如此修持,那麼便能夠永久地面見于我,與我同在了。”
----------------------------------------
蓮華生大士安住在如意玻璃宮中修持,如此修持了叁個晚上之後的清晨,從桑耶等西藏各地佛殿中的護法神,都來到了蓮華生大士的面前。其中有位名爲白噶爾的護法財神,又名男魔黑父或大居士木帽王。他騎著一頭白獅子,右邊是穿著虎皮的一百名勇士,左邊是一百名聲聞阿羅漢,殿後的是一百名僧人,開路的女衆也有一百人;他的外臣是屬于門巴的男子一百名,內臣也是屬于門巴的男子一百名,身邊另外有娛樂取悅的一百位歌舞神,還有一百只猿猴是由幻化身再幻化而成的,他們一起來到大士的眼前。
這時他們忽然想一探大士的虛實,于是在半空中,偷偷丟下一顆像綿羊一般大的石頭,砸在蓮華生大士的腦袋上面。蓮華生大士昏眩片刻之後,立即蘇醒,然後入于叁摩地中,用禅定等持力量,把他們全部捉住了。此時,前方的居士神手裏持念佛珠站在那裏不敢動。
蓮華生大士就審問他說:“你分明屬于夜又族的毒神,但是你們的裝束,又像是一位佛教的居士。你老買地告訴我,你們到底是誰
到底是誰的兒子
”
這位居士神就回答說:“我是魔王的王子,請問蓮華生大士,你能夠跟魔子結盟嗎
”
蓮華生大士就反問他說:“你能夠保護佛法嗎
”
白噶爾神就回答說:“把全西藏的佛殿、佛塔交給我護持,我就會盡心盡力地保護佛教;如果不能交給我的話,我會妨礙、會嫉妒、會搗亂、也會破壞叁昧耶誓句。
于是蓮華生大士就把後人建造的佛殿、佛塔,還有身、語、意等聖物,交給白噶爾神來護衛。
白噶爾神于是接受了蓮華生大士所授予的任務。這時,蓮華生大士就持誦一百零八種密咒,並問白哈爾說:“假如你破壞叁昧耶誓句,逾盟違…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五篇 不滅虹身 第八章 勝教甘露龍星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