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一章 雪域觀音密示現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一章 雪域觀音密示現

  誰不是呢 只是大家不肯相信

  而相信的人 卻又成了 相信的二分

  無可奈何啊!

  所謂相信 即非相信 是名

  相信!

  大悲的怙主 巧拈了大悲的

  城 是布達拉普陀洛宮

  在大海中 在山崖上

  在印度 在中國西藏

  在漢地 在觀世音的心

  在觀自在者的法性中

  未曾藏起 的

  夢

  矗立在世界屋脊拉薩盆地上的布達拉宮,是中國西藏現存最大、最完整的集古城堡、靈塔殿和藏傳佛教寺廟爲一體的偉大聖地。

  布達拉(Potalaka,potala),即爲普陀山之義,原爲南印度觀世音菩薩的聖地,意爲脫離苦海之舟。虔誠的佛子認爲,雄偉的布達拉宮堪與觀世音菩薩的聖地普陀山媲美,而且是觀音的化身松贊幹布王所建,它無疑就是第二座令人仰幕的普陀山。

  松贊幹布王在獲得殊勝的本尊像後,心中想到:“如今我已見到了本尊佛像,要利益衆生應當已無艱難,但是,利益吐蕃臣民百姓的巨業應在何地完成,還需要觀察。”

  于是他經過觀察之後,發現普賢菩薩化身的先祖拉脫脫日栗贊曾經親自到過拉薩河下遊的拉薩,並且在拉薩的布達拉紅山之上閉關修行,並認爲這一帶適于弘揚大乘佛法。所以,松贊幹布心中想著:“爲了要完成教化雪域衆生的任務,也爲了發展祖先的基業,我應當前往曾被先祖加持的吉祥之地。”于是,他毅然決定遷都拉薩。

  拉薩位于拉薩河北岸一個河谷的小平原上,藏語稱之爲“吉雪塘”。它的中心有叁座較高的小山。較大的一座即是紅山,高約九十六米,東西長六百余米,南北叁百米,形似一頭安臥著的“大象”,坐落于吉雪塘的中心部位。與紅山西南隅毗連的是藥王山,好像一頭正要向天上騰越的“獅子”;再往西則是一頭鑽進砂堆裏的“老虎”——磨盤山,這兩座山都比紅山小。

  這叁座山的體性,被認爲是叁位最殊勝的怙主叁尊的幻化,紅山即爲觀世音菩薩的化現,藥王山爲金剛手菩薩的幻化,帕瑪日山也就是磨盤山,則爲文殊菩薩的示現。

  另外在拉薩周圍諸山的形態和紋路,則是呈現著八吉祥的圖案,即拉薩北方的梁正澎迦山上現出寶傘,澎迦山上現出寶幢,瑪仲山上現出魚形,凍喀山上則現妙蓮,帕蚌喀後山的色東岩石現爲右旋海螺狀,拉薩河南方的仲贊日山頂爲寶瓶狀,裕巴山上出現吉祥髻,拉薩西堆龍的帳普山上出現金輪。

  而這座觀世音菩薩的化現——紅山,形如大象臥槽,地形極佳。所以,如果能在這座山上修建聖觀世音菩薩的寶殿,並住著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松贊幹布,那雪域大地便可幸福天成了。

  松贊幹布王說服了所有的大臣子民,大家歡天喜地的用車馬載著本尊佛像、法器、供器及一切世間財寶器物,出發前往拉薩了。

  在路途中,他們來到了亞倫紮兌園裏,並在午後休憩。

  松贊幹布與大臣那欽波一起到附近的河邊洗浴,他親眼看見了在伍茹的傑日地方,自然現起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Om mani padme hūm),他立即沐浴淨身虔誠祈禱,感應到從法爾自然現起的六字大明咒中,放射出五色光明的彩虹,輝映到對面岩石上自然現起的觀世音菩薩、聖救度母及馬頭觀音等佛像上面。而觀音等佛像又複放出虹彩光明,照射到六字大明咒之上。這樣的虹光宛如寶鬘一般往來交織,示現出殊勝稀有的奇觀。

