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二章 帝釋天城話長安▪P2

  ..續本文上一頁日歡宴,並且逛盡世界名城——長安,以完成藏王的心願。

  漫步在長安充滿槐樹的綠蔭大道上,吐蕃使者心中十分地驚奇,直怪人間爲何有這樣的景象:在居民裏坊之中,許多花木叢翠、亭榭曲廊,宛如帝釋天境一般。他決定向松贊幹布王建議,將西藏吐蕃之地建立如同大唐一般的繁華。

  爲了觀察大唐民間的富裕,使者來到了長安的西市,參觀長安的商業交易。西市位于皇城的西南,與位于東南的東市,是唐朝全國最大的兩個商場,不只反映了當時商業的繁榮,也顯示了全國生産的富足,更是世界各國珍品的展示場,擁有來自海上與絲綢之路,所輸入的各國或各地寶物、食物與各類珍産。

  唐代的絲綢、陶瓷、金銀器、製茶、手工藝業,都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准。唐代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也是手工業發展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就絲綢來說,當時各地貢品中便有絹、綢、绫、縠、錦、紗、緞、羅、練、绮、仙紋绫、雞眼绫、八蠶絲、輕容、花紗、緊紗、寶花羅、花紋羅、白平綢、白綿綢、交棱縠、子方縠、蕉花練等幾十類花色品種,一些華貴的地毯,也用絲織成。絲織品的柔軟光鮮,引起了吐蕃使者的極大震撼,直以爲是天衣;因爲當時的吐蕃,只有以獸毛或粗麻所織的褐衣與皮裘而已。所以使者十分仔細地觀察並詢問了絲織品的相關知識。

  由于朱雀門大街之東靠近大明宮和興慶宮,因而這裏的坊裏多爲權臣貴族所占;又由于富商大賈多住在城西,西市也較東市更加繁華。西市有秤行、衣肆、(左革右伏)辔行、賣錦繡彩帛的、賣胡琴的、飲食店、寄附鋪,以及藥材肆、麸行、筆行、帛肆、肉行、魚行、金銀行、鐵行、油靛行、法燭行、煎餅、團子店等,應有盡有,蔚爲奇觀。

  另外更有許多來自波斯、西域等各國或各地的商人,他們善于經商,尤擅于鑒別玉石。

  午時,使者們來到了一處胡人所開的酒店,飲酒吃飯。當時的吐蕃喜用調好的炒面捏成碗狀,而將奶酪、肉羹盛在裏頭,而後將面製的碗盞與肉羹齊食。其實這種古老的吃法,還保留至今日的甘肅南部夏河的藏區。而飲酒時不用杯子,慣以雙手捧酒而飲。

  當時的唐人喜胡食,猶如今人喜吃西餐。使者與大家一起食用以麥粉外著胡麻(芝麻)的胡餅(今之燒餅),並用金樽飲用葡萄酒與叁勒漿類酒(釀法出自波斯),實在是十分奇特的經驗。

  胡人在長安開酒店的實在不少,這正如李白在《少年行》中所寫的: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詩中金市就是指西市。

  在長安道上,看盡了世界各地的人,也看到了許多長途販賣的行商,逐利而動,不只遍于全國,而且遠至西域,這真是如元稹在《估客樂》中所說的:“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織錦成,經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

  吐蕃使者仔仔細細地記錄這一切經驗,他知道這些商人,將很快的隨著他所走過的吐蕃路,將大唐與西藏的線,緊緊地接系起來。

  陣陣的鼓聲,響徹了長安城;吐蕃使者正與鴻胪寺卿及吐谷渾、回訖、波斯等諸使者,在長安城中遊曆。他心中十分新奇地問道:“這些鼓聲因何而來

  ”

  吐谷渾使者就以老長安的身份用藏語回答道:“長安城中除了每年上元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叁天外,全部施行宵禁。唐人在各大街懸鼓,一到傍晚擂鼓八百聲,城門、坊門全部關閉,除了皇帝特許之外,全部要離開大街,違者受罰。”

  鴻胪寺中專門招待使者的典客署典客接著說道:“雖然我們遊興尚濃,但現在恐怕要趕回客館了。真是“六街鍾鼓又催還”啊!等一下行人全離開了大街,金吾禁夜,將是“六街鼓絕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了。”

  吐蕃使者又問:“那明日清晨呢

  ”

  典客回答道:“清晨五更時,擂鼓叁千聲,坊門、城門應聲而開,那時“鼓動六街騎馬出”,我們又開始一天的生活了。”

  使者一面回館,一面默默地數著鼓聲,回館之後鼓聲未絕,最後整整的八百聲鼓,在他心中烙下了長安的印象,他心中想著:“大唐真是個不可輕侮的國度。”

