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篇 桑耶大師 第五章 大力方便攝群生
天空裂開了彩虹
蓮華生出了方便
無生的父母
生出了無實的我
從來就有的大力
不要輕忽
攝
一切衆生
成佛
此時,國王也十分的悔恨,無辜的責罰曼達拉哇公主。所以國王馬上命令大臣將曼達拉哇公主釋放,大臣趕緊到了地洞,揭開遍地荊棘的洞口,向著洞中說道:“尊貴的曼達拉哇公主!國王請你現在馬上回宮!國王已經赦免你一切的罪刑,請公主快快跟隨著我回宮吧!”
大臣喊了一遍之後,洞中卻渺渺然沒有任何的回響,除了嗡嗡……的回音之外,並沒有公主的聲音傳山。大臣又一連喊了許多遍,結果還是沒有回音。
犬臣心中十分的奇怪,就趕緊回到宮中向國王禀報說:“報告大王!曼達拉哇公主恐怕是十分的生氣而不理人了。所以,我在洞口叫了許多次,她都不答腔,現在謹向大王報告,請大王裁決。”
沙河爾王聽了之後心想:“我實在是太對不起公主了,不分青紅皂白就判她這麼重的罪刑,實在不應該。”想想之後,心中十分痛惜忏悔地淚流滿面,說道:“我的女兒曼達拉哇是清白,沒有任何過失的,我卻這樣子錯怪她,實在是十分的慚愧,現在就請她的母後去接她吧!”
于是,王後就拿著新的衣服趕往地洞來見公主,王後到了地洞之中,看到公主身上紮滿荊棘的尖刺,慘不忍睹,十分的可憐。王後看著公主身體的模樣,十分的心痛,用雙手扶著曼達拉哇公主的身體說:“可憐的女兒啊!你是清白無罪的,怎麼受了這麼多痛苦啊!我親愛的女兒,你趕快穿上衣服,回到宮中吧!”
此時曼達拉哇公主幽幽地說:“母後!我不能夠違背父王的命令,父王命令我二十五年之後,再出這個地洞,再苦我也要遵從父王命令,在這裏堅持到底。事實上,我在洞裏就宛如在此閉關一般,安住在這邊,我十分的欣喜呢。”
王後緊拉著公主的手,硬要將公主拉出去,但是公主還是坐在那裏不肯挪步。王後此時又急又氣,就向公主說:“你這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呢
你膽敢繼續坐在此處,我就派人把你轟出去。”
但是,她還是不爲所動。王後與女傭宮女們輪流勸慰,全部趕來勸公主離開地洞,公主還是不肯答應。于是,刹那之間,她們都悲傷地大哭起來,宛如雷動般的哭聲,忽然之間,引起了大地的種種震動。國王感受到大地震動與聲音,十分的吃驚,他心裏想著:“難道公主已經亡故了嗎
”由于擔心公主的安危,于是他親自趕到地洞之中來看望公主。
大王看到公主與所有的王妃、宮女們,都哭成一團,心中十分的痛惜。而且看到公主身體的慘樣,更感覺十分的慚愧,這時沙河爾王就向公主勸慰道:“我親愛的女兒啊!我做下一件極大錯誤的事情,竟然幹擾我女兒的精進。我雖然是信仰佛法,但是卻沒有智慧,竟然對真正修行人産生了幹擾,我十分的痛悔,請女兒原諒我吧!我宛如從高處跌到低地一般,所有的智慧忽然消失不見了,心也迷了,眼睛也亂了,見識變得十分淺薄,女兒啊!這是父王先前被魔蔽了心,中了邪,請你原諒我吧!”
說罷之後,國王也抱著曼達拉哇公主痛哭了起來。于是,曼達拉哇公主溫順地跟著沙河爾王,回到了宮殿之中。當公主一眼看見蓮華生大士,心中感覺十分的溫暖,整個生命也有了依怙。
此時,蓮華生大士的加持力,不斷地加注在公主的身上,使公主感覺到智慧清明、身心安詳,所有的痛楚都消失不見了。公主自居在下首,恭恭敬敬的向蓮華生大士五體投地行最敬禮,然後雙手合十,跪在地上,眼十含著淚光,開口向蓮華生大士唱著贊頌:
矣瑪火
化身不相黑暗洲 無畏有力大神變
示現妙身不可壞 善巧神變吉祥住
光明誕生蓮花海 身色如雪映虹光
具足吉祥卅二相 八十隨好現圓滿
叁世諸佛身圓具 善巧調伏衆有情
吉祥相好妙隨形 無疑如實佛報身
示大身若須彌山 首若須彌勝寶瓶
美發宛若烏巴拉 額前光明若滿月
星眼柔長具莊嚴 雙眉展翅大鵬飛
細長靈動具妙相 耳輪宛若初蓮開
鼻梁懸直觀無厭 雙唇分明如蓮蕊
調適柔和照紅光 妙齒清淨若白雪
五八具足顯莊嚴 下颚威嚴難言喻
妙好音聲誰相似 頻伽鳥音差可擬
須髯莊嚴自蜷曲 膚如海螺示紅嫩
頸項一如寶瓶頸 上身偉岸若雄獅
雙肩圓潤四肢壯 手足修齊具大力
宛若紅銅玻璃光 圓臍柔美若蓮杆
雙腿善妙成蓮花 妙行飛空現虹光
喉結微凸喉輪陷 宛若初生之幼童
雙唇微笑淨無汙 相好現觀難餍足
身示虹光五彩現 宛若霓虹光之源
妙身殊勝散異香 無漏無壞示金剛
殊勝善妙吉祥相 叁十二相皆圓滿
現前具足衆形圓 致頌無量勝尊前。
曼達拉哇公主一心地贊頌蓮華生大士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當一一稱贊完畢,並右繞回旋多匝之後,再向大士致上最敬的頂禮。