  這些光明虹霓交映的奇觀,一時之間令大衆紛紛頂禮,贊歎歡喜不已。于是,松贊幹布王就請來尼泊爾的精巧工匠,依照法爾自然示現之佛像的光明莊嚴,精細雕製出極爲明晰的身之所依——佛菩薩聖像,以及語之所依——六字大明咒等。

  松贊幹布王帶領著王臣眷屬漸次地來到了布達拉紅山,在藏曆鐵兔年(公元631年)開始在此修築王宮。這座王宮修建完成之時,好比把那帝釋天宮搬到人間一樣的雄壯悅目,又如日宮、月宮瓊臺般的華麗高貴。松贊王便將宛若神變的大軍,一起安紮在宮裏。

  如此稀有莊嚴的王宮落成之時,大王與諸臣子大開喜宴以資慶賀。而邊疆諸國耳聞雪域地區有一位頭頂上浮現著阿彌陀佛頭像的兩頭王——松贊幹布,具有廣大的神力,能夠遣發宛若神變的大軍,都心生畏懼!他們懾于藏王的榮威,所以在王宮興建完成之時,都遣使前來上貢道賀,以表示敬意。

  松贊幹布王除了對各方的來使,宣告許多通好的言語外,同時還饋贈了極爲豐富的禮品,使他們極爲滿意地回到自己的國家中。從此各國的大王,對松贊王都生起了歡悅隨喜的心。

  光明的日子,在指隙中流走,菩薩的大悲誓願,是永不忘失的總持。松贊幹布王在王宮中又思維著:“我已經發願要利益一切衆生,並立下了不壞的誓句,如今應當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教化他們呢

  ”

  爲了不壞的悲心,大王又向佛像祈請。本尊佛像歡喜地從胸臆間射出了兩道光明,猶如飛箭,分別指向東方的漢地和西方的尼泊爾,並從虛空中發出聲音說:“大王!你應當迎娶忿怒母以及度母的化身。”

  松贊幹布王受到這樣殊勝的加持,宛若入于空中的紅日一般,光明普照,並生起廣大無邊方便,而現觀了“忿怒母”的化身赤尊公主,年方二八,青春貌美.口出香氣,猶如沈香。又看到漢地中原的長安城中,示現出“救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年屆十六,容顔絕妙,具備美德,口出香氣,猶如蓮花般芬芳。于是菩薩化身的松贊幹布王一心祈請,並由兩眼放出光明,分別射向東、西方去,心中已有了決定。

  他在現觀中,看到西藏西南方的尼泊爾國(尼波羅國),她的都城位在加德滿都的谷地上,名爲楊布亞崗大城,周圍有二十余裏,盛産著花果、赤銅、共命鳥與牦牛。該國的大王是來自于印度的刹帝利栗咕婆族,他們都深信著佛法。此時的大王是政教兼備、碩學聰睿、富貴圓滿的光胄王,他又稱爲鴦輸伐摩王 (Amsurarma),創立了塔庫裏(Thakuri)王朝。他不只信仰佛法,而且德學兼備,自製了《聲明論》,爲大衆景仰。他有一位容貌美麗,令人悅意的赤尊(Bhrkuti)公主,並擁有許多珍寶財庫,以及與釋迦牟尼佛世尊八歲時同等身量的佛像。

  接著又看見,在中原具有萬道吉祥之門及五百尺寬廣的南北馳道的長安大城中,權威自在、統禦大地的天可汗唐太宗,擁有一位宛若天仙般的文成公主,並且具有超過毗沙門天王那樣富足的寶庫,以及釋迦牟尼世尊十二歲時的等身像等,都是圓滿無瑕的。

