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經》講記 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P2

  ..續本文上一頁對方一些才好,多給你了你馬上就要,你就不夠朋友。最合理的是二一添作五,或看誰付出的勞動多,就多拿一點,這樣的處理方法才符合人倫道德的標准。

  “饒益”是個很巧妙的詞,彈性非常大,覆蓋面很寬廣,意思就是舍己爲人,多把好處讓給別人,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有布施的意思。

  這四項是總標,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衡量在朋友之中是否有這樣一種人。如果有這四個方面都具足的朋友,很好。一個朋友在四個方面都具足,不是很容易,只要在我們交往的朋友之中能具備一條,那也就夠朋友了。

  丁二別釋逐條給好朋友畫像,看看好朋友是個什麼樣子。

  7

  丁二別釋

  戊一釋同苦樂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雲何爲四?一者爲彼舍己;二者爲彼舍財;叁者爲彼舍妻子;四者所說堪忍。”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舍欲財妻子,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慧者當狎習。”

  同苦樂的朋友有四個標志,或者說有四個方面的德行。

  一者爲彼舍己。就是舍己爲他。爲了別人得到好處、得到方便,往往把自己的好處讓給別人。

  二者爲彼舍財。爲幫助朋友,拿出錢財來也在所不惜。因爲在人的生活中一切都依賴物質,如果說某位朋友、親戚或平常比較相知的人,見到人家有困難就應該及時、量力而行地給予幫助。因爲人生在世,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生病就是有種種不幸的遭遇,我們應該及時給人以幫助。

  叁者爲彼舍妻子。在古代是有的,佛經上也有這樣的例子。這是對朋友的忠實,對善法真摯的追求,對理想的追求,即使舍了妻兒也在所不惜。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不少。

  四者所說堪忍。朋友之間有時會說兩句不好聽的話,這時要能忍耐,要難忍能忍,理解包容,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長久的友誼。你今天聽到對方有兩句不中聽的話,明天你也可能說兩句不中聽的話,彼此都能互相忍耐,不僅僅是單方面的。上面所說的幾條都是雙方面的,你教人家難與能與,你自己一毛不拔,那是不行的。你教人家舍掉妻兒,你自己卻財迷心竅,處處都爲自己著想,那也不會有好結果。你說句不中聽的話,希望人家難忍能忍,人家說句不中聽的話,你卻火冒叁丈,這種人能有好朋友嗎?不會有。“知親同苦樂,慧者當狎習。”像這樣同苦樂的朋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接近,跟他保持友誼。狎就是親近的意思。

  8

  戊二釋愍然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雲何爲四?一者教妙法;二者製惡法;叁者面前稱說;四者卻怨家。”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製惡,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慧者當狎習。”

  “愍念”,就是關心朋友,希望朋友遠離惡法,親近善法,希望朋友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才叫好朋友。

  “教妙法”就是教他衆善奉行,“製惡法”就是諸惡莫作。能夠有這麼好的朋友時時刻刻規勸自己,廣行衆善,不作諸惡,就時時刻刻走向善。“面前稱說”,在別人、在大衆面前稱贊朋友種種優點、種種爲人的功德善舉,這是誠意的贊美,不是阿谀奉承。誠意的贊美,每個人都應該那麼做,而虛僞的奉承,既不接受也不要那麼做。“卻怨家”,每個人都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也有幾個冤家對頭,因爲衆生衆業而生,衆惡而生,在這個環境中,不可能跟一切人都友善,一切人都對你那麼好。如果說人間沒有怨家,那麼八苦就少掉了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你不想和他見面,卻總是在你面前晃,你想見面的人卻又經常離別,所以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這正是人間的真實寫照。可是你的好朋友能替你化解這些怨家。怨家是種種條件構成的,有時張叁和李四不見得有多少深仇大恨,由于一星半點的誤會,彼此之間沒有好好溝通,誤會就越來越深,仇恨也就越來越深。如果有一個好朋友在中間進行疏通化解,彼此之間的誤會就會逐步消除。這是講沒有惡意的誤會。另外一種是對你有敵意,非要製你于死地不可。這樣的冤家對頭,好朋友爲你把他拒之門外,讓他遠離你,使你不至于遭到冤家對頭的危害,保證你人身財産的安全。

  9

  戊叁釋求利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雲何爲四?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叁者得利爲喜;四者不得利不憂。”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慧者當狎習。”

  一者密事發露。每個人都有不可預測的吉凶禍福。如果在生活當中有不可預測的禍事要來臨,可是當事人不知道,但周圍已有預謀,好朋友知道了要告訴他,讓他遠離這種危險,保證人身財産的安全。“發露”就是公布,把秘密的事情告訴你。

  二者密不覆藏。密指的是好事。好事不覆藏,比如說做生意的人有什麼信息能掙一筆錢應及時告訴你的朋友,機不可失,應該合理地謀取財利。

  叁者得利爲喜。做了生意賺了錢,莊稼長得好,某個人長了工資,得了獎勵,要有同喜的布施。或者是說,某個朋友做生意賺了錢,也能夠把所得的利潤分一部分給他的朋友,這也是一種得利。

  四者不得利不憂。沒有得到好處利益、錢財,在朋友之間也不能煩惱、憂傷。“憂”就是煩惱、憂傷。

  “密事露不藏,利喜無不憂”,像這樣的好朋友,能夠在一起求財利,有智慧的人應當親近他。

  10

  戊四釋饒益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雲何爲四?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叁者見放逸教诃;四者常以愍念。”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慧者當狎習。”

  能夠饒益的就是好朋友。你這個月的工資叁百塊錢到二十五號就沒有了,朋友知道了,幫助你解決困難。把自己的財物與你分享,這是從財上面幫助你。下面就是從法上面來幫助你,“見放逸教诃”,見你不務正業、親近惡人了就規勸你。“常以愍念”,經常給你以關懷。這些屬于法布施。像這樣的朋友,有智慧的人應該長久地親近他。

  選擇朋友的原則和具體做法,以上一共說了四十條,非親二十件,善親二十件,可以在生活當中作爲參照。

  《善生經》好就好在操作性很強,可以一條一條地落實兌現,不是空洞的。如何斷煩惱似乎很空洞、不好操作,如果按照《善生經》的要求但要把它來落實,就可以操作了。比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哪些是善呢?不好操作,落實到《善生經》上就可操作了,有具體的條目可以把握,很具體。抽象的道理要去體會,具體的條目就要落實,就是要照著去做,依教奉行。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經》講記 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