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九章 誓護佛法迎菩提1
于是 赤松德贊迎請
菩提薩埵 散射了佛法的光芒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叁寶廣大吉祥
甚深不變的大願
成就了永不毀壞的叁昧耶金剛
就是這裏
就是這裏
抉擇了永固天成的桑耶大寺
讓佛陀的智慧
在雪域的心中
源遠流長
這時,巴賽囊也受到反佛大臣排擠,被貶到芒域做地方官。而赤松德贊王則密令他去迎請具足大德的經師前來西藏雪域。巴賽囊利用這個機會,經過尼泊爾去到印度,朝禮大菩提寺和那爛陀寺等佛教著名聖地。
接著,赤松德贊又派遣嘉白洛珠主仆叁人,來到沙河爾地區,探聽到底有哪些具足殊勝成就的修行人,值得禮聘,前往西藏住持佛法;另外更派遣朱古·埃巴夏前往大唐去迎請漢地的成就者。
當嘉白洛珠等到達印度時,由于印度地區與中國藏地的民族風俗、語言都不相同,所以印度人對于中國藏地的來使都感覺十分的稀奇,而前來圍觀;隨後更有一些內侍大臣也好奇地前來觀看他們。
他們在歸途返回藏途中,經尼泊爾時被當作國家的使者迎請到皇宮之中。
尼泊爾大王在大殿上詢問巴賽囊等叁人說:“你們這叁位來自西藏的使者,到底有何使命呢
”
巴賽囊向大王說道:“我們是爲了尋找佛教的大德經師,才到印度與尼泊爾參訪的。”
于是該國的大王就爲他們介紹沙河爾的王子,出家後具有廣大的妙德,現在正在尼泊爾弘法。巴賽囊聽了十分高興。
于是當沙河爾王子聚衆宣講佛經時,這些來自西藏吐蕃的使者也立即前去參訪,並在座下聽經;雖然使者們聽不懂王子所宣講的內容,但是他們由與會大衆的口中知道王子的名號爲菩提薩埵,是當時被公認爲智慧與佛法第一的善知識,宛如鶴立雞群一般的具足教法證量的功德。
因此,巴賽囊便有意請這位當時印度著名的佛教學者菩提薩埵(寂護Santaraksita或譯爲靜命)到西藏傳法;而寂護也有意透過巴賽囊的關系,會晤赤松德贊,將佛教傳于吐蕃,因此同意了巴賽囊的邀請。
巴賽囊回西藏後馬上到藏王的座前,對藏王詳述了寂護堪布所說的話和一些因緣。藏王顧慮到瑪尚若知道了巴賽囊的到來將會加害于他,因此先把巴賽囊藏了起來。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赤松德贊有意延請寂護入藏,于是派遣巴賽囊前去迎接阿阇黎菩提薩埵(寂護),並派遣朗仲那惹、業遠·真東日、章·嘉惹勒日叁人爲歡迎使者。
但另一方面,由于吐蕃大臣們很害怕寂護大師是尼泊爾金剛乘咒師一類的人物,因爲尼泊爾自古以來咒師的咒術十分的靈驗、厲害。因此吐蕃大臣很怕請來之後反而受到他的控製,決議先派人去了解寂護的情況。
他們派了桑喜、生貢拉薩日、青·麥倫叁人前往芒域觀察,由于彼此言語不通,還請求克什米爾的阿難陀譯師,作爲翻譯。最後他們發現寂護是一位“品行端正、很有學問”的學者,尤其看到他講法時的廣大自在,心中十分折服。
這時,巴賽囊及叁名歡迎使者才攜帶著一鬥砂金,還有記載著一首歡迎詩的信,前來迎請菩提薩埵前往秦蒲,這首詩的內容是:
佛教寶傘蓋, 覆我僻暗地,
微細如星火, 往昔未開展;
敬請除黑暗, 祛除衆災障,
並滅鬼神災。
