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八章 漢藏妙緣淨法因
不要忘了 這一緣一會
在法界中 將會呈現光輝
不曾忘了你的恩
永記得你的德
如同長江 黃河的源頭
都是由心所滴下的水流
南無佛陀
南無怙主大悲金剛
直到成佛時
還是永遠不能忘記
我們都是 佛
都是
佛
在中國藏地,對金城公主嫁入西藏的過程以及在西藏的情形,有另一種不同的描述和記載。
在傳說中,赤德祖贊迎娶了南诏的王後江木赤尊,生了一個額寬鼻高的漂亮小孩。大臣們都說這是天神之子,故將他取名爲“江察拉溫”,意即“江木赤尊所生的天神之子”的意思。
小孩長大了,宮廷裏想爲他娶個好媳婦,大臣們認爲:“這裏的姑娘長得不文雅,而先王松贊幹布,娶了文成公主,十分賢淑多才。也正由于有文成公主的內助,吐蕃才更加強盛起來。如今大唐文化發達,又有許多博學多才的公主,我們應到那裏求請一位來結成姻好,才配得上江察拉溫王子。”
于是,贊普便派了大臣向唐中宗求親。唐中宗欣然答應了這門親事,並很快地送金城公主啓程赴藏。
但在金城公主離京尚未抵藏時,江察拉溫卻不幸騎馬摔死。關于王子的死因,另外的傳說是由于王子沒有聘娶大臣涅·赤桑頓的女兒,涅氏懷恨在心,所以暗殺了王子。
金城公主進藏後,一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不幸消息,如五雷轟頂,差點昏死在地。這時,大臣們便左說右勸,要金城公主嫁給贊普赤德祖贊算了,可是那贊普是個絡腮胡,令人望而生畏,所以被稱爲梅阿沖,意爲白胡的老公公。
金城公主一開始十分不願意,但抵不住衆人異口同聲地相勸,只好無奈地當了這位藏王的妃子。赤德祖贊非常高興,他給唐中宗寫了一封信,說:“我是外甥,皇帝是舅舅,咱們是老親戚了。現在金城公主又與我結婚,我一定好好待她,漢藏永遠是一家。”
果然,赤德祖贊便在他的鄧嘎頗章宮附近,又專爲金城公主建了一座“傍塘宮”。從此,人們爲了紀念金城公主,把這個地區稱做“頗章”。“頗章”,藏語的意思就是“宮殿”。而這個地名,就和金城公主的芳名一起,流傳至今了。
但事實上,這樣的傳說可能有一些問題,因爲當時赤德祖贊的年齡只有十余歲,應當不可能有一個十余歲的兒子。而傳說中暗殺王子的大臣,那時應身在長安准備迎親,不可能在吐蕃暗殺王子。因此,金城公主一開始的聯姻對象,應當就是赤德祖贊王。
金城公主,到吐蕃兩年以來,傳說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以後藏族曆史上有名的贊普赤松德贊王。當時,赤德祖贊的大妃子納朗沒有生育能力,她怕將來權力落在金城公主手中,便趁金城公主剛剛産下王子時,就把嬰孩搶走,並造謠說是她自己親生的。
金城公主又氣又急,眼淚都流了下來,她想用自己的奶汁證明孩子是她生的。但陰險的納朗用早已准備好的藥塗在**上,也能擠出奶來,這樣就真假難分了,大臣們誰也沒有辦法。
後來,有一位大臣想了一個主意:“把孩子放在草場的盡頭,讓金城和納朗二位王妃跑去抱,誰跑得快,孩子便算誰的。”金城公主年紀輕,一心想要抱到親生兒子,便拼命往前奔跑,所以最先跑到了孩子的身旁,把孩子輕輕地抱了起來,緊緊地摟在胸前,不斷地吻著孩子紅嫩的臉蛋。