蓮華生大士心中十分的欣喜,就開口向她說道:“公主!外境所現起的一切苦惱,像生老病死衆苦等,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在這如幻的世間,我們如果不能了知一切的無常衆相,那麼將會執著與我們相對的現象爲現在的敵人。而當我們執著之時,心生貪、瞋、癡的種種煩惱,進而墮入餓鬼、畜生、地獄等叁種惡趣。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如幻不實的,我們現在的敵人,在不同因緣裏,也十分容易地將轉換成爲我們的朋友,這些都是無常的實相。
“如果我們不能夠解脫無明,現在一切的因緣,可能看起來是善的,但由于執著,也將轉成了惡因緣。一個具足成就的上師,能夠爲衆生指出有益解脫,能夠增長圓滿修證的道路,使一切衆生能夠從邪途當中,被引導出來,走向佛法的正道。我們要了解在世谛中,現在所見的朋友,表面上與我們都十分的和善,但是,由于世谛因緣中,出現了無明的執著,時常使我們從事違背真正至善佛法的行爲。結果世間的朋友,在不知不覺裏面,被無明煩惱所引導,藉由貪、瞋、癡、慢、疑五毒的心意發起,並用身、口、意業去從事許多罪惡的衆爭,因此墮入了六道輪回之中,不能得到解脫。
“唉!我們一切衆生最珍貴的法性資財,卻因爲心生無明而喪失了。這最珍貴的珍寶,當然並非世間的財物,因爲世間的財物,我們很容易能夠找尋回來,但這殊勝的自性珍寶,卻是在我們生起無明,墮入無明大海之時就遺失了。如果我們不能覺悟的話,是永遠沒有辦法找回的,而沒有辦法找回的話,則將出現沒有間斷的無明痛苦。
“所以,一個真正密乘的修行人,應該了解,所謂佛即是我們的自心,現前的自身即是佛陀的五大、五智,我們只是因爲心性被蒙蔽在無明當中,所以不能夠正確地現前認取,示現自身即是佛的體性。所以,讓我們不能夠任運地長養我們自身現前成佛的妙境,而轉墮在輪回煩惱當中。
“至于我們要現前精進修行,如果這如幻的自心不善巧加以對治的話,必然會導致散亂。我們如果不能明了圓滿自性的話,心就會向外馳求。那我們當下就必須以覺照的心,如實觀照我們的自性。而事實上,對真正修行人而言,當外境苦惱現前之時,即是我們功德成就的逆增上因緣。所以當外境苦惱生起的時候,我們應當生起善念,生起欣喜的心,因爲這同時也是法性的現前因緣,這些惡境的現起,即是清淨我們自身業障的緣起現象。
“而一般人卻錯謬地厭惡逆境,而耽溺于順緣,事實上如果我們一切因緣都是順緣,而沒有任何違逆之事的話,就會使我們心生貪著。此時我們應當了知,這或許正是在耗用我們自身的福德,甚至可能是諸魔所加的擾亂,使我們起驕慢的心。所以我們應當如實的觀察,而不要隨境所轉,對一切現前的實相法界,應當如實的信受,心中不再存有絲毫的疑惑。當所有障礙現起的時候,即是我們具足圓滿功德成就的契機。我們不可以不如實的了知,我們對這一切境界都要不取不舍。現觀宛如嫩草生芽一般,不要執著也不要忘失,它自然會逐漸增長,終將成證圓滿。
“我現在所教導你的這一番話,曼達拉哇公主你應當謹記在心。”
曼達拉哇公主聽了蓮華生大士的教示之後,心中十分的歡喜,並信受奉行。
在蓮華生大士教示完畢之後,聖典持王就將玉玺、王位以及曼達拉哇公主,還有一切財寶庫藏、七世婆羅門的身肉所製成的珍貴甘露藥丸、如意摩尼寶還有自己的身、口、意叁業,全部供養給蓮華生大士,並誠心地祈請清淨的化身蓮華生大士,能夠在沙河爾王國大轉**,廣度衆生。
于是,聖典持王在將所有的寶物、王位供養給蓮華生大士之後,雙手合十地向蓮華生大士禀告道:“偉大的聖尊蓮華生大士!希望大士能夠護念我及沙河爾國的所有衆生,希望您能夠善教吾等,使我們得到究竟的法喜成就。更期望您在我作古之前,能夠長期居住在主宮之內,接受供養承侍。我願意長執弟子之禮,隨侍左右,跟隨大師修行。”
他至心的連續叁次祈請,然後默然安住,等候蓮華生大士的回答。
蓮華生大士在他誠心的祈請之下,自心自然充滿法喜愉悅,就自然地回答道:“善哉!聖典持王!你的至心祈請,我應當如實的接受,我會爲你及沙河爾的所有衆生加持,讓你們成就殊勝圓滿的解脫。所以在沙河爾國的衆生,還沒有成熟解脫之前,我將居住在這裏,教化這個國家的衆生。”
蓮華生大士于是在沙河爾國開啓了佛法的大門,整個沙河爾王國的佛法,開始興盛了起來;所有的衆生都信受佛法,並且努力地修行,整個國家在安康吉祥當中逐漸的增上喜樂,而蓮華生大士的名聲也遍傳十方。這一段時間沙河爾國的人民,大家都相互地傳授著佛法,除滅一切黑暗心識,興起如實的智慧。一切大衆的自心都得到歡喜安住,一切吉祥善事得到增益,並蠲除所有的罪過,他們都成爲蓮華生大士所教化的弟子,而人人也都趨向成熟解脫的正道。
當蓮華生大士教化沙河爾國的名聲,遍傳十方之後,許多國家的…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叁篇 桑耶大師 第五章 大力方便攝群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