  太極宮像北極星一般,位于長安城北方居中的大位,表示至高無上,南面而王之意,它的南中門名承天門。由于門前有寬叁百步的橫街,因而這裏是舉行“外朝”的理想地方,如閱兵、受俘等許多人參加的活動,都在橫街上舉行。進承天門後,再分別穿過兩道宮牆上的嘉德門和太極門,才到達宮城內院,皇宮處于層層包圍之中。太極門左有鍾樓,右有鼓樓,正北是前殿大極殿。太極殿是太極宮的主要建築。平時,太宗定時在這裏會見群臣,處理朝政,稱爲“中朝”。

  貞觀八年十一月十六(甲申)日,吐蕃使者帶著書信與上貢的貢品在太極殿上朝觐唐太宗。大殿上陳設著宮懸之樂,並陳列著曆代的寶玉、輿辂與黃色旗幟的儀仗,萬分的莊嚴。太宗皇帝身穿著衮冕臨朝召見,文武百官、皇親諸王也穿著朝服陪位排列。

  吐蕃使者上獻書信、貢品,並向太宗行了觐見的大禮之後,就向太宗提出松贊王欲求娶公主之事。太宗雖然已知吐蕃爲大唐新興之地,但是一者對此地尚未完全了解,二者賜請和親是國家大事,並非兒戲,因此加以婉拒。

  太宗雖然拒絕了請婚,但對于使者還是溫言相向,垂問民俗風情,接著賞賜使者,並設宴于內庭甘露殿中,以飨來使。甘露殿靠近北城外的禁苑,附近並有池沼、流水和浮橋。中宗時,李峤曾描繪在甘露殿中的景象爲:

  丹宇臨丹地,雲窗網碧紗。

  禦筵陳佳醑,天酒酌榴花。

  水向浮橋直,城連禁苑斜。

  承恩恣歡賞,舊路滿煙霞。

  朝觐事畢,吐蕃使者拜辭,太宗遣使贈以禮物並設宴餞行,使者懷著深刻而奇特的經曆,回到吐蕃。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派遣使者馮德遐帶了诏書與大量的珍禮及染彩絲織帛緞前往吐蕃宣撫慰問。松贊幹布召見了馮德遐,十分的歡喜。

  而在當時的國內情勢,東突厥汗地的都布可汗阿史那社爾,爲西突厥所敗,所以在貞觀九年時率衆內附中國;太宗令他爲左骁衛大將軍,並在貞觀十年正月十日,命他娶皇妹南陽長公主。而吐谷渾汗地的可汗慕容諾曷缽,也在此年叁月十七日,受封爲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並入朝請婚公主。

  松贊幹布由這一來一往的使者交涉,使他對唐朝有了基本的了解,並十分欽慕大唐的風光;更由于得知了突厥與吐谷渾,都已有了迎娶大唐公主的因緣,所以認爲唐朝聯姻的機緣已成緣,因此決定再遣使者,攜帶大量的金銀珠寶,隨著馮德遐前往長安,奉表上疏求娶公主。但是,太宗皇帝認爲時節因緣未至,所以還是未允許松贊幹布的求婚。

  于是使者只好黯然地回到了吐蕃。松贊幹布十分重視與大唐的聯姻,因此急切地詢問使者情形。

  使者告訴松贊幹布說:“臣初至大唐時,大唐對待我十分的優厚,並答應將公主嫁給大王。可是,沒想到剛好吐谷渾的可汗王到大唐朝見,從中挑撥離間,因此大唐對我的禮遇漸薄,終于拒絕許婚。”

  松贊幹布大怒道:“吐谷渾實在太可惡了,竟然敢離間大唐與我們的通好!必須給他們一些教訓。”

  于是立即出兵攻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持,逃往青海之北,人民牲畜我被吐蕃所俘。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乙亥,吐蕃軍進擊黨項(四川省西北部)、白蘭(青海省東南部)地區各羌民族部落,並率領部衆二十余萬人,進入大唐松州(四川省松潘縣)西境,然後又派使節攜帶金甲及金銀綢緞,到首都長安進貢,聲稱前來迎接公主;若公主不至吐蕃,則將繼續深入進攻大唐。

  不久,吐蕃軍即進攻松州,擊敗松州都督韓威。羌族部落酋長、閻州(松潘縣北)刺史別叢臥施、諾州(松潘縣北)刺史把利步利,同時獻出州城,叛降吐蕃。松州危急、四川亦告急。戰爭連年不停,吐蕃大臣建議藏王休兵,但被拒絕,因而自缢身死者,有八人之多。

  唐太宗決定示之以威開始反擊。八月二十七日,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爲當彌道行軍大總管;八月二十九日,任命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爲白蘭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爲闊水道、左領軍將軍劉簡爲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兵五萬人,分四路迎戰吐蕃軍。