菩提薩埵堪布見到了邀請信之後,十分的高興,開向巴賽囊等人說道:“各位!我很高興貴王能夠爲了弘揚佛法的緣故,邀請我到你們那裏。我的學養十分的粗淺,但爲了衆生利益的緣故;我還是十分歡喜地接受邀請,前往雪域西藏。”
因此菩提薩埵就很高興的與使者來到了西藏秦蒲地區,而藏王也來到該地准備迎接這位來自沙河爾的大堪布。當菩提薩埵到達秦蒲的倫珠宮的時候,藏王赤松德贊首先向他致上最勝的頂禮之後,並開口說道:“偉大佛法的傳承,正如同大地承載著萬物一般不可思議;光輝的太陽讓巨馬拖著繞地旋轉,也正如同大象背負重馱那樣地精進努力。爲了傳承佛法,您不辭艱辛無私地來到了雪域西藏,我現在謹向您致上最恭敬的頂禮。”
接著藏王又唱了十叁歡喜歌來迎接菩提薩埵大堪布:
“五寶齊聚吐蕃雪山崗, 五谷豐登我是黎民王,
溫暖宜人日麗中心地, 生爲吐蕃大王我歡喜;
細積細攢財物享無窮, 日思夜慮智慧如泉湧,
完成崇高事業建功績, 大王赤松德贊我歡喜;
先祖脫脫日栗護佛法, 松贊幹布使佛教發達,
赤松德贊我來奠佛基, 善業蒸蒸日上我歡喜;
衆生走上天人解脫道, 蕃民歌信十善法聖教,
堪布菩提薩埵來蕃地, 消除墮落罪行我歡喜。
菩提薩埵堪布緊緊地握住了藏王的手,兩個人十分親切地會晤。此時,赤松德贊這位弟子施主與殊勝的上師菩提薩埵,兩者都做了最圓滿緣起的示現。堪布于是爲藏王行叁皈依,並賜予藏王優婆塞戒,使藏王成爲佛法的居士;然後他們就前往紮瑪真桑地方,又再爲兩位王後授予叁皈依優婆夷戒。從此之後,她們每日誦經,成爲正法的優婆夷。
菩提薩埵寂護屬于大乘佛教的中觀學派,傳說是中觀自續派創始人清辨論師的五傳弟子。
寂護在秦蒲住了四個月,向赤松德贊宣講: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惡口;六、不兩舌(指不說離間雙方的話);七、不绮語(指不說真話,只說取悅于人的話);八、不貪欲;九、不瞋恚;十、不邪見等十善教法。並宣說了眼、耳、鼻、舌、身、意,是爲六根,色、聲、香、味、觸、法,是爲六境,及眼識等六識等十八界的教說。又講解了生滅輪回相續的:一、無明;二、行;叁、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的十二因緣教法。
由于正法的傳播,因此觸怒了藏地所有的凶惡鬼神,吐蕃很快就發生了雷擊紅山宮,傍塘殿爲洪水沖淹,以及年荒、人病、畜瘟等災禍。
這樣一來,那些以信奉黑教的大臣們爲首的藏民都說,這是信奉佛法所得的惡報,因而對佛法大生反感。
藏王于是向堪布寂護詢問到底這是什麼原因
堪布回答道:“藏王!在你祖先父王的朝代,雖然曾經作過修建寺廟、塑造佛像、建造佛塔和翻譯經典等善業,但是那時未能將此間凶惡鬼神降伏,因此一些藏王遭到夭壽的危難,佛法也發生一些中斷的災障。爲了要用威猛法力來降伏此間所有一切凶惡鬼神,未來你必須去迎請烏仗那的阿阇黎蓮華生大士。他確實是南瞻部洲中的一位大密師,過去生中我們共同在尼泊爾蘇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大佛塔共修時,曾發過叁昧耶誓願,具有宿世的因緣。如果能將他迎請到西藏,一定能使藏王你的清淨善願,都獲得圓滿。”堪布對藏王作出了這些預記之後,就回到尼泊爾去了。
尼泊爾的蘇瓦揚布拿大佛塔,傳說爲文殊師利菩薩所建立的。當時加德滿都一帶原來是一個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湖內有龍王居住,後來文殊菩薩由中國前來此地,以手上的利劍劈開了湖的南邊山嶺,將湖水泄幹,並在此建立了蘇瓦揚布拿寺,而此地也稱爲尼泊爾了。
隨後,赤松德贊爲了能牢牢掌握政權,順利進行佛法,便與手下尚·雅桑和郭·赤桑雅拉等崇信佛法的大臣商議弘揚佛法之事。
尚·雅桑說:“大王!祖輩松贊幹布倡行聖法,使吐蕃繁榮,父王也繼興佛法。可惜君父死後,佛法被瑪尚所滅。此人反對佛法,又極凶狠,您的興佛願望,恐怕難以達到。”
大臣郭·赤桑雅拉道:“我有辦法對付他!請你們做我的後盾,我可使大王遂願。”便按他的意思定下計策。
于是赤桑雅拉便暗地對贊普屬下的傳令使、蔔者、預言吉凶者給予賞賜,囑令他們一致散布預言說:大王將有大災難,本地也將遭逢厄運,爲禳除災難,需將兩位職位最高的大臣關入墓穴中生活叁年,災厄始得消除,贊普才能健康長壽,本地也可興旺發達。如此廣爲散布,造成輿論。
赤桑雅拉便在君臣民衆全體集會的時候,讓尚·雅桑出面提出應設法禳除大王的災難,大臣池桑說:“應該給大王尋找禳解災難的替身。因此,誰是大王最大的屬臣,誰就來承擔吧!”這時,郭·赤桑雅拉大聲地說:“大王的臣子中以我爲最大,家世顯貴,功高祿厚。臣屬中哪有大過于我的,就由我來當其中一個禳災替身!”
瑪尚見此情景,無奈被迫起來說:“大臣中,沒有比我再大的了,我同意作大王的替身。墓穴修建在哪裏
”郭·赤桑雅拉說:“要嘛就修建在帕熱,或是修建在居地的邦桑。”瑪尚說:“還是修建在納囊紮普吧!”
修建墳墓時,瑪尚有些懷疑,說道:“把好石頭砌到前面!”並設法把牛角鑿通接起來,做成管子,引入流水,以供飲水之用,又開溝使之流出。還准備了防饑的食物,禦寒的衣服,並開啓穴孔以免憋悶。墳墓修築完成之後,兩位大臣不得不進到墓穴裏面去了。
郭·赤桑雅拉和羅·德古納鞏商量好後,腳上穿起鳥毛的靴子,身上穿著土色的野生植物馬勃做成的衣服。二人被送進墓裏時,郭·赤桑雅拉說:“這裏做瑪尚的睡處,這裏做我的睡處,這裏可以放水。”一邊說著,一邊走來走去瑪尚則在他身後緊緊相隨。這時郭·赤桑雅拉忽然拍著手掌叫道:“看!那裏是什麼
”說了就跑。
待瑪尚回過神去抓他的腳時,只抓了一把鳥毛;又因郭·赤桑雅拉穿著馬勃製的衣服,躲藏起來,與土色相同,難以看見,所以順利地溜出墓穴。羅·德古納鞏立即用巨石堵上墓門,就把瑪尚關在裏面了。瑪尚氣得說:“中了那老匹夫的圈套!”憤恨不已。
後來,看守墓穴的人在牛角管裏發現一支從墓中射出來的箭,上面有瑪尚寫的:“納囊族的人們,挖開墓,救我出來!”等字樣。于是,贊普以此爲藉口,把毀壞佛法的瑪尚殺死了。
從此赤松德贊才得以放手與大臣們決定定期來振興佛法。
弘揚佛法的決心一直在赤松德贊的心中湧現,在宛同現觀之中,看到了…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九章 誓護佛法迎菩提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