  這時,他心想:“如果我能夠聘娶兩位公主爲妃的話,那麼中原及尼泊爾所有美滿的物質榮華,都能宛如磁石吸鐵一般地被吸收過來,那對西藏人民真是廣大的福分啊!不過,以隨順世間一般人的習慣而言,我此時雖然已成爲邊疆西藏的人王,但如果僅僅派遣使臣前去聘婚,是得不到對方慨然應允的。”

  于是松贊幹布王就派出以大臣噶爾和圖彌爲首的騎士百名,攜帶著一百枚金幣、七個金盤、一只以黃金璎珞和天界珍寶裝飾的大象及半升金沙,並將本尊佛像授記加持的信件分別裝在由金、銀、銅所製成的信匣中;大臣們並接受了大王的教誡,在秋季九月八日太陽剛剛升起時動身,前去尼泊爾國求娶公主。

  他們一行人來到了西南方尼泊爾國楊布亞崗宮殿,拜見了大王光胄王,禀明了來意。這時,大王心想:“我是釋迦牟尼佛曾經親臨之聖地的大王,與中國邊地吐蕃的藏王不應當結成姻親。”

  于是大王閉目沈思多時,然後回答說:“使者!貴王不應該與我們攀親。我國自從迦葉佛之時起,直至現在,國律都未曾出過差錯。貴王如果能與我們一樣製定出法律,則將公主嫁給你們的大王;如果不能做到,則不能允諾。你們可以返回先詢問你們的大王。”

  大巨噶爾說:“大王!尼泊爾與吐蕃之間的路途遙遠,若爲問一句話而往返其間,何時才能夠迎娶公主呢?我主對于大王這個問題的答複,已經在此信匣之中了” 于是將銅製的信匣及各種禮品親手獻上。

  尼泊爾王打開信匣,取信觀看,見到信是用尼泊爾文寫成的,信中說:“大王!在此之前,國律之有無,誠如大王所言。但今後,若大王喜愛國律,只要許嫁公主,我可以顯現五千位化身,一天之內在此邊地雪域吐蕃,立起十善法之法律,此事豈不驚奇

  ”

  尼泊爾王看完信之後,心中疑惑地想道:“信中言語不知是真實還是杜撰的

  應當是他用大話來恐嚇于我;若是真實,只怕我也難以對付他。”

  于是又對使者說道:“我國有以存放迦葉佛舍利之塔爲首的衆多佛陀身、語、意的所依之處,十分珍奇,供養不斷。貴地如果同樣有衆多寺院,則可以結親。你們可以先返回詢問。”

  大臣噶爾仍照以前一般的回答,並獻上銀製的信匣。信中說道:“大王!我將顯現五千位化身,一日之內,在雪域吐蕃興建一百零八座佛寺,寺門全部朝向貴國,此事豈不稀奇

  ”

  尼泊爾王心想:“看來若不將女兒嫁給吐蕃之王,他必然會領兵前來搗毀我國,到時候,公主仍然會被他奪去,不如就將公主嫁給他吧。”心中雖已答應,但口中仍然說道:“貴王說話的口氣很大!但是我治理下的臣民,從迦葉佛住世之時起直到今日,爐竈的煙未曾中斷,色、聲、香、味、觸五妙欲,享用具足。貴地之享用若與我國相等,則許嫁公主;若不能與我國相等,則不許嫁。貴使臣可留住此地,派遣數名騎士返回,詢問貴王。”

  大臣噶爾仍照以前一樣回答道:“對大王的答複,已在此信函之中。”乃將黃金製成的信匣獻上。

  尼泊爾王將信展開,只見信中寫道:“大王!先前,貴國確實比我吐蕃富足,但若大王喜愛財寶,我可向叁寶祈請,並分現化身,在此雪域吐蕃開發寶藏,並向四方開通衆多山口,使五妙欲享用成百上千地化現,最後還能將貴國及其他各國的財寶吸收至雪域吐蕃,此事豈不稀奇

  ”

  尼泊爾大王及大臣們見此,皆生驚恐,又大爲驚異,心想:“這吐蕃王的信匣不知有多少,他可…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一章 雪域觀音密示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