  吐蕃軍進攻松州城十余天;唐朝軍隊由牛進達擔任先鋒,九月六日,趁吐蕃軍不備,就在松州城下把吐蕃軍擊敗,斬首一千余人。松贊幹布心生恐懼,只好率軍撤退,並派使者前來大唐謝罪道歉,但仍請求迎娶大唐公主。這時唐太宗李世民認爲吐蕃是發自真誠,所以謝罪請婚不同于前恃強逼婚,因而決定同意所請。

  貞觀十四年二月十日(丁醜),唐太宗親臨國子監(國立大學),參觀孔子祭奠大典,並命祭酒(校長)孔穎達講解《孝經》。此時,除了四方學者會集京師之外,高麗、百濟、新羅、高昌乃至西藏吐蕃,皆已派遣弟子至唐求學,所以聽講者乃至有八千余人。西藏此時也已開始派遣子弟前來大唐,學習新的文化。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閏十月丙辰(二十叁日),吐蕃贊普松贊幹布,派遣宰相祿東贊來到漢地,攜帶著國書貢品,准備向大唐請求通婚。這時太宗認爲時機已至,因此將應允和親,宮中也預備著觐見的儀式。

  在朝見的前一日,尚舍奉禦(宮廷布置官)布置禦帳在太極殿的北壁之上;太極殿坐北朝南,座位取南面而王之意。司賓的司儀官前來排列使者的班次,司樂的太樂令則在殿內懸挂樂鍾,而舉麾旗的位置則分別列在上下之位。

  朝見之日,祿東贊的座位在宮樂鍾的南方,面向北;貢品等陳列于庭中的禮物則在他座位的前方。典禮的司儀位在宮懸的東北,司贊的接待官二人位在南邊稍後,都是面朝西站立。而各禁衛官則部署所部的衛士護衛著太宗,執黃麾的儀仗隊則半隊各排列在門外和殿庭裏。

  時辰已至,太樂令率領奏樂人就位。這時符寶郎捧著帝王的玉玺,到殿閣內來迎接太宗皇帝。

  求婚使者祿東贊一身恰如其分的利落打扮,令人眼睛一亮。這一位吐蕃大相穿的是緊身窄袖、鳥紋團花的直領長袍,袍長僅在小腿之上。腳登黑色狗鼻靴,腰間束著一條窄窄的玉帶,上綴著兩件瓶袋,頭上束著布補與冕冠;表現出觐見太宗大皇帝的敬謹誠摯的情態,在選擇服飾與儀態上表現出最適宜的外交禮節。

  使者祿東贊捧著書表文從班次走出,通事舍人(助理立法官)引導他們立于太極殿外的西廂,面向東,從人捧著五千兩獻金及珍玩玉器數百件庭實隨從在後,都是面向東邊,往北而上行。

  侍中(最高監督長)陳奏外面已都准備完成。這時,太宗皇帝頭戴著通天冠,乘坐輿辇,其上則覆著曲柄的華蓋,由警衛侍從擁簇進殿。

  皇帝將出,儀仗啓動,太樂令命令奏黃鍾鍾樂。符寶郎把玉玺陳列在禦案之上。音樂奏畢,中書侍郎(副立法院長)一人,令使二人手捧案子先已在西階伺候,于是面向東往北而上。舍人引祿東贊及持著貢品的隨從,走到宮懸南邊的位置上。當使者初入門時,齊奏著太和之樂,立定之後,樂止。

  中書侍郎率領持案人來到祿東贊之前,面向東。侍耶接受吐蕃的國書及請婚之表並放置在案上,回到西階之後,再將表文捧起奏上皇帝之前。

  在侍郎將表文奏上之時,衆官員就各率所屬,接受使者的貢品,並放于庭中。于是贊禮人傳呼再拜,祿東贊和隨從都叩首再拜。

  這時,舍人奉皇帝之命,下階來到祿東贊面前,向他說道:“太宗皇帝問候松贊幹布贊普安好。”祿東贊再拜,開向太宗表示致謝,又再禮拜。舍人又向祿東贊傳達太宗對他的問候之意,祿東贊十分感激地再拜並回答:“一切安好!”

  這時,祿東贊代表松贊贊普,請求通婚。太宗皇帝十分高興地向他說道:“朕准備賜封文成公主,嫁與你們的贊普。”

  太宗皇帝十分欣賞祿東贊的智慧及應對,對他的生活多加詢問;最後舍人又奉皇帝之命,慰勞祿東贊,請他還歸館驿,祿東贊及隨從人員都再拜致謝。于是舍人引導使者出宮,這時樂音大作,呈現著吉祥的喜氣。太宗皇帝起身上辇,太樂令令奏蕤賓之調的鍾樂,侍臣都隨從皇帝回到了閣內。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二章 帝釋天城話長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