可是,蠻不講理的納朗王妃,腿腳雖不靈活,力氣還是有的,她抓著金城公主懷裏的小孩死拉硬拽不肯放手。金城公主心疼自己親生的骨肉,怕孩子被拉傷,只好松手,孩子便被納朗搶走了。
大臣們明知孩子是金城公主所生,但畏于納朗家是貴族,勢大人衆,都不敢公開講出心裏話,怕惹出福來。
贊普赤德祖贊對孩子是誰生的,心裏十分明白。當小孩滿周歲的時候,他爲王子舉行湯餅宴,把漢人的代表和納朗家族的人都請來喝酒。這一天,赤德祖贊自己坐在中間,兩位王妃分坐兩旁。漢人的代表和納朗家族的人,也分兩側坐在殿前,大臣們則依序坐在階下。
酒過叁巡,贊普便拿了一個小金杯,斟滿酒,交給小王子赤松德贊,對他說:“你有兩個母親,也有兩個舅家,但親生母親只能是一人。今日,是你生日的喜慶日子。這滿滿的一杯酒,你就送去讓親舅舅喝吧。”
坐在一邊的納朗家族的人們,拿了許多好看的衣服、玩具,招徕著小王子,說道:“乖乖!這些東西都給你,快到了這邊來把酒端給舅舅喝。”
但是,小王子對他們看都不看一眼,說:“我的親生母親是大唐漢家人,美酒應給漢家親舅舅喝。”說著,便一直走到唐朝代表那邊去。
在吐蕃一間金城公主住過的房子,後面的山坡,據說也因爲金城公主的緣故,所以草的顔色特別不同,油綠綠的,十分悅目。傳說:“這是因爲自從公主的親生兒子被搶走以後,公主悲痛欲絕,日夜流淚,不梳頭、不洗臉,納朗也不許公主用水。孩子滿周歲那天,贊普下令二妃都要到堂陪堂。金城公主感到不梳洗打扮,將有辱于大唐的聲望,但是又沒有水,于是,只好把以往抹頭用的油倒出來洗,洗後,便隨手把油潑在這片山坡上。從此,這片草地便變得烏黑油亮了。”
赤德祖贊曾派大臣桑喜等到長安取經。傳說他指派桑喜及其余四人一齊捧持函件到長安求取佛教經典,並下令說道:“若你們遵令完成使命即賜以獎賞,若不能完成則予以殺頭!”
于是五人遵命啓程前往大唐長安。
當桑喜一行人來到格吾柳地方的住宿處時,這時,唐朝皇帝禦前的大臣布桑旺布的手下有一位善于蔔筮者說:“從現在起,叁個月內,從西方吐蕃地方將有菩薩化身的使者前來我朝。”
旺布問道:“他們是怎樣的人呢
”
“他們的長相和特征是這樣的。”善蔔者說完之後便畫了一張圖像;大臣旺布便將此事禀報了玄宗皇帝。
玄宗立刻派使者前去迎接,並且交待:“不要讓他們久住那裏,要給他們供奉,並引領他們到我跟前來!”
這些吐蕃使者如期到達唐地之後,迎請的人,遵照玄宗的旨意,把他們領到玄宗面前。
使者向唐皇獻上贊普的奏函,皇帝接覽後,准予所請,並對桑喜說道:“你是我派到吐蕃的臣子漢人巴德武的兒子,你留在長安做我的朝臣好不好呢
”
桑喜聽了之後心想:“我若留在內地,今生固然快活,但是爲了使吐蕃地區能發展善妙的佛法,一定要把載著佛陀教義的經典獻于贊普手中,然後再設法向贊普申明此事。”
于是在基于利益藏地爲先的思慮下,桑喜回答道:“皇上賜我留住此地,實在深感大恩。但是,吐蕃贊普下了嚴峻的命令,我若不回去的話,將把我的親族處死!還是讓我先返回吐蕃,完成使命,然後與父親商量,再設法前來吧!”
“我實在十分喜愛你,你想要些什麼樣的賞賜呢
”
“如果有幸蒙皇上賜給獎賞,敬請賜予一千部佛經!”
“你到達格吾柳猛獸出沒的隘口時,竟未受到猛獸危害,反而受其敬奉;布桑旺布的善蔔者說你是菩薩化身,而佛陀預言中曾說:“在紅臉人之域,將出現一個最先弘揚聖法的善知識。”看你的德行,這一預言,一定是指你無疑!那麼,我就來幫助你吧!”于是就賜給桑喜一千部在藍紙上以金字書寫的佛經,另外還賞賜了許多物品。
于是這五位求經使者在如願求得佛經後便啓程返回吐蕃。但就在回藏域途中他們卻遇到巨石阻路,這時有一位名叫格雅的漢族和尚,力大無窮,能用網套把虎栓起來挂著,並且具有預知的神通。他幫助使者砸碎臣石,打通道路。桑喜並向他請問吉凶禍福,于是格雅和尚告訴他們說:“吐蕃赤德祖贊贊普已死,而王子尚末成年,因此,喜愛黑業的大臣將毀滅佛法,拆毀佛寺,所以暫時難以推行佛教。”並且教導他們回到吐蕃後弘揚佛法的步驟和方法,且預示了寂護將來藏地。最後,留住供食兩個月,並隨行護送使者走了兩日的行程,才互相頂禮而別。
桑喜因爲知道佛寺將被毀壞,心中十分難過,便偕同其他四人來到文殊菩薩的聖地五臺山中,想求取五臺山寺廟及佛像的藍圖。
當他們來到五臺山下時,其中一人不知如何才能爬上去;而另一人雖然爬到山頂,卻一無所見;一人雖見到佛寺,但找不著寺門;一人雖見到寺門,但卻發覺門爲網所封攔,不知如何進去;只有桑喜通暢無阻地進入五臺山聖地,向文殊聖者等所有菩薩和全體阿羅漢獻供禮敬,並和他們親切交談。同時,桑喜也將他們的面貌姿態等默記于心,以作爲將來返回吐蕃後建寺塑像的藍圖。之後,當他們步出寺廟,山中猛獸皆向之禮敬,並護送他們至山腳。于是五位使者乃返回吐蕃。
桑喜在回吐蕃的路上,不但把格雅和尚所作的記莂都記在心裏,同時又邀請了一位漢地和尚一同回到西藏。
當他們一行返抵西藏的時候,果然外戚等一些崇奉本教的大臣、貴族把藏王短壽和不祥之事;都藉口說是信佛法所遭的惡報,而下令廢除佛教。他們本想把釋迦牟尼像送還中原,但因太重未能擡走,最後只好將佛像埋在地下,然後將拉薩神變寺改作屠宰場。
他們如此行事之後,有人忽然橫死。當時的相士和大衆都說,這是把佛像埋在地下的惡報。因此,他們又把佛像掘出送到芒域內。
那時紅岩正讓寺已被搗毀。桑喜把從漢地請來的那些些經卷秘藏在桑耶秦蒲地方的陶土中,同時很客氣地請和尚回去大唐。此時適逢巴賽囊的愛女死去,這位漢地和尚用朱色塗抹珍珠,並在珍珠上作了記號,放進那女屍的口中,經他修法後再將珍珠取出,藏在那亡女母親的臥鋪下面。和尚預言說:“這亡女將仍舊生爲她母親的兒子。”後來巴賽囊的妻子果然生下一個男孩,並從男孩口中掏出那顆朱色的珍珠來。巴賽囊因此證明決有後世而獲得決定的信。
吐蕃在赤德祖贊贊普時就已迎來漢地的曆算,赤德祖贊並推展占蔔、醫學,用來治理藏地的民衆。當他迎請漢地的金城公主爲王妃時,也得到了有益西藏的九部占蔔書籍。
而他的王子赤松德贊王在西藏被視爲文殊菩薩的幻化身,所以在當…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八章 漢藏妙緣